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些黃金教育法則

2020-08-14 非凡心教育


因為疫情的緣故,2020年,可能成為不少家長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一年,當教育的擔子從學校轉移到了家長身上,他們才深刻體會到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育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了解一些基本的規律和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今天非凡心就與各位家長分享10條黃金教育法則,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01

— 魚缸法則 —

心靈的成長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裡,幾條小魚放在一個魚缸裡,好幾年了,竟然還是那麼小,於是人們認為,這魚就是這種小個頭。有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因為一時找不到魚缸,於是,就把他們養在院子塘裡。沒想這些魚竟然瘋了似的長的很大。


魚需要自由的成長空間,人更是如此。


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選擇,選擇學校,選擇衣服,選擇玩具等等,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沒有選擇,沒有思考。


所以,他沒有創新思維,也不會有太多嘗試。你可以讓他學到很多知識,你卻無法讓他舉一反三,也無法讓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02

— 羅森塔爾效應 —

對孩子進行積極期望


羅森塔爾是20世紀美國的心理學家,皮格馬翁是古希臘神話的主角。


這個效應,指的是一個積極的期望帶來積極的結果的效應。


在皮格馬翁神話裡,他是賽甫路斯的國王,也是位雕像家。


他愛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她的愛。他的執著的愛,感動了愛神,於是雕像活了,成了國王的妻子。於是有了今天的賽甫路斯人。


神話終歸博人一笑。而羅森塔爾的試驗,卻得出了這個效應。他對兩組隨意組合的學生分別給予積極和消極的評價,後來,果真就是那樣的積極或消極的結果。


積極的期望,其實就是一種外界的支持。


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這種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時候,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成人,對這種力量都非常期待。反過來,缺少這種積極的期望與支持,他就變得消極,或者在挫折後一撅不振。


03

— 強化定律 —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人的習慣是被培養的,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而事實證明,一個好的習慣,會讓人走向成功,或者擁有好的心態。


鯨魚實驗

有一個鯨魚實驗。科學家有水裡放一堵玻璃牆,鯨魚和實物各放在一邊。一開始,鯨魚猛烈的撞擊著玻璃,後來它終於發現,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時間後,它不再撞擊了。後來科學家把玻璃牆拆了,然而,鯨魚還是如是有玻璃牆的一樣,只在自己那邊活動。


人的行為正如這個故事一樣,在一段時間或一些重複的經歷後,就被固定起來,就形成了習慣。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個習慣。


當然,如果要改變一個習慣,也跟這個習慣形成的時間有很大關聯,改變會更難,要花費更多時間。所以,我們要注重孩子的細節,注重引導。


一個好的習慣,就是一筆財富,他會享受一生的。


04

— 狼性法則 —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怎麼樣培養好奇心呢?假設一個公園,沒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沒有曲折的道路,我們從外面就能一覽無遺,那你就不會對它有多少興趣。


相反,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才原意進去了解了解。這就是好奇心。


在教育界,有一個抽籤教學法。學生對原有的學習內容容易厭倦。因而學習就變得消極。


在日本的鈴木老師的學生裡,這種情況也正在發生。寅次是位聰明的學生,他學什麼曲目都比別人快很多學會。因而他不願再多加練習。


鈴木老師知道,這對他以後能否成功很關鍵,沒有得到鞏固的課程,最終都無法學到更好。


正因為此,他對他的學生採用的抽籤教學法。將所有曲目編號,每堂課,讓學生都隨機抽一個曲目。這樣,寅次因為是自己參與了這個遊戲(也相當於參於了老師的教學,而事實上,這一切可還是在老師的掌握之中,因為結果達到了),因而也更努力的練習。


05

— 夢想法則 —

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


在一個關於「你長在了想做什麼」的調查中,92.7%的學生是讀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僅有7.3%的學生是週遊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回答。那麼他們的想像力到哪裡去了呢。


在一個實驗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圓。


機關幹部沒有作出回答,而是望向在場的上級,局長回答:沒有經過研究,不能隨便回答這個問題。問到大學中文系學生,他們哈哈大笑,拒絕回答這個傻子就知道的問題;問到中學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個調皮生說是「英文字母O」,卻遭到老師的白眼。


