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囂張」論文買賣網站遭曝光:可買 CNS 頂刊,一作僅 3000 元...

2020-12-11 騰訊網

不久之前,一家學術中介網站驚動了 Web of Science。

圖片來源:retractionwatch

這家網站(及其背後的公司)宣稱在過去三年中「服務」了超過 10000 名研究者,讓他們的名字出現在超過 2000 篇論文中

俄羅斯網站到底什麼來頭

自從有網際網路以來,俄羅斯黑客就是神一級的存在。在論文中介買賣中,俄羅斯人也不遑多讓。

在 Web Of Science 主編 Nandita Quaderi 給出版道德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的信中引用了網站的宣傳語:

我們售賣已經完成的 Scopus 和 Web of Science 論文。(文章已經寫就並被期刊接收;作者位置零售打包皆可;你只需出錢,我們搞定出版和進檢索)

Quaderi 的同事經過檢索,初步鎖定了 344 篇網站販賣的文章,其中 32 篇為 Web of Science 收錄,多達 303 篇為 Scopus 收錄;他們還發現,大部分期刊來自發展中國家,但英國、美國和荷蘭的雜誌也包含其中;主要的顧客來自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阿聯、中國和英國也有。

Web of Science 的檢索顯然偏保守。在俄羅斯中介網站自己掛出的期刊列表中,一流期刊的封面赫然在列。Nature 子刊、CA、柳葉刀等一流期刊,只要你想得到,這裡全都有!

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中介的具體運作方式仍未可知,但 Quaderi 猜想可能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當期刊論文被接收後,原作者向中介網站提交一個 offer,可以通過收費來增加作者。這個策略利用了學術出版過程中允許增加作者(post-acceptance changes to author lists.)的軟肋,目前似乎無法遏制。

在中介的專業運作下,作者位置的購買,絕對稱得上物美價廉的良心價格:一作 500 美金或 32200 盧布起,四作只需要 380 美金或 24000 盧布起。

剛需帶來的巨大灰產

儘管俄羅斯中介網站上的主流表述都是販賣署名(authorship),但明眼人還是一眼就看出來,這完全就是販賣期刊論文

都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如果從這個角度看,論文販賣則永無絕跡了。學術 KPI 中,論文是必要的指標,但不僅是中國,對於世界絕大部分的科研機構來說,論文發表已經距離「促進學科提升」的初心越走越遠了。

生物學霸曾報導過醫學口論文買賣的亂象。在面向實踐的醫學,論文的發表是關係到醫務人員切身利益的重要參數。我國公立醫院職稱考評主要基於醫生的臨床能力教學水平科研產出三個方面。

相對而言,科研產出最方便量化,也最容易為醫院打響名聲,因此在真正進行職稱評定時,各個醫院的天平便紛紛向科研產出傾斜。有不少臨床醫生哀嘆:做 1000 臺手術,不如發 1 篇 SCI 論文

高校內的情況更令人堪憂。當前各個高校對碩博士畢業條件中發表期刊論文數量和檔次均有硬性要求,評副高正高乃至各項學術榮譽也均有論文指標。我國學術期刊一年發表論文的留存量為 250 萬篇,而身負論文發表指標的人數則高達 1200 萬(不包括畢業論文)。

購買論文的意願如此迫切,論文數量又如此供不應求,剛需之下,論文買賣肯定屢禁不止。十年前的 2009 年,國內論文灰產的規模已估達 10 億元;2016 年,英國媒體稱在英國論文買賣每年有 2 億英鎊的市場。

購買論文?坑多慎入!

