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考生和家長在填寫志願的時候,都知道「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方式選擇學校填報志願。但在實際操作中選擇「衝、穩、保」的比例又各有不同,因人而異,各有優缺點。
一,經典比例之正三角形。就像一個「金字塔」,由塔尖的「衝」,拾級而下,一直到底坐的「保」。想想都會讓報考的考生感到敦實。內心踏實,很中規中矩的報考方法,也是志願專家最常採用的方法之一。優點不用多說,缺點是可衝的學校很多,難以取捨,考生往往心有不甘。
二,穩紮穩打之倒梯形。這個類型近似水杯,壓根就不「衝」,往往專業優先的考生會選取這種報考方式,這些考生特別鍾情於一個職業(或一個專業),為了考進某所大學的某一專業不願擔一點風險。例如今年河南一考生629分考河南警察學院;山東一考生620多分報「曲師」,典型的高分低就。
三,深思熟慮之倒三角形。這一類考生也是優選專業,以穩妥起見,多篩選穩妥學校填報,選取一個較心水學校「保一保」。這部分考生分數往往與重點本科院校有一定差距,衝也衝不上去,普通本科院校差距又不是很大,像河南考生除了「鄭大」、「河大」外,「河師大」、「河科大」、「河理工」、「河工業」、「鄭輕」、「華水」等雖排名有先後,幾乎處在同一層級上,各有優劣,難以取捨時,採用這種方式報志願也未嘗不可。
四,極端思維之啞鈴形。志願都有限額,新高考省份本科批96個志願,大部分省份也就幾個志願,河南本一批次六個,本二批次九個。這也就意味著「衝」的多了,保和穩就會少,有些考生選取「衝」的學校多,又難以割捨,但不充分「保一保」心裡又沒底,於是志願就填成了這種「啞鈴形」。大胸、細腰、大屁股,貌似美女,實不足取。
五,三分天下之圓柱形。如果是六志願,衝兩個,穩兩個,保兩個。四平八穩,不偏不倚,拉開梯度,也有其可取之處。
六,遊刃有餘之梭形。選取梭形的同學都很有自信,其實如有一所學校保的很徹底,多選一些穩的學校本就無可非議。
七,破釜沉舟之扇面形,有些同學分數線處於重點本科與普通本科之間;或處於二本與老三本(民辦與獨立學院)之間;有些同學考試發揮失常。這些同學往往抱著「衝」不上就復讀的決心,只衝不保不穩。有時候也會有意外的收穫,像19年河南兩考生500多分走北大國家專項,其中的一個考生在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已經踏進了復讀班。
如果說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填報志願也是對考生的一次測試。「衝、穩、保」拉開梯度雖是正途,由於需求不一樣,考生性格不一樣,會選取不同比例的報考形式,你又是怎麼選擇的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