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硐坪村:薏仁米串起的致富路

2020-12-24 天眼新聞

硐坪村田壩組,成片薏仁米長勢喜人,穗粒粒逐漸飽滿,田間地裡已經泛起片片金黃。「今年我家種了15畝,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收了,從目前長勢來看,收成應該比去年還好。」硐坪村令狐昌友告訴記者,每天來地裡看看,心裡踏實。

硐坪村的薏仁米籽粒小,色白,口感軟、糯、甘、甜,富含鋅、鐵、硒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其中胺基酸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於其他地區品種,支鏈澱粉含量高達96%,具有較高的藥用和豐富的營養價值。這幾年,硐坪村很多村民依靠種植薏仁米,走向致富路。

硐坪村貧困戶韓永運2016年返鄉開始種植薏仁米, 2019年薏仁米種植到達50多畝,加上養殖的60多頭豬,去年收入已經超過15萬元以上。「今年整體收益很好,收入可以再上一個臺階。」如今的韓永運,成為遠近聞名的薏仁米種植大戶。

薏仁米種植風生水起,深加工也逐漸提上了日程。「百德鎮硐坪村薏仁米加工廠2019年啟動建設,總投資225萬元,其中省人大機關協調項目資金120萬元,直接投入資金50萬元,辦公廳印刷廠捐贈資金10萬元,招商引資60萬元。」硐坪村村主任鄒正元告訴記者。

薏仁米加工廠項目由硐坪村村集體與第三方生產管理團隊合作成立貴州印象苡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生產運營,執行董事及法人代表由硐坪村支書韓昌金擔任。資金變股金、村集體變股東、村支書成了董事長。加工廠由硐坪村控股,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400萬元以上,將拉動該鎮薏仁米種植近1萬畝,帶動硐坪村村集體年均增收20萬元,利益連結24戶貧困戶,戶均分紅1200元/年,同時解決困難群眾就近就地就業20餘人。同時硐坪村村集體收益部分將採用「532」模式進行分配,50%用於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30%用於建立防返基金鞏固脫貧成效,20%用於村生產運營及激勵機制。硐坪村薏仁米加工廠滿載脫貧成效鞏固正能量,是硐坪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典型示範。

「下一步薏仁米加工廠將進一步優化產品種類和精加工,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提升效益和競爭力;同時讓更多的貧困戶就近就業,把產業鏈增值受益更多地留給農戶,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才有基礎,提升才有空間。」硐坪村支書韓昌金說道。

據悉,在薏仁米加工廠傍邊即將建成百德鎮電商扶貧館,建立「網際網路+三農」、「電商中心+農特產業」及「政府補貼+公司指導」模式,推進「全面一體,電商扶貧」行動,助推電商產業扶貧。著力以點帶面,以產品展示為目的,搭建電商平臺,帶動百德鎮電商發展,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最後一公裡」。

按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8萬元的5%—8%進行保底分紅,直接受益貧困戶48戶,覆蓋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通過薏仁米加工廠和電商扶貧館的有效帶動,將大大提升百德鎮農業產業園綜合能力,增強百德鎮產業產業鏈銜接,讓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效能量更足,群眾發展更有信心。同時讓群眾參與到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工作中來,使貧困群眾組織議事能力、幹事能力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增強貧困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的信心和決心,提高農戶發展致富產業能力,提高農特產品的附加值及品牌效應。通過薏仁米加工廠及電商扶貧館帶動薏仁米種植產業及其它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鏈,助推百德鎮社會經濟全面發展,讓群眾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