儘管有人通過各種渠道「幸運地」購買到高質量的論文並「成功」發表。但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購買論文的風險都相當大。網上報導出的購買論文被騙的例子數不勝數。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弔詭的是,在俄羅斯論文中介網站上,為了表明自身專業性,他們專門列出了花錢買論文的風險(黑人問號?),包括但不限於:

不要相信漂亮網站,七天內 100 美元就能做出來;不要相信優美的文字,都是浮雲;不要相信所謂「客戶」的評論,咱們都知道這是託兒;……真是李鬼打李鬼。

當然,因為利益相關,購買論文的真正風險,這家網站是不可能公之於眾的。除了騙子多之外,購買論文的風險還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文章質量低

武漢大學研究者瀋陽及其團隊曾在幾年前對論文買賣產業進行了專題研究,他們用反剽竊軟體查詢了 2007 年發表論文的樣本數據,其中 72% 的文章是全文抄襲,24% 的論文為部分抄襲,只有 4% 的文章不存在抄襲。

2. 掌握你的個人信息

即便論文順利發表,購買者的個人信息也被論文中介獲得。從事論文買賣的中介本來道德素養就非常低,誰也不敢保證他們會不會拿這些個人信息大做文章。

撤稿觀察網站的一個留言,用調侃的方式預測了這種可能性:(論文中介掌握的)個人信息是一個有趣的資料庫。從今而後,在大學的辦公室裡,那些曾經的客戶會突然收到老朋友的電郵,這個電郵也有可能來自某個盜取了論文購買記錄的黑客……電郵中,會有一個小小的到期付款請求,提醒他們曾經做過的某些事。

3. 後果完全由個人承擔

被中介或者黑客勒索,僅僅是各種可能惡果之一,要知道,購買論文帶來的所有惡果,均由購買者承擔。那些當初說好要幫你的中介,早就逃之夭夭了。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論文買賣需要加強監管

面對愈演愈烈的論文買賣,國外很多機構和政府頻出重拳。

對於那些已經查出的購買論文情況,注重學術誠信的國外高校一般直接採取退學處理。

當然,為了擴大對論文買賣的打擊範圍,校方的表述也頗為講究,用了「合同欺騙」(contract cheating)。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為正本清源,杜絕此類學術造假事件頻發,強化學術誠信建設,教育部在 2018 年也印發《關於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通知》,要求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

《通知》對參與購買、代寫學位論文的學生,給予開除學籍處分。此外,參與代寫論文學生的指導老師也將被連帶追責。

但論文買賣相對而言比較隱蔽,學校也不可能花費專門的資源調查全部學生的論文來源。所以,普遍來說,無論中外,對論文買賣的監管仍然很不到位。

《泰晤士報》曾統計了 2014 到 2016 三年中全英國發現的 50000 名涉嫌論文買賣和抄襲的學生,發現只有 362 人受到了開除的處罰。

最後,筆者還是要囉嗦一句:規範學術,從我做起;拒絕論文買賣,舉報論文買賣,從我做起。

為了防微杜漸,筆者故意沒有提俄羅斯中介網站的網址。畢竟,他們的價格確實便宜到令人髮指...

