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
1、軍運會快到了,來武漢不知道去哪玩?最全攻略戳這裡!(武昌篇)
上一篇給大家介紹了一下漢陽的打卡地點,這一篇我們來看看武昌有哪些值得去看看的地方。戶部巷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最繁華的司門口,東靠十裡長街,西臨浩瀚長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北接都府堤紅色景區,是一處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繞而成的美食天堂。還有就是徐嫂鮮魚糊湯粉,這算是武漢最出名的一家糊湯粉了,雖然藏在戶部巷裡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從來都是排著長隊。是真真切切的老武漢人記憶中的老味道。當然,我是說天氣不太熱的話。逛累了差不多就到臨近傍晚了,這時候又有了一個好去處,就是被稱為現代清明上河圖的楚河漢街,漢街的夜景真的不必贅述,直接下圖吧。可能手機拍的圖不足以體現它的美,但是這裡確實是一個適合小情侶去的地方,燈光閃爍著像漫天的星光,特別浪漫。當然單身的小哥哥小姐姐去這裡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啦。漢街這邊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就是杜莎夫人蠟像館,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哦。好啦,武昌篇就先介紹到這裡啦,後續應該還會要更多補充的,畢竟武漢好吃好玩的地方真的還有好多好多,大家多多關注啦。
2、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通山石門)主會場扮哪樣?一起先睹為快!
明天,我國將迎來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通山石門有幸成為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的主會場。本次活動由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鹹寧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聯、湖北省作家協會主辦,鹹寧市農業農村局、鹹寧市財政局、鹹寧市文聯、通山縣人民政府、鹹寧廣播電視臺承辦。活動主題為綠色荊楚五穀豐登,突出我的豐收我的節,開展「雙百雙千」,6個公益清單獻農民等活動,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農民趣味運動會等群眾喜聞樂見活動。走進石門村,滿眼都是豐收的喜慶場景。路邊的樟樹上掛著一串串紅色的燈籠,「稻草人」的卡通形象站立田間地頭,鄉村道路兩旁的路燈上已經懸掛了鮮豔的五星紅旗,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撲面而來。在位於石門村的主會場,演出節目的排練正在緊張進行,通山威風鑼鼓、山歌、民俗歌舞《趕雀仔》等精彩節目紛紛登場。連日來,我縣在高速路出入口和重要路段等節點,提升園林景觀,營造濃鬱的節日氛圍,美麗通山石門正以嶄新靚麗的形象迎接八方賓朋。
3、湖北省麻城市老屋灣老米酒助力精準扶貧
作者簡介:湖北省紅安縣一中骨幹教師,創新班班主任,《楚文學》編輯。文學作品經常在報刊和網絡平臺發表。中秋時節的月,木子店的老米酒。釅釅的鄉情,我輕加一腳油門。濃濃的酒香,蕩漾我桂花樣的詩心。石榴的一抹紅,誰嵌入了鄉愁裡。舉起酒杯吧,朋友。潑一杯,向長空。灑一杯,腳下的熱土。我要在這「孝感鄉」的鄉村,紅色的土地上,走走。
4、武漢熱乾麵英文名出爐,原來長這樣!
武漢的特色小吃用英語怎麼說嗎?中華美食文化的深入了解。今年6月起,各項測試賽陸續展開,來自軍運會執委會各中心、各部委對外聯絡的雙語化文件以及需要校審的翻譯稿量出現井噴式增長。為了壯大譯審實力,中心從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商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在漢高校抽調了12名老師,加上季壓西、丁翔、吳鍾明三位特聘專家及一名志願者共16人,共同組成了強大的翻譯專家團。經過日以繼夜的緊張工作,截止日前,翻譯中心共完成筆譯業務134餘件共計47萬字,審核重要文稿近125萬字,為重要外事接待活動安排口譯譯員3批次;編印專業工具書《軍運會英語詞彙手冊》,合作編寫通用培訓教材《軍運會英語900句》,推進軍運會英文標識整治規範工作。以往,國際軍體組織對軍運會的翻譯工作並沒有規範統一的標準要求,這次武漢軍運會則提供了一個翻譯版的樣本。
5、不得不品嘗的荊州特色美食,本地人都知道嗎?
湖北荊州沙市流行的一種湯麵:大連面。以清晨供應為主,用鱔魚,母雞,豬肉及各種佐料烹製成的燥子,偶爾放些炸制的小豬肉丸子。魚糕,煮火鍋好吃到不行。荊州公安縣的鍋盔,在公安縣黃山頭鎮水電站橋頭。肉是肥瘦相間有彈性的,還有榨菜的鹹香。早堂面不乏忠實的「粉絲」,為了搶得頭鍋的鮮湯,清晨5點多就有「早絲」們在福壽、西園等老字號麵館和幾家沒有名號卻名聲在外的麵館門前守候。各種米粉和麻辣燙,走出去的人最心心念念的,吃了這裡的麻辣燙,出去吃別的地方的感覺一點味道都沒有。去過幾次荊州,住在鄉下的親戚家,除了魚糕,魚,感覺那裡的小龍蝦,臘腸,臘肉挺好吃的,油菜花蜂蜜也不錯。魚糕,雞子火鍋,粉蒸排骨,扣肉,飄圓,都好吃。有人記得炸餈粑和糯米ji嗎?我覺得公安的熱乾麵比武漢的熱乾麵好吃,武漢的熱乾麵放的是芝麻醬,吃多了有點膩,公安放的是碎芝麻不膩。本地人都不知道,算得上荊州特色嗎?對於我們這些在外省工作的人來說,家鄉美食就是拽著風箏的那根線,