硐坪村田壩組,成片薏仁米長勢喜人,穗粒粒逐漸飽滿,田間地裡已經泛起片片金黃。「今年我家種了15畝,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收了,從目前長勢來看,收成應該比去年還好。」硐坪村令狐昌友告訴記者,每天來地裡看看,心裡踏實。
硐坪村的薏仁米籽粒小,色白,口感軟、糯、甘、甜,富含鋅、鐵、硒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其中胺基酸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於其他地區品種,支鏈澱粉含量高達96%,具有較高的藥用和豐富的營養價值。這幾年,硐坪村很多村民依靠種植薏仁米,走向致富路。
硐坪村貧困戶韓永運2016年返鄉開始種植薏仁米, 2019年薏仁米種植到達50多畝,加上養殖的60多頭豬,去年收入已經超過15萬元以上。「今年整體收益很好,收入可以再上一個臺階。」如今的韓永運,成為遠近聞名的薏仁米種植大戶。
薏仁米種植風生水起,深加工也逐漸提上了日程。「百德鎮硐坪村薏仁米加工廠2019年啟動建設,總投資225萬元,其中省人大機關協調項目資金120萬元,直接投入資金50萬元,辦公廳印刷廠捐贈資金10萬元,招商引資60萬元。」硐坪村村主任鄒正元告訴記者。
薏仁米加工廠項目由硐坪村村集體與第三方生產管理團隊合作成立貴州印象苡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生產運營,執行董事及法人代表由硐坪村支書韓昌金擔任。資金變股金、村集體變股東、村支書成了董事長。加工廠由硐坪村控股,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400萬元以上,將拉動該鎮薏仁米種植近1萬畝,帶動硐坪村村集體年均增收20萬元,利益連結24戶貧困戶,戶均分紅1200元/年,同時解決困難群眾就近就地就業20餘人。同時硐坪村村集體收益部分將採用「532」模式進行分配,50%用於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30%用於建立防返基金鞏固脫貧成效,20%用於村生產運營及激勵機制。硐坪村薏仁米加工廠滿載脫貧成效鞏固正能量,是硐坪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典型示範。
「下一步薏仁米加工廠將進一步優化產品種類和精加工,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提升效益和競爭力;同時讓更多的貧困戶就近就業,把產業鏈增值受益更多地留給農戶,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才有基礎,提升才有空間。」硐坪村支書韓昌金說道。
據悉,在薏仁米加工廠傍邊即將建成百德鎮電商扶貧館,建立「網際網路+三農」、「電商中心+農特產業」及「政府補貼+公司指導」模式,推進「全面一體,電商扶貧」行動,助推電商產業扶貧。著力以點帶面,以產品展示為目的,搭建電商平臺,帶動百德鎮電商發展,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最後一公裡」。
按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8萬元的5%—8%進行保底分紅,直接受益貧困戶48戶,覆蓋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通過薏仁米加工廠和電商扶貧館的有效帶動,將大大提升百德鎮農業產業園綜合能力,增強百德鎮產業產業鏈銜接,讓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效能量更足,群眾發展更有信心。同時讓群眾參與到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工作中來,使貧困群眾組織議事能力、幹事能力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增強貧困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的信心和決心,提高農戶發展致富產業能力,提高農特產品的附加值及品牌效應。通過薏仁米加工廠及電商扶貧館帶動薏仁米種植產業及其它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鏈,助推百德鎮社會經濟全面發展,讓群眾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
通訊員熊家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段源興編輯 彭芝莉劉義編審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