中國鈞瓷之都神垕鎮:生生不息的窯火傳奇

2020-12-20 大河網

  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伏牛山餘脈群峰環抱,小青河、騶虞河從中流過。千百年來,中國鈞瓷之都---神垕鎮,就坐落在這風景秀美、山環水抱之中。

  禹州市神垕鎮的主要特色是鈞瓷文化及歷史名鎮。鈞瓷作為中國名瓷之首,起源於此,其鈞窯遺址的發掘被評為2001中國十大考古發現。2003年9月,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鈞瓷之都」稱號,2005年11月12日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4年 神垕鎮成功入選「河南十佳美麗鄉村」。2016年10月,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被專家學者譽為中國唯一活著的千年古鎮。

  神垕鎮總面積49.1平方公裡,鎮區總面積11平方公裡,總人口7萬多人。全鎮下轄10個行政村,10個社區居委會。神垕歷史悠久,但神垕這個名稱的由來一直是一個謎,有很多傳說但都不可考。《新華字典》裡專用字「垕」字介紹:「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而《辭海》又將神垕作為鈞瓷故鄉作了簡明的介紹。從出土的關沙、紅陶、篦紋灰陶推斷,早在夏商時期神垕就有人群住,並從事農耕和治陶,由陶而瓷的進化演變說明神垕歷史與華夏文明歷史幾乎是同步的。自唐代出現鈞瓷以來,神垕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陶瓷中心之一。宋時稱神垕店,明代開始稱神垕鎮,明清時期流行一首民謠:「進入神垕山,七裡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進鬥金錢」,由此可見當時之繁華。

  神垕因鈞瓷而繁榮馳名。神垕能作為鈞瓷的主產地,皆因其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物質條件。當地人常說「 南山煤,西山釉,東山瓷土處處有 」 。可見神垕煤、瓷土、釉土資源蘊藏之豐富。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英文單詞中「瓷器」和「中國」是同一個單詞「China」,雖然學術界認為瓷器的雙關含義遠遠晚於「China」作為中國的本意,但不可否認中國瓷器在世界上的巨大影響力。產於河南禹州的鈞瓷,以其獨特的窯變藝術被譽為「中華之魂,國之瑰寶」,它位於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始於唐,盛於宋,北宋徽宗時期,在禹州設置官窯,燒制宮廷御用瓷,每年選36件入宮,其餘的全部打碎深埋,由於官窯設置在夏啟建都的古鈞臺附近,所以窯名為「鈞窯」,瓷名為「鈞瓷」,鈞瓷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雅堂無鈞不可自誇富」的盛譽。

  鈞瓷藝術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徵,它造型端莊典雅,胎骨堅實,雕工嚴整,線條明快,是一種理想的陳列品,一件鈞瓷從採料、粉碎、注漿、旋坯等七十多道工序,器物上呈現的窯變色澤,不僅受原料、燃料、釉料等內在條件的影響,還受季節、風向、氣候等外界自然條件的影響,燒制難度之大,「有十窯九不成之說」。

  鈞瓷最為神奇的就是它的窯變藝術,其它瓷器上的釉色及花紋、圖案全是人工著色描繪的,而鈞瓷釉色則靠自然窯變而來,所以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對,窯變無雙」之說,它的色彩非常豐富,素有「紅為貴,紫為最,天青月白勝翡翠」的說法,從不同的角度觀賞鈞瓷,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圖案,妙趣橫生,趣味無窮。

  鈞瓷的開片非常奇特,「看似錘擊,觸之無痕」,用肉眼看到的裂痕像是用錘子擊碎似的,但是用手摸卻非常的光滑,而且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可以聽到「咔啪咔啪」的開片聲,清脆悅耳,有長達80年的開片期,它的紋路有冰裂紋、菟絲紋、蚯蚓走泥紋、魚子紋等自然天成,鬼斧神工。

  正因為上述這些特性,鈞瓷又被譽為是「天下神品」。 鈞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禹州市鈞瓷研究所收藏的「寒鴉歸林」「浪花」「世外桃源」等作品,意境深邃,獨一無二,新中國成立以後,鈞瓷的藝術成就、工藝特色、成品率、成色率大大提高,鈞瓷因此也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在中國與世界的外交舞臺上,鈞瓷頻頻被選作國禮,「國禮瓷」更是以國家文化名片和外交名片的身份被人們熟知和傳頌。

