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6條教育法則

2020-10-25 不二大叔官微


01


前不久,一則新聞讓不少父母震怒、反思。


10月12日,就在武漢地鐵2號線金銀潭站,有個媽媽匆忙地推著2個行李箱跑著,問路人天河機場怎麼走。


沒過多久,有個小女孩跑過來,特彆氣憤地用腳踹著這位媽媽和行李箱。旁邊等地鐵的路人看不下去,攔住了那個女孩,女孩連帶著路人也一起打。


這位媽媽連忙上前勸阻,嘴裡說著沒事沒事。


其實看視頻裡,媽媽不僅背著包,手裡還拿著兩個行李箱,女兒反倒是兩手空空,還因為坐錯車氣不過把所有惡劣的態度都朝著最親的媽媽釋放。


很多網友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太過溺愛孩子,不僅父母遭罪,孩子的性格發展也在逐漸扭曲,變得沒教養,沒規矩,不僅不懂得尊重父母,就連最基本的禮貌禮節也做不到位。


可管教太嚴,也容易讓孩子生出反叛之心,加深心理障礙。


是否該管教,該怎麼管教,對不少家長來說,這個尺度都較難拿捏。


以下是人民日報提出的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值得各位家長思考借鑑。


  • 1、魚缸法則


魚缸裡有幾條頭大背紅的小魚一直鮮活地生長,但幾年了,個頭始終那麼小。後來有一天,魚缸碎了,有人就把他們放在了噴泉池裡,令人驚訝的是,兩個月過去,那些魚竟然都由三寸瘋長到了一尺!


其實孩子就像小魚,需要有自由成長無束縛的空間。


如果父母一味溺愛、保護,一味地幫他們做選擇、做決定,孩子就不會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創新性,即使學到了知識,也不會舉一反三,更不會靈活運用。


長大之後,也會潛意識地害怕自己做決定,怕出錯。


孩子需要自由,而父母需要克制住為孩子做事的各種衝動。要成為孩子的引領者,而不是手把手的攙扶者和說一就是一的強迫者。


  • 2、強化定律


在水裡放上一堵玻璃牆,鯨魚和食物各放在一邊,一開始,鯨魚很猛烈地敲擊玻璃,但始終無法接觸到食物,一段時間後,鯨魚累了,不再撞擊,即使後來把玻璃牆拆了,鯨魚也始終沒有撞擊,只顧自己活動。


習慣是非常可怕的東西,幾乎每種生物都深受其影響。一個好習慣,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財富,但一個壞習慣,卻是阻礙孩子人生發展的元兇。


要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就要先培養自己擯棄壞習慣。例如,不要在孩子面前看手機,不要翹二郎腿,吸菸,不要情緒不穩定就脫口罵人,不要一發脾氣就打人。


這些行為,孩子都一一看在眼裡,並有樣學樣。


  • 3、南風效應


南風和北風打賭,誰能先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誰就贏了。


北風張牙舞爪地用力吹,行人反而把衣服越裹越緊,南風溫柔地輕輕吹,行人卻都脫掉了大衣,最後毫無疑問,南風贏了。


對待孩子,也是如此。太過用力的愛,反而會讓孩子生出反叛心理,一味地付出與給予,也會讓孩子理所當然地享受。


父母該學會放鬆,也該學會寬容,不要對孩子的每一個小錯斤斤計較,看得太重,也千萬別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全部,以至於沒有了父母本應該擁有的權威和尊嚴。



  • 4、羅森塔爾效應


這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是指老師對孩子的期待值不一樣,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結果。


對每個人來說,家人、朋友都是支持力量的核心。


遇到挫折時,父母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面對挫折時的反應。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報以消極的態度,時常打壓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真的會逐漸變得自卑膽小,畏畏縮縮。


可如果父母經常鼓舞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和為人,孩子也會越來越樂觀開朗,自信大方,願意去嘗試從沒嘗試過的任何東西。


  • 5、尊重法則


在課堂上,老師讓孩子們自己講一個故事並畫出來,她會把孩子們的故事裝訂成冊,並告訴他們,這是孩子們寫的第一本書,以後,他們都會成為非常厲害的人物。


老師尚且如此,父母更應該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稚嫩的表達,尊重在大人們看起來不現實且遙不可及的夢想。


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而不只是「屬於自己的孩子」、「自己身上割下的一塊肉」。


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去思考,尊重他們的隱私,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交往的朋友,就算父母真的認為孩子的選擇出了錯,也要用柔性的表達去建議,而不是妄自幹涉。


嘗試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命令和強迫,孩子才會願意認真傾聽父母的心聲。


父母和子女的溝通,是相互的,而這種相互,該從父母先開始。


  • 6、延遲滿足


有個孩子不喜歡讀書,他爸爸就和他約定:沙漏漏完正好是3分鐘,我們一起看3分鐘故事書。孩子心想,反正就只有3分鐘,看就看吧。


3分鐘結束,孩子還沒看完,想延長時間,但爸爸堅持只看3分鐘。


多次之後,孩子就學會了主動看書。


其實很多類似的好習慣,父母都可以用互動引導的方式培養孩子,只要父母多給一些耐心。


想讓孩子專注於一件事,不妨就試試「3分鐘」。多次嘗試,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越來越集中,對外界誘惑的抵抗力也會增強,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有耐心。

02


以上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優秀孩子,但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熊孩子,又該怎麼辦呢?


