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經科普 | 你真的了解、會用杯測表嗎?

2021-02-07 摩加MO+

這是杯測科普的最後一篇

是關於如何使用杯測表

以及如何進行評分的

希望對你有用~

本篇近2500字,閱讀時間為15分鐘左右


今天我們將圍繞於這些問題:

1、SCAA表格的介紹

2、SCAA每一項的理解以及評分的內容

3、感官項(較主觀)如何打分


SCAA杯測表的目的在於確認杯測者對咖啡質量的感知。杯測者分析特定風味屬性的質量,並利用先前獲得的經驗,對樣品進行打分。不同樣品之間可以通過分數來進行對比得分高的咖啡質量應當明顯高於得分低的咖啡。

下圖是sca表的中英文翻譯對照圖,翻譯不夠精準,又容易帶來片面的理解,所以建議大家熟悉英語版。

講解也會全部基於英文版。

Name:杯測參與者個人姓名。

Date:杯測日期紀錄。

Quality Scale:咖啡評分標準範圍。這個數值範圍,(為什麼是6分起呢?因為在咖啡生豆的出品等級裡,單項6分以下,或者說60分以下,屬於不合格產品,所有認可這個評分規則的公司、機構甚至國家,對不合格產品,是不予以支持市場流通的。)

所以,整個杯測表內,出現的分數等級就是四個:

6分以上,7分以下為「好」;

7分以上,8分以下為「非常好」;

8分以上,9分以下為「優秀」;

9分以上為「超凡」。

Sample:記錄杯測咖啡的編號

如:1、2、3、4

就烘焙度打分,其重要性已經在前期的文章裡強調過,有所遺忘的小夥伴可以往前翻閱。




所有水平評分都是0.25一個小格

可以在線上畫上斜槓,作為打分標記。

所有垂直方向評分表示強弱,最上面的線表示最強。

但是要注意,不是垂直分數越高(即強度越強)

綜合分數(水平評分)就越高。



Fragrance/aroma:

Fragrance:

在咖啡被研磨15分鐘內進行評分,對其進行評估:將蓋揭開,用鼻子嗅聞咖啡粉即可。

aroma:

注水後靜置4分鐘,破渣時,輕聞杯測勺背面。

三個步驟中進行評分:

1、未注水時聞幹香

2、浸泡時聞溼香

3、破渣時聞溼香

我們可以在「qualities」這一欄中記錄下具象化的事物(咖啡花、茶玫瑰、黃檸檬等),並在豎直方向的幹、溼香上標記強度。最終評分是既要考慮幹香也要考慮溼香。

*走第一輪的時候聞香。

flavor:

此時就開始喝咖啡,啜吸化霧,儘可能的把咖啡液分布在滿舌和上顎。它是味覺感受和鼻後芳香綜合作用的結果。此項評分要考慮味道和香氣的綜合性、強度和質量有任何感受到的風味可以記錄在「notes」(具象化描述可參考上上期《風味輪的認識、記憶與運用》)。

Aftertaste:

是指吞咽下後,後顎部散發的良好風味在口腔中停留的長短。如果餘韻短、不讓人愉悅那麼打分就低。

因為鼻後蒸汽在高溫是濃度最高,所以flavor和aftertaste要儘快評分。

Acidity:

優質的酸度會帶來變化性,帶來水果調性,最終轉化為甜味,有時杯測表酸質會增加至20分。可見酸度的重要性。

優秀的酸質是明亮的、活潑的,清新的,如檸檬酸、蘋果酸。不愉快的酸質主要表現為「發酸」感。而且過量的酸會顯得突兀,過強或過度的酸會讓人感到不適。

除此之外還是要考慮產地(非洲豆必然會有比亞洲豆更多的酸質,但往往是水果的酸質,是讓人愉悅的。不能因為相比較而言較酸就打低分)、烘焙程度(同一支豆子,淺烘往往比深烘酸,但也會是果酸的表現。也不可以因為淺烘比較酸就給低分,給淺烘焙的豆子低分)等因素進行符合樣品應有預期的實際情況打分。

*有垂直(酸度強與弱)和水平(總體評分)兩個打分項。

Body:

評估口腔觸覺這一塊。醇厚度高與低可以參考上上期《風味輪的認識、記憶與運用》中咖啡口感的認識。醇厚度高一般評分也會高;但是醇厚度低的咖啡同樣可以給口腔有很舒服的感覺,儘管強度分數有高有低,但是評分上可以同樣打高分。

