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是維持魚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溶氧是重中之重

2020-12-23 李子說養殖

從事水產養殖,經常會和「溶氧」打交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水裡的氧氣。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水產動物也一樣,在水裡生活,就需要氧氣來維持生命。在養殖的過程中,由於氣候變化或水質惡化,造成水裡的溶氧偏低,養殖戶就要採取措施,針對溶解氧進行改善管理,養殖的魚、蝦才能正常生長。

一、溶氧的來源和消耗

(一)溶氧來源

1、空氣溶解:當池塘水體溶氧低於飽和溶氧的情況下,空氣會向水體滲透溶氧,但速度非常慢。

2、光合作用:在養殖池塘中,溶氧的來源主要來自水草和藻類的光合作用。

3、人為因素:增氧機、增氧劑、加高溶氧外源水提升溶氧。

(二)溶氧的消耗

1、水體呼吸作用消耗:水體中細菌參與的有機物分解、藻類呼吸作用、輪蟲枝角類等呼吸作用。

2、水草、養殖動物和底質消耗:在養殖池塘中,水草和底質耗氧最多,佔池塘耗氧的絕大部分。

3、空氣散發耗氧:當水體溶氧超過飽和溶氧值的情況下,水體會向空氣中釋放氧氣,溶氧飽和度越高,釋放到空氣中的氧氣越多。

二、溶解氧不足會產生哪些危害

水產動物對於氧氣的需求量很大,在透明度比較低的池塘中,由於有的浮遊生物有自蔭作用,在水下底層的呼吸就要大於光合作用,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會出現較大範圍的無氧區,在這種狀況下,遇到悶熱雷雨的天氣,極易發生魚類浮頭的現象。下層無氧水與上層水混合,導致整個池塘的溶氧偏低,引起魚類窒息。

養殖的魚類還有一些沒有脊椎的動物,都是靠鰓來從水中吸取溶解氧,用來維持正常生長。水中的溶解氧不足時,動物不能吸取到維持生命的氧氣,就會出現缺氧的症狀。當水中的溶解氧低於最適宜的濃度,儘管不會威肋到動物的生命,但會影響到生長和發育。

三、溶解氧不足的解決方法

當池塘裡出現溶氧不足,最直接的方法是撒增氧顆粒和開啟增氧機設備,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種類型的增氧設備,用得比較多的是葉輪式的增氧機,可以加快水體對流交換,增加水中的氧氣,將水中的二氧化碳排出。開機時間根據天氣和池塘缺氧情況來定,要保證魚類不會發生浮頭的現象。

如果是投放密度過大,養殖的魚類可以先捕撈一批上市銷售,解決空間擁擠的情況。沒辦法進行換水的情況下,可選擇使用改良藥物來調節水質,減少硫化氫氣體的產生。在晴朗的天氣,可以使用光合細菌來進行改善,不僅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還可以作為魚類的餌料,提高抵抗力。

在規劃養殖品種時,可以採取套養的方式,利用兩個品種食性、生活空間的差異,達到改善水體環境的作用。像鰱魚和鱅魚同時套養,它們生活在不同的水層空間,合理利用了養殖空間,對水體中的有機物充分利用,減少腐化分解,保證了水中的溶氧不被消耗。

對於水產養殖動物來說,養殖過程中除了水之外,氧氣就是最基本的條件,溶解氧對於所有水產動物是產生代謝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合適的溶解氧濃度決定著水產動物的行為和生長,養殖戶要重點做好溶解氧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證水產動物的正常生長。