通訊員熊家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段源興編輯 彭芝莉劉義編審陳俎宇

相關焦點

  • 興仁薏仁米精深加工拓市場穩價格
    本報訊 (記者 段源興)在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3月份建立的薏仁米加工廠已拔地而起。「工廠就建在基地旁,這裡種植的薏仁米能達到中藥飲片標準,加上套種模式,每畝薏仁米的產值就會翻一倍。」貴州興仁薏仁米電商公司負責人夏召和說。「基地種植薏仁米出口日本。通過加工再出口,產品附加值能成倍增加。」
  • 薏仁米餅乾 貴州造
    當地百姓親切地稱薏仁米為「六穀」 , 過去,他們習慣將薏仁米泡水後與大米一起煮成薏仁飯食用。  2011年, 「興仁薏仁米」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核准註冊的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2年,興仁縣被國家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薏仁米之鄉」稱號。
  • ...興仁慈谿兩地強丨興仁市薏仁米產業發展辦公室負責人劉天祥
    慈谿自對口興仁以來,援建了一批重大項目,助推了一批民生實事,培養了一批幹部隊伍,逐步構建起兩地多層次協作機制和合作平臺。為更好地加強兩地協作,去年10月中旬到慈谿後不久,我就與興仁赴慈谿掛職、勞務協作駐站的另外5名幹部商量,建立「興仁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以利於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和「勞務輸出」工作順利開展。
  • 息烽縣高硐村:「黃金五年」蛻變記
    張紅福在自家小賣部整理貨架曾經的高硐村是息烽縣相對貧窮的村莊,貧瘠的土地佔60%,不適應傳統低效農作物種植,貧窮凋敝的形象與富美鄉村形成巨大反差,而今漫步村中,只見民居嶄新、道路寬闊、村容整潔。村支書洪海介紹說,引進的公司採取了「農戶+公司+村集體」模式,依次按照7:2:1的利益連結機制進行收益,「十三五」期間,在公司的帶動下,全村376戶農戶參與刺梨種植,共種植刺梨3300畝。2019年,為解決刺梨保質期短、增加產品附加值,養龍司鎮完成刺梨加工廠的建設,並投入使用,附近的村民可以就近到廠務工,增加經濟收入,切實讓「深山野果」蛻變成村裡人的「致富果」。
  • 蜿蜒村道成致富金路——廣東河源市源城區坪圍村蹲點見聞
    說是「景區」也不錯,該村正打造以客家風情和水果採摘為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入村這段路,不失為一段美好的「預告」。「我們村的路,在整個河源都是有名的。」坪圍村黨支部書記李遠通告訴記者,當了16年村幹部,路的問題一直縈繞於他的腦海。李遠通對過去生活的記憶,大半來自於村裡的路。「以前的路基本上就是靠人走出來的。」
  • 廣東坪圍村:一條村道的變遷
    寬7米、擁有雙向車道的主村道成了坪圍村的一道風景。(鄭楊 攝)頭一次來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直到汽車駛入村委會,記者才意識到剛剛走過的竟然是一條村道!這條蜿蜒長達7公裡的村道,有著寬闊的雙向車道。路兩旁整齊的木柵欄後,搖曳生姿的翠竹、火紅的勒杜鵑掩映下,不時有白牆灰瓦的客家民居映入眼帘——怎麼看這都不像貧困村的村道,倒像是進入了森林公園風景區。不過說是「景區」也不錯,村子正打造以客家風情和水果採摘為特色的鄉村旅遊勝地,入村這段路,不失為一段美好的「預告」。「我們村的路,在整個河源是數一數二的。」坪圍村支書、致富帶頭人李遠通帶著自豪告訴記者。
  • 延平區赤門鄉前坪村:深山裡的「創富路」
    「花園般的村貌和重現生機的農田,讓我看到了大山裡孕育的新希望。」2日,在延平區赤門鄉前坪村,村民羅年銓萬分感慨。前坪村距離市區70餘公裡,卻有480多個彎,顛簸近兩小時才能抵達。村經濟基礎差、人口外流、山壟田荒廢等。
  • 大方縣瓢井鎮坪興社區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致富產業 辣椒紅...
    過去,坪興社區以傳統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低效農作物,農業結構單一,形不成規模也談不上產業,傳統的小農經濟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瓶頸,農業長期維持在自給自足階段,不但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增收致富的形勢也十分嚴峻。聚焦農村產業革命,坪興社區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興村富民之路。
