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方言詞語到底怎麼寫? 在新河小學退休教師李小鹹著的書裡 你...

2020-12-11 浙江在線

2020-10-22 17:19 |溫嶺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曉慧

一些溫嶺方言詞語到底怎麼寫?許多人講得出而寫不出正確的本字,可說是「講講省力寫寫難」;溫嶺俚語、諺語充滿了鄉土氣息,有的還富有哲理,但是有些人說不明白一些俚語、諺語的正確含義。許多人在感嘆溫嶺方言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卻也無可奈何地看到溫嶺許多年輕人只會講普通話,而不諳熟溫嶺方言了。最近,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新河鎮人民政府編,新河小學退休教師李小鹹著的《溫嶺方言詞語》一書,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為研究溫嶺方言提供了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書。

《溫嶺方言詞語》著者李小鹹老師現居新河鎮,老家在濱海鎮樁頭村,他生於1941年,系中國方言研究會會員、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07年獲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獎;2013年,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文聯授予其「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稱號。有500多篇作品分別被收集在中國文史出版社《紅色記憶》、西泠印社出版社《溫嶺民間文學》《溫嶺記憶》《溫嶺民間工藝美術與傳統技藝》《溫嶺民間習俗》《溫嶺民間歌謠》等。

李小鹹祖父李先聲畢業於浙江一中,民國時曾任省立六中老師、溫嶺方城小學校長,編寫過《越諺巧對錄》。受家庭影響,李小鹹從小就愛好方言、民俗文化,早在中學時代,他就喜歡摘抄一些方言詞彙、俗語諺語,還把抄下來的方言詞彙按類分好。一直以來,李小鹹保留著對溫嶺方言的濃厚興趣,持續不斷地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一部分被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溫嶺方言俗語》吸收,還有被《新河鎮志》《南鑑志》吸收。退休之後,他以一人之力,編印了一本440頁的《新河方言》,此書分為前言、體例、常用詞彙、俚語、類成語、俗語、歇後語、方言文白異讀探究、新河方言本字考證、參考文獻、後記等幾部分,讀者可以像查詞典一樣很方便地查到相應的新河方言詞彙。

2019年4月,溫嶺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溫嶺市新河鎮人民政府有關領導提出將《新河方言》擴寫成《溫嶺方言》。李小鹹將原《新河方言》擴充、重新整理為新書文稿,並接受出版社編輯建議,改名為《溫嶺方言詞語》出版。

該書主體分常用詞彙、溫嶺俚語、溫嶺歇後語三大部分,全書近300頁。常用詞彙參照《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漢語方言大詞典》,體例按音序編排,釋義力求簡明,而溫嶺俚語、歇後語以溫嶺城區為基礎,適當採用溫嶺、黃巖接壤區域的語音及用詞。

在《溫嶺方言詞語》的前言、後記中,李小鹹深情地寫下了他對溫嶺方言的熱愛之情,他這樣寫道:「方言鄉音,你可以不懂,但絕不可以輕慢。方言鄉音是家鄉與每個人緊密聯繫的血脈,是本土文化的載體。有人認為方言格調低下,那是淺見。如溫嶺方言就有鮮明的特色,音韻鏗鏘,簡潔生動,古風猶存,詞彙又十分豐富。不僅僅是古詩詞,溫嶺話可以有韻味地讀出任何文學作品。方言中保留著不少漢唐時期的官話以及文人雅士中通用的文言。」他認為,雖然普通話作為民族共同語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工作中的主流交際語言,但在許多地方,人們仍然需要多彩的方言。他自感「書中採擷還算廣,分門別類,鉤稽排比,旁徵側引,希望突破溫嶺方言『講講省力寫寫難』『有話無字』的瓶頸,使得方言鄉音研究波及開來,形成傳統民俗文化的一股熱潮。」


