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A杯測表從6分開始標記,一共分為四個級別:6分為「好」,7分為「非常好」,8分為「優秀」,9分為「超凡」。此外,每個等級又分四個給分等級,給分單位是0.25分,所以,四個等級共16個給分點。
杯測表中,水平標記代表「質」的好壞,垂直標記代表「強度」的高低,僅「幹香/溼香」、「酸」、「醇厚度」三欄涉及「強度」標記,但「強度」標記只供評審標註,無關分數。
幹香/溼香(Fragrance/Aroma)
幹香是指咖啡豆磨成粉且還未用熱水衝泡前所散發的揮發性香氣。
溼香是指用熱水衝泡後產生的氣化香。
杯測過程中,發現特殊的幹香,可將其記錄在香質(Qualities)欄中,以免忘記。
熱水衝泡後,浸泡3—5分鐘後,用杯測勺破渣,聞其破渣的溼香。
2.風味(Flavor)
風味=水溶性滋味+揮發性氣味
風味是由味覺對「酸甜苦鹹」四種滋味和嗅覺對氣化物回氣鼻腔的氣味匯總的整體感受。此評分欄需反應滋味與氣味的強度、品質和豐富度。
3.餘韻(Aftertaste)
餘韻是指咖啡液吐掉後,留在口腔中的滋味。如果餘韻出現令人不適的苦澀或其他雜味,此項分數會很低。相反,如果餘韻充滿回甘,會給高分。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風味好,餘韻未必好,但風味差,餘韻一定不好。
4.酸(Acidity)
強弱適當的酸可以增加咖啡的活躍性、明亮度和水果風味感。
評分時,必須根據「酸」的品質(酸質)評判,而非「酸」的強弱(酸度)。
評分時需要注意,酸而不實或欠缺內涵的死酸,不易得高分。
5.醇厚度(Body)
Body與味道無關,純粹是口腔觸感的一種,尤其是舌頭、口腔與上顎對咖啡液的觸感。
6.一致性(Uniformity)
一致性指杯測同一樣品的幾杯,無論入口的香氣、滋味和口感,均保持一致的穩定性。需要從咖啡高溫時檢測到室溫下的溫咖啡才準確,有些瑕疵味會在降溫時現出原形。
7.平衡感(Balance)
平衡感指整體風味的構成相輔相成,從高溫到室溫的變化是否平衡,如果接近室溫時出現尖酸或苦澀,則打破了平衡,不易獲得高分。
8.乾淨度(Clean Cup)
乾淨度指嘗到第一口至最後的餘韻,沒有令人不悅的雜味和口感。SCAA杯測表的此項有5個小方格,表示5杯都要測味,哪一杯有不乾淨的味道出現,則在那一杯對應的方格標記並扣2分。
9.甜(Sweetness)
甜有兩層含義,一是令人愉悅的圓潤的甜感,二是先酸後甜的甜感。後者是碳水化合物和胺基酸在焦糖化和梅納反應的酸甜產物,不僅是糖的甜感,更接近水果的酸甜感。
10.總評(Overall)
此項給分相對主觀,是對樣品的香氣、滋味和口感的綜合評價。
總分(Total Score):將幹香/溼香、風味、餘韻、酸、醇厚度、一致性、平衡感、乾淨度、甜和總評的分數相加,即為總分。
缺點扣分:首先需確定是小瑕疵(Taint)還是大缺陷(Fault)。小瑕疵指尚未入口的咖啡粉幹香和溼香的瑕疵氣味,雖然嚴重,但沒嚴重到難易下咽。大缺陷指瑕疵味嚴重到礙口。小瑕疵,每杯扣2分,大缺陷,每杯扣4分。
扣分=缺點杯數×缺點強度
最終得分(Final Score):總分扣掉缺點欄分數,即為最終得分。
最終得分高於80分,即為精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