最後問到一年級小學生時,孩子們爭先恐後回答:是月亮、是桌球、是燒餅、是李谷一老師唱歌時的嘴、是老師發怒時的眼睛。這個實驗的題目被命名為「人的想像力是怎麼樣喪失的」,非常貼切。


當西方老師努力挖掘學生的想像力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在告訴孩子「標準答案」。


當我們給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時,不要急著教他怎麼去做,你只需要告訴他應該做成什麼樣就行了,必要的,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


至於方法,讓他們去想好了。而在這期間,我們只需要鼓勵再鼓勵。


06

— 南風效應 —

如何避免重複犯錯


南風與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約定,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北風冷冷的、張牙舞爪的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緊;南風出馬了,它徐徐的吹,溫暖的吹,直到風和日麗,行人都脫掉大衣。


南風勝利了。南風為什麼勝利了呢,因為它讓人們的行為是自覺的。這種啟發人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達到目的的做法,被稱作「南風效應」。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任何錯誤,只要悔改,總可以回頭。當小傢伙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時,媽媽溫和的說:這真是個漂亮的牛奶海洋。


並進而告訴孩子,牛奶海洋雖然漂亮,但地板卻要受罪了,她跟孩子一起把地板擦乾淨了,並告訴孩子正確的拿牛奶方法。


心理學家說,一個錯誤一旦發生,就算再發火,它也發生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複犯這個錯誤,並要收拾這個錯誤帶來的殘局。


另一方面,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的一切都在嘗試與成長的階段,多加寬容,注重引導,不正是我們都需要的嗎?而如果,孩子並不喜歡與信任你,你說的一切都很難湊效呵。


07

— 自然懲罰法則 —

讓孩子自己承擔過錯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應該做出榜樣。爸爸因來了客人,與客人倚著門聊起天來,這天的風很大,門幾次被風吹天,埃迪的作業本被吹的譁譁響。


門再一次被吹開的時候,埃迪猛的把門關上。而這時,外面傳來爸爸的痛苦聲。


滿臉怒氣的爸爸對著驚恐的埃迪,舉起的手就要打下去了。而爸爸終於沒打下去。事後,爸爸對埃迪說:是我把手放在門的夾縫裡,錯誤在我,為什麼要打你呢。


教育,不光是口頭說教,言傳身教,影響不可謂不大。


當埃迪長大後,他回憶,是爸爸告訴我,人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而不是遷怒於人。


08

— 尊重法則 —

心靈的成長需要尊重


自尊是人生要學的第一個原則。在一個老師的課堂裡,老師拿出一本著名漫畫家的書,告訴孩子們這本書裡的故事,也叫孩子們自己講一個故事,並讓他們畫出來。


雖然孩子們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畫的也不成樣,老師還是很認真的記下來,並將記下的故事跟畫裝在一起。


他告訴大家,這是你們寫的第一本書,現在你們小,以後長大了,就能寫出好的書來,也會成為偉大的人物。


要讓孩子真正長大成人,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這種對等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有一個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人

尊重他的隱私,尊重他的選擇,尊重他的朋友

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導

他就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因而,當我們看到有大人在某些公園地鐵售票處為孩子爭著要少錢減票的時候,我們知道,你省下的僅僅是錢而已。


09

— 延遲滿足主義 —

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


人有無耐心,表現出兩個方向。一個是,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另一個是,能夠等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到來。這中間,區別的就在於,一個不等,一個可以等。這個等,就是耐心。


克制是可以培養的,個人建議自己一個人難做到,應該兩人配合可多人配合去實現。


有一個「三分鐘遊戲」。孩子不喜歡讀書,只喜歡玩遊戲、看電視。爸爸找來一個仿古的沙漏,而孩子非常相玩這個沙漏。


爸爸跟他約定:這個漏鬥是古時的計時器,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鐘,咱們一起看故事書,三分鐘一到,你就去玩吧。


開始幾次,孩子根本沒看書,而是盯著沙漏看,等沙子漏完就去玩了;但爸爸並不氣餒,多次之後,孩子慢慢的把視線轉到書上來。


再多次,孩子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了,要求延長時間,但爸爸堅持只看三分鐘。


很多次後,孩子就主動去看書去了。三分鐘,正是適合孩子的注意力的特點,三分鐘之後,就打住,要經過很多次培養,形成習慣,這樣,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時間內專注於一件事物了。家長的恆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驗呵。