  1959年人民大會堂落成,展廳選用了神垕雙龍大花瓶、八角百花盆等5件鈞瓷;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一對高1997毫米,底座為寶石蘭的鈞瓷花瓶「豫象送寶」,又叫「回歸瓶」送給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1998年,國家首次發行鈞瓷郵票;

  2003年起,鈞瓷屢屢被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指定為唯一的國禮,贈送給各國的政要;

  2008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之際,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鈞瓷「和樽」作為國禮,擔當友好使者。

  東協博覽會至今,鈞瓷一直被作為國禮。

  改革開放以來,鈞瓷作品多次在全國陶瓷藝術大賽中獲得金獎,不僅被用來作為國禮,還被毛主席紀念堂、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等國家許多單位和有關部門收藏。同時也被聯合國總部和許多國際組織及國際政要收藏。

  神垕鎮歷史悠久,至今保存著眾多的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歷史文化遺存。

  神垕老街

  神垕老街位於神垕中心鎮區,比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老街道。神垕老街由5座古寨組成。老街有多座寨門,寨牆高大堅固,而且都有炮樓,古時主要用作軍事防禦和抵擋匪患,防範洪災。每個寨子都有一個文雅的名字,如東寨為"望嵩",西寨為"天保"等,而且和城門一樣,用青石丹書鑲嵌在寨門之上。同時,每個寨子都有不少傳統建築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宅、胡同。

  神垕老街建築沿街兩側布置,景觀獨特,古街、古廟、古窯、古宅、古橋等等,建築類型十分豐富。其中,主要古廟宇有伯靈翁廟、關帝廟、文廟等;主要明清民居有郗家院、白家院、溫家院、霍家院、王家院、辛家院等。近年來當地政府圍繞鈞瓷發展旅遊業,重新把老街修復,重現了當年中原名鎮的風採。

  伯靈翁廟

  伯靈翁廟也稱窯神廟、火神廟,是鈞瓷文化的象徵性建築,也是神垕「中國鈞瓷之都」、「火藝之都」的重要標誌,現已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伯靈翁廟位於鎮區一條老街的中段,它始建於宋代,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和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兩次重修。該廟為庭院式群組布局,主要建築物有窯神殿、花戲樓、道房、東西日月門等。古色古香,氣氛神秘。當地人說,正門就是花戲樓,青磚飾牆,鈴鐸叮噹。門前一對石獅,威風十足。門旁兩邊青色凜凜的石柱,雕工極是精湛。樓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馭鈞瓷寶瓶,形象生動,透出祥瑞之氣。伯靈翁廟窯神殿內供奉著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窯神孫伯靈,相傳是東晉年間的能工巧匠,為神垕古代制瓷業的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所以被神垕的窯工奉為工藝之神。第二位是司土之神。第三位是司火之神。每一位神像背後都有著一段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

  花戲樓

  花戲樓是伯靈翁廟的山門,和伯靈翁廟是一整體建築。面對伯靈翁廟大殿的一面,是演出用的戲樓,面對大街的一面,是伯靈翁廟的山門,把戲臺和山門結合起來而形成過路式戲臺。戲樓的結構屬於九脊歇山頂,挑角單簷式建築。屋頂由三色琉璃瓦覆蓋,組成古樸大方的菱形圖案,屋簷下邊有22根攢鬥拱和4個轉角鋪就,面闊四柱三間。面向大街的山門,門額上建有單簷三坡、挑角廈式門樓一座,它依附於戲樓屋簷之下,小巧別致,風格獨特。花戲樓天花板方框內,畫有各種吉祥圖案,戲樓內雕梁畫棟,粉壁彩屏,各種青石雕刻玲瓏剔透,精巧雅致。整個花戲樓,全是木榫連接,沒用一個釘子花戲樓的建築風格,為研究明清建築藝術及其風格演變,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

