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浙江大學《刑法總論與實務》課程的期末考試題憑藉其出人意料的狗血劇情、光題幹就兩千多字的超大信息量、即使開卷還是做不出的非人難度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原題連結:https://www.toutiao.com/i6706692582484738573/)
這是嚴肅正經的考場一不小心變成了網絡小說聚眾閱讀現場?面對網友們的疑惑,李世陽老師有話說!
Q1:看似是開卷考不用背書,實際上比閉卷考還可怕,為什麼想到用開卷的案例分析形式來考(為)察(難)大家呢?
A1:我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本科期間,對於背完一科考完一科,接著清空大腦背下一科的閉卷考試非常牴觸,後來索性徹底放飛自我,底線是及格,只要覺得能及格就交卷。在這一點上,我非常贊同北京大學法學院的車浩教授所說的,期末考試是老師和學生最後的一次交流,本身是課堂的延續。老師把最想告訴學生的信息內容都寫在考卷上,並藉此檢驗學生的反饋情況。這種意義上的考試只能是開卷考,而題型基本上只能是開卷考。
Q2:唐應龍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故事讀起來扣人心弦,看到問題卻難以下筆,答這樣的題究竟難在哪裡?
A2:本次《刑法總論與實務》課程期末考試的案例分析來源於多個真實的案例素材(為唐應龍悲慘命運嘆息的小夥伴們,終於可以鬆口氣了~),經過我改編之後形成,儘量把刑法總論中的重要知識點埋入案情中,讓學生自己找出來,而且不同問題的重要性並不同,也全由學生自己權衡。這種從大量案例素材中理清線索、找出問題、權衡不同問題比重、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法學院的學生而言,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決定了其以後職業生涯的高度。
Q3:到底是怎樣的標準,才能篩選出這麼多匪夷所思的小故事?
A3:這種開卷考首先就是考老師自己。因為不能讓學生直接從書中找出答案,還要精心挑選實際發生的案例,把需要考察的知識點埋入具體案情中;而透過案情,最好還能向學生傳達一些社會信息或為人之道。
試題在網絡上公布不久,評論區催更、催答案的呼聲越來越高,大家都想看看這份神級試題的答案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李世陽老師說,這種題目不可能有標準答案,但為了與學生和廣大網友進行交流,他還是基於自己的理解寫出了一份解析。因此,2154字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刑總試題有了一份共9164字的解析,名叫《直教人生死相許》,具體內容如下:
答案已經出爐,不知道你能打幾分?快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討論吧~
內容來源: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教授 李世陽
內容整合:浙江大學微訊社 張佳楠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李夢潔
責任編輯:周亦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