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ODE相關30篇論文摘要 聚焦人基因組功能研究(一)

2020-12-11 生物谷

DNA元件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ENCODE)項目旨在描述人類基因組中所編碼的全部功能性序列元件。它於2003年9月正式啟動。來自英國、美國、西班牙、新加坡和日本的32個實驗室中442名科學家參與這個項目。9年後的今天,他們在Nature(6篇)、Genome Research(18篇)和Genome Biology(6篇)期刊上發表了30篇論文。(特別專題:ENCODE-人類基因組詳圖問世)

1. 轉錄因子的足跡分析
對41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類型進行基因組DNase I足跡分析(genomic DNase I footprinting),研究人員在DNA調節區內鑑定出4500萬個轉錄因子結合事件,從而代表著這些轉錄因子與840萬個不同的短DNA序列元件存在差異性地結合。他們還發現影響等位基因染色質狀態的基因變異體集中分布在這些足跡之中,並且這些序列元件優先得到DNA甲基化的保護。他們鑑定出一個固定不變的50個鹼基對長的足跡,並且這種足跡精確地確定著上千個人啟動子內的轉錄起始位點。最後,他們描述了一個新的調節因子識別基序集合,其中這些基序在序列和功能上是高度保守的。<<<參見原文(10.1038/nature11212)

2. 人基因組DNA元件集成百科全書
ENCODE項目系統性地描繪出人基因組上的轉錄區域、轉錄因子結合、染色質結構和組蛋白修飾。根據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將生化功能分配到80%的人基因組,特別是在已得到很好研究的蛋白編碼序列之外的區域。<<<參見原文(10.1038/nature11247)

3. 人細胞轉錄全景圖
RNA是基因組編碼的遺傳信息的直接輸出。細胞的大部分調節功能都集中在RNA的合成、加工和運輸、修飾和翻譯之中。研究人員證實,75%的人基因組能夠發生轉錄,並且觀察到幾乎所有當前已標註的RNA和上千個之前未標註的RNA的表達範圍與水平、定位、加工命運、調節區和修飾。總之,這些觀察結果表明人們需要重新定義基因的概念。<<<參見原文(10.1038/nature11233)

4. 人基因組中可訪問的染色質全景圖
DNase I超敏感位點(DNase I hypersensitive sites, DHSs)是調節性DNA序列的標記物。研究人員通過對125個不同的細胞和組織類型進行全基因組譜分析而鑑定出大約290萬個人DHSs,並且首次大範圍地繪製出人DHSs圖譜。<<<參見原文(10.1038/nature11232)

5. 人基因組調控網絡結構
為了確定人轉錄調節網絡的作用原理,研究人員在450多項基因組實驗中研究了119個轉錄相關因子的結合信息。他們發現轉錄因子的組合性結合是高度環境特異性的:轉錄因子的不同組合結合在特異性的基因組位置上。他們對所有的轉錄因子進行組裝而產生一個層次結構,並且將它與其他基因組信息整合在一起而形成一個嚴密而又龐大的調節性網絡。<<<參見原文(10.1038/nature11245)

6. 基因啟動子的遠距離相互作用全景圖
在ENCODE項目中,研究人員選擇1%的基因組作為項目試點區域,並且利用染色體構象捕獲碳拷貝(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carbon copy, 簡稱為5C)技術來綜合性地分析了這個區域中轉錄起始位點和遠端序列元件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獲得GM12878、K562和HeLa-S3細胞的5C圖譜。在每個細胞系,他們發現啟動子和遠端序列元件之間存在1000多個遠距離相互作用。<<<參見原文(10.1038/nature11279)

7. 果蠅和人的轉錄因子結合位點變異分析
研究人員將ENCODE項目產生的轉錄因子結合圖譜、他們之前發布的數據以及其他的人和果蠅等基因系中基因組變異數據來源結合在一起,來研究轉錄因子結合位點(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 TFBSs)的變異性。他們引入一種TFBS變異性的衡量標準和依據不斷出現的每個人的轉錄因子結合數據來證實TFBS突變,尤其是在進化保守性位點上發生的那些突變,能夠被有效地緩解從而確保轉錄因子結合水平保持一致性。<<<參見原文(10.1186/gb-2012-13-9-r49)