1603358361000

相關焦點

  • 巨變70年·溫嶺再出發丨新河:文韻新河 顏值氣質兼美
    70年過去了,新河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斐然,城鎮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兩個高水平」建設的新要求,新河以新時代「超創幹」精神為引領,奔跑不停、追夢不止,打造「工貿大鎮、旅遊強鎮、文教名鎮、溫嶺現代化中等城市的東北組團」,在實現美麗新河、活力新河、幸福新河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 省「最美教師」提名獎丨新河小學英語教師林小鷗:兩度援疆,用赤誠...
    2020-09-10 14:44 |溫嶺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 網紅「小念豬」的「生父」找到了 新河中學這位美術大咖了解一下
    7月21日,一個名為「福若文創影像」的微信公眾號發了一條《當溫嶺草根畫了一隻小豬遇見新河……》,引起了網友的極大興趣。7月22日、23日,「溫嶺日報」微信號、「溫嶺旅遊」微信號也相繼轉載。一時間,這隻手繪作品中的「小念豬」成了網紅。謝法標1977年生,溫嶺大溪鎮人,先後任新河鎮中學、新河小學、新河中學美術老師。
  • 溫州退休教師著《溫州地理》 繪溫州話地理分布圖
    溫州網訊 溫州話,一直被認為是全中國最難學習的語言,在「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中排名第一。但對於每日用溫州話交流的市民而言,溫州話又顯得很熟悉、很親切,更能表達出內心情感。如此強烈的反差,註定了溫州話在語言學上的獨樹一幟。這門語言到底有多複雜?它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衍變?
  • 鄉音土話——溫嶺方言俚語解讀(1-40)
    一般來說,見面問你飯吃了沒,或說請你吃飯,是一句不可當真的世故。渠(音:gie),第三人稱代詞,同他,她,它。渠伊,則是指「他們」或「她們」。溫嶺話裡有許多古音,像「渠」就是一個古老的人稱代詞,在我們這裡仍然保留著千年之前的發音。我一直暗暗覺得,溫嶺話是一門古老的語言。
  • 溫嶺一小學的研學活動刷爆朋友圈 有樣爺爺輩的玩具火了
    六閘廣場,叫頭(溫嶺方言,即哨子)嘟嘟,響徹雲霄;烽火臺中,戚家軍旗,虎虎生威;授智書院,白紙拓印,墨香飄遠……近日,溫嶺市新河小學學生做叫頭、玩扎染、品麻餈、拓印石碑、舞動戚家拳的照片,刷爆了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朋友圈!
  • 溫嶺新河小學教師莫靈江獲「2019馬雲鄉村教師獎」「讓每個孩子都...
    1月6日,馬雲鄉村教育發展年會暨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在海南三亞拉開帷幕,100位鄉村教師走上紅毯,成為舞臺上矚目的「明星」。新河鎮中心小學數學教師莫靈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從著名演員李連杰手中接過了獎盃。莫靈江(右六)與其他鄉村教師上臺領獎。
  • 擤鼻涕、酘衣服,你們家鄉有沒有方言,方言裡的字你又都會寫嗎?
    你們家鄉有沒有方言,方言裡的字你又都會寫嗎?在東北話中有(xǐng)鼻涕 、(chuāi)面、(tóu)衣服、(lá)肉等等詞語。這些詞語在東北方言中很常見,但在語文課甚至是正式的文字交流中卻鮮能見到。
  • 25年前,溫嶺新河一女子慘死在床上;颱風夜,刑警千裡緝兇,連夜押回溫嶺
    那天,他們遠赴滇南,在雲南當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在昆明市官渡區子君村一家小飯館內,抓獲了一名潛逃25年的命案逃犯盧某亮(男,1965年11月生,溫嶺新河人),於當日凌晨押回,溫嶺市公安局為專案組舉行了簡單的凱旋歡迎儀式。今年以來,刑偵大隊已破獲命案積案2起,4名命案逃犯歸案。
  • 揚州方言詞語「腌臢」「桀紂」收進多部詞典(圖)
    「感覺家裡面三代人,說的都不是同一種方言。」「@小緋」開玩笑說,「也有可能是因為我不太了解方言歷史,不知道一些詞語的來歷吧?」  細心讀者查「jie zou」  應寫作「桀紂」,方言裡也有典故  那麼,為方言辨字的難題,是否如「@小緋」所說,是出在對方言歷史不了解的問題上嗎?
