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至70年代老礦工多患矽肺病 靠呼吸氧氣生存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老礦工(組圖)

  4月7日,安徽淮南礦業集團職業病防治院的病房裡,一對老夫妻分躺在床的兩頭。老礦工們住院,他們的老伴陪護,有的一住就是幾年,甚至更長。

  王文清 80歲,1959年入礦,1971年查出矽肺病,矽肺三期,此次是2013年12月18日入院。

  陳貨皋 80歲,新莊礦,矽肺三期,此次是2013年12月入院至今。

  萬全傑 77歲,李嘴孜礦,採煤工,塵肺病二期,今年2月入院。

  唐懷銀 85歲,矽肺一期,此次是2013年12月19日入院,每天需要吸氧清肺。

  宋保慶 79歲,1993年被確認矽肺病,並轉肺結核,此次是2013年12月5日入院一直到現在。

  吳本遷 92歲,採煤工,塵肺病二期,入院3個月。

  這是一群煤礦老礦工,在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抓革命,促生產」的日子裡,他們衝在第一線,因為生產條件簡陋,他們都不同程度地患上矽肺病,如今他們只能在職業病院裡依靠打針或者呼吸氧氣度過剩餘時光。

  吳芳 攝影報導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錯,忘不了你的好……」4月7日,一首鄧麗君的《不了情》從淮南礦業集團職業病防治院的病房裡傳出,讓寂靜的病區平添了淡淡的憂傷。

  病房裡空蕩蕩的,79歲的宋保慶老人低著頭,靜靜地坐在那裡發呆。床頭的柜子上放著香蕉和幾個蛋糕,那是前一天孩子們來看他時留下的。從2004年住院以來,已經有十年時間,老伴不在了,醫院幾乎成了宋保慶的家。

  宋保慶老人是抗美援朝老兵,1957年從部隊轉業,1961年進礦做了掘進工。「那時的生產環境差,口罩都沒有,整整幹十年,直到1971年後才有了口罩。」宋保慶說,在那個歲月,抓革命促生產,要的就是多生產、多出煤,自己才20多歲,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根本想不到保護,也沒有條件保護。

  從上世紀70年代後,礦工們逐漸分批拉去檢查,陸續發現患上了矽肺病,宋保慶也是那時候檢查出來的。礦上像他這樣被查出矽肺病的老礦工,宋保慶不知道還有多少。

  「治療免費,每天10元夥食費補助,一個月70元護理費,挺好的。」對在醫院的生活,宋保慶覺得很知足。

  其他病房裡,除了少數身體稍微好一些的老人能出去曬太陽、打牌外,更多的老人都或坐或躺在病床上,他們有的在打點滴,有的拖著長長的氧氣管在吸氧,除了氧氣管那頭不時發出呼嚕嚕的氣泡聲外,彼此之間都顯得很安靜,對這些患矽肺病的老人來說,說話常常都是一種奢侈。

  在淮南礦業集團職業病防治院裡,有300多個病床,住的全部是像宋保慶這樣的職業病患者,年齡最小的59歲,最大的有94歲。

  淮南礦業集團究竟有多少患矽肺病的老礦工?2007年公布的數字是3500人,這7年來雖然有很多老礦工陸續去世,但依然有一些新發現的患者加入。「總數在減少,但依然有2000人以上。」一名與患病老礦工打交道30多年的醫生說,「不過,現在醫療條件好了,老人住在這裡隨時都能得到治療,這撥老人能生活到80多歲,已經很不容易。」

