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好久沒有聽到琅琅的讀書聲了?
一、琅琅的讀書聲將我引進學校門。
70年代的時候,我的家住在學校隔壁,還沒有起床,學校的琅琅的讀書聲就傳進了被窩。每天被這種環境渲染著,習慣成自然,那時候都放一天假(星期天),周末的時候學生放假了,偶爾聽不到讀書聲有時還不習慣。有時候,為了聽的更清楚一些,偷偷的爬上牆頭,坐在牆頭上,隔著操場,看著窗戶裡的哥哥、姐姐們,抑揚頓挫,異口同聲,好生羨慕。在日復一日的薰陶中,也想進入課堂,像哥哥姐姐們一樣,不管是什麼內容,能大聲的朗誦。不會是像在家裡,父母總是說:「別嚷了,小聲點」。所以,想去上學的念頭不由而生。
二、經歷過了才知道讀書聲還有區別。
開學的那一天,穿著新衣服、背著新書包,心裡非常高興。也許,就像小時候看到好吃的吃不到,吃到了覺得真香一樣。當坐在教室後,特意看了看自己爬上爬下的牆頭,覺得還是板凳舒服。雖然是兩人一個的長條凳,但是暖暖的屁股墊,別提多舒服了。當從第二天開始,這個想法就轉變了。原來,課堂裡不是你想走就走,想說話就說話了。朗誦還得內容對、音標準、節奏好,對於開始上學的我太拘束了。不過,經過老師的教導,逐漸適應課堂,走上正軌,愛上了朗誦。站在校園樹下背課文的時候,都會按照標準來,猛然有一種詩人作詩的感覺,直到現在才能體會當時學好「標準話」很重要。才知道,當年是「朗朗」的讀書聲,現在是「琅琅」的讀書聲。「朗」的本意是側重於表示月光充足,用在聲音上只是一種高亮的聲音。而「琅」的本義是「宮殿區內精美的玉砌廷廊」,形容聲音像清脆的美玉一樣。
三、疫情之後的琅琅讀書聲何時來?
孩子大了以後,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在家朗讀也是輕聲細語。多數聽到的讀書聲,是路過學校,或去學校接送孩子時。有時不趕時間,來回踱步,仔細傾聽,回憶當年,別有一番韻味。更能體會到校園中,一個個求知的心靈,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疫情發生之後,學校延遲開學,不僅僅是我們成年人,我想孩子們更想念那書香味的校園、想念那琅琅的讀書聲。
疫情逐漸散去,書聲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