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篇Nature系列合集:DNA元件百科全書最新成果出爐

2020-12-16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學術頭條

2003 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揭開了人體 30 億個鹼基以及約 20000 多個蛋白編碼基因的秘密。然而這些基因只佔人類基因組的 2%。因此,在隨後的 20 年時間裡,科學家一直在嘗試尋找人類剩餘 98% 的 DNA 具有什麼功能。

現在,一項名為 DNA 元件百科全書計劃(ENCODE)的系列研究朝著這一目標取得了重大進展,該研究第三階段發現了 120 多萬個基因調節元件,以及它們何時、何地調節基因的 「開關」。

《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發表的 14 篇論文合集描述了這一結果,為基因組組構和功能帶來了新的認知。

Nature 雜誌官網 ENCODE 合集

目前,這一系列研究的數據已對外開放。正如來自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 Eric Green 博士所說,「ENCODE3 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開發可以與更廣泛的研究團體共享 ENCODE 實驗數據的方法,這有助於擴大我們對基因組功能的理解,ENCODE3 開放了搜索和可視化工具,從而使科學工作者可以更快捷的訪問這些數據。」

探索基因的奧秘

人體由數千種、數萬億個細胞組成。儘管所有的細胞都來自同一個受精卵,共用一套基因組,但是不同類型的細胞(例如,心臟細胞、肺部細胞以及神經細胞)可以通過激活基因組中不同的基因來執行不同的功能。深入了解基因調控機制,有助於更好的了解人體細胞發育以及疾病發生的機制。

功能性元件是指編碼具有調控基因作用的分子產物或生化活動的 DNA 區域。ENCODE 計劃於 2003 年啟動,致力於繪製人類與小鼠基因組功能性元件的綜合圖譜。作為一項廣泛協作的基礎研究工作,ENCODE 計劃涉及來自美國和國際各地的小組,由 500 多名具有不同專業知識的科學家組成。

得益於世界各地獨立研究人員進行的數十年基因調控研究,並以此為基礎,ENCODE 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社區資源,以確保任何研究人員均可訪問該項目的數據。

DNA 元件百科全書計劃(ENCODE)概述

為了進一步闡明基因以及各種調控因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細節,ENCODE 3 研究人員進行了近 6000 次實驗,包括人類實驗 4834 次,小鼠實驗 1158 次。

ENCODE 3 研究人員研究了胚胎小鼠組織的發育過程,以了解在小鼠發育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基因組和生化變化的時間表。小鼠由於其與人類的基因組和生物學相似性,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的發育和疾病發生。

根據 ENCODE 已經繪製出的數百萬個元件,研究人員還建立了一個在線註冊庫,裡面包含了 926535 個人類的和 339815 個小鼠的候選順式調節元件(調節基因轉錄的非編碼 DNA 區域),覆蓋到各自基因組的 7.9% 和 3.4%。

此外,研究人員利用 ENCODE 的數據集揭示了決定部分功能性元件作用方式的原理,分析了 DNA、與 DNA 結合蛋白、RNA 的化學修飾如何相互作用以調控基因的表達。ENCODE 3 的結果也有助於解釋蛋白質編碼區以外的 DNA 序列變異如何影響基因的表達,甚至是距離特定變異本身很遠的基因。

基因組中的 DNA 「開關」,調節了基因何時何地被打開(來源:Ernesto Del Aguila III, NHGRI.)

連接 RNA 和疾病

此前,人們主要依靠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技術來檢測 DNA 調控元件的序列。這一技術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識別 DNA 結合蛋白與 DNA 的結合位點,從而確定這些 DNA 序列的功能。

然而,這一技術不會檢測參與基因調控的 RNA 元件。因此,研究人員採用了增強紫外交聯免疫沉澱結合高通量測序(eCLIP)技術,該技術可以使用紫外線將 RNA 分子與細胞內的 RNA 結合蛋白交聯,然後用特定的抗體分離 RNA 結合蛋白,並對與之結合的 RNA 進行測序。

RNA 結合蛋白在細胞中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例如剪切蛋白質編碼信使 RNA、終止轉錄、增強蛋白質翻譯、翻譯後分解 RNA 以及將 RNA 引導至細胞中特定的位置。確定與 RNA 結合蛋白結合的 RNA 可以更詳細的闡明相關 RNA 分子的功能。

不過,RNA 結合蛋白結合位點是轉錄組中的候選功能元件,並不是所有的 RNA 結合蛋白結合位點,因此需要用其他類型的方法進行補充實驗以評估其功能。

為此,研究人員首先對大約 150 個 RNA 結合蛋白進行了增強紫外交聯免疫沉澱結合高通量測序(eCLIP),然後在人體細胞中敲低部分 RNA 結合蛋白表達,通過結合兩個實驗的數據,檢測這種敲低對與 RNA 結合蛋白相結合 RNA 分子的影響。