*有垂直(醇厚感強與弱)和水平(總體評分)兩個打分項。

Uniformity:

是指同一支豆子測5杯時是否一致、均勻。如果有一杯與其不同(第幾杯就在第幾個框裡打叉或標記),每有一支不同就扣兩分,滿分十分。

Balance:

是指flavor、aftertaste、acidity、body互相作用。是相互襯託?還是格格不入?如果互相作用的當那就會給高分;如果有一缺少或者一種過於突兀就會打低分。

Clean Cup:

是指入口到吞下過程中,有沒有不良的幹擾性風味。如果有外界汙染導致的,如有黴味、煤油、苯酚等,標記並記錄。有一杯就標記一次,一杯2分,共10分。(同上)

Sweetness:

首先我們要認識咖啡中的甜度。甜度本身會讓人愉悅,而且往往是食品新鮮的象徵(新鮮優質水果會是酸酸甜甜的),這是從猿人的時候就烙刻在基因中的。因此我們會下意識的喜愛甜味的東西。經過幾個世紀,人類都更傾向於接觸糖份高的食品,導致我們對糖的敏感度直線下降(遠遠不及酸、苦、鹹、鮮敏感)。如果我們在日常飲食中能感受到明顯的甜度,那麼實際含量已經很高了。水果的甜度肯定遠遠不及軟飲、奶茶裡的甜度。咖啡的前身是水果,那麼肯定不能拿軟飲、奶茶裡感受的甜度的強弱來要求咖啡。咖啡的甜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的甜度,微微的甜度,相對應的是發酵、發澀、青草綠葉的味道。

所以在評測是能明顯感受到甜度已是優良;如果感受到一種平衡,裡面往往也是有甜度的作用。

打分方式如上,有一杯就標記一次2分,滿分10分。

Overall:

這是唯一一個比較主觀的打分項。也是需要杯測者前期的積累(用於建立對樣品只有烘焙、產區等因素的預期)對本樣品的預期風味狀態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不相符,打低分;相符則高分;超出預期則更高。(如淺烘焙Kenya應有活潑的酸質與甜度。酸質不愉悅、過酸則低;基本相符,可達到8分左右;超出預期則可以9分及以上。)

Defects:

有兩種。第一種taint(風味瑕疵2分):是指不佔主導地位的異味,往往在氣味中。第二種fault(風味過失4分):是指佔主導地位的異味。往往在味道中,會讓人難以下咽。如遇到,區分是taint還是fault,再在notes中進行描述並記錄。然後用喝到的杯數*2或者4得出總分。

Final score:

