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坪圍村:一條村道的變遷

2020-12-24 經濟日報

寬7米、擁有雙向車道的主村道成了坪圍村的一道風景。(鄭楊 攝)

頭一次來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直到汽車駛入村委會,記者才意識到剛剛走過的竟然是一條村道!

這條蜿蜒長達7公裡的村道,有著寬闊的雙向車道。路兩旁整齊的木柵欄後,搖曳生姿的翠竹、火紅的勒杜鵑掩映下,不時有白牆灰瓦的客家民居映入眼帘——怎麼看這都不像貧困村的村道,倒像是進入了森林公園風景區。不過說是「景區」也不錯,村子正打造以客家風情和水果採摘為特色的鄉村旅遊勝地,入村這段路,不失為一段美好的「預告」。

「我們村的路,在整個河源是數一數二的。」坪圍村支書、致富帶頭人李遠通帶著自豪告訴記者。

村幹部當了16年,路,每一天都縈繞於他的腦海。如今站在村子中心,環顧著歷經艱辛修成的四通八達的大小村道,展望著建設中的「鵬城旅遊大道」即將帶來的如織的客流,路的故事,他有太多要講。

李遠通對過去窘迫生活的記憶,大半來自於村裡的路。「以前的『路』實在就是人走出來的。」他記得幼時穿著用麵粉口袋改制的衣服,跳來跳去穿過田間坑窪的黃泥路去上學。每到雨天,一腳下去能帶起十斤重的泥。郵局的人雨天進村送報紙,半個自行車軲轆都陷在泥裡。拖拉機收甘蔗遇上雨天,更是寸步難行。

坪圍村原來的入村道路。(資料圖片)

走在這樣的路上如何能謀生計、謀富裕?改革開放後,村裡的年輕人一批批往外走。李遠通和他們一樣,前往深圳、東莞等地打工、做生意。直到2000年,他才帶著賺到的錢,回到心中一直牽掛著的鄉間小道。

窮則思變。在外面見過世面的李遠通深知,路通才能財通。2003年,村裡開始修第一條水泥路——從205國道貫通入村的主村道。當時身為村裡計生專幹的李遠通,主動承擔起了工程總指揮的責任。一次次到交通和移民部門爭取資金,找鄉賢募捐,一天天奔波於工地現場……直到2005年,在他當選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後第四個月,這條2.93公裡長的路終於在全村人的熱切期待中貫通。

通了路,村子豁然打開了一片致富的新天地。當年起,李遠通接連從深圳、惠州等地引入了福源果場、東興旺農場、藍天中醫藥公司種植基地。隨著一車車皇帝柑、中草藥從村道運往外面的世界,村集體收入靠著地租翻了幾番,村民也靠著務工充實了錢包。「那時到果場做工非常火爆,80塊錢一天,很多五六十歲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從來沒賺過那麼多錢,都開心得不得了!」李遠通回憶。

2012年,坪圍村提出要打造「水果村」,發展鄉村旅遊。看著不足4米寬的村道,李遠通又犯了愁:水果產量和客流量雙雙增大,一卡車皇帝柑堵在路上,其他小車都沒法通過。恰在當年,廣東省發改、交通、民政部門聯合發了文,開展農村道路基礎設施提升立項。

以「腿勤快」著稱的李遠通得知後大喜,當月便5次趕到一百多公裡外的廣州,去省交通廳要項目。「驚險」的是,就在項目差不多談妥時,省裡有關負責人看到李遠通拿出的立項報告,大吃一驚:「原來你是村裡的?不行!我們的項目針對的最少也得是鎮層面。」但最終,李遠通為民謀福的一片赤誠之心打動了他們,補助高達315萬元的坪圍村道路改造工程獲立項。

2017年,這條按縣道標準建設的村道正式通車,李遠通把它叫做「旅遊大道」。7米寬的雙向車道、22公分厚的路面,為坪圍村「體驗式」水果經濟的發展鋪開了坦途。讓全村人津津樂道的是,去年村裡舉辦水果採摘節,一天之內數千人湧入,停車場、籃球場、文化廣場……凡能停車的地方都停滿了車,「旅遊大道」順利抗下來了!並且,正是因為這條坪圍才有的大路,整個河源市2018年的農民豐收節都選定在坪圍舉辦,「水果村」由此名聲大振。

村民騎摩託車駛過坪圍村寬闊的村道。(鄭楊 攝)

就在記者蹲點之時,另一條旅遊大道——貫穿坪圍等4個貧困村的「鵬城旅遊大道」正準備在坪圍村動工。

坪圍村的村道整潔寬闊。(鄭楊 攝)

李遠通告訴記者,這條由區、鎮兩級政府合力謀劃的觀光旅遊大道,將把沿線5個村子的溫泉酒店、紅色旅遊、農業採摘等優勢旅遊資源串珠成鏈,留住遠道而來的客人。「有了鵬城大道,我們幾個貧困村的旅遊更有競爭力和生命力了。未來的路還長,相信一定會鵬程萬裡!」他滿懷期待地說。

