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最近仍然有反彈趨勢,全國人民仍處在冠狀病毒的陰影之下。
為了取得防疫戰爭的最終勝利,很多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家進行自我隔離,不在公開環境中逗留,以免留下病毒傳播的風險。我們的防控舉措甚至細化到了每個村莊、每個小區,從政府到民眾都眾志成城,為了打贏這一次對疫情的殲滅戰而共同努力。
為了達到控制人員流動,阻止疫情擴散的目的,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強化隔離的舉措,甚至又出現了很多在疫情之流行的「硬核標語」。這樣嚴格的人員流動管理措施,讓文藝君聯想到了古代也曾經有過類似的制度,也是讓你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別到處亂跑。
當然了,古代管控人員流動目的並不是像這次一樣防控疫情,而主要是基於社會治安管理的需要。那就是宵禁制度,而且古代的管理比我們現在更為嚴格。
在宋朝以前的城市因為宵禁制度,所以普通民眾幾乎沒有夜生活。只要太陽一落山,鼓樓擂響的「閉門鼓」就開始催促街市上或者小酒館裡喝酒嘮嗑的閒散人員趕快回家,有時甚至還有專門的管理人員督促。
宵禁制度的存在一方面在於防盜、維持秩序,另一方面更能穩固統治者的政權,所以在古代違反宵禁制度是很嚴重的。東漢後期曹操曾經過擔任洛陽的北部尉,翻譯成現在的語言就是洛陽城北部地區公安分局局長。
有一天夜晚,曹操帶領手下人巡察的時候發現有一個人違反了宵禁令,察查之下發現原來是大宦官頭子蹇碩的叔叔。曹操一看大怒,就下令直接用五色棒將這個人亂棍打死。由此可見,即便是權貴,當遇到了認真的執法者,違反宵禁,也是死路一條。
如果耽誤了時間,就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鼓樓敲響「開門鍾」之後再回家。假如「閉門鼓」敲過你還在街上晃悠不回家的話,被巡警抓到了就是「犯夜」,等待你的最輕的處罰也是二十軍棍。
到了宋朝,皇帝大多賢明,大臣們也正直為民,使得宋一朝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正因此,無論是皇廷宮宴還是文人墨客的閒聚雅談,都被宵禁的晨鐘暮鼓敲打得意興闌珊。
於是,大宋王朝的統治者以開放的胸襟和氣度一聲令下解除宵禁,東京開封也從此變成了一座不夜城。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為我們展現了宋代開封城商業的繁盛,而開封的夜景更是經常燈紅酒綠,繁華如錦。比如著名的酒樓樊樓,幾乎是徹夜營業的。到了宋代後期,夜市在民眾生活中也更加普遍。
普通市民的夜生活開始擺脫單調變得豐富多彩忙了。在活了一整天之後,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到街上品茶、聽說書,各種名吃雲集在鼓樓腳下,小販們在賣命吆喝,為城市添了一份煙火氣。
在夜色裡,在水霧蒸騰的光影裡散發著誘人的香味。人來人往,通宵達旦,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在笙歌樂舞的夜生活中節節攀升。
在宋太宗年間,四個志趣相投的好朋友陳象輿、胡旦、董儼、趙昌非常喜歡城市裡的夜生活,他們不去青樓那些讓夫人不放心的地方,而是經常去一間小茶館裡聚會,談人生談理想談創作體會。
茶館臨街窗戶的彩燈經常到了黎明之時還沒有熄滅,成為夜色中的一個亮點。直到現在,開封人還有睡醒一覺到鼓樓吃夜市的習慣。《東京夢華錄》裡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這是當時東京夜市的真實寫照。
歡迎大家關注文藝君哦,作者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圖文編輯:文藝君
審核編輯:柚子
部分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