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朗讀亭」登陸江城 聆聽琅琅讀書聲(圖)

2021-01-14 荊楚網

圖為:昨日,央視「朗讀亭」悄然運抵武大校園,吸引140多人排隊進亭吐露自己的心聲。 (記者鄒斌攝)

高清組圖: 「朗讀亭」來到武漢 你的聲音它在聆聽

楚天金報訊 □文/本報記者吳翠華圖/本報記者鄒斌吳翠華

快節奏、快時尚、快生活……在高效率的現代都市生活中,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朗讀了?也許,很多人記憶中的朗讀還停留在上學的時候。

昨日,央視《朗讀者》線下活動「朗讀亭」悄悄走入江城,從凌晨2點鐘「小亭子」運抵武漢大學校園,到7點鐘迎來第一位朗讀者,一股朗讀風暴就這樣與江城相遇。8天時間裡,「朗讀亭」將駐足武大校園、湯湖圖書館等四個地標位置,聆聽江城琅琅讀書聲。

圖為:徐國清

壹 第一位朗讀者4點多起床趕至武大

「我把這首小詩獻給我的自行車」

昨日,第一個走進武大萬林藝術博物館前「朗讀亭」的,是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大二學生徐國清。他告訴記者,得知央視線下活動「朗讀亭」要到武大,自己4點多就起床,5點多出發,6點鐘就到活動地點了。6點半,學習機械專業的他還和工作人員一起調試了機器設備。「沒想到我是第一個,7點鐘正式走入朗讀亭完成了自己的朗誦」。

「我朗讀的是一首自己寫的小詩,獻給我的自行車。」徐國清說,平時他很喜歡讀書,也很喜歡央視《朗讀者》這檔節目,而朗讀是一種很正式、很隆重的表達方式,他想用這種方式,表達和自己那輛自行車之間的一份濃濃情意。

徐國清高中畢業時,曾經利用假期去深圳,在母親打工的公司做臨時工,那是一家生產自行車架的公司。「我老家在湖南,媽媽常年在外打工,所以那段日子是我和媽媽難得的一段相處時光。」徐國清回憶說,他一到公司,就購買了自行車架和零配件,自己安裝了一輛自行車,而這輛在媽媽身邊安裝的自行車,伴隨他從深圳到東莞,從長沙到武漢,從此沒有分開過。

「我很感謝這輛自行車一直陪伴我,同時我想一直保持一顆在路上的心,嚮往著遠方,欣賞沿途的風景。」徐國清在詩中寫道,「如果有一天,我突然不見了,那一定是和你私奔了……」

圖為:嚴女士

貳 55歲人力資源主管參加讀書社

「我朗誦,我開心,我快樂」

「我要朗誦的是《詩經·小雅·鹿鳴》,不過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排到呢。」在寶業湖北建工集團做人力資源主管的嚴女士告訴記者,她特地請了一天假,一大早趕過來,就是要進「朗讀亭」吟詩一首。

今年55歲的嚴女士看起來神採奕奕,據她介紹,自從去年看了央視「詩詞大會」節目後,快到退休年齡的她不僅愛上了古詩詞,還參加了呦呦美文讀書社的經典文化唱詩班。「我們是一個自發組織,成員中最小的只有3歲,年長的有70歲,熱愛誦讀讓我們走到了一起。我們在一起學習誦讀,不是為了參加比賽,而是為了感悟自然美、藝術美,讓自然之美滲透心靈,讓藝術之美陪伴生活。」嚴女士表示,唱詩班的活動通常貫穿著一首詩、一個故事、一個景點和一段表演,而她非常喜歡古詩詞,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這次央視《朗讀者》節目的線下活動一到武漢,唱詩班的學員們就打算到各個「朗讀亭」參與活動。

據介紹,這次選擇朗誦《詩經·小雅·鹿鳴》,是因為這首詩曾經在2016年杭州G20峰會上朗誦過,是最早的國樂,「我要誦讀國寶級的經典」,我朗誦,我開心,我快樂!