  • 前坪村:旅遊拓寬致富路
    韓雪瑞小兩口是邢臺縣前坪村人,前坪村就在五傑山腳下。村裡有600餘口人,其中青壯年百十來人,幾乎都吃上了「旅遊飯」。五傑山山高坡陡,最高峰海拔達1747.5米,光照不足影響林果生長,使得前坪村靠山卻吃不上山。隔著一道川的前南峪,每畝果樹收入數千元,前坪村則僅有千把塊錢。「搞旅遊,咱咋不想哩,鄉親們雙眼都望穿了!」
  • 第一站:走,去興仁!
    薏品田園旅遊小鎮 「薏品田園」食藥康養旅遊小鎮位於興仁市城南街道境內,周邊遊玩景點豐富,有薏仁米田園主題小鎮、帝貝本土主題文化酒店、帝貝溫泉度假村
  • 一心為民引好路——記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光國
    交通極為不便,陡峭的河谷猶如一道天塹屏障,阻斷了村民致富的腳步,養的肥豬賣不到好價錢,村裡小夥談的女朋友不願來,貧困的陰影世代揮之不去,也留下了許多沉痛的記憶。從王光國記事起,村裡先後有6人被懸崖絕壁無情地奪去了生命。能有一條好路,成為店子坪人世世代代的夢想。
  • 到興仁,絕不能錯過的景點
    全市國土面積1785平方公裡,轄10鎮1鄉6個街道,156個村(居、社區)。境內有漢、布依、苗、彝、回等16個民族,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22%。平均海拔1253米,屬於低緯度高原性北亞熱帶溫和溼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5.2°C,無霜期281天,日照1564小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生態良好,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天然的「恆溫」環境,是全球最適宜人居的地方之一。
  • 臺北縣瑞芳猴硐貓村趣事
    臺北縣瑞芳猴硐貓村趣事2010-08-31 08:49     來源:中新網     編輯:張蕾  臺北縣瑞芳猴硐貓村四大天王之一的「黑鼻」,兩個多月前死亡,廠商贊助經費要製作一座高1.8米的Q版「黑鼻」塑像。
  • 興仁市:鎖寨村小青瓜助力村民拓寬致富路
    油菜花花開滿地鎖寨村位於興仁市城北,距城區4.5公裡,一條清澈的河流穿村而過,是一個環境優美、生態保存完好的多民族聚居村落,也是興仁市早熟蔬菜重要供給地和城區居民休閒旅遊的主要去處。71歲的吳開國忙著疏掏溝渠「今年我家種了2畝小青瓜,20多天一個月這樣就可以採摘,這些地荒著也是荒著,種起來收入就有一萬多,種田就有米,有米就有吃的,但是有吃的還要有零花錢,我們把這些段時間利用起來,種下去,零用錢就有了。」年過七旬的吳開國靠著勤勞的雙手,精心勞作,只為了有一個好的收成。
  • 文縣橋頭鎮椿樹坪村第一書記馬元春
    隴南市菸草專賣局駐文縣橋頭鎮椿樹坪村第一書記馬元春在扶貧日記上寫道。「高、遠、邊、窮」,椿樹坪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由於長期交通不便,導致群眾思想意識保守、發展致富途徑少。馬元春還記得,2018年初次來到椿樹坪村,就被眼前的困境弄懵圈了:全村幾乎沒有一處平地,村內道路平均坡度超過40°。
  • 貴州鴻翔以肉兔養殖產業為「針」,串起千家萬戶致富路
    「小兔子」有大文章肉兔又稱菜兔,是典型的高效節糧型小動物,繁殖率高,生長快,生產周期短,是我國傳統的飼養業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尤其近年來,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助力下,我國的肉兔飼養業發展迅猛,是廣大農村最易起步的高效飼養產業之一,是帶領農民勤勞致富的好門路
  • 溫州蒼南礬山將實施水尾礦工村復興計劃 打造亞洲最大硐穴酒店群
    目前,該鎮正在著手實施「水尾礦工村復興計劃」,將水尾這座被時光遺落的古村落,轉型發展成為「網紅」旅遊精品區。礬山鎮擁有640多年的採礦煉礬歷史。水尾礦工村是礬山鎮水尾居的「俗名」,位於礬山鎮水尾山,與福德灣古村一樣,曾是礬山主要的明礬採煉區,擁有悠久的煉礬史,至今留存著75棟礦工石頭屋、100餘穴礦硐等礬礦遺蹟,是礬山旅遊開發又一處待字閨中的「寶藏」。
  • 告別泥巴路 走上致富路
    「我們村的路修好了,水果收購商進村方便了。」河村村主任黃若景說,2011年他從廣東回到家鄉後種植砂糖橘。那幾年,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種植的砂糖橘口感雖好,但只能用摩託車一筐一筐地拉到鎮上去賣,費時費力。近幾年,在中石化廣西石油梧州分公司駐村扶貧隊員的接力幫扶下,黃若景家門口通向果園的泥巴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砂糖橘種植面積也從10多畝擴大到3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