做一個減法!前100分減去Defects就是最終分數。

要做到精確的主觀打分

還是要提高自己的靈敏度做起 

除了戒菸戒酒、早睡早起

還可以有計劃性的訓練魔鬼水


去認真感受收到刺激的強度等級

再參考喜歡程度就可以為打分了~

今天的文字部分還是比較多的

要好好消化才能化作己用

有任何問題可以後臺私信

及時會為您解答~


本周日青蛙烘焙賽

上海賽區的決賽

將在MO⁺ 荒漠花園舉行


將有機會感受同一隻豆子

出自不同烘焙師之手帶來的奇妙異同

還有進行一場大型實操杯測打分的機會


明天將打開報名通道開始報名

有興趣的朋友們記得

記得關注我們並留意明天的推送~

相關焦點

  • 精品手衝咖啡豆杯測 咖啡豆杯測步驟流程 如何使用咖啡杯測表
    前街咖啡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看看到一群咖啡師圍著很多隻裝著咖啡的碗,然後用勺子勺起咖啡,並發出很大的啜吸聲。其實這是一項名為「杯測」的工作流程,咖啡杯測就是用於判斷咖啡風味與特性的一種方式,以專業的技巧及標準,把控咖啡生豆的品質,客觀地找出豆子風味上的優缺點和特性,是國際咖啡品質的溝通語言。
  • 關於杯測那點事兒(中):輕鬆看懂SCAA杯測表
  • 杯測咖啡是怎樣的流程|咖啡杯測步驟實操 咖啡杯測打分表要點
    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杯測流程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美國精品咖啡協會(The 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 SCAA)或咖啡競賽組織(Cup of Excellence, COE)制定的。前街咖啡主要使用的是COE的杯測流程,以下介紹也會以COE杯測流程為例。
  • 咖啡知識 | 國際評審的杯測筆記!
    兩種杯測系統的分數意義,樣品在SCAA評分表拿到84分以上,CoE評分表拿到80分以上,都篤定是精品等級了。 網絡上很容易取得SCAA與CoE的評分表,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很難充分了解評項與評法,尤其兩種系統的評法還有差異。
  • 課堂 I 咖啡杯測實操(中)--SCA杯測表的解讀及評分標準
    一、認識SCAA杯測表這個咖啡杯測表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 不想讀一本正經的科普書?這本逆向科普漫畫了解一下
    有人會說,這不也挺好的嘛,哪兒詭異了?別著急,再加一張圖。圖書出版業與飲料製造業,就排版風格達成共識(誤)。沒錯,就是這堪比椰樹牌椰汁的包裝配色,陪小編度過了一段恬靜美好(?)的青春歲月。而且不只是封面驚悚,書中的敘事風格也是完美復刻了,當年的恐怖片式科教節目——《走近科學》。
  • 咖啡科普 | 教你系統全面的學習杯測
    對於如何品嘗咖啡風味我們有一個專業的術語——咖啡杯測,你如果經常去一些精品咖啡館,你會看到幾個咖啡師圍在一張桌子前拿著小勺喝著咖啡,聲音還無比的響。並不是他們不懂禮儀,而是這種喝咖啡的方式我們叫啜吸,能幫助咖啡師更好的捕捉咖啡中的風味。Coffee Cupping,中文譯作咖啡杯測,是一種非常神奇而簡單的咖啡感官評測方法。咖啡的品質是依味覺來判斷的,稱之為「咖啡杯測法」。
  • 每天一杯的速溶咖啡,你真的了解嗎?
    每天一杯的速溶咖啡,你真的了解嗎?這裡講的並不是類似經典加糖加奶三合一的那種咖啡,而是速溶純黑咖啡。所以,首先你得選對咖啡。如果你是剛接觸黑咖啡的話,完全可以從速溶黑咖啡開始喝起來,再選購的時候一定得看產品成分表,真正的速溶黑咖啡,它的成分表只會有咖啡或咖啡粉,沒有其他的添加物。那麼問題來了,速溶咖啡真的不健康嗎?下面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和大家好好說一下:比起現磨咖啡,速溶咖啡確實存在更多的健康隱患。因為它們可能會有反式脂肪,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壞脂肪」。
  • SCAA與COE的杯測評分標準差異 咖啡杯測評分表評分的要點
    導讀上期咖啡師養成記講述了杯測的流程,在品鑑完後都會填寫杯測評分表。目前最具權威的杯測評分系統實屬SCAA與COE這兩個了,本期就來分享下這兩個杯測系統在評分標準上有什麼區別。一致性Uniformity一致性是指5杯杯測同一樣品的溼香、風味、口感的一致穩定程度。SCAA評分表上一致性一欄上有5格空格,每個格子代表每杯的樣品,每個格子代表2分,共10分,若有一杯樣品有差異,則失去2分。
