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孩子每次在去興趣班的路上總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甚至和你討價還價——「下課你得給我買個汽車。」你就得考慮這個興趣班是不是合適他,而你是不是該堅持讓他上。
爸爸媽媽關心孩子,想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於是為孩子選擇了各種興趣班,其實這種心情這可以理解,但是不得不說,如果孩子不是偶爾一次兩次不願意去,而是長期一種牴觸的狀態,爸爸媽媽就應該考慮,上興趣班是不是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事情。其實,孩子也是有獨立意識的,他去上興趣班的時候拖沓,實際上實在在反抗,「為什麼老要強迫我做不喜歡做的事情。」
他到底怎麼想的?
其實,作為爸爸媽媽,也已經能看出孩子不喜歡這些課程,只是為了自己的願望,給他施壓,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如果爸爸媽媽能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一想,就能體會到孩子是以什麼樣的心態看待父母的行為的,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會輕易強迫孩子學習自己不願意學習的東西,孩子也會因為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理解,在更多的事情上也更理解爸爸媽媽。
當然,爸爸媽媽還可以向孩子表露自己的期望,和孩子平等地談一談,了解一下孩子的具體想法。
爸爸媽媽的期望有沒有太高?
適當的壓力可以促進孩子向上,但是過度的壓力卻會讓孩子對很多事情失去信心。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望恰到好處,對孩子來說是關愛和鼓勵,有助於孩子潛能的開發。但是期望過高會讓孩子容易產生挫敗心理——我怎麼什麼都做不好,為什麼怎麼做都達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
所以,爸爸媽媽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期望,比如結合孩子目前的學習情況,給他設定一個目標,通過他的努力能達到的目標。當孩子達到自己的目標時,爸爸媽媽要及時給與鼓勵,讓他更加自信。從實際出發,一點點提高孩子的能力,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爸爸媽媽不要期待孩子在每個興趣班裡都出類拔萃,做到最好,其實,這個年齡上興趣班,更多地發現他們的愛好和長處,看看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有壓力,需要調整
孩子如果在上興趣班這件事上壓力過大,經常出現情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引導孩子釋放心中的壓力,如果他多做做做運動,多出去玩玩,讓孩子放鬆一下心情,看孩子能不能調整過來,如果發現孩子確實特別牴觸這項活動,其實換個興趣班,找找特別的興趣點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玩耍,也是學習的過程
不要認為孩子任何興趣班不上,只會玩,會讓孩子玩得心都野了,實際上,對孩子來說,玩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會學習到很多東西,不僅有利於智力的發育,還可以促進身體和心理的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