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資源,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在木材資源日益緊縮的當下,「以竹代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於木材來說,竹材在大眾消費者的認知中,仍然有著「廉價」的標籤。
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多數竹材加工處於初級、單一階段,附加值不高。而若經過精深加工,竹材將賣上更高的價格,如原料價格不及胡桃木零頭的竹子,經研發設計,製成雅致的竹家具,價格與胡桃木製品不相上下。
竹材加工業現狀
中國現有的竹產品大致有竹材、竹筍和竹加工產品三大類, 竹加工產品又根據加工方法和用途的不同,大致可分傳統竹製品、竹材人造板、竹筍加工品、竹漿造紙、竹纖維製品、竹炭和竹醋液、竹葉提取物等7大系列,共2000 多個品種。
其中,中國對竹材的經營利用歷史悠久。因為竹材強度大,剛度好,耐磨損,是一種優良的工程結構材料。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用竹材造竹樓,作建築腳手架、竹梯、水管等,均為原竹利用。
到了現代人們開始用竹子製造竹編工藝品,如竹編果盤、竹花瓶、竹編動物造型等;竹子工藝品,如竹魚竿、禮品竹扇、鳥籠、竹手杖等;竹製日常用品,如竹筷、竹蓆、竹籤、竹家具等。
但我國對竹子的深度開發一一竹材人造板的研究開發,卻相對滯後。我國竹材人造板的開發始於70年代,發展於80年代。80年代初期,由於森林過度砍伐,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頻,森林資源的保護日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
竹子作為一種一次栽種永續利用的代木材料,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開發,竹材人造板有了長足的發展。今天,竹材人造板已在建築、包裝、車輛、室內裝飾、家具等領域廣泛地替代了木材和木材膠合板。
另外,由於竹材本身是種材徑小、中空、壁薄的材料,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竹材的使用,而竹材人造板的研發,使竹材成為了一種大幅面、高強度的平面或型面材料,使我國竹材資源進入了工業化利用的時代。
如今,中國竹材工業化的利用已突破傳統,呈現出發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和生態效用好的良好態勢,在科技含量高的竹材人造板開發、竹層積材板式家具、竹漿造紙、竹纖維開發利用、竹類竹醋液利用及開發利用竹葉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了一個由資源培育到向精深加工利用及出口創匯的新興產業,年加工產值達數十億美元。
如何促進竹材向精深加工升級?
近年來,「以竹代木」、「以竹勝木」的呼聲不斷出現,並有大增的趨勢,但是目前來看,要想實現「以竹代木」、「以竹勝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為,我國竹材加工產業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的區域發展不平衡、企業效益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
而要想加快「以竹代木」、「以竹勝木」的步伐,我們一定要促進竹材加工由初級、單一向精深方向轉變。那麼,我們要如何促進竹材向精深加工升級呢?
竹纏繞管廊
首先,我國竹材加工在轉向精深加工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科學」和「創新」。業內的各企業只有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區優勢和竹資源的特點,進行科學和合理的加工,開發出各種性能,價格比優於木材的適銷對路的竹材產品,特別是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產品,才能適應未來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其次,要提高竹材利用率,如開發裝飾微薄竹、發展重組竹等。其中,重組竹是將竹材重新組織並強化成型的一種竹質材料,用途廣泛。但其加工存在成型能耗高、熱效率低以及生產效率低等問題,產品易黴變、易開裂變形、環保性差。運用專項技術,室外耐候重組竹材的原料利用率可高達90%以上,具有優越的防腐性能,附加值達到4.1倍。
最後,要重視竹材的化學加工,如全竹化學利用,指創新集成竹子現有化學利用單項技術,以竹竿、竹葉等竹子地上部分為主要原料,通過化學加工的方法,生產各種產品,實現資源的高效、高附加值和清潔利用。當前可應用落地的有竹酒瀝炭醋聯產模式、竹汁瀝炭醋聯產模式、竹茹瀝炭醋聯產模式等。
簡而言之,如果想要竹材更好地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技術」必是第一要素,同時也要科學、合理地利用我國的竹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