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夏季蚊蠅增多,網上開始出現「蚊蠅傳播新冠病毒」的傳言。
SCTV新聞頻道相關報導截圖
事實真相
經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核實,對此傳言,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王麗萍表示,根據目前研究,蚊蠅不具備傳播新冠病毒的生物學基礎。全球也未發現因蚊蠅等媒介生物致人感染新冠病毒的報導。
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官方微博截圖
需要注意,蚊蠅具備傳播其他傳染病的風險,像瘧疾、登革熱等。在夏季,公眾應做好防蚊蟲叮咬的保護措施,還應注意妥善保護食物,降低媒介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的風險。
闢謠信息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
日前,武漢市和北京市在對民眾做核酸檢測時,都採用了所謂的「混檢」方法。有網絡傳言稱,「混檢」的結果不可靠。
北京一處臨時核酸採樣點 圖源:新華網
事實真相
經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核實,健康中國官方微博表示,「混檢」可以大幅提升檢測能力。目前,「混檢」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在採樣時,將幾個人分別採樣後,放至同一採樣管中,這種模式也叫做「混合採樣」或稱「混採」;另一種則是在實驗室檢測時,將3人或5人的樣本取相同體積混合在一起,也稱「樣本混合「。
從科學角度講,第一種「混採」模式,不會影響核酸檢測的敏感性,後一種將樣本混合檢測的模式,則對檢測敏感性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程度是已知的。
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官方微博截圖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發熱門診有症狀患者、密切接觸者等高風險人群檢測,還是應該採用單採單檢。對於低風險人群的篩查,則可以優先選擇「混檢」。
闢謠信息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
6月22日,有傳言稱,「順豐航空20日下午四點鐘,接到長沙海關的通報,19日21:23抵達的O37182達卡至長沙航班全貨機,貨物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呈陽性」。
該傳言還稱,順豐公司已按照海關要求,一是後續航班暫停貨物運輸;二是對長沙站所有順豐員工集中隔離進行核酸檢測,此次事件屬於湖南轄區首次在貨物中檢測到新冠病毒。
事實真相
經新京報貝殼財經官方微博核實,針對上述傳言,順豐方面回應稱是假消息。
新京報貝殼財經官方微博截圖
闢謠信息來源:新京報貝殼財經官方微博
我知道你「在看」事實真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