  關帝廟與伯靈翁廟毗鄰,建於清代,為晉商所建,是其祭祀議事的主要場所。康熙、乾隆年間,山西商人為神垕鈞瓷所吸引,或鄉鄰結伴,或兄弟同行,翻越重重太行山來到此地經營。晉人善商,鎮上所產粗瓷大碗、面盆菜罈、茶壺酒杯、盤碟勺子等一切日用瓷貨,裝車運到周邊地市或開行售賣,或水運外省。時間越長,生意越大,晉商越多。據關帝廟碑文記載,乾隆嘉慶時期,神垕晉人商號近百家,比較大的有仁和義、裕興公、義泰長、和盛隆、東合成、西合成等。天長日久,部分晉商在神垕娶妻生子,囤貨開行,購置土地,造屋建廠。神垕近代瓷業興盛,經濟繁榮,晉商功不可沒。晉商在外,講究團結,尊崇關公,每在一地長期發展,必建廟設館。

  神垕關帝廟雖說不大,但格局完整。臨街是廟門帶戲樓,中間的木牌坊,把鐘鼓二樓三體合一,新穎別致。向北跨月臺進入大殿,大殿正中有關公塑像,關平、周倉分列兩旁。關公手捧《春秋》,紅面長髯,正襟端座,威風凜凜,使人肅然起敬。

  陶瓷官署

  陶瓷官署是明清兩朝,由官府管理並負責神垕陶瓷窯場管理的派出機構,對窯場收稅及質量把關的機構。禹縣誌·山志》載:「神垕鎮處亂山中,界禹郟間,四民雜處,陶戶數百家,常為盜窺,舊駐外委一員。」

  陶瓷官署位於神垕古鎮老街,坐北朝南,前為官署,後為內眷院,東後側為五層碉樓,名為鋼叉樓。該建築為一進三宅院,進入大門有北影壁、西影壁,垂花門,過屋、上房及廂房均為廊柱式磚木結構,屋門、窗欞木雕精美,簷檁施龍首隨雀替,天花板、木隔扇做工精細、彩繪優美。可謂是官的署,也是官的家。

  神垕陶瓷官署古建築群,與眾多歷史遺蹟共同見證了神垕的陶瓷業發展歷史。

  神垕古寨

  神垕有許多古寨,其鎮區就是由古寨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實的寨牆,有的高達3丈有餘,厚2尺多,固如城牆。寨四周和寨牆上建有炮樓,主要用作軍事防禦和抵抗匪患,防範洪災。每個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東寨為「望嵩」、西寨為「天保」,寨名用青石丹書鑲嵌在古寨門之上。東寨建於清光緒20年,牆體為青磚結構,牆基高2米左右,均為巨石砌成,牆高10米左右,厚80釐米見方,繞東寨一周,長約6000米。寨門洞高約4米,上部由拱型青磚砌成,門洞長約8米,寨門上方有炮樓,炮樓上有三個炮孔,供瞭望和射擊使用。

  過去在行政管理上,每寨都設有保甲組織和武裝民團,以維持地方秩序和防範兵亂、匪患。在教育上,每個寨子都設有學校。因此,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建築各方面看,每個寨子都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小城。

  鈞窯遺址

  迄今為止,在禹州境內已發現北宋鈞窯遺址多達幾十處,最為知名的是鈞臺鈞窯遺址、下白峪古窯遺址、槐樹灣古窯遺址、苗家灣古窯遺址、劉莊古窯遺址、張莊古窯遺址等。

  在這些古窯遺址中,尤以神垕鎮大劉山下最為集中。禹州現存最早的《鈞州志》中說: 「 瓷窯在州西大劉山下 」 。在禹州市神垕鎮下白峪村和萇莊鄉等地,先後出土黑、褐釉高溫窯變花瓷,被陶瓷學家稱為 「 唐鈞 」 ,它是宋代鈞瓷的先聲。1951年故宮博物院的陳萬裡先生在此發現一批窯址,1962年該院又對此處進行考古調查,1973年河南省博物館在禹縣鈞臺、八卦洞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證明此窯在北宋徽宗時期最為興盛,是專門為宮廷燒制瓷器的窯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2000年9月對位於下白峪、劉家門一帶的神垕鈞窯遺址考古發掘證明,始於唐代,盛於宋。2001年3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00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李華雲)