  • 教師退休後收集"京片子" 坦言:老北京話需傳承
    本報記者 賈曉燕  周長亮,今年73歲,順義九中退休教師。  最近50年,這個身形極像馬三立的瘦老頭一直在忙兩件事——退休前,忙著推廣「普通話」;退休後,則忙著收集「京片子」。  周長亮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出生在崇文門一帶,後在順義長大、工作,一張嘴,標準普通話,流利京片子,純正順義音兒,無縫轉換。
  • 溫嶺這些老地名的由來,溫嶺本地人都未必全知道!
    溫嶺老城關的人都知道有個尚書坊。但尚書坊之稱又因何而來呢?這就關係到溫嶺歷史上一個著名的人物趙大佑。 趙大佑一生清正廉明,「勳業著於官,行誼聞於鄉」。有明一代,盛行建立坊表,旌表人物,尚書坊就是為兵部尚書趙大佑而建。
  • 近八成台州孩子回家拒講方言 學者呼籲傳承很重要
    近日,記者在椒江區雲健小學、路橋區路北小學、溫嶺方城小學等學校門口,向學生家長隨機發放問卷,並在中國台州網民意調查欄目發起調查,共有88名受訪者參與。  近八成孩子回家仍用普通話交流  「我們還是講普通話吧,我習慣講普通話,這樣感覺好一些。」
  • 小小一個村莊,竟有這麼多教授、博士 現在溫嶺的大學也在...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 方言俚語裡,都隱藏著文化密碼
    其一,我的上司很包容,巧合的是,他們的祖籍都在我老家那旮旯的周邊縣市,有著相通的方言,一位老總某日聽我匯報策劃方案,情不自禁改說老家土話:夥家,你再說東臺話,就把我的老家話都給「釣」出來了。其二,我的同事很遷就,他們當面都竭力假裝聽得懂,不斷點頭回應,而後,據說有人悄悄地找能聽懂的去「翻譯」……  不是替自己的「普通話」辯解,而是濃濃鄉音裡,確實有割不斷的鄉情和鄉愁。
  • 多數方言會說不會寫 唐山網友較真兒方言到底該咋寫
    但與此同時,也有網友提出,這副撲克牌在記錄唐山方言上還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借字發音的問題比較嚴重,許多方言徒有其音,而無其意,以致出現了錯別字。那麼,唐山方言究竟應該怎麼說、怎麼寫,人們平時耳熟能詳的唐山話中,深究下來,究竟是從哪些字演變而來的,根源在哪兒,還有那些好聽的兒化音、變調,都有什麼規律。對於這些問題,網友和社會學者展開了討論。
  • 《泰州方言斠疏》:為泰州鄉音「建檔」,留本土文化之根
    普通話讓你走得更遠,方言讓你記住自己的根在哪裡。日前,泰州方言學者葛崇烈撰寫的《泰州方言斠疏》,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30多年來,他一直從事泰州方言的收集與整理,只為心中濃濃的那份鄉情,更為把泰州文化的根留住。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事情的起因是有網友爆料說: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不光是《打碗碗花》,同一本教材的第6課《馬鳴加的新書包》也全部用了「姥姥」這一表述。
  • 小學語文不容易,考考你考字怎麼寫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8課《池子與河流》一課有一個詞語叫「應驗」,在練習題中有個拓展的詞語,採用看拼音寫詞語的形式考察,這個字就是——「考」。問題的發現收上來作業發現孩子們寫的「考」字,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下面寫成「與」字去掉最後一橫,類似數字5的樣子;一派是下面寫成「丂」字。兩派的家長都有給老師論證他孩子書寫的正確,而且有理有據,一時間班級群裡突然學術氣氛濃厚起來,掀起了討論的高潮……然而「考」字究竟怎麼寫呢?下面到底是5還是丂?
  • 薦書|有故事的詞語:詞語+文化一箭雙鵰!
    市面上與「十萬個為什麼」相關的書不少,但大多都是與科學、生命、人體、宇宙相關的,它會告訴你:人是哪兒來的,什麼是轉基因,黑洞是什麼,核能發電有什麼好處.  但與我們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百科書少之又 少。像教師節 的時候,大家給老師寫祝福語都寫 「祝老師桃李滿天下」! 為什麼不是「蘋果滿天下」、「柳樹滿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