8. 轉錄因子TCF7L2通過GATA3結合到基因組上
TCF7L2轉錄因子與很多人類疾病相關聯,如II型糖尿病和癌症。研究人員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ChIP-seq在6個人細胞系中對TCF7L2進行分析。他們鑑定出11.6萬個非冗餘性TCF7L2結合位點,但是只有1864 個位點在這6個細胞系中是相同的。他們還證實被H3K4me1和H3K27Ac標記的很多基因組區域也被TCF7L2結合。對細胞類型特異性的TCF7L2結合位點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揭示富集多種轉錄因子,包括在HepG2細胞中富集HNF4alpha和FOXA2基序,而在MCF7細胞中富集GATA3基序。轉錄組測序(RNA-seq)分析提示著TCF7L2通過GATA3結合到基因組上從而抑制轉錄。<<<參見原文(10.1186/gb-2012-13-9-r52)

9. 構建定量模型研究染色質特徵和基因表達水平之間關係
通過構建出一個新的研究染色質特徵和基因表達水平之間關係的定量模型,研究人員不僅證實之前在多個細胞系的研究中發現的一般性關係,而且還對它們之間的關係提出一些新的建議。<<<參見原文(10.1186/gb-2012-13-9-r53)

10. GENCODE假基因資源
作為GENCODE標註人基因組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基於大規模的人工標註和計算機運算來第一次針對蛋白編碼的基因進行全基因組假基因分配。他們將假基因標註和廣泛性的ENCODE功能性基因組學信息整合在一起。特別的是,他們確定了每個假基因的表達水平、轉錄因子與RNA聚合酶II結合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染色質標記。<<<參見原文(10.1186/gb-2012-13-9-r51)

11. 對人啟動子的轉錄因子結合位點進行功能性分析
為了大規模地描述轉錄因子結合位點功能,研究人員預測了人啟動子中的455個結合位點,並對它們進行突變。在四個不同的永生化人細胞系中,他們利用瞬時轉染和螢光素酶報告檢測在這些位點上對主要的轉錄因子CTCF, GABP, GATA2, E2F, STAT和YY1進行功能性的測試。在每個細胞系中,36%到49%的結合位點提高啟動子活性,並且在這些細胞系中的任何一個當中,觀察到這種提高啟動子活性的功能的整體發生率為70%。<<<參見原文(10.1186/gb-2012-13-9-r50)

12. 基於轉錄相關因子的結合位點對人基因組區域進行分類
研究人員通過機器學習方法構建出統計學模型來捕獲三種匹配類型的區域的基因組特徵:活性結合或不活性結合的區域;極端高程度共同結合區域(high degree of co-binding, HOT)和極端低程度共同結合區域(low degree of co-binding, LOT);位於基因近端或遠端的調節性組件。總之,這種區域在染色體位置、染色質特徵、結合到它們之上的轉錄因子和細胞類型特異性上存在複雜的差異。<<<參見原文(10.1186/gb-2012-13-9-r48)

13. 利用RegulomeDB標註個人基因組中的功能性變異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和資料庫,即調節物組資料庫(RegulomeDB),從而能夠指導人們理解人基因組中調節性序列上發生的變異。調節物組資料庫包括來自ENCODE和其他來源的高通量的實驗數據,以及利用計算預測和人工標註來鑑定出潛在的調節性序列變異體。<<<參見原文(10.1101/gr.137323.112)

14. 制定ChIP-seq工作標準和指導準則
根據研究人員進行ChIP-seq實驗的經歷,ENCODE和modENCODE(model organism ENCODE, 模式生物ENCODE)為經常更新的ChIP-seq實驗制定出一套工作標準和指導準則。<<<參見原文(10.1101/gr.136184.111)

15. 利用RT-PCR-seq和RNA-seq統計所有人基因組編碼的基因元件
在ENCODE項目中,GENCODE旨在通過人工管理和計算方法來準確地標註人基因組中所有編碼蛋白的基因、假基因和非編碼性的轉錄座位。利用一種被稱作RT-PCR-seq(即先進行RT-PCR擴增,然後進行高通量多重測序)的方法可以來預測外顯子連接(exon–exon junction)。研究人員驗證了73%的預測結果,從而證實了1168個新的基因,其中大多數是非編碼性的。<<<參見原文(10.1101/gr.134478.111) (生物谷Bioon.com)