10

— 感覺剝奪 —

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生活的滋味


心理學家發現:感覺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現像,通過感覺我們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適應環境求得生存。


大腦的發育、人的成長、成熟是建立在與外界環境是智力和情緒等心理因素髮展的必要條件,我們應該讓孩子積極感受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從環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很多家長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險等,把孩子放在較好的環境裡,這樣孩子不僅會眼界狹小、心胸狹隘,而且因為缺少很多社會實踐,對未來多變的社會環境將難以適應。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常常扮演著救火隊員,但你卻不知道,父母永無完法代替孩子經歷人生,我們需要做他們的引導者。


我們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工作裡來,讓他們自己打掃衛生、整理床鋪,或更多他們可以去做或願意去做的事情,我們就讓一個觀眾,看著他們自己成長。


教育孩子絕對不可簡單粗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關注非凡心教育

培養愛中國,懂世界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培養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9條黃金教育法則,家長必讀
    ▼親愛的家長:教育孩子絕對不可簡單粗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父母在陪伴孩子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今天和大家分享教育界的9大黃金法則。讓父母教育孩子有方法,孩子健康成長每一天!
  • 培養孩子健康發展的九大教育法則,家長一定要知道
    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從古至今家長們一直關心的重要問題。那麼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呢?性格好,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更能吃苦,不輕易放棄。孩子性格身心的發展,不是無跡可尋,只要用心,家長一定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這九條培養孩子健康發展的黃金教育法則,家長們趕緊學起來吧!
  • 6個世界流行的黃金教育法則!優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他到一個學校隨機選出了20個學生,對校長說,這20個孩子是他精心挑選的。經過一系列測試顯示,這20個孩子是難得的人才,智力超群,好好培養以後必定成就非凡。校長聽完之後很興奮,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老師和家長:「這些孩子都是天才,要特別關注,以後有大作為!」
  • 優秀的父母,都知道培養孩子的這五大教育法則
    人生第一次成為父母,不知如何照顧孩子,更不知如何教育孩子?每一位家長都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父母,在這裡要說一句,育兒沒有捷徑,所有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學習,家長們抽出時間來看看這五大教育法則,通過實踐帶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1.
  • 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六條教育法則
    以下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值得各位家長思考借鑑。1.魚缸法則魚缸裡有幾條頭大背紅的小魚一直鮮活地生長,但幾年了,個頭始終那麼小。後來有一天,魚缸碎了,有人就把他們放在了噴泉池裡,令人驚訝的是,兩個月過去,那些魚竟然都由三寸瘋長到了一尺!其實孩子就像小魚,需要有自由成長無束縛的空間。
  • 雙向教育中的黃金法則,學會雙向教育,用愛來教育孩子
    一、雙向教育中的黃金法則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什麼都了解的現在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並不是因為天性,而是從小父母就包辦一切事情,這正是父母們在教育中的弊端,因此我們需要一套非常有效的法則來養育孩子,讓他們懂得責任。
  • 人民日報: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6條教育法則
    以下是人民日報提出的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要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就要先培養自己擯棄壞習慣。這些行為,孩子都一一看在眼裡,並有樣學樣。02以上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優秀孩子沒有一個優秀孩子不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悉心教育。
  • 人民日報: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6條教育法則
    以下是人民日報提出的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要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就要先培養自己擯棄壞習慣。這些行為,孩子都一一看在眼裡,並有樣學樣。02以上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優秀孩子沒有一個優秀孩子不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悉心教育。
  • 人民日報: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6條教育法則
