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覃》:一首讚頌生活之美的頌歌,詩中之美讓人嘆為觀止

2021-01-07 如沐春楓的心靈空間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詩經·國風·周南·葛覃》

主題之美

《葛覃》作為《詩經》國風《周南》的第二篇,僅排在《關雎》之後,可卻遠遠不及《關雎》的名氣之大,也不及《關雎》的讓人朗朗上口。對於《葛覃》的主題之說,在文學界一直都有各種說法。

很多學者都認為《葛覃》的主人公是一位后妃,是一首讚美后妃、教化百姓的詩作;又或是一首描寫后妃回娘家探望父母之詩作;又或是一首后妃治葛的抒情之詩作。《毛詩序》有云:「《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於女工之事,躬儉節用,服浣灌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由此可看出,《毛詩序》認為《葛覃》是歌詠后妃之本之詩。

「詩」韻之美

從全詩的描寫看,是對葛藤的一首讚美詩。全詩以緩調起、急調收,中間以諧音雙關語進行點綴,如:「萋萋」是「妻妻」的諧音;「喈喈」是「諧諧」的諧音,暗含著未來家庭和諧的寓意;「莫莫」是「勉勉」的諧音,比喻女子的勤勞。

第一章描寫葛藤在春暖花開的自然環境下生長得十分茂盛。隨著葛藤成長趨勢的快速,已經逐漸鋪滿山谷,整個山谷呈現出一片翠綠的景色。黃雀的鳴叫之聲讓山谷顯得更加富有生機。春意盎然的景色為整首詩增添了不少愉快歡樂的氣氛。

第二章是描寫葛成熟後的場景。人們割下葛後,將其煮製、紡絲後,編織成各種各樣的布料和服裝。從中可以看出葛本身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和作用。

第三章卻突然切換畫面,不再寫葛,而是描寫人們愛惜葛衣之情,並講述了與之相關的故事:女孩在學習了與葛相關的所有本事之後,又再次向女師學習為婦之道。女師教予其要勤儉為婦,因此女孩勤儉節約,清洗舊衣,將衣服收拾的乾淨利索。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葛布的喜愛和葛布在人們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歸寧」之美

「歸寧」,從字面上理解為已婚女子返回娘家省親的意思。在眾多學說中,有的說是「已婚女子返回娘家」,有的說是「待嫁女子的心情」。尤其是不管是任何說法,但不得不承認,從古至今,女子在出嫁前、出嫁後,都對父母、對娘家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但是不管在任何時候,尤其是出嫁之後,回娘家必先將自己在婆家的分內之事都完成後才準備回家。以此借喻女子的勤勞美德。

《公羊傳·莊公二十七》何休《解詁》曰:「諸侯婦人尊重,非有大故不得反;為自大夫妻,雖無事,歲一歸宗。」從這裡似乎告知我們,「歸寧」者的身份似乎是「大夫妻」又或者是「貴婦人」。她們的「歸寧期」要麼是一年一次,要麼是結婚後一年。

不管是何說法,都可以得出女子回娘家是從古至今都存在的一種習俗,並且女子回娘家的急切之情,在任何時候都是一樣的喜悅和盼望的。

《葛覃》一詩通過描寫葛生長之勢的茂盛,與黃鳥的鳴叫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看到這美麗的畫面,女子心中不由得產生更加急切的「歸寧」之情。