>>>更多閱讀

BIOON視點:人類基因組詳圖問世

ENCODE相關30篇論文摘要 聚焦人基因組功能研究(二)

相關焦點

  •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報告了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基因組分析的最大圖譜,對508例食管鱗癌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與預後不良相關的關鍵分子特徵,認為該數圖譜對於開發ESCC特異性的診斷和治療生物標誌物非常有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有3位通訊作者,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Yanhong Li)位列其中。
  • 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寫作研究述評
    但是關於研究生學術論文的英文摘要寫作能力培養以解決英文摘要寫作問題的研究卻少之又少。本文分別從學科視角、寫作者身份和摘要的寫作方法三個方面綜述現有的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寫作的研究情況,以期為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提供參考與建議。一、學科視角不同學科對學術論文寫作的要求不同並受學科自身特點的影響。
  • 體裁視域下學術期刊論文摘要研究的國際熱點解析
    摘要關係到學術論文是否可以被發表,其不僅因內容的高度濃縮而幫助讀者節省尋找相關文獻的時間,而且因其交際目的的互動性和推銷性而影響讀者,從而實現作者與讀者的互動交流。因此,摘要在國際學術交流中極為關鍵,在語言及構式上具有特殊性,從而引起了國內外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
  • 復旦團隊連續發表4篇論文,聚焦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治療
    責編丨迦漵人類基因組蘊藏著數目巨大的非編碼RNA基因。基因組學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基因組只有不到2%轉錄為蛋白質,而超過98%轉錄為非編碼RNA(ncRNA)。近年研究發現,lncRNA廣泛參與各種生物學過程,如調控細胞增殖、細胞轉移、細胞分化、細胞凋亡等;LncRNA的異常表達與人類各種疾病尤其與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相關研究已成為當今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重要科學問題。LncRNA數量繁多,大部分lncRNA功能不清,絕大多數lncRNAs分子調控機制不明確。
  • 醫學論文英語摘要寫作的語篇修辭特徵探討
    在醫學領域,醫學論文成為醫學工作者進行最新醫學信息和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論文摘要已成為讀者最先了解學術論文內容的重要窗口和信息傳遞的重要手段。下面,醫刊彙編譯主要探討醫學論文英語摘要寫作的語篇修辭特徵,以期有助於提高其寫作質量。
  • 論文摘要怎麼寫?
    摘要也就是內容提要,它是建立在對論文進行總結的基礎之上,用簡單、明確、易懂、精闢的語言對全文內容加以概括,留主幹去枝葉,提取論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觀點、論文的主要內容、研究成果、獨到的見解。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本科畢業論文摘要怎麼寫"的相關知識,歡迎參考。一、本科畢業論文摘要的字數要求論文摘要分為中文摘要和外文一般為英文)摘要。
  • 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特點及寫作
    英文摘要的規範化寫作將有助於我國科技學術界的國際交流,從而有利於擴大我國科技成果的影響。本文將根據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文體特點,從選詞、時態、語態、句型等方面概要闡述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特點、模式及摘要寫作中應遵循的原則。 一、摘要的文體特點科技論文英文摘要是位於論文正文前面的一段概括性文字。
  • 半數頂級論文摘要存在傾向性描述,心理學精神病學研究成重災區
    這項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Samuel Jellison等人的最新研究顯示,在調查了6種相關頂級期刊、分析了長達近6年的研究論文後,他們發現:大多數臨床研究中,其描述的結果難以判別,摘要含糊其辭,且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撐他們的結果。
  • Nature Medicine連發9篇論文,Jeff Dean、吳恩達等最新研究入列
    ,聚焦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這篇論文作者概述了大數據為患者隱私帶來的法律和道德挑戰,還討論如何最佳地構思健康隱私;數據搜集中在公平、知情和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數據使用中的歧視;以及如何處理數據洩露。最後,本文提出一種監管體系為這幾方面提供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 Nat Commun:沃爾巴克氏菌泛基因組研究
    教學視頻|重要文獻|實驗方法|生物軟體方案設計|生信分析|數據挖掘|寫作作圖|論文投稿
  • 一年不到, 3篇Nat Genet,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課題組在物種基因組研究進展中取得一系列進展!