圖為:邊清靈

叄 18歲女生朗讀《布朗文》獻給嚴厲的父親

「謝謝你,我的父親,我愛你」

在樹蔭下的長凳上,一個長發女孩正在低聲誦讀一首英國詩人愛德華·託馬斯的《布朗文》,「如果我有機會富起來,我將買下考德莊、雄雞墩和公子溝,玫瑰坪、熱谷和飲水灘,再把它們全部租給大女兒。我要她付的租金,將只是每年最早開的堇菜花,潔白又孤單……」

這名來自湖北中醫藥大學的大一女生名叫邊清靈,剛滿18歲,她從西安考到武漢,將要完成長達8年的本碩連讀。她告訴記者,得知「朗讀亭」來到武漢,她7點鐘就從學校出發,想把這首詩送給自己嚴厲的父親。因為,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在武漢求學,她才真切體會到嚴父的良苦用心,「謝謝你,我的父親,我愛你」。「我平時就喜歡詩詞,這首詩中的父親要把自己的土地租給女兒,給出的條件卻是那麼容易完成,並且在詩的結尾表達了要把自己的所有財產全部送給女兒的心願,詩中洋溢著一個父親對女兒滿滿的愛。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他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感情的人,對我的嚴厲幾近苛刻,小時候我不太理解,但現在我長大了,已經可以體會他的一片苦心。」邊清靈很文靜,她告訴記者,自己內心其實是不羈的,所以面對父親在她成長過程中,從吃飯、喝水甚至說話語氣等行為規範上的嚴苛要求,她在相當長時間裡是十分牴觸的。「父親是電子公司的負責人,待人接物十分嚴謹,他最常說的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一個人最能體現素養的就是細節』,在我獨自來武漢求學過程中,讓我在待人接物中受益匪淺。」邊清靈說,是父親讓她對學習和生活更有計劃,如今身在異鄉的她,十分感謝父親的教誨。

圖為:羅能峰

肆 將美好的祝福送給同學和朋友

「朗讀讓我心懷感恩、不忘初心」

「我是武大計算機學院的羅能峰,我今天朗讀的文本是餘秋雨的《嚴重的友情》,獻給和我一起分享快樂、分擔悲傷,一起追逐夢想的同學和朋友。」記者眼前的羅能峰是一個陽光自信的男孩,他說很快就要讀大四了,想起當初從廣西來到武漢求學,人生地不熟,好在交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同學和朋友成了自己的港灣和依靠。

羅能峰告訴記者,自己小學二年級開始參加朗誦比賽,「記得第一次上臺朗誦的是24節氣歌」,後來他喜歡上了演講。「與看書、寫文章不同,大聲讀出來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朗讀過程中的抑揚頓挫和停頓,讓人的感情隨之起伏,讀到情深處甚至熱淚盈眶。我平時喜歡寫作,更喜歡朗讀這種表達方式。」羅能峰說。

來自華中師範大學的語言學碩士研究生孟博文馬上就要畢業了,她對記者說,3月底在上海與一個「朗讀亭」擦肩而過後,這次一定要抓住身邊的機會,用自己的朗讀聲表達對導師的感恩和對同學的不舍。

孟博文十分喜歡朗讀,在她看來,朗讀的過程令人陶醉,是獲得幸福感最快的方式。「我想在朗讀中告訴自己,無論環境如何改變,都要心懷感恩、不忘初心。以後我還要將這份心境帶給自己的學生。」記者眼前的孟博文,笑得那麼燦爛。

■連結

「朗讀亭」將移步四個武漢地標地點

今年2月《朗讀者》在央視開播以來,掀起一股「朗讀」熱潮。昨起的8天時間裡,「朗讀亭」將移步四個武漢地標地點,向廣大市民開放。而這也是《朗讀者》線下活動的第六站,將在武漢、成都等7個城市同時進行。

據央視《朗讀者》節目組工作人員介紹,這四個地點分別位於:武漢大學校園(13日-14日)、湯湖圖書館(15日-16日)、東湖(17日-18日,具體地點待定)、西北湖(19日-20日,具體地點待定)。

「朗讀亭」形似復古電話亭,約3米高,內設專業錄音設備。無論是在鬧市還是公園廣場,關上門這裡就是每個朗讀者獨處的空間。喜愛朗讀的朋友都可以走進「朗讀亭」,分享自己的朗讀和背後的故事。可自行準備喜歡的讀物,體裁不限、年齡不限、語言不限(普通話、外語、方言皆可),進行3分鐘的朗讀。