人民日報也提出了7招不打不罵就能管教熊孩子的解決辦法。


  • 1、轉移注意力


把孩子對「問題」的注意力轉移到有趣有用的事情上。但這類問題只適合比較輕微的或是偶然的問題,轉移注意力才有效。


  •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


有些需要及時糾正和明確態度的問題,就要及時給孩子傳達不同意的態度,但需要在了解問題整體情況且不攻擊孩子人格的情況下。


比如,孩子隨意拉扯女孩子的頭髮,把工作人員辛苦整理的東西弄亂,在別人的書上亂塗亂畫,家長都要做到提醒和糾正。


把強烈不同意的態度傳達給孩子,孩子也會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


  • 3、表明你的期望


對已經發生的錯誤不要過分追究,並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和對下一次行為改善的期待。


比如,孩子不小心弄丟了你的東西,不要一說再說,態度溫和地表示希望下次不會再有這樣的情況,要好好愛惜。


  • 4、提供選擇


提供給孩子合理的、我們也能接受的選擇,給他尊重感,而不是強迫感。


比如針對是否要幫孩子報補習班,他也有決定和選擇的權利。



  •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孩子犯錯後心有愧疚,但不知道如何去彌補,甚至有可能因為害怕迴避錯誤。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引導孩子。


比如,孩子把醬油瓶打碎,還把沙發染色,家長就要教他一起打掃家庭衛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 6、採取行動


對於反覆建議多次卻依然沒有改正的錯誤,就要採取適當的行動,但要注意,這樣的行動不能過火,比如關小黑屋一整夜、用暴力手段毆打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是身心的打擊。


  • 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


犯了錯,就要承擔錯誤,孩子也不例外。


沒有一個優秀孩子不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悉心教育。


就像那句說爛了的話,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言傳身教。


光憑寵愛和管制,只會孕育出熊孩子,但愛+管+育三者放在一起,孩子的個性和潛力就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教育的絕佳機會。在這條看上去任務繁重的路上,父母自己也會得到最好的成長。