    明瑞光課題組進展,其中該課題組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發表了3篇Nature Genetics,破譯了甘蔗基因組、花生基因組及菠蘿基因組等緊張,其可謂是高產,具體如下:1. 2018年10月8日下午,Nature Genetics
  • 半數頂級論文摘要存傾向性描述,心理學精神病學研究成重災區
    這項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Samuel Jellison等人的最新研究顯示,在調查了6種相關頂級期刊、分析了長達近6年的研究論文後,他們發現:大多數臨床研究中,其描述的結果難以判別,摘要含糊其辭,且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撐他們的結果。
  • 人類基因組指導手冊發布:生成了詳細基因組圖譜
    近日,中國綠髮會國際工作顧問Fred Dubee先生分享了一則來自人類基因組的全球前沿進展。據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2020年8月15日發布的消息:一項歷時17年的研究計劃,如今已經成功的繪製出了一份詳細的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數十萬個潛在調控區域的位置,這一資源將有助於所有人類生物學研究向前發展。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Sciences發表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綜述文章新一代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一經問世,就被廣泛地運用於生物醫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近5年在Cell等學術期刊發表通訊和共同通訊作者研究論文和綜述等30餘篇,Google scholar總引用超過11,000次;曾獲中科院百人計劃和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等;培養的研究生獲得吳瑞獎等。陳佳教授陳佳,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導師。
  • 關於學術論文摘要的寫法
    與題名一樣,摘要也是各種資料庫中常見的檢索對象。摘要是整篇論文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作者而言,一旦論文刊登在期刊上,論文摘要就將作為印刷版或電子版的摘要總集的一部分,開始其活躍而又長久的「生涯」。就讀者而言,與某篇論文的第一次接觸多是從閱讀其摘要開始的。多數人通過計算機檢索系統對所需的文獻進行搜索,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只有摘要部分。
  • 湖南大學等揭示冠狀病毒編碼環狀RNA的潛力及其功能
    -1 和 SARS-CoV-2編碼環狀RNA的潛力及其功能。目前對於環狀RN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動物和植物,而對病毒編碼的環狀RNA研究較少。研究團隊在之前的工作中,通過整合與分析挖掘公共資料庫中病毒感染相關的RNA測序數據,從23種病毒物種中鑑定到了超過1萬種病毒編碼的環狀RNA分子,並建立了首個病毒編碼的環狀RNA資料庫VirusCircBase(http://www.computationalbiology.cn/ViruscircBase/home.html).疫情暴發之後,針對SARS-CoV-2的研究產生了大量的高通量測序數據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基因組工程與治療研究中心多個研究崗位...
    合成院的願景是構建生命,理解生命,融合BT和IT,建設世界一流的合成生物學研究機構。合成院將秉承「造物致知,造物致用」的建院理念,聚焦人工生命體系的理解,重塑與擴展這一重大科學挑戰,開展合成生物學基本原理、共性方法和醫學轉化應用研究。重點突破生命體系定量描述與預測能力,人工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自動化鑄造測試等共性關鍵技術能力,推進合成生物技術在醫療、健康、材料、能源領域的應用示範。
  • 【中國科學報】《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聚焦組學「三國...
    該刊由領域內一群熱情的、傑出的科研工作者運行,在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的出版獲得了國際認可。」 諾貝爾獎得主、擔任GPB編委的託馬斯·林達爾曾如此評價。  在GPB創刊人兼主編、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以下簡稱基因組所)研究員於軍看來,如果沒有始終如一的堅持,GPB就不會有今天的局面,甚至可能難以生存下來。
  • 【合作文章】花生蛋白基因組研究
    迪譜團隊成員曾參與人(人類染色體蛋白項目CHPP)、擬南芥、水稻等蛋白基因組的研究工作,也撰寫過蛋白基因組類軟體【PPIP<-點擊連接】。本次有幸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梁炫強教授進行花生蛋白基因組研究工作。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是食用油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 碩士論文摘要怎麼寫(舉例講解)
    為了做到這點,作者對整個論文工作要有深人思考和梳理,如果提煉不出研究工作的主論點,以及作為論據支持主論點的各分(子)論點,就難以分清輕重主次、正確取捨,寫出來的摘要往往含糊不清,沒有重點。摘要既要簡短又需獨立成文,準確精練的文字表述尤為重要,要抱著「惜字如金」的態度來遣詞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