村支書李遠通站在埔前鎮五村連片開發規劃圖前,指著已開建的鵬城旅遊大道,暢談村子的美好未來。(鄭楊 攝)

(經濟日報 記者:鄭楊 責編:渠麗華)

相關焦點

  • 蜿蜒村道成致富金路——廣東河源市源城區坪圍村蹲點見聞
    在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有一條蜿蜒7公裡的村道。路兩旁整齊的木柵欄後,在翠竹和勒杜鵑掩映下,不時有白牆灰瓦的客家民居映入眼帘——怎麼看這裡都不像貧困村,而更像是森林公園風景區。2003年,村裡開始修第一條水泥路——從205國道貫通入村的主村道。當時身為村幹部的李遠通,主動承擔起了工程總指揮的責任。一次次到交通等部門爭取資金,找鄉賢募捐,一天天奔波於工地現場……直到2005年,在他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後第四個月,這條2.93公裡長的路終於在全村人的熱切期待中貫通。通了路,村子的發展也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 【暑期三下鄉】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建院暑期三下鄉走進四道坪村
    8月20日上午,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建院參與「三下鄉」活動的隊員們在四道坪村梁海老書記和學院烏雲畢力格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四道坪村中的孤寡老人20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信息中心主任羅軍,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信息中心推廣研究員李文彪,清水河縣委常委、副縣長蘇和,清水河縣副縣長李軍,內蒙古農業大學圖書館館長付學良,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建院黨委副書記楊逸隆,北堡鄉黨委副書記雒長春及內蒙古全豐薯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祁有富來到四道坪村
  • 廣東梅縣700年歷史圍龍屋「鯉魚圍」亟需保護
    廣東梅縣700年歷史圍龍屋「鯉魚圍」亟需保護   中新網梅州3月7日電 題:廣東梅縣700年歷史圍龍屋「鯉魚圍」亟需保護  作者 周濤 蔡欣欣 翁尚華  廣東梅州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形式多樣的圍龍屋是客家人智慧的結晶。
  • 晉江永和鎮梨星村村道變健身道 設路障引誤解
    閩南網8月26日訊 昨日,晉江永和鎮梨星村村民李先生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反映,該村通往石獅靈秀鎮的一條村道,幾天前被人為設置路障堵住了,導致村民前往石獅必須多繞行十幾分鐘。昨日,在村民的反對下,水泥路障被拆除,但仍然設置了3個石墩,汽車無法通行。
  • 增城這條村火了! 一條村三分之一村民辦民宿
    增城這條村火了!一條村三分之一村民辦民宿金羊網  作者:宋昀瀟、劉鎮、增宣  2019-11-01 從昔日的閒置農房、廢棄舊村,到如今遍地開花的民宿旅舍,增城積極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鄉村休閒旅遊發展之路。
  • 廣東連平陂頭夏田村蘆村圍謝氏開村始祖佛靈公祖牌登殿大典
    蘆村圍圍屋大門。      在蘆村圍圍屋廳下內,有一塊蘆村圍的珍寶,那就是屏額掛刻文「連陽鳳毛」木匾,這塊牌匾的字由蘆村圍的開村始祖佛靈公所立。    細看牌匾上左上題款「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二級張仲德為」;右下落款「康熙戊午科恩授國子監大學生謝煥立」。謝煥是佛靈公的號。
  • 建「送菜群」、圍合城中村、設快遞外賣集中點……龍崗基層戰疫有術
    布吉街道提前部署,立即啟動對非圍合小區的圍合工作。德興社區粵寶新一村是典型城中村小區,有出租屋34棟、206套。該城中村長期屬於開放式、無物業管理狀態。2月2日下午,布吉迅速完成了對進出主幹道、岔路巷口的圍擋搭建工作;長龍社區城中村小區與花園小區互相鄰接,又毗連南三社區新三村小區,各自都不具備獨立圍合的條件。
  • 《坪上村傳》:在歷史理性和情感願望之間
    彭東明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坪上村傳》以傳記的方式書寫一個村莊的人與事,講述一個村莊的過去和現在,源於作家揮之難去的一個願望。在封面題記中,彭東明說:「我想我應該將半個多世紀以來村上的那些人和事記錄下來,也算是為這座村莊做一個雜亂無章的傳記。我在靜靜地梳理著那些風乾了的歲月。」這是彭東明創作《坪上村傳》的初衷。
  • 文縣橋頭鎮椿樹坪村第一書記馬元春
    隴南市菸草專賣局駐文縣橋頭鎮椿樹坪村第一書記馬元春在扶貧日記上寫道。「高、遠、邊、窮」,椿樹坪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由於長期交通不便,導致群眾思想意識保守、發展致富途徑少。馬元春還記得,2018年初次來到椿樹坪村,就被眼前的困境弄懵圈了:全村幾乎沒有一處平地,村內道路平均坡度超過40°。