據了解,市民在朗讀亭內錄製的內容,有機會被剪輯到《朗讀者》中,在央視播出,甚至有機會被選中,進行《朗讀者》節目錄製。

截至記者發稿時,武大校園內,已經有140多名朗讀者走進「朗讀亭」,讀出自己的心聲。

相關焦點

  • 是「朗朗」的讀書聲還是「琅琅」的讀書聲?
    你是不是也好久沒有聽到琅琅的讀書聲了?一、琅琅的讀書聲將我引進學校門。70年代的時候,我的家住在學校隔壁,還沒有起床,學校的琅琅的讀書聲就傳進了被窩。每天被這種環境渲染著,習慣成自然,那時候都放一天假(星期天),周末的時候學生放假了,偶爾聽不到讀書聲有時還不習慣。有時候,為了聽的更清楚一些,偷偷的爬上牆頭,坐在牆頭上,隔著操場,看著窗戶裡的哥哥、姐姐們,抑揚頓挫,異口同聲,好生羨慕。
  • 高原上的琅琅讀書聲
    小康來了 【高原上的琅琅讀書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8月24日,西藏拉薩市森布日幸福家園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開學。這所佔地317畝的學校是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森布日安置區的配套項目,目前在校小學生800多人,全部免去學雜費、書本費,提供免費食宿。
  • 央視朗讀亭,首站落地南京這三個景點!
    央視朗讀亭,首站落地南京這三個景點!「一平方米」是朗讀亭的面積,它很小,只能容納兩三人,但又很大,可以傾聽數以萬計心底的聲音。朗讀亭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朗讀者》節目的線下活動及重要互動內容,兩季以來已經在全國採集了數萬人的情感故事。
  • 央視《朗讀者》欄目組在中街設立「一平方米朗讀亭」
    央視《朗讀者》欄目組在中街設立「一平方米朗讀亭」 瀋陽日報
  • 長江邊上讀長江,中文在線杜嘉走進央視《朗讀者》朗讀亭
    近日,《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走進北京、武漢、廈門三地,以全天直播的形式升級歸來,引領全民親近經典,開啟一段美好的文化之旅。 作為服務全民閱讀的文化企業,湖北中文在線數字出版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杜嘉受《朗讀者》朗讀亭直播節目組邀約,成為武漢地區的朗讀嘉賓參與直播,與許許多多的武漢朗讀者一樣,走進位於漢口江灘三陽廣場的朗讀亭
  • 墾利區文化館朗讀亭:靜心朗讀 感受文字的力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汝敏 苟金鈴 東營報導  為加快數字文化館建設,讓市民在忙碌的生活裡靜下心來,用朗讀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愫,感受文字的力量,近日,墾利區文化館安裝了朗讀亭供市民免費使用
  • 「一平方米」朗讀亭:用一場文化儀式,打破「跨媒體直播」邊界
    這場朗讀「儀式」源自於近期一場特殊的直播:「一平方米」朗讀亭慢直播活動,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的前奏曲。10月16日-18日三天的直播時間裡,「一平方米」朗讀亭的累計播放達1573.6萬,短視頻播放量達6109.5萬,節目相關微博話題總閱讀量達到10億+。
  • 央視《朗讀者》又來長沙啦 「朗讀亭」現身橘子洲頭
    長沙晚報12月19日訊(全媒體記者尹瑋)央視《朗讀者》又來長沙啦!「朗讀亭」作為《朗讀者》的線下活動,已抵達長沙、瀋陽、南京、深圳,每個城市依次擺放在三個人文地標,開放至2021年1月28日。其中長沙首站落戶橘子洲頭。
  • 央視朗讀亭來瀋陽了!就在這個地方!開放45天……
    它就是 《朗讀者》「一平方米朗讀亭」 亭子不大,「早就在央視看到過這個節目,每期都很感動,『朗讀者』終於來瀋陽了,所以我們來看看,好好準備準備,我們也要朗讀最有紀念意義的作品。」
  • 「老學生」跟著退休教師免費學英語,浦東這個小區的琅琅讀書聲很...
