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90後都不想結婚了?最老的一批90後已經步入了30歲大軍,這個曾經一度引起社會話題的「叛逆」青年群體,轉眼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不知道你發現沒,90後結婚的概率越來越小,都是三十歲的人還不著急結婚,這是為什麼呢?
1、 網絡信息的發達,降低了人們對美好幸福婚姻生活的期待
90後是網際網路的一代,從前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可能只有書本,電視劇,而書本和電視劇的選擇,使得人們接收信息的來源比較單一,並且書籍的編寫一般都比較嚴謹,很少有花邊新聞,緋聞就更加少了,人們能夠接收到的愛情故事都是一些經典的矢志不渝的愛情,比如,梁祝,賈寶玉和林黛玉兩小無猜的愛情等等,人們對愛情的嚮往都比較簡單,只要一開始,就想著過一輩子。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明星的花邊和負面新聞更是大流量的入口,今天這個離婚了,那個又劈腿了,這些事情無疑會降低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度。
還會有人覺得,反正結婚了都要離婚,還不如等到晚點結婚。
2、 年輕人忙於工作,婚姻反而加重了年輕人的負擔
現在不少女性都是職場精英,自己能夠買房買車,有一些女性的收入高於男性也不在少數,這樣的女性思想獨立,經濟獨立,這類人不會將婚姻作為自己的救命稻草,不會急於一時結婚。
收入高必定導致工作忙,繁忙的工作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談戀愛,不少公司現在生存壓力都很大,996啊,007啊,每日每夜都要為業績奔波,身心俱疲,戀愛結婚需要情緒投資,疲於工作的年輕人往往容易耽誤最佳結婚年齡。
如今這個社會,三十而立,談何容易?一個上市公司的高管都在四十歲左右,也就是說四十歲之前都在為了工作拼命打拼,才有了四十歲以後輝煌局面,一個心中都是業績的人,哪來的心思戀愛呢?
3、 城市化進程導致的必然結果,家庭負擔大於從前
從前的社會雖然城市化文明程度不高,但是家家戶戶都分配房子,分配工作,房價也遠遠沒有現在的高。
現在在都市中生活,除去房子,車子,孩子的教育樣樣都要花錢,一個人生後的時候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結婚後生活所需要的成本甚至比獨自生活的成本還要高出好幾倍,如果是獨生子女,未來還要面對四個老人的贍養問題,這樣的家庭支出真是讓人望而生畏啊。
從前的社會還沒有學區房這個概念,面對各類學區房的誕生,加之孩子還要學習各類才藝,未來還要出國等等的費用,都是從前那個社會教育孩子的支出費用不能相提並論的,這些經濟成本都讓年輕人對婚姻產生了「恐懼」。
在成熟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四十歲結婚都是普遍的現象,在深圳,上海等地這樣的現象其實也已經初露端倪,不知道這樣的趨勢在以後會不會更大範圍的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