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國是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成功的國家。」「如今中國在脫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阿根廷與中國經貿關係深入發展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年終歲尾,環球資訊廣播對話多國各界人士,請他們就這一年團結合作抗擊疫情的意義、各自國家與中國的互動以及如何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等話題進行解讀。今天推出第五集:專訪阿根廷拉丁美洲中國政治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迭戈·馬索科尼(馬可為) 他如何看「中國抗疫」以及「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的意義」?
-
理性看待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
    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在短期內帶來一定影響,也會對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短期的衝擊。短期看,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產業鏈的影響不可避免,全球經貿增長面臨一定壓力,中國外貿企業的復工復產和新訂單的獲取也將受到一定影響。只有加強全球範圍內的合作,才能努力將疫情對中國外貿和世界貿易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
中國經濟的韌性與世界發展的動力
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輝煌的成就,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8%提高到15.9%,解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貧困人口脫貧問題,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了希望和信心。可以說,中國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貢獻者,更是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氣候變化的中堅力量,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
英媒稱中國對世界經濟重要性被低估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報導英國《泰晤士報》網站5月26日發表題為《中國打噴嚏,全世界跟著感冒》的文章稱,中國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被低估。
-
張軍:立足國內大循環如何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在會上發表題為「立足國內大循環如何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的主旨演講。▲在「2020新華網思客年會」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圍繞「立足國內大循環如何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主旨演講。
-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公布了2018新興經濟體大學排行榜發布
新華社倫敦5月9日電,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9日公布2018年新興經濟體大學排行榜。中國大陸有63所大學上榜,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蟬聯前兩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連續第五年分別位居第1和第2位。排行榜囊括42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地區的378所高校。排名前十的大學中有7所來自中國大陸,除北大、清華外,排名第八的南京大學首次躋身前十,另外4所是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臺灣大學排名第十。其他新興經濟體中,印度共有42所大學上榜,俄羅斯有27所,巴西有25所。其中,俄羅斯的莫斯科大學排名第三,南非的開普敦大學排名第九。
-
2021亞洲將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變化
2021亞洲將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變化預計中國將實現7.5%的經濟增長2020年給我們最深的記憶就是疫情的全球爆發,時至今日,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同時也對全球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在某種意義上也直接影響了世界經濟的格局變化。我們都知道這場疫情首先從我國爆發,同處亞洲的其他國家也相繼爆發疫情,但是在我國政府果斷的決策下,傾全國之力,使疫情快速的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亞洲的其他鄰國也相應地做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疫情的發展,為經濟的恢復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
疫情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數據表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繼續顯現,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全面推進,生產需求繼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積極因素逐步增多,經濟繼續呈現恢復態勢。我們的研究和分析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
一戰雖然促使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經濟卻並沒有立即繁榮起來
《泰晤士報》曾經報導一戰爆發前日本經濟存在問題,債務負擔沉重,這是符合客觀情況的:「大戰前的經濟,由於偏重日俄戰爭後的軍事性質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政策,而致連年入超,政府保有的現金竟不夠支付外債利息,國家財政陷入瀕臨破產的危機。」
-
...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中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數字經濟是什麼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位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
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為了深入解讀疫情對世界經濟及中國經濟的影響,對國內外經濟發展走勢進行合理展望,3月25日,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學橫琴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學經濟學院聯合組織舉辦了「疫情衝擊下的世界經濟與中國」線上閉門研討會。
-
——中國與世界經濟關係的四大變化
近年來,中國抓住了世界經濟格局變遷的時機,順應國際關係變革的大勢,自身實力由「大」到「強」,面向世界以「融」促「合」。——貿易關係:從「生產」主導到「市場」發力「過去30多年,中國等國家開始更深度融入全球貿易體系,這一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11日的講話中這樣說。
-
林毅夫:雙循環下的中國經濟發展 | 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
有些人擔心,中國會不會從過去的外向型的發展模式,走向內向型的發展模式。中國是世界最大貿易體,中國的發展模式的轉變影響的不僅是中國,也會影響世界。「雙循環」的提出有短期原因,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個國家都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是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貿易受的影響非常巨大。中國作為最大的出口國之一,也遭受了巨大的影響。在國際貿易萎縮的情況下,國內市場自然變得更加重要。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雖然目前仍處於疫情的爆發期,評估疫情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損失為時尚早,但我們可以大體參照2003年SARS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對肺炎疫情可能給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做一個粗略的估算,為市場提供參考。
-
寮國經濟發展現狀,寮國經濟在世界排名
寮國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城市或地區,也不存在哪個國家管的問題。也不是哪個省的城市。寮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和日本、韓國一樣。這個國家就叫寮國。寮國是一個亞洲,東南亞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寮國為世界中等收入偏下國家,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20年GDP223.65億美元,排在世界第108位。
-
經濟論壇:中國的確定性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
來源:經濟日報後疫情時代,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動力何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等一系列負面因素影響,對於經濟增長的信心比黃金更為重要,而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和國際機構不斷地把這份信心寄託於中國。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備受關注。自從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以來,一些擔憂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的聲音逐漸增多。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究竟帶來哪些影響?聽聽權威專家的分析。
-
經濟全球化的部分影響
經濟全球化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與擴大。他也在政治方面對於其他各國都有的一些顯著的影響與變化。對發展中國家,它起到了一些其他的促進與經濟擴張的作用。而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它有很大的促進了其經濟以軍事實力的發展與擴大。我們卻很難去想像一下所有全球經濟化對於各國實際真實的發展。
-
《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精彩書摘:國家能力與經濟發展
除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外,還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帶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成功需要具備的條件在我看來,改革開放的成功必須具備兩類大前提條件。第一類是堅實的基礎,包括政治基礎、社會基礎、物質基礎。過去4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新中國前30年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
德專家: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中國公布的前11個月外貿進出口數據,在全球貿易大幅度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進出口出現逆勢增長的態勢。 對此,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舒曼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