不過,筆者還是很希望大家看看 Web Of Science 主編 Nandita Quaderi 給 COPE 的信,裡面倒是提到了這個網站。

文章來源:生物學霸、國際科學編輯

相關焦點

  • 「長江學子」「全校首個斯坦福PhD本科生」,最近天才少年有點多
    胡同學科研成果著實優異,官方報導中「他,潛心科研期間發表SCI學術論文10篇,3篇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胡同學的研究領域為鈣鈦礦。僅作為一個本科生就有這麼多論文,實屬不易。但到底能不能擔得起「達到博士生畢業水平」,網友們對此看法不同。首先被質疑的就是鈣鈦礦這個方向。
  • 「長江學子」「全校首個斯坦福PhD本科生」,最近天才少年有點多
    網友:又是鈣鈦礦…的確,論文數量確實是科研水平的最佳例證之一。胡同學科研成果著實優異,官方報導中「他,潛心科研期間發表SCI學術論文10篇,3篇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僅作為一個本科生就有這麼多論文,實屬不易。但到底能不能擔得起「達到博士生畢業水平」,網友們對此看法不同。首先被質疑的就是鈣鈦礦這個方向。在學術圈,很多人都笑稱鈣鈦礦是「頂刊常客」,是「水文章」的「好」領域。
  • 引起爭議的神童:15 歲一作發表 NEJM,但通訊作者是其父親……
    早在 2018 年,1996 年出生的曹原已經於Nature上連發 2 篇以石墨烯為研究對象的論文,成為繼潘建偉、施一公教授後在Nature上首次發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 2020 年 5 月 6 日,24 歲的曹原與其博導在Nature上以一作或共通訊背靠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魔角石墨烯的新突破。
  • 副教授3000元買論文被解聘 論文代寫千字收七百
    金鵬表示,對方發表的文章與自己論文完全相同,連標題、二級標題等,都沒有改動。「我的論文沒有公開發表過,可能是同學間傳送時洩露了。」隨後,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趙井春承認抄襲論文,並表示自己抱著僥倖心理,花3000元從中介處購買,收到論文後也未作任何修改,直接轉投《遵義師範學院學報》。該校也成立調查組,認定趙井春侵佔他人學術成果屬實,學術不端行為情節較為嚴重。
  • 醫學論文成買賣:代寫醫學論文網站數十萬
    在百度搜索中輸入「代寫醫學論文」,跳出的網站近70萬個之多  醫學論文成「買賣」(聚焦·醫學論文冷思考(上))買家、中介、賣版面的期刊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交易鏈」  近日,記者撥通「專門針對醫師晉級、考核、評職稱的行業雜誌」《當代醫學》徵稿電話,表示想發論文。「你的論文3000多字?那需要一塊半版,版面費2000元左右。」對方編輯在電話中說,「現在交稿,大概8月份刊登,11月上網就能搜到。」  記者問:「你們雜誌是核心期刊嗎?」
  • 中科大那篇20萬字大談「情侶送禮」的博士論文,是奇葩論文嗎?
    面對大眾的質疑,叢日飛針對論文內容作出回應:論文彌補了該領域研究中的三個空白點,一是發現送禮人和收禮人的依賴程度能夠反映相應的關係權力,二是探究了「禮物形象一致性」對感激度的影響,三是該文是 「唯一一篇研究送禮人形象衝突給親密關係帶來負面影響」的論文。
  • 發了那麼多文章都不是一作?國內高校2020年Nature&Science發文統計
    TOP前言「TOP大學來了」小編按,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國內高校在《Nature》《Science》的發文量增長迅速,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國內高校究竟發了多少篇頂刊!為了顯示高校的真正學術水平,本文只統計一作+通訊,且僅統計研究論文。
  • 復旦官方回應「女博士劈腿事件」了...
    1、SCI 論文是畢業的「金標準」此前「清華畢業不要求論文」的事件引起了廣泛討論,但是這只是個例,幾乎 99% 的高校畢業都是有 SCI 的要求的:2、SCI 就是金錢很多高校都有獎勵在校生和教師發表 SCI 論文的舉措,尤其是發表在一些頂尖期刊上的論文,這筆獎勵真的很優厚
  • 醫學論文成「買賣」 代寫論文網站近70萬個—新聞—科學網
    網上買賣「一條龍」 相關期刊大都收取版面費。買家、中介、賣版面的期刊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交易鏈」 近日,記者撥通「專門針對醫師晉級、考核、評職稱的行業雜誌」《當代醫學》徵稿電話,表示想發論文。「你的論文3000多字?那需要一塊半版,版面費2000元左右。」
  • 9起論文造假,7起涉及買賣,科技部通報學術造假,研究生佔多數
    從通報內容可以看出,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而論文造假中研究生佔據多數。「2020創新之源大會將於9月22日在中關村軟體園召開,詳細信息見文末海報,歡迎報名!」論文造假一直不絕於耳,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近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通報,披露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