相關焦點

  • 河南禹州戊戌中秋神垕古鎮公祭窯神大典舉辦
    由許昌市鈞瓷產業發展管理辦公室、神垕鎮人民政府、神垕古鎮管委會主辦,神垕鎮總商會、禹州市神垕古鎮旅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戊戌中秋神垕古鎮公祭窯神大典」在神垕古鎮伯靈翁廟隆重舉辦。來自神垕鎮鈞瓷界、陶瓷界和工商界的代表一百餘人共同參與公祭,祈求窯神庇佑,窯火千年不熄。
  • 河南神垕鎮:鈞瓷的故鄉(組圖)
    神垕鎮位於河南省禹州市,中國鈞瓷從這裡發源,被稱為『中國鈞瓷之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神垕古鎮區保留有較為完整的明清古街。主要文物古蹟有鈞窯遺址、祖師廟、靈泉寺白果樹。  神垕鎮的主要特色是鈞瓷文化及千年古鎮。鈞瓷作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於神垕,其遺址的發掘被評為2001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 「活著的」神垕古鎮:守望千年窯火延續鈞瓷傳奇
    神垕,這個深藏在伏牛山餘脈的古老小鎮,正向世人展示著千年窯火的文化自信。千年古鎮 生生不息垕,讀「hou(4聲)」,寓意「皇天后土」。神垕古鎮,字裡行間盡顯尊貴。尋著歷史的腳步,徜徉在小鎮的文明裡。古老的騶虞河穿鎮而過,連接五座寨門,條條胡同通往座座明清風格的宅院,每座宅院裡都有古窯爐,人們在這裡從事著生產和經營.
  • 鄉愁帶你遊古鎮 | 神垕鎮 — 變中求進的鈞瓷之都
    該廟也稱窯神廟、火神廟,是鈞瓷文化的象徵性建築,也是神垕「中國鈞瓷之都」、「火藝之都」的重要標誌。伯靈翁廟為庭院式的群組布局,其主要建築物有窯神廟、花戲樓、道房、東西日月門。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充滿神秘色彩。正門為花戲樓,門前一對石獅威風凜凜,氣宇軒昂;青磚飾牆,玻璃金瓦,風鈴叮噹。
  • 禹州市神垕鎮千年古鎮氣象新
    禹州市神垕鎮位於該市西南部,因鈞瓷而繁榮馳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燒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鈞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間,鈞瓷生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定為「宮廷御用珍品」。    今年56歲的郭冠軍是土生土長的神垕人,負責神垕鎮志的編撰工作。「因種種歷史原因,神垕的鈞瓷文化經歷過沒落。改革開放前,鈞瓷廠由於技術落後、條件艱苦,鈞瓷年產量很低,當時的神垕鎮也是破破爛爛的。」
  • 景德鎮:瓷都窯火
    說起宇宙瓷廠,許多人並不陌生,其生產的「美卡莎」「十二金釵系列彩盤」等產品曾經風靡一時,贏得過「中國景德鎮皇家瓷廠」的美譽。新中國成立以來,宇宙、建國、人民、藝術、紅星、紅旗、光明、為民、東風、景興十大國營瓷廠風生水起,引領景德鎮制瓷行業突飛猛進。然而,時光荏苒,曾經無上榮光的宇宙瓷廠,如今像那些無數湮沒的古窯一樣,慢慢陷入困境。
  • 缸窯點火,龍窯復燒,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中國義烏網10月7日訊(記者 車志蒙 編輯 童曉)今天(10月7日)下午,義烏義亭鎮缸窯村聚集了大批村民和遊客,在龍窯前舉辦點火儀式。缸窯村地處義西南,距義亭鎮五公裡,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因燒窯制缸而得名,距今已有近千年制陶史。
  • 600年窯火不熄,看古龍窯開窯盛況