相關焦點

  • 患矽肺病14年,他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老爸給了你們生命,但給不了你們一切,爸爸媽媽可以把你們養大成人,但照顧不了你們一輩子,無論爸爸媽媽有沒有本事,但爸媽是最愛你們的,今後的路要靠你們自己,做一個孝順、獨立、自立、潔身自好分擔責任的人。要努力學習,學會生存本領,生命無比珍貴,健康比金錢重要,只要努力奮鬥才會成功,凡是要靠自己努力,要懂得知恩圖報,容人短處,幫人難處,想人好處,希望你們做人要誠實,待人有誠信,天上不回(會)掉餡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勤奮是生存的基礎,也是做人的根本,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
  • 常德矽肺病工人被改檔案領走補助金,當地成立調查組
    按照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35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要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補助金額根據傷殘等級的不同,支付21個月到27個月的工資。按照這個標準,這個煤礦的工傷人員能領到8000元到1萬多元的補助金。
  • 方舟生存進化礦工帽怎麼做 礦工帽製作方法
    方舟生存進化中礦工帽是遊戲中的特殊道具,可以提供優秀的護甲和照明,適合玩家探索礦洞的時候佩戴,那麼方舟生存進化礦工帽怎麼做?
  • 氧氣的弊端探討——不同世界的人類,呼吸不同的氣體嗎?(上)
    如二維碼失效,請將文章下拉至底部,點擊「閱讀原文」聽課。公益課程 免費氧氣的弊端探討——不同世界的人類,呼吸不同的氣體嗎?(上)靠氧氣生活的人,有一個特點:生長得快,衰老的也快,並且容易產生氧化的反應,甚至會出現一些因為氧化反應而導致的一些堵塞問題。
  • 常規潛艇:艇員在水下呼吸,氧氣的來源渠道
    核潛艇,由於採用了核動力裝置,因此其能源非常充足,艇上供艇員呼吸的氧氣,是通過電解裝置來獲得,理論上可與核潛艇在水下航行幾年以上。 但核潛艇沉入水下航行,個個都在大鐵悶罐內工作,包括吃喝拉撒睡,是人都是有心理承受極限的,一般也就1-2個月,肯定上浮回到基地。
  • 空氣中氮氣最多,為什麼人類卻只能吸收到氧氣而生存?
    雖然空氣中成分最多的是氮氣,但人類的生存依賴於第二多的氧氣,而與氮氣無關。這背後的原因在於氮氣和氧氣的不同化學性質。與氧氣相比,氮氣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因為組成氮氣分子的兩個氮原子形成了十分穩定的共價三鍵。
  • 研究表明:習慣用嘴呼吸得不到更多氧氣,只會讓人變醜
    其實關於口呼吸改變容貌的研究是100多年前的項目了,1909年一項關於「習慣性的口呼吸和隨之而來的牙齒咬合不良」的研究之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口呼吸會導致顱面營養不良,甚至畸形。左邊的照片是他10歲的時候,此時的他用鼻子呼吸,有一張發育良好的臉,一切都是勻稱的,男孩有清晰的眼睛,顴骨,嘴唇和下巴。14歲時,他患了沙鼠病,並對沙鼠過敏,導致鼻子不通氣,從此他不得不改用嘴巴呼吸,在短短的3年時間裡,他的樣貌發生了明顯變化。
  • 塵肺病礦工維權3年獲賠:不後悔拿命換兒女學費
    他和15名工友在房山一煤礦工作時患上塵肺病,維權三年有了結果。最深的巷道,距井口約1500米,在藍田忠和工友們的鐵鎬下,頭燈亮光中的巷道,不斷加深。2010年,藍田忠和15名工友,被查出患上了塵肺病,但礦也因政策原因被關閉了。3年來,藍田忠等人一路維權,直到昨日,才拿到了7.3萬元的補助金。「我認命了,但不後悔,我的命換來了娃娃們上大學的機會,至少他們不用再跟我一樣了。」說完,50歲的藍田忠,轉過頭悄悄抹淚。
  • 氧氣是維持魚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溶氧是重中之重
    從事水產養殖,經常會和「溶氧」打交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水裡的氧氣。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水產動物也一樣,在水裡生活,就需要氧氣來維持生命。在養殖的過程中,由於氣候變化或水質惡化,造成水裡的溶氧偏低,養殖戶就要採取措施,針對溶解氧進行改善管理,養殖的魚、蝦才能正常生長。
  •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上呼吸疾病,呼吸法了解一下!
    每當換季或者外界氣候條件變化大的時候,寶寶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比方說感冒、氣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發病率差不多要佔據兒科疾病的70%左右。所以,保護好寶寶的呼吸道是換季時最重要的事情。
  • 植物的呼吸靠的綠葉,那麼冬天的落葉喬木為什麼沒有憋死
    初中學過生物或者有基本常識的都知道,植物呼吸主要靠的是葉子上的氣孔。初中學過生物還記得的可能還知道進一步的知識,根呼吸。冬天有些樹(落葉喬木)的樹葉會全部掉下來,僅靠根呼吸是無法維持樹木生存的,因為葉子上的氣孔還會吸收氧氣進行呼吸作用。那麼冬天,落葉喬木為什麼沒有因為缺氧被憋死了?