  • 水圍美食文化村亮點多人氣旺
    【亮點一:水圍商業食街多】水圍商業食街多, 十街九街是食街。 水圍村方圓0.66平方公裡,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文化村,據統計,水圍裡裡外外的各類餐廳攤檔有100多家,各類美食一應俱全。【亮點三:連鎖名店扎堆多】走進水圍村,猶如走進美食文化村。無論你從哪個入口處走進水圍村,一抬頭就能看到香氣撲鼻的餐廳酒樓。由於看好水圍的「人旺、地旺、財旺」,一些著名餐飲連鎖店紛至沓來,在水圍商業街區不惜代價地佔據有利的顯著位置,紛紛開設分店和連鎖店。
  • 興仁硐坪村:薏仁米串起的致富路
    硐坪村田壩組,成片薏仁米長勢喜人,穗粒粒逐漸飽滿,田間地裡已經泛起片片金黃。「今年我家種了15畝,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收了,從目前長勢來看,收成應該比去年還好。」硐坪村令狐昌友告訴記者,每天來地裡看看,心裡踏實。
  • 道地南藥和「一村一品」的廣東實踐
    □本報記者馮劉克    砂仁豬肚暖胃湯、蟲草花山藥瘦肉湯、羅漢果豬肺湯……廣東人愛煲湯,每款湯都有著不錯的效用,或養陰潤燥,或健脾和胃,食材中常用到的是中藥材。    北方人稱「地道」,南方人說「道地」,用在中藥材上都有「源產地」「品質佳」的意思。
  • 南城又一條村被人敲定了?範圍比東莞CBD「第一拆」還要大
    例如,水澗頭村(17.1萬㎡),從招標公示到如今拆遷方案出爐,相關的新聞都能引來大批熱議;亨美社區(19.14萬㎡),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丈量工作當中;還有坡頭舊村(約16萬㎡),也已經拉開城市更新工作的帷幕。
  • 邢臺:邢臺縣前坪村洪水肆虐山下小村安然無恙
    白岸鄉前坪村,房子和路面並沒有大礙,暴雨並沒有給這個村莊留下太明顯的「印記」。7月29日,村支書鄭愛增說,是40多個攔水壩立下的功勞。  暴雨來了,他們早有準備  來到村西的後坪溝,記者看到,這些攔水壩已經被泥沙和石頭淹沒。說是壩,其實是高約2米用石頭砌的很堅實的矮牆。矮牆前面,堆一大堆石頭。
  • 舊輪胎提升鄉村顏值 耀州區教場坪村有了新的風景線
    舊輪胎提升鄉村顏值 耀州區教場坪村有了新的風景線時間:2016-07-15 09:32:30來源:銅川日報作者:編輯:王銀霜(實習)   「真沒想到廢舊輪胎也能讓村莊變得這麼漂亮!」7月14日,記者走進耀州區瑤曲鎮教場坪村,村民指著彩繪輪胎裝點的小橋和樹木,由衷地感嘆道。
  • 5大主題空間、15種圍村風情、地道特色美食……快來飽覽福田圍村風情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馬小晗福田,是許多來深建設者的第一站,而圍村就是「深漂族」的家。福田區現有15個圍村,歷史與現代交織,傳統與創新碰撞,我們誠摯邀請大伙兒參加,家門口的圍村風情盛宴。12月20日,讓我們一起拾憶福田,領略福田圍村的萬種風情。全城狂歡,探索圍村魅力!來圍村盛宴了解傳統習俗,逛非遺市集看傳承人現場傳道授業,逛舌尖上的圍村品嘗全區圍村特色美食,逛圍村網紅直播間體會圍村風情,來國風派對和國潮粉一起嗨。快來一睹為快吧!
  • 靖州太陽坪村:推進鄉村振興 建設美麗家園
    楊語博 攝紅網時刻3月19日訊(靖州分站記者 楊語博 陳俊名 通訊員 王純一 石順志)3月16日,湖南靖州縣太陽坪村太陽島上的油菜花、桃花、李花爭相盛開,來此賞花踏青的遊客絡繹不絕。遠遠望去,成片油菜花海像鋪上了一條金色的地毯,又像大自然撒了一地的金子。遊客徜徉在百花叢裡,濃濃的花香沁人心脾,優美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
  • 泉州傳統村落之晉江圍頭:戰地文化鑄就「海峽第一村」
    圍頭三面臨海,正瞰臺灣海峽,與金門島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金門島最近的地方,有「海峽第一村」的美譽,獨特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它與眾不同的「命運」。 1992年,圍頭少女洪雙飛在工作交往中與臺灣小夥陳應超相戀,而其父親正是參加「八二三炮戰」、有著「炮戰小老虎"之稱的洪建財。洪建財頂著壓力支持女兒的婚事,讓「冤家」變「親家」,洪雙飛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嫁到臺灣的圍頭新娘。目前,圍頭村共有148對兩岸夫妻,是名副其實的「兩岸通婚第一村」。
  • 陳俊明‖水灘坪小學的沉浮與變遷
    孔子在政治上主張奴隸制統治秩序,提倡以「仁」為核心的思想,貫穿「忠恕」之道,創立了儒教。在教育方式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些教育方法對後世影響極大,時至今日仍起著重要作用,它是後世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被封建社會統治者奉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