相關焦點

  • 「水體溶氧」有五大規律,釣魚人要參透;懂溶氧,才能釣有方!
    人類生活的環境有氧氣充足的地方,也有氧氣稀薄的地方;魚兒生活的水體同樣也存在這種情況!眾所周知,垂釣活動受水體溶氧影響極大,釣魚人常看的氣壓、溫度、風力風向都影響著水體溶氧的能力,從根本上說,釣魚就是要找出水體溶氧量最適合魚兒生活的地方!那麼,哪些水體溶氧充足,哪些水體又溶氧不足呢?
  • 養魚需要有好的環境,溶氧和水質是兩個關鍵,需要我們多注意
    那麼打造一個好的環境,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一般要求注意溶氧和水質這兩個關鍵點。養殖戶都知道,池塘的養殖效益和溶氧是分不開的,如果水體缺氧的話,魚兒很快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直接的死亡。而溶氧和很多因素也有關聯的,比如和浮遊植物有關,在光合作用的影響下,會產生一定的氧氣,其次也和自然界中的溶氧有關,還有就是人為使用的增氧機和增氧藥物有關係。
  • 魚缸水裡的氧氣越多越好?物極必反的道理,養寵物魚的你一定聽過
    最重要的問題是:溶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好了,同學們請坐好,且聽譁仔再來說上一段兒!本文適合喜歡觀賞魚的朋友們。預計閱讀218秒。什麼是「溶氧」?這是個很重要的養魚問題通俗一點說,水裡的溶氧指的是已經溶解在水裡的分子態的氧氣。很多魚類和菌類的生存都依賴水中的溶氧。江河湖泊的溶氧數量大多是8~12ppm,室內魚缸裡正常的數值應該是5~8ppm之間。
  • 水產養殖過程中溶氧不足問題很大,了解溶氧才能做好應對
    2、水中溶解氧增加的因素在池塘養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來源於: 浮遊植物光合作用放氧、人工增氧、大氣中氧氣的自然溶入。但在不同條件下上述幾種增氧作用所佔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 了解魚類棲息和活動的八個習性
    2、趨溫逐暖習性在自然水域溫度比較低的時候,各種魚類都喜歡在溫暖的水域活動覓食。魚類是變溫動物,趨溫習性應是魚類生存的首選指標,魚類對水溫高低變化甚至是微小變化的感應是最敏感的。以鯉魚、鯽魚為例,它們最適宜生長的水溫20—28°C。
  • 保證溶氧至關重要
    溶氧作為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會被很多養殖戶忽略掉。溶氧導致的問題不像病害那樣短時間內迅速傳播爆發,大面積死蟹;而是那種每天不斷的死蟹。不僅如此在缺氧狀態下的河蟹也會導致攝食能力低下,嚴重影響產量。 缺氧就是百害而無一利!
  • 氧並非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氣功與無氧代謝
    贊成運動的,指出加強體育鍛鍊,乃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贊成靜止的,列舉氣功訓練者長壽的例子。這兩種互相截然對立的觀點,將在本文中統一和諧。生命在於運動是對的,這是因為通過激烈的體育鍛鍊,人體增加了葡萄糖的有氧代謝程度,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有氧代謝的總表式是:C6H13O6+6O→6CO+6HO一個葡萄糖分子完成有氧代謝,可生成38個ATP(腺苷三磷酸)。
  • 養殖魚類對池塘生態環境的要求之水溫和溶解氧
    縱觀我們在池塘裡進行養殖的主要魚類,它們對池塘環境的要求如下。1、 水溫。水溫是對池塘養魚起決定性作用的一個生態條件,適合在我國各地池塘中養殖的主要魚類,都是廣溫性魚類。也就是說,它們對溫度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即使水溫的變化幅度較大它們也能生存,只要水溫在1到38攝氏度之間,魚類都是可以生存的,但是他們最適宜的溫度是20到32攝氏度,最適合它們繁殖的溫度是22到28攝氏度。顯示出魚類是冷血動物,體溫會隨著溫度變化而變化,魚類的進食和生長發育,都對水溫有一定的要求。
  • 地球的氧氣含量為什麼要維持在21%左右,科學家是這麼解釋的
    人類能夠在地球上誕生,並延續文明,得益於地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簡單點來說,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氧氣,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氧氣,任何生物都無法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氧氣含量突然變得非常稀薄,那麼地球上也不會有這麼多生物生存,人類的數量也會減到1億以下。
  • 水體溶氧對魚口有多大影響?野釣如何選擇溶氧高的地方?
    水體溶氧對魚口有多大影響?野釣如何選擇溶氧高的地方?
  • 雙語:火星某些區域或有足夠氧氣 可維持微生物存活
    周一,研究人員稱,火星地表下的鹽水可能蘊含著能夠維持微生物生命的充足氧氣。這些微生物曾在十億年前在地球上繁衍生存。   據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報告,在某些地方,氧氣含量甚至高達可維持原始多細胞的生物的生命的水平,如海綿動物。
  • 西報: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大氣含氧量遞減
    這篇題為《氧氣危機》的文章要點如下:  與史前時代相比,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下降了1/3以上,在汙染較為嚴重的城市,該數字可能超過50%。我們呼吸的空氣發生的這一成分上的變化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正在撰寫新書《氧氣危機》的羅迪·紐曼指出,這種狀況最終會威脅到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