同時,研究人員還採用了一種稱為 RNA Bind-N-Seq的技術能夠更精確地縮小 RNA 結合蛋白和 RNA 結合位置。

通過這些技術,每對一種蛋白質進行實驗,研究人員可以發現大約 350 種與之相關的 RNA 結合蛋白以及相關 RNA。這些 RNA 結合蛋白的功能取決於其與相應 RNA 的結合位點。結合這些實驗的數據,研究人員可以製作一個圖集,描述 RNA 結合蛋白的功能以及相應的 RNA 結合位點。

這套圖譜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弄清楚 RNA 結合蛋白每種結合模式的特點,也就是為什麼 RNA 結合蛋白在某一位置會激活,但在另一個位置則會抑制。

此外,來自蒙特婁大學 Lecuyer 教授的研究小組,還使用螢光蛋白標記了 300 多個 RNA 結合蛋白以確定它們在細胞中的位置,以幫助科學家更多地了解每一個 RNA 結合蛋白的功能以及與之結合的 RNA。

對此,UCONN Health 遺傳與基因組科學系教授兼主席 Brenton Graveley 博士表示:「 ENCODE 3 中生成的數據極大地增進了我們對人類基因組的了解。該項目有助於我們更清晰的認識以前的數據類型(例如 DNA 結合蛋白和染色質標記)以及新的數據類型(例如長距離 DNA 相互作用和蛋白質 - RNA 相互作用)。

尚未完成的百科全書

《自然》同時發表的一篇的 「觀點」 文章也指出,這個尚未完成的百科全書已經成為了解基因調控和遺傳易感性疾病的經典工具。

在 ENCODE 項目即將到來的第四個階段中,通過使用高通量功能基因組技術,我們將興奮地看到這些調控元件是否實際上執行了根據組蛋白修飾和結合蛋白推斷出的功能的系統評估。而在單細胞解析度下,將 ENCODE 擴展到更廣泛的生物領域(如疾病樣本和罕見細胞類型),將有助於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組信息診斷和預防疾病。

資料來源:

https://www.encodeproject.org/

https://www.genome.gov/news/news-release/NHGRI-funded-project-creates-encyclopedia-detailing-inner-workings-of-human-and-mouse-genomes