  • 杯測風味等於衝煮風味嗎?為何杯測風味與手衝咖啡衝煮風味不一樣
    杯測的目的1、判斷咖啡生豆的品質和特性前文提到杯測原是為了確保咖啡品質而進行的採樣檢測,所以杯測會出現在很多需要檢測咖啡生豆品質的地方,例如產地,尋豆師會在原產地進行杯測以發掘喜歡優質的咖啡生豆。2、判斷咖啡烘焙後的風味表現杯測也經常用於檢驗烘焙後的風味表現,所以你也能在很多自烘焙的咖啡館看到杯測活動。 前街咖啡亦是如此,作為自烘焙咖啡館,每每拿到生豆,都需要為每支咖啡豆烘焙多條曲線並進行杯測檢查,以確保最佳的烘焙曲線。
  • 健康科普|抑鬱症,你真的了解嗎?怎樣幫助抑鬱症患者?
    健康科普|抑鬱症,你真的了解嗎?怎樣幫助抑鬱症患者?來源: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健康促進與教育資源庫編 審:劉 坤責 編:包雪蓮編 輯:謝亞敏原標題:《健康科普|抑鬱症,你真的了解嗎
  • 你的保溫杯選對了嗎?用對了嗎?一文讀懂
    買保溫杯,材質你看對了嗎?小U覺得,要想少交智商稅,還是先了解一下保溫杯的材質比較好。常見的保溫杯多數是不鏽鋼材質的,主要是通過雙層杯身中間的真空層以及自身密閉性來起到保溫效果的。2、用保溫杯裝牛奶、豆漿等食品時間不宜過長,使用後要及時清洗,因為溫溼環境會讓細菌大量繁殖。3、不鏽鋼保溫儘量不要用來裝酸性或者鹼性飲品,會影響保溫杯的耐腐蝕能力,造成有害成分析出。4、「及時」「溫柔」的清洗也是很重要的。這是防止產生異味和汙漬的根本方法,也能延長保溫杯的使用壽命。
  • 基礎體溫表你用對了嗎?
    大家好,前幾天我們一起分享了基礎體溫的用處,我想大家在測體溫的時候應該多了一份用心和信心,那麼你都測對了嗎?
  • 杯測研磨度|咖啡杯測研磨度標準 盧安達咖啡杯測流程咖啡杯測風味
    前街咖啡杯測咖啡杯測流程前街咖啡在進行杯測前,會對咖啡豆進行多個曲線的烘焙,然後再通過杯測來確定哪只曲線風味更突出。前街咖啡杯測打分表杯測需要準備這些器具:磨豆機、中國標準20號篩網、溫度計、電子秤、杯測碗、水杯、杯測勺、計時器、紙巾。
  • 你還在用半定量試紙測強陽嗎?
    「半定量試紙不是測強陽的啦!」 如果你也在用半定量試紙測強陽,像普通排卵試紙那樣使用,那真的對不起半定量那個價格啊。它的價格是普通排卵試紙10倍以上,為什麼那麼貴呢?是更加準確嗎? 且聽菲比來說說。
  • 專業咖啡杯測指南
    上周發布的兩篇許寶霖老師文章:①你真的喝過「精品咖啡」嗎?②如何給咖啡「挑毛病」?例如,採收的果實成熟度不均勻甚至未熟,首先反映在杯測風味就是「乾淨度」低,會出現雜味、澀感,接著影響「口腔觸感」的分數,不良的味覺也會造成較低的「啜吸風味」分數,資深的杯測師能根據杯測結果針對採收、處理程序做出詢問與建議說明。
  • 保溫杯能泡茶嗎 據說會致癌是真的嗎
    保溫杯的出現就使得這個問題得到解決,越來越多人喜歡用保溫杯,但是據說保溫杯泡茶喝會致癌,這是真的嗎?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保溫杯能泡茶嗎事實上,關於保溫杯泡茶是否致癌並無定論,支撐保溫杯致癌這一說法的理由是,茶葉長時間和保溫杯進行接觸會和不鏽鋼中的鉻產生化學反應,析出重金屬,增加癌症的風險。
  • 科普:接個吻也會傳染蛀牙是真的嗎?
    科普:接個吻也會傳染蛀牙是真的嗎?時間:2017-03-22 13:02   來源:河馬牙醫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普:接個吻也會傳染蛀牙是真的嗎? 一直被虐狗的河馬君準備來報復啦!哈哈哈!開玩笑的啦,今天河馬君就來科普一下到底接吻會不會傳染蛀牙。
  • 鉗形電流表的認識,怎樣用鉗形表測電流?老師傅與你同行
    今天我們來講解另一種表,可以測量電流的萬用表,在日常生活維修中不太常見,只能看到維修冰箱或者空調的師傅手裡偶爾會用到。但在公司裡維修電氣設備是經常用到的儀表,鉗形電流表。相同之處是基本具備萬用表的功能,那麼兩種表的區別有什麼不同呢?
  • 心理測試:哪杯咖啡是你喜歡的,測你是一個容易感到滿足的人嗎?
    導語:哪杯咖啡是你喜歡的,測你是一個容易感到心滿意足的人嗎?越發得到越發不滿意。人們在得到了一件新的物件後,會想不停配備和它相匹配的物件,以實現心理上均衡,這就是心理學上「配套效應」。人們總勸自己要知足常樂,不必太追求與較勁,但你真的這麼容易就知足常樂嗎?接下來做一個心理測試,測你是否容易感到心滿意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