    在花木街道聯洋六居民區的圖書室裡,也恢復了琅琅讀書聲,近十名阿姨在老師的帶領下,練習著英語口語。原來,聯洋六居民區的特色英語學習班又重新開班了。負責教課的老師名叫王曉琴,是一名退休英語教師,每周二、四她都會與「老學生」們相約圖書室,學幾句英語口語,唱幾首英語歌曲。更難能可貴的是,從2017年3月開班至今,王曉琴一次活動都沒有缺席過。
  • 《一平方米》12月11日央視綜藝頻道開播 朗讀者分享治癒催淚故事...
    一個月後,主創團隊對直播期間走進朗讀亭的每位朗讀者共同創造的內容和故事精心剪輯製作,並加入這場直播活動的幕後紀實故事,打造出的全新節目《一平方米》即將在12月11日起每周五晚20:30檔於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節目的精編版也將於12月20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一平方米》也成為全國首個新媒體直播活動憑藉豐厚的內容積澱,得以從小屏端反輸出內容到電視大屏的節目。
  • 返校日 | 莘莘學子已歸來 校園又聞讀書聲
    返校日 | 莘莘學子已歸來 校園又聞讀書聲 2020-10-09 15: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後旗蒙古族實驗小學:讀書聲 歡笑聲 聲聲悅耳
    清脆的鈴聲喚起琅琅讀書聲。新學期開學後,科左後旗蒙古族實驗小學的校園內讀書聲、歡笑聲,聲聲悅耳!據少先隊輔導員斯琴圖老師介紹,學校除了有平常的教學外還有59個興趣班,其中有
  • 中國石化定點幫扶甘肅東鄉特別報導之八山峁上傳來琅琅讀書聲
    圖為中國石化援建的東鄉縣瓦子嶺教學點。本報記者 劉江波 徐 徐 宋鐵毅 蔡廷永/文 程 陽/圖「我是一個東鄉少年,出生在家鄉的大山裡,我有一個小小的心願,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藍天澄淨,白雲如絮。東鄉縣汪集鄉瓦子嶺村的山梁上,幾十戶人家星星點點地散落在不同溝峁間。
  • 從真人外語陪聊切入,琅琅獲北極光千萬級人民幣A輪投資
    多知網9月14日消息,多知網獲悉,真人外語陪聊平臺「琅琅」獲得北極光創投千萬級人民幣A輪投資。         從產品形態上來看,「琅琅」希望利用共享經濟原理,將中國學生與外國語伴進行連接,從而解決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時有輸入沒輸出的問題。
  • 兩耳不聞窗外事,校園再響讀書聲
    兩耳不聞窗外事,校園再響讀書聲 2020-03-30 18:5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董卿:央視三套終於有了固定主持節目,時隔八百天《朗讀者》開播
    與此同時,《朗讀者》還發布了最新的時長達3:40秒的宣傳短片,通過記錄《朗讀者》這些年走過的歷程,特別是今年以來為《朗讀者》朗讀亭投入的工作進行了梳理和介紹,為即將登陸央視三套黃金檔時段播出宣傳造勢。董卿攜《朗讀者》新媒體特別節目《一平方米》強勢登陸央視三套關注點之1——「一平方米」朗讀亭新媒體直播節目前期工作開門紅2020年10月18日,《朗讀者》新媒體直播節目《一平方米》在北京、武漢、廈門如期進行。
  • 「朗讀亭」現身長沙橘子洲頭,你想讀給誰聽?
    長沙晚報12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尹瑋)央視《朗讀者》又來長沙啦!「朗讀亭」作為《朗讀者》的線下活動,已抵達長沙、瀋陽、南京、深圳,每個城市依次擺放在三個人文地標,開放至2021年1月28日。其中長沙首站落戶橘子洲頭。
  • 郎酒三位匠人走進朗讀亭,他們讀了什麼?
    截止18日24點,三天時間,央視頻、央視綜藝春晚、央視新聞等平臺直播觀看超1300萬次,相關視頻傳播量4700餘萬次,全網相關話題閱讀量累計4.2億次,在網絡這個大海裡激起了一片片浪花。在「一平方米」裡,郎酒廠酒體中心的三名工匠受邀分別走進北京、武漢、廈門三城朗讀亭,分享他們的心底聲音,訴說人生理想和郎酒品質故事。
  • 普陀新聞網丨又聞琅琅讀書聲
    明媚的春天裡,沉寂已久的校園中,又將響起琅琅讀書聲。來源:普陀新聞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