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段源興)在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3月份建立的薏仁米加工廠已拔地而起。「工廠就建在基地旁,這裡種植的薏仁米能達到中藥飲片標準,加上套種模式,每畝薏仁米的產值就會翻一倍。」貴州興仁薏仁米電商公司負責人夏召和說。
「基地種植薏仁米出口日本。通過加工再出口,產品附加值能成倍增加。」
夏召和告訴記者,薏仁米市場價格波動很大。「價格高的時候1噸可賣2萬多元,而最低的時候才幾千塊錢。」薏仁米價格起伏過大,嚴重影響農戶種植的積極性。而通過產品訂製,進行精深加工,才能穩住薏仁米價格,提高產品附加值。
目前,巴鈴鎮通過籤訂8000多畝的訂單,將帶動巴鈴鎮大普、三家寨、小寨等5個村的2384戶農戶,584戶貧困戶致富增收。
百德鎮鎮長王嘉宏說,去年年底建立加工廠,投產後,企業有了效益,決定給8戶貧困戶每戶分紅1200塊錢。2019年,省人大駐村工作隊爭取到120萬元資金,引進第三方生產管理團隊,建成薏仁米加工廠,並將硐坪村的集體產業發展資金60萬元入股企業獲取分紅,逐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企業打造的「雲端薏小白」品牌銷售良好,年產值將超過400萬元。
下山鎮茅坪村,田地裡鬱鬱蔥蔥,春季種下的薏仁米長勢正茂。
「今年合作社和我們籤訂合同,6塊錢一斤保價收購,一畝地可以多收1000多塊錢。」村民黃同琴喜笑顏開。
6元錢收購一斤薏仁米,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筆虧本的買賣。但是中薏黔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湯進告訴記者,這樣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經過市場調研,湯進發現,富硒薏仁米產品,目前在市場上還是一片空白。3年前,他開始發展富硒薏仁米種植,現在,富硒薏仁米已達到國家富硒產品的認定標準。
「3年間,一方面是產品成熟了,另一方面我們找到了對口的市場,目前是訂單銷售。今年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有200多戶,富硒薏仁米基地達3000多畝。只有走深加工路線,把產品附加值提高了,才能在農業產業這條道路上走得更好。」
經過大量市場調研,2016年,湯進投資200萬元,建起首條生產線。目前,廠裡已建成無硫非水洗薏仁米、青蒿薏仁面等多條生產線,直接帶動46人的就業。通過大力開拓市場,目前公司生產的青蒿薏仁吊漿麵條、薏仁粉等產品供不應求,遠銷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
在興仁,茅坪村、大普村、硐坪村等村莊,薏仁米種植和薏仁米加工齊頭並進,脫貧致富結碩果。今年,興仁市種植薏仁米農戶達5萬餘戶20萬多人,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9800多戶3.9萬餘人,薏仁米加工貿易企業500餘家,從事加工、銷售人數近2萬人,年加工能力40萬噸,綜合年產值50億元以上。薏仁米已經成為興仁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