    以下是人民日報提出的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值得各位家長思考借鑑。一個好習慣,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財富,但一個壞習慣,卻是阻礙孩子人生發展的元兇。要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就要先培養自己擯棄壞習慣。例如,不要在孩子面前看手機,不要翹二郎腿,吸菸,不要情緒不穩定就脫口罵人,不要一發脾氣就打人。這些行為,孩子都一一看在眼裡,並有樣學樣。
  • 家庭教育的十六個黃金教育法則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學優谷父母課堂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家庭教育的十六個黃金教育法則 我們的家長教育孩子要遵從中國原則,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出發,結合養成教育理論和西方心理學的知識,培養孩子。一些孩子因考試成績差離家出走,或釀成自殺的悲劇的也時有發生,這些都是家長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是主要原因。法則五,責任法則對自己負責。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了,盡心了,不管結果如何,都應該問心無愧。不能存有為家長、為老師讀書的想法,應該讓孩子明白,一個人只有對自己負責了,才可能對他人、對社會負責。
  • 3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家長們過來看啦
    下列這3條教育黃金法則送給所有的父母親們。1.尊重別人是人生要會的第一個黃金法則。2.南風效應黃金法則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有力,她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長大衣脫下來。教育孩子也是這樣的,那一些一味指責自己孩子的父母,最後會察覺孩子變得越來越聽不進去她們的話。每一個孩子都可能做錯事,父母要包容孩子的缺陷,客觀、明智、科學合理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體諒孩子的同時,從自己本身下手做好修養工作,如此一來才能夠更好地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平臺。
  • 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從小就離不開這5種教育方式
    優秀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很好的家庭教育,即使做不到優秀,但只要合格也是可以的。就怕我們的家庭教育是不合格的,這樣我們覺得自己合格了,但實際上是不合格的,這樣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那麼我們怎麼判斷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合格呢?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說過:優秀的孩子,從小就離不開這5種教育方式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先生對家庭教育的心得。
  • 這10個教育方法,被猶太人稱「黃金法則」,家有孩子的別錯過!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猶太民族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民族,教育出來的人很多都是天才,他們堅信:家庭教育方法有多優秀,孩子就會有多優秀。這10個教育方法,被猶太家庭稱為黃金法則,家裡有孩子的一定要知道!
  • 學會用上這些黃金法則,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只要你對孩子的管教是以他的身體和情感需求為中心,只要你能夠時常關照你自己的想法、情緒和呼吸,那麼,再加稍許運氣,你就能培養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相信每個初為父母的人,都想把孩子教育成理想的樣子,孩子的幸福快樂是父母共同的期待。而現實生活中,卻往往事與願違,教育孩子經常讓人抓狂。
  • 人民日報推崇的《九大教育法則》(為孩子收藏)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特定的生長軌道,能飛多高走多遠,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掌握專業的教育方法,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讓養孩子變得簡單可靠。 人民日報推薦的《父母教育應該知道的9大教育法則》,我們一起學習。
  • 教育孩子謹記十大法則 讓教育更有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家長課堂>正文教育孩子謹記十大法則 讓教育更有效 2012-12-07 11:14 來源:新浪教育
  • 想讓孩子從平庸走向卓越?猶太家庭的5條黃金法則,相當有效
    在猶太家庭教育上,他們有這5條黃金法則,注重財商教育在猶太家庭中,從來不注重什麼窮養、富養,他們從小就會培養孩子的財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4歲:孩子要學會簡單的計算5歲:讓孩子知道錢幣可以購買的東西、錢是怎樣來的7歲:看懂價格標籤,培養「錢能換物」的觀念8歲:
  • 激勵孩子的4大黃金法則】
    我們在親子教育裡都會學到要懂得讚美肯定鼓勵孩子,這樣你的孩子才更加自信,更加優秀。 但真正的鼓勵該如何做,很多家長在實際運用中並不能找到恰到好處的方式。 把鼓勵歸納為四點,掌握了四大黃金法則,在運用的時間,鼓勵就變得不那麼難了。
  • 激勵孩子的4大黃金法則
    我們在親子教育裡都會學到要懂得讚美肯定鼓勵孩子,這樣你的孩子才更加自信,更加優秀。但真正的鼓勵該如何做,很多家長在實際運用中並不能找到恰到好處的方式。把鼓勵歸納為四點,掌握了四大黃金法則,在運用的時間,鼓勵就變得不那麼難了。
  •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關鍵十年,家長必須了解的三條黃金法則!
    >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教材第一單元的入學教育中,有一幅圖是孩子們一起討論《西遊記》等故事,語文學習將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表達,通過讀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閱讀能力。入學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和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