  • 港版瑤瑤遭電梯門夾手「骨頭碎了」!手指發黑瘀血畫面曝光
    記者劉宜庭/綜合報導香港女星林芊妤(Coffee)因擁有34D的好身材,有著「港版瑤瑤」的稱號,淡出演藝圈改當瑜珈教練,婚後育有1子,常在社群網站分享育兒、生活點滴,沒想到,近來卻發生意外受傷,手指慘遭電梯鐵門夾到骨裂,手上遍布瘀青及紅腫,讓許多粉絲看了心疼不已
  • 同濟學者:4點理由反對「頂刊論文至上」
    典型事例就是有高校只要學者發表「頂刊」論文,便立即校內外通報、多重獎勵,而學者獲得其他類型的同等科研成果卻並無此待遇。這導致學界中「有本事就發表『頂刊』論文,發表『頂刊』論文就代表一切」的思想觀念大行其道。發表「頂刊」論文無疑值得大加讚揚和鼓勵,但不能絕對化、唯「頂刊」論文是從。
  • 學術論文發表|cns期刊是什麼?
    kittyxier(我的朋友圈經常分享職稱、論文以及各省市相關政策及常識)       cns期刊是什麼?可能很多國內作者對這個國際期刊不是深了解,可能對著這個cns是屬於什麼類型也不清楚,這其實對於我們在國際期刊上論文發表論文是不利的,cns其實就一個英文的縮寫,其實這是三個刊物字母的的首字母,全名是:cell nature science,cns則是國際最高的《細胞》《自然》和《科學》的一個學術雜誌,cns並不是一大類期刊,而是說的這三個刊物。
  • 95後博士生曹原連發兩篇Nature,均為一作,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後浪
    2018 年 3 月 5 日,《Nature》在一天之內連續發表了兩篇石墨烯超導方面的論文,第一作者均為曹原。文章刊登後立即在整個物理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一些報導稱其「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 107 年的難題」。
  • 論文可以買賣?學術的良心在哪裡!
    「獎學金就是買賣啊,花點小錢就能拿到1萬多塊錢的獎學金,大家都擠破了頭,畢竟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南京某大學一名研二學生「得意揚揚」地告訴記者,她剛剛獲得了班裡的一等獎學金,獎金10000元。「沒人願意這樣,但是周圍有人買,你不買就吃虧。」
  • 論文可以買賣,學術的良心在哪裡
    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通過網絡及電話暗訪、面對面訪談等方式,對江蘇部分高校在校學生、高校教職工、論文中介代理等進行了採訪,圍繞「論文買賣」問題,就學術論文發表機制、職稱評價體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交納數百元乃至上千元,就能在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甚至論文的撰寫都可以有人代筆。這在高校學生中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 NeurIPS2020獎項出爐:GPT-3等三項研究獲最佳論文獎,華人一作論文...
    而如果統計國家的話,美國研究者的 1178 篇論文遙遙領先,中國和英國排在其後。NeurIPS 2020 最熱門的三個投稿方向和以往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仍是「算法」、「深度學習」和「應用」,不過後兩個方向熱度有所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 NeurIPS 大會引入了「機器學習的社會影響」方向,探討的內容包括公平與隱私。
  • 廣東高校流傳代寫論文廣告 價格高達3000元一篇
    廣東高校流傳代寫論文廣告 價格高達3000元一篇  時報訊 (記者 祝勇 實習生 梁健敏 通訊員 徐燕平) 「寫論文還是找工作?」似乎成了畢業生們目前難以兼顧的事情。幾年前校園論文「槍手」火爆一時,近兩年「代寫論文」的網站又「鋪天蓋地」,可記者近日發現,由於網絡槍手漫天要價且貨不對板,傳統校園槍手重新登場再度「搶手」。各高校表示將加強論文驗收審查,懲治代寫及抄襲論文的行為。
  • 同濟學者:4點理由反對「頂刊論文至上」—新聞—科學網
    國內主要把SCI期刊中各學科最高層次影響因子的期刊視作「頂刊」。 在全面清理「五唯」(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和破除「SCI至上」頑疾的大背景下,目前國內對「頂刊」論文的「熱捧」現象相當突出。典型事例就是有高校只要學者發表「頂刊」論文,便立即校內外通報、多重獎勵,而學者獲得其他類型的同等科研成果卻並無此待遇。
  • SCI論文寫作中的一些詞 |「隨著」到底是as還是with?
    寫科技論文時,也往往需要表達「隨著某個因素的某種變化」這層意思,比如:隨著時間的延長隨著溫度的上升隨著催化劑擔載量的提高甚至還可能是更虛化的一些過程,比如:每當這個時候,有些童鞋可能就開始>犯糊塗:表達「隨著」這個詞,到底應該用as還是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