    古龍窯前墅古龍窯建於明代,600年來窯火不熄,是宜興現存的唯一還在使用的古龍窯,也是全國唯一還在使用的三座古龍窯之一將大壺、小壺和其他紫砂器皿按照大小逐一從低到高排列,窯填得越滿越好,然後將一個個陶罐搬入窯中疊放起來。
  • 宋瓷均窯:鈞瓷「妖」變出萬彩,價可比金高(下)
    首先,要欣賞鈞瓷還是需要先來回顧一下均窯的歷史背景:圖中擺設多為鈞瓷花盆:鈞瓷歷史背景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均窯(地處今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最早創燒於唐朝,在北宋宋徽宗年間,以其獨特的窯變一躍成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深受貴族喜愛,主要燒制僅供宮廷使用的花器以及陳設類器皿
  • 《長沙印象》一艘船 一窯火 一座城
    這種精神在千年前已經燃起了一團窯火,紅及二十九個國家和地區;千年後,我們仍需燃起這團火,讓長沙製造再次紅及世界。之火千年前的一把窯火,燒出了眾多世界第一。//創造之火點亮千年窯火,亮出長沙文創最耀眼的那盞燈。走進銅官,沒有人不會愛上這座小鎮、這片土地以及散落在山腳江邊的那些陶瓷碎片。十裡陶城,山水洲城盡存,文化遺存遍地。銅官,已具備成為中國最具魄力的文創高地的所有條件。這裡風景秀美。
  • 熾烈窯火千年不滅!《中國態度》王子異漫步景德古鎮感受虔誠匠心
    10月31日,《中國態度》第一季將播出第六集——景德鎮篇。我們將跟隨青年歌手、演員王子異,走進古鎮體驗陶瓷學徒的日常生活:和陶瓷大師一起制胚燒窯,製作一盞屬於自己的瓷器。炊煙嫋嫋,在充滿煙火氣的「陶源之地」品最純樸的生活,流水潺潺,在曲徑通幽處感受現代生活被沉澱的難得。在體驗過程中了解陶瓷文化,了解一代代「守藝人」在「瓷文化」的堅守與傳承上所保留的不變初心。
  • 5大名窯很多人知道汝窯、官窯、定窯,卻不知五窯之首的「鈞窯」
    神垕鎮位於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位居中國五大名瓷之首,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產各種陶瓷,被譽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
  • 鈞瓷包窯如賭石:有時一件不成 有時一件百萬
    稍有瑕疵的鈞瓷就要被砸掉,丟進「鈞魂」池內  鈞瓷「窯變」很神奇,成不成器全在火的藝術  一窯開出百件鈞瓷,九成要砸掉  也正因鈞瓷極難燒制,「十窯九不成」,包窯就如同賭石,有人花十幾萬元包窯,有時一窯沒有成的,有時出一件珍品就價值百萬。
  • 【長假遊蘄春】在三角山之巔感受長江邊千年窯火的氣息
    市五運會「復興之輝」聖火傳遞 很多人記憶猶新 復興之輝聖火 帶有千年龍窯的圖騰 一直傳遞到三角山之巔 復興之輝 千年窯火
  • 七百年窯火延續,「村村陶埏」是湖田
    湖田窯運送燒瓷木材的老照片湖田窯遺址現場湖田窯始燒於五代,盛於北宋,衰於元,終於明。儘管已停燒數百年,但湖田窯悠久的燒造歷史和大規模的燒造範圍為世人留下了豐富的陶瓷考古遺存。1937年英國青年學者普蘭柯斯東首次到湖田窯進行考察,並作了詳細記錄,回國後將湖田窯介紹到了歐洲。
  • 永和傳承千年窯火打造陶藝特色小鎮紀實
    吉州窯陶瓷體驗交流中心 吉州窯陶瓷專題博物館 本覺寺塔和龍窯遺址  吉安訊 (鄧勇偉、黃玉)地處吉安縣中部的永和鎮,該鎮,有著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民窯」之一,距今1200多年歷史的吉州窯。據《東昌志》記載:永和鎮至五代時,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到宋時,瓷業興旺,闢坊巷街三市、錦繡鋪有幾千戶,百尺層樓萬餘家,連殿峻字,呈現出「民物繁庶,舟車輻輳」的繁榮景象,永和鎮也成為「天下三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