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原文閱讀,下載高中學習幫app
1.電解原理
[電解、電解池(槽)]
使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藉助於電流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裝置,也就是把電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裝置,叫做電解池或電解槽.
構成電解池(電解槽)的條件:
(1)有外加直流電源.
(2)有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離子化合物.
(3)有兩個電極(材料為金屬或石墨,兩極材料可相同或不同):
陰極:與直流電源的負極直接相連的一極.
陽極:與直流電源的正極直接相連的一極.
(4)兩個電極要與電解質溶液接觸並形成迴路.
注意 電解池的陰、陽極完全由外加直流電源的負、正極確定,與電極材料本身的性質無關.而原電池的正、負極則由構成電極材料本身的性質決定.
[惰性電極和活性電極] 在電解時,根據電極本身是否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可把電極分為惰性
電極和活性電極兩類:
(1)惰性電極(C、Pt等):只起導電作用,不參與反應;
(2)活性電極(除Pt、Au外的其餘金屬):當作陽極時,除起導電作用外,還失去電子變成金屬陽離子進入溶液中.
高中學習幫的小程序開通啦
[電解原理]
陰極:陰極→發生還原反應→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或H+得電子→電極的質量增加或放出H2→電極本身一定不參加反應.
陽極:陽極→發生氧化反應→活性電極溶解或惰性電極時溶液中的陰離子(或OH-)失去電子→電極的質量減輕或放出O2或析出非金屬單質.
電子流向:外接電源(+)→外接電源(一)→電解池陰極→溶液中離子定向移動→電解池陽極→外接電源(+).
電流方向:與電子流向相反.
[離子的放電順序]
(1)在陰極上.在陰極上發生的是得電子反應,因此,電極本身只起導電作用而不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發生反應的是溶液中的陽離子,它們得電子的能力順序為:
說明 上列順序中H+有兩個位置:在酸溶液中,H+得電子能力在Cu2+與Pb2+之間;若在鹽溶液中,則H+位於Zn2+與Ag+之間.
(2)在陽極上.首先應考慮電極是活性電極還是惰性電極,若為活性電極,則是陽極本身失去電子被氧化成陽離子進入溶液中,即:,此時不能考慮溶液中陰離子的失電子情況;若為惰性電極,溶液中的陰離子失電子的能力順序為:
[電離與電解的區別和聯繫]
[原電池與電解池]
[用惰性電極作陽極電解酸、鹼、鹽水溶液的規律]
歸納:(1)電解含氧酸、強鹼和活潑金屬含氧酸鹽的水溶液,實際上都是電解水,即:
(2)電解無氧酸(HF除外)、不活潑金屬無氧酸的水溶液,就是電解溶質本身.例如:
(3)電解活潑金屬無氧酸鹽溶液時,電解的總化學方程式的通式可表示為:
(4)電解不活潑金屬含氧酸鹽的溶液時,電解的總化學方程式的通式可表示為:
(5)電解時,若只生成H2,pH增大.若只生成O2,則pH減小.若同時生成H2和O2,則分為三種情況:電解酸的溶液,pH減小;電解鹼的溶液,pH增大;電解鹽的溶液,pH不變.
2.電解原理的應用
[銅的電解精煉、電鍍銅]
[氯鹼工業]
(1)電解飽和食鹽水溶液的反應原理.
陽極電極反應式(Fe棒):2H++2e-=H2↑
(H+得電子產生H2後,陰極區OH-濃度增大而顯鹼性)
陽極電極反應式(石墨):2C1――2e-=Cl2↑
電解的總化學方程式:
(2)設備:離子交換膜電解槽.離子交換膜電解槽主要由陽極、陰極、離子交換膜、電解槽框和導電銅棒等組成,每臺電解槽由若干個單元槽串聯或並聯組成.電解槽的陽極用金屬鈦製成;陰極由碳鋼網製成.
(3)陽離子交換膜的作用:
①把電解槽隔為陰極室和陽極室;
②只允許Na+通過,而Cl-、OH-和氣體則不能通過.這樣,既能防止生成的H2和Cl2相混合而發生爆炸,又能避免C12進入陰極區與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響燒鹼的質量.
(4)離子交換膜法電解制燒鹼的主要生產流程
說明 為除去粗鹽中的Ca2+、Mg2+、Fe3+、SO42-等雜質離子,需依次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42-)、NaOH溶液(除去Mg2+、Fe3+)和Na2CO3溶液(除去Ca2+和剩餘的Ba2+),最後加入鹽酸中和NaOH以及將剩餘的Na2CO3轉化為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