相關焦點

  • 楊萬裡把生活中的小事寫成詩,一首經典的七絕《小雨》,美得驚豔
    楊萬裡最擅長寫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他的筆下,總是充滿無窮的韻味;另外他一生遊歷極廣,詩中大多都是描寫尋常之物,或者是尋常之景,往往是信手拈為皆成詩,特別是對於雨景的描寫,那更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增;前幾天為大家推薦了他的一首七絕《聽雨》,寫得很有特色。
  • 韓愈最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美,讀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除了散文寫得好之外,韓愈的詩歌同樣水平很高,以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來說,那就是一首名篇佳作,這首詩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春天獨有的美景,每一句都很唯美,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其實整首詩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可是每一句都美得如詩如畫,不失一首難得的佳作。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小小的蜜蜂也值得讚頌,唐代羅隱一首詩,描繪蜜蜂的「動物故事」
    世上並非沒有美好之處,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藏在那些細微之處,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一隻小小的蜜蜂,世界就是一個大蜂巢,人們每天辛苦的工作,過著不同意義的人生,我們奮鬥的成果就是那些甘甜的蜂蜜,所以說,小小的蜜蜂為什麼不值得讚頌呢?
  • 詩經中的詩詞,有多少你不知道的美,多少感人至深的美
    詩經中有我們熟悉的許多篇章,然而還有這些,或許沒那麼熟悉,但是依舊很美的詩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葛覃原詩如下:葛覃整首詩的大意如下:葛藤蔓啊,長又長,蔓延到了山谷之中,多麼茂盛的葉子;黃鶯啊到處飛,成群的棲息在灌木之中,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
  • 「詩佛」王維,這一首寫秋天的詩,美的讓人陶醉!
    「詩佛」王維,這一首寫秋天的詩,美的讓人陶醉!熟悉王維的人都知道,他在盛唐詩壇享有極高的聲譽,影響非常的大,崔興稱王維為「當代詩匠」。而真正奠定王維在唐詩史上大師地位的,是其速寫隱逸情懷的山水田園詩。王維精通音樂,又擅長繪畫,在描寫自然山水的詩句創造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靜意明秀詩境,興象玲瓏而難以句詮,有「詩佛」之稱。《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詩經》中的一首母愛詩,被朱熹評為「惡母詩」,哪一種理解對?
    其實這兩種說法是一脈相承的,早在漢代時,《毛詩序》中就評《凱風》是「美孝子也」,同時還指出了詩歌創作背景:「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毛詩序》認為,《凱風》創作時期,衛國的淫風流行,即使是一位已經有了七個孩子母親,都不安分守己,這七個孩子只能盡孝道,來寬慰母親的心。而詩歌的主旨,正是為了讚頌孝子,成全他們的自責之心。鄭玄在《詩箋》中解釋道,「猶不能安其室」是指「欲嫁也」,認為詩歌中的母親是想改嫁。
  • 《葛覃》,青春的歲月如漫山遍野的葛一樣青綠
    覃在這裡是綿延,延長的意思,而葛覃就是葛草綿延不絕的藤。這是一首以《植物》命名的詩。而詩中的植物不是開放豔麗花朵的,也不是像柳樹這樣能夠引起詩人詩興大發的植物。它樸實無華,就像山野的女子,它漫山遍野的生長,也像山野的女子。在這首詩裡,有漫山遍野的葛藤,葛藤上長滿茂盛的葉子。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寫出了令人驚豔的秋天!
    那杜牧的很多詩都非常的唯美,譬如這首《山行》,那就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也寫出了最有詩意的秋天,整首詩同樣只有四句,也是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是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不失為一首難得佳作。那這種經典的作品永遠不會過時,儘管它距離我們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可是我們讀起這樣的作品時,同樣能夠感受到詩人筆下充滿詩意的秋天。
  • 歐陽修最感人的一首詩,寫盡了女子的相思之苦,美到令人心碎!
    古代的愛情詩可謂是多之又多,其中離別、相思的悲情詩詞更是佔到了多數。無論是誰都會有遇到自己喜歡、動心的人,但是愛情如同人生一樣,總有悲歡離合,總會留下遺憾,當遺憾來臨之時,我們會是怎樣的心情呢。由於生活或者其他原因導致彼此之間要分別,從而帶來了彼此深刻的相思之苦。
  • 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美
    生活中的數學美通過對數學美的不斷學習,我更加認識到數學無盡的魅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數學在其中起的作用.可以說,應為數學讓我們生活更美好,世界更美麗.如果繼續順時針方向往下跳過三個字,就回到「賞」字,又可將詩重新欣賞一遍了。生活中的圓圈,在數學上叫做圓周。一個圓周的長度是有限的,但是沿著圓周卻能一圈又一圈地繼續走下去,周而復始,永無止境。迴環詩把詩句排列在圓周上,前句的後半,兼作後句的前半,用數學的趣味增強文學的趣味,用數學美襯託文學美。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而數字就是最常見的。
  • 崔顥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山水之美寫得令人神往,值得一讀
    畢竟可以說崔顥就是憑著這首詩名垂千古的。據說李白都曾為之擱筆,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但《黃鶴樓》的盛名在外,也掩蓋了崔顥其它詩作的光芒。如他的另一首佳作《入若耶溪》,相比較而言,就顯得很冷門了。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紹興境內的一條著名溪流。
  • 讀一首詩:鄭思肖《寒菊》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讚頌菊花不俗不豔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託物言志,深深隱含了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抱香」,喻指自己高潔的民族情操,「北風」,雙關語,暗示北方來的蒙古統治者。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作為主戰首當其衝受到排擠,先是被降職,然後又是被罷免官職,後來他回到故鄉越州山陰(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過著隱居式的生活,這一時期他儘管遠離了戰爭,離開了京城,可是依舊還是想著國家,希望有一天南宋朝廷的軍隊可以收復北方的失。
  • 賀知章的一首謎語詩,謎底人人皆知,內涵卻令人嘆為觀止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詩謎是謎語的一種,通常以詩為謎面,以題為謎底。如白居易的「烏鳶爭食雀爭窠,獨立池邊風雪多。
  • 李白的一首相思詩,開篇很美,結局更是催人淚下
    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透著自信磅礴的氣勢,讓人嘆為觀止。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瀑布比作銀河傾瀉而下,想像力豐富,頓時令人感到意境寬廣。李白的的詩句也有表現相思之苦的,給人極其幽怨纏綿的感覺,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他的一首三五七言詩《秋風詞》,不同於絕句律詩那麼規整,用女子的口吻寫起,簡單隨意,卻足以打動人心體味到相思成疾之苦。
  • 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意境深遠,更有難以言傳的朦朧之美
    仕途失意也許並不是最痛苦的事情,不被人理解和信任,也不是壓倒李商隱的最後一根稻草。妻子的過早離開,終於讓李商隱痛苦萬分。他從異鄉急切地趕回家,睹物思人,他百感交集,既感到悲哀,更覺得有愧。此時此刻,他才覺得不如做一個普通的農夫,還可以讓老婆孩子有口熱飯,更能給她們以貼心的關懷。
  • 白居易的一首小詩,26個字,像詞一樣,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
    這段唯美的語句,傳到日本,日本網友紛紛感嘆中華文字之美,令人讚嘆。這句詩意的文字源自曹植的《洛神賦》,其原文為: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yào】秋菊,華茂春松。「花──非花,霧──非霧」,一開始就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而後的「夜半天,天明去」,比喻事物短暫易逝,難以長久。而花和霧,本身也是短暫易逝,難以長久的,整首詩比喻形象,語言給人以飄渺、空靈之感 。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兩者之間並不衝突,最重要的是你要熱愛詩歌,要是真正喜歡的話,那自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獨特的美。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 王昌齡意象很美的一首詩,最後7字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我國古典詩詞的意象極其豐富,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以月傳達思鄉、念親之情;「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是以芳草喻離恨或相思;「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是以鷓鴣鳥寄託處境之艱難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來體會一下詩詞的意象美。《芙蓉樓送辛漸》是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王昌齡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