http://news.mit.edu/2020/bringing-rna-genomics-0729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93-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49-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77-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51-x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23-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93-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19-x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36-x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28-x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59-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743-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157-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453-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0-0907-8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DNA元件百科全書」第三階段成果;瘦素和能量平衡
    1,14篇Nature論文合集!「DNA元件百科全書」公布第三階段成果 來源:小柯生命 「DNA元件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ENCODE)國際合作計劃於2003年啟動,合作團隊由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
  • ...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雜誌29日公開的14篇論文合集中...
    >2020-07-30 07:30:46來源:FX168 【超百萬人類與小鼠調控基因元件公布】「DNA元件百科全書」(ENCODE)計劃的第三階段公布了超過120萬個人類與小鼠體內調控基因的候選功能性元件。
  • 臨沂大學高中鋒教授在Nature雜誌子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臨沂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化分析研究所高中鋒教授關於可視化傳感新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Manipulating the hydrophobicity of DNA as a universal strategy for visual biosensing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 《舞力全開2019》已正式發售+馬裡奧兄弟百科全書英文版正式發售
    下面是今天的看點:《超級馬裡奧兄弟百科全書》英文版正式發售任天堂之前為《塞爾達傳說》推出過塞爾達傳說大百科,比較系統的介紹了塞爾達世界觀,歷史等內容,為塞爾達史學家門補充了不少正統的知識,其實馬裡奧系列也有一本百科全書的,那就是《超級馬裡奧兄弟百科全書》了,現在這本大百科的英文版終於在今年10月23日於美國發售,美亞現在正式上架
  • 碩士生兩年發14篇論文!一作10篇,4篇頂刊
    浙江大學的齊同學,2018年入學浙江大學,已經發表14篇論文,其中一作10篇,包括4篇Top SCI,2篇SCI和4篇EI;持有2項發明專利,出版1部英文專著,斬獲2020年度學生學術十大新成果獎第三名。
  • 2017Nature最新自然指數中國醫院Top100出爐!
    作為2014年新推出的一項科研評價指數,自然指數對於評價科研機構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指數的分析是基於前一年各科研機構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68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它追蹤了約6萬篇優質科研論文的作者單位信息,涵蓋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68種來源期刊由全球在職科學家所組成的兩個獨立評選小組選出,分為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和物理學四類。
  • ...多層膜納米光柵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同濟大學黃秋實副教授關於X射線多層膜納米光柵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9-06-05  瀏覽:
  • ENCODE相關30篇論文摘要 聚焦人基因組功能研究(一)
    DNA元件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ENCODE)項目旨在描述人類基因組中所編碼的全部功能性序列元件。它於2003年9月正式啟動。9年後的今天,他們在Nature(6篇)、Genome Research(18篇)和Genome Biology(6篇)期刊上發表了30篇論文。(特別專題:ENCODE-人類基因組詳圖問世)1.
  • Nature重磅:高分子材料最新綜述5篇!
    北京時間2016年12月14日,Nature官網在線發布5篇與高分子材料相關的綜述:1、來自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性聚合物;2、具有自主生命周期控制的聚合物
  • 深圳吃喝玩樂百科全書,有這篇就夠了!
    深圳吃喝玩樂百科全書,有這篇就夠了! 簡直就是精簡版: 《深圳吃喝玩樂百科全書》 其中南山、福田、羅湖、寶安、龍華 龍崗、光明、鹽田、坪山都是行政區 大鵬新區是功能區 最新公布的2018深圳市各區GDP中 騰訊總部所在地南山區 繼續穩居各區排名第一的位置
  • Nature 中文摘要 1 January 2015
    /nature/journal/v517/n7532/full/nature14010.htmldoi:10.1038/nature14010本文在mRNA的5『末端非編碼區(untranslated regions, UTRs)發現了獨特的RNA調節子元件, 就是這種元件賦予了核糖體調控基因表達的能力。這些具有一定結構的RNA元件與病毒mRNA的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s, IRES)類似,發現於一系列Hox基因的 mRNA中。
  • Nature 系列發布三本新期刊
    Nature Energy 致力於發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從各方面來探索這些問題,這涉及能源生成和儲存、能源配給和管理、不同參與者的需要和需求,以及能源技術和政策對社會的影響等。「Nature Energy 將有助於推動必要的跨學科討論,以解決能源領域所面臨的社會挑戰。」該刊主編 Nicky Dean 博士說。
  • Nature 中文摘要|14 April 2016
    Nature 532 |14 April 2016翻譯:寧葉,史靜雯,劉小鷗,張一帆,譚巧珠,張奕林,沈天澤,趙紅蕾校對:楊柳、史靜雯、魏若妍、譚坤Poss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2/n7598/full/nature17644.html
  • 世界上最知名最權威的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
    《不列顛百科全書》(英文:Encyclopedia Britannica),又稱《大英百科全書》,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權威的百科全書,英語世界俗稱的
  • 讀博連發3篇Science!28歲任武大教授再發Nature
    圖源:鄧鶴翔課題組鑄就武漢大學建國後的首篇Nature2015年11月,武漢大學鄧鶴翔教授團隊為武漢大學完成建國後的第一篇以第一通訊單位發表的《Nature》主刊論文,而且該項研究成果也是由韓國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羅特格斯大學、斯特哥爾摩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完成
  • Nature:重大突破!史上最詳細人DNA轉錄前起始複合體結構出爐!
    2016年5月14日/生物谷BIOON/--作為所有生命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基因表達分兩步:DNA轉錄為RNA,然後RNA翻譯為蛋白。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西北大學等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低溫電鏡技術(Cryo-EM)和最新的計算建模方法結合在一起,史無前例地詳細解析出近原子解析度下的人轉錄前起始複合體(transcription 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的分子結構。人PIC是一個蛋白組裝體,將RNA聚合酶安排在合適的位置從而確保能夠啟動轉錄。
  • 《環球科學》網站上線「nature專區」,可免費閱讀nature完整論文
    /naturezhuanqu/index.html),為中國讀者構建了解最新科研進展的快速通道。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科學與公眾交流平臺,《科學美國人》全球14個國際版本,同時成為nature首批特約媒體,獲得授權在官網免費向公眾分享自然出版集團下屬49種期刊的完整論文。
  • 2017自然創新指數(Nature Index 2017 Innovation)出爐,中國14所科研機構上榜!
    根據Lens的指標,中國有14所科研機構上榜,位居第一的是香港科技大學(第118位),其後是香港大學(第168位)、蘇州大學中國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是近十年來才出現大幅增長,因此還沒有對第三方專利中的引用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對此評論說。Lens創始人Richard Jefferson說:「通過將已發表的研究與專利聯繫起來這一有益於全球社會的開放式舉措,我們就能夠描繪出純理論的科研如何對創新系統產生影響,並發揮其作用。
  • 一起發15篇Science/Nature,世界上最默契的科研合作莫過於此!
    以這種方式形成的顯示器,照明元件和相關系統可以提供有趣的機械和光學特性。ParkS-I, Xiong Y, Kim R-H, Elvikis P, Meitl M, Kim D-H, et al.Sciecne綜述:可拉伸電子材料與機械學機械學和材料方面的最新進展提供了通往集成電路的途徑,這些集成電路可以提供傳統的基於剛性晶片的技術的電性能,但具有被拉伸,壓縮,扭曲,彎曲和變形為任意形狀的能力。
  • 又一篇Nature!交大葉芳偉課題組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交大葉芳偉課題組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頭條新聞今天(北京時間12月19日)凌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在線發表了以「Localization and delocalization of light in photonic moire lattices」為題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