  • 人能否像魚一樣在液體中呼吸?
    當一些研究人員還在致力於如何讓潛水員在水底呆更長時間的時候,蘭德發明出了一種液體呼吸裝置。他宣稱,這種液體呼吸裝置不僅能讓潛水員在水下潛得更深,而且不用擔心會患上有生命危險的潛水病。蘭德表示,液體呼吸裝置不需要惰性氣體,所以也就不可能引起潛水病。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有人就提出了使用液體呼吸裝置參與深海潛水的想法。肺泡能夠從液體中置換出氧氣,但是光靠人體自身並不能將這種液體吸進呼出,以獲取足量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因此,這個想法只能暫時擱淺。
  • 西報: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大氣含氧量遞減
    這篇題為《氧氣危機》的文章要點如下:  與史前時代相比,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下降了1/3以上,在汙染較為嚴重的城市,該數字可能超過50%。我們呼吸的空氣發生的這一成分上的變化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正在撰寫新書《氧氣危機》的羅迪·紐曼指出,這種狀況最終會威脅到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
  • 如果地球突然失去氧氣5秒,會發生什麼?憋氣能活下來嗎?
    氧氣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如果沒有氧氣,地球就不會有動植物和水,甚至是人類也無法生存,因為氧氣是維持人類生命所必需的細胞內能量的主要催化劑,我們呼吸所賴以生存的氧氣約佔大氣層的21%,其中78%是氮氣,另外還有1%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雖然氧氣不是大氣中最豐富的氣體,但它不僅對人類而且對植物和其他生物也是最重要的。
  • 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好看的災難電影《呼吸》
    故事發生在法國巴黎,男主角丹尼的女兒得了一種叫《敗氣症》的罕見疾病,患這種病的人不能正常呼吸,只能生活在淨化倉裡,百無聊賴的女兒只能通過網絡結交朋友,認識了患同樣疾病的男朋友湯米。這一天,電視新聞緊急報導了丹麥和瑞典的大地震,丹尼正在洗澡,突然一陣搖晃,法國也地震了,緊接著停電了,女兒的淨化倉啟動了備用電池。
  • 美醫生發明新型潛水服 像魚一樣呼吸液態氧(圖)
    人類藉助水肺能在水下呼吸,卻無法潛到很深的地方。由於無法克服這種局限性,目前在70米以下的深水中潛水仍很危險,只有少數專家才能做到。超深潛水具有致命危險,目前在月球表面行走的總人數,也比藉助水肺潛到240米水下的人多。找到深海潛水方法現在美國一位發明家認為他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讓人類像魚一樣呼吸液體,就能輕鬆潛入深海。
  • 人類離不開氧氣,為何有人說它「慢性毒藥」?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人類離不開氧氣,為何有人說它是「慢性毒藥」?聽聽科學家怎麼說!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主要因為地球上有大量流動的水資源,適宜的溫度和空氣,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任何一個,地球不會出現其他生物。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水,無論洗衣服做飯都需要水,如果人沒有了水,幾乎很難繼續生存下去。非洲有些地方嚴重缺水,他們把水看得比錢財重要,只有極度缺少水的人才知道水是有多麼重要。在地球上如果沒有適宜的溫度,環境異常惡劣,生物很難生存下去。慶幸的是,在這個地球上擁有適宜的溫度,才能讓我們生存得更加舒適。
  • Grin 礦工的復興
    由於 Grin 低門檻的挖礦設置加上挖礦模式,讓不少新礦工湧進來,和老礦工一起分食 Grin 這塊蛋糕。Grin 去中心化的精神,是區塊鏈世界裡的一股清流,也是熊市裡的一捧熱碳,讓年底的礦圈和幣圈都有些燥熱。而 Grin 這把火是否持續,還要看它的信仰礦工們是否持續支持下去,抑或者是它的幣價能夠攀升穩定下去。
  • 氧氣是慢性毒藥?科學家發現,氧氣居然是人類衰老的罪魁禍首!
    導讀:有科學家做過實驗,人類吃飯可以活30天左右,不喝水可以活7天左右,但如果讓一個人幾分鐘不呼吸,全世界沒有多少人能做到,由此可見呼吸的重要性!然而,有科學家發現,人類呼吸的氧氣居然是慢性毒藥,是人類衰老的罪魁禍首!這是怎麼回事呢?
  • 小夥靠「人肉呼吸機」頑強生存 社會各界接力
    小夥靠「人肉呼吸機」頑強生存 社會各界接力 2017-03-02朱志庚 攝   中新網南京3月2日電 (記者 朱志庚)靠父母「人肉呼吸機」延續生命的徐州小夥邵達,自今年春節後生病被送醫治療以來,已在重症監護室住院20多天。3月2日,在醫院陪伴的邵達媽媽王秀珍說,兒子是靠著「愛」堅持到現在,一家人都非常感恩社會各界奉獻「愛心」的好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