以身作則,以己育兒,這個世界的熊孩子,就會少很多。


-END-


作者簡介:範叔,本文首發讀書有範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6條教育法則
    太過溺愛孩子,不僅父母遭罪,孩子的性格發展也在逐漸扭曲,變得沒教養,沒規矩,不僅不懂得尊重父母,就連最基本的禮貌禮節也做不到位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值得各位家長思考借鑑。對待孩子,也是如此。太過用力的愛,反而會讓孩子生出反叛心理,一味地付出與給予,也會讓孩子理所當然地享受。
  • 人民日報: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6條教育法則
    太過溺愛孩子,不僅父母遭罪,孩子的性格發展也在逐漸扭曲,變得沒教養,沒規矩,不僅不懂得尊重父母,就連最基本的禮貌禮節也做不到位。可管教太嚴,也容易讓孩子生出反叛之心,加深心理障礙。以下是人民日報提出的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值得各位家長思考借鑑。
  • 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六條教育法則
    以下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值得各位家長思考借鑑。1.魚缸法則魚缸裡有幾條頭大背紅的小魚一直鮮活地生長,但幾年了,個頭始終那麼小。後來有一天,魚缸碎了,有人就把他們放在了噴泉池裡,令人驚訝的是,兩個月過去,那些魚竟然都由三寸瘋長到了一尺!其實孩子就像小魚,需要有自由成長無束縛的空間。
  • 人民日報:32條禮儀,讓孩子更有教養
    孩子的教養反映出家長的教育,好的教育會讓孩子更有教養。不少的家長會嚴格重視孩子的教養,出門撞到人一定要說聲對不起,不能太調皮影響到其他人,一定要學會尊重其他人。學習固然重要,但是教養卻是檢驗一個人最重要的標準。自私自利的人在社會也不會受歡迎,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教養,從小就灌輸更多的禮儀文化。在和家長談論孩子的成長問題時,總是會發現很多人並不是很重視孩子的禮儀問題。其實,孩子的禮儀刻畫出是自己父母的模樣。沒有教養的樣子,很醜。
  • 「他還是個孩子」,一句話毀掉多少孩子,別再讓沒教養成為藉口
    可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卻成了眾多"熊孩子"沒教養的擋箭牌,讓這些孩子無法無天,長大後吃了大虧。同時也要把握管教的度,既不能太沒規矩,又不要過於限制孩子的探索空間。有一個教育的法則可以很好地幫助父母來教育孩子,這個法則就是"漏鬥法則"。什麼是漏鬥法則漏鬥法則顧名思義,就是像一個漏鬥一樣,一頭寬一頭細,一般從寬的一頭進,從細的一頭出。
  • 教育孩子的12條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快來和虎媽一起來看看這12條教育孩子的基本法則吧。來源 | 網絡「12法則」是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衍生出來的。對熟知少兒身心成長過程的專業教育人員來說,這些只不過是最基本的常識。在美國,很多普通家長也會通過請教學校老師輔導員或參與兒童組織志願服務接受培訓,而掌握較為專業的教育法則,運用到家庭教育中去,因此這些法則貫穿於美國從社會、學校、到家庭的少兒教育之中。這些法則,很多與國人的教子之道並不矛盾,但是在具體實施時需要知道如何順應社會環境,下面和虎媽一起來看看這些法則吧。
  • 成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10條常識!家長做錯,就耽誤孩子了
    條教育法則,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但實際上,每個家長都做到了嗎?優秀家長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肯定,告訴他們「幹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時沒有做好,也要善於用鼓勵的話語讓孩子看到希望。這就是採用希望法則來激勵孩子。
  • 人民日報教給孩子的32條教養禮儀,越早知道越好
    來源 | 人民日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但要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必須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教養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的前程。培養孩子的教養不僅需要學校教育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的薰陶,需要家長的悉心引導。一個孩子的教養高低,是父母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集中體現。下面是要教會孩子的32條教養禮儀。請老師轉給學生家長,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更有教養。
  • 孩子的教養離不開父母的修養,這3條家規,家長們要收好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有義務培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有教養的孩子,決定了他的前程,培養有教養的孩子,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而且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在潛移默化中去薰陶孩子。一個孩子教養的高低與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也請家長們共同努力,孩子的教養確實離不開父母的修養,這3條家規家長們一定要收好。
  • 成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10條常識!家長做錯了,就耽誤孩子了
    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但實際上,每個家長都做到了嗎?優秀家長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肯定,告訴他們「幹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時沒有做好,也要善於用鼓勵的話語讓孩子看到希望。這就是採用希望法則來激勵孩子。有的家長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於用希望法則,總愛找差距挑毛病。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收藏好)
    教育專家曾經提出「育兒盆景理論」。解釋說,就是孩子幼兒階段,就及時修正孩子的錯誤,就如同修剪小樹苗一樣,費得力氣最小,但是效果最好。但是錯過了這段時間,小樹苗枝繁葉茂,樹根粗壯,家長再去修正,花費的精力往往好更多,而且還可能沒有什麼效果。
  • 人民日報推崇的《九大教育法則》(為孩子收藏)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特定的生長軌道,能飛多高走多遠,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掌握專業的教育方法,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讓養孩子變得簡單可靠。 人民日報推薦的《父母教育應該知道的9大教育法則》,我們一起學習。
  • 成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10條常識
    1 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但實際上,每個家長都做到了嗎?比如,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任性,養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從小立下這6條家規,孩子將來更優秀
    說實話,孩子的養育過程絕對不會一帆風順,而是充滿曲折,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不斷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變得更加優秀。,其他的家庭也都十分認可,畢竟人家說的也十分有道理,但是果兒媽想說: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並不用分的太清楚,因為男孩子和女孩子也有很多需要共同培養的地方,例如「教養」。
  • 「水米田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4條常識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蒙特梭利認為0-3歲是幼兒成長的重要時期,那麼如何讓孩子在家庭中也能接受全方位的蒙特梭利教育,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與品格的良好基礎優秀的家長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肯定,告訴他們「幹得好」、「太棒了」。
  • 培養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9條黃金教育法則,家長必讀
    ▼親愛的家長:教育孩子絕對不可簡單粗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父母在陪伴孩子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今天和大家分享教育界的9大黃金法則。讓父母教育孩子有方法,孩子健康成長每一天!
  • 「教養」話題,人民日報這樣和讀者互動
    近年來,社會上的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讓教養這個本來是「必需品」的東西,變成了「奢侈品」。6月14日至9月20日,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推出「關注你我眼中的『教養』」專欄,大篇幅、多版次討論「教養」這個話題。人民日報社研究部的同事專門寫了一篇閱評文章,對這組報導進行了分析和推介。
  • 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10條常識!不知道可能就耽擱了孩子!
    1 歸屬法則: 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
  • 培養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些黃金教育法則
    教育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了解一些基本的規律和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今天非凡心就與各位家長分享10條黃金教育法則,一起來學習一下吧。當西方老師努力挖掘學生的想像力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在告訴孩子「標準答案」。當我們給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時,不要急著教他怎麼去做,你只需要告訴他應該做成什麼樣就行了,必要的,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於方法,讓他們去想好了。而在這期間,我們只需要鼓勵再鼓勵。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收藏好)
    要誠實守信都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但是正是這點滴小事決定了孩子是不是一個有教養當孩子在幼時就習慣了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舉止隨意,並且無人阻止,孩子就會認為這是被允許的,且正確的事情。6歲前,不要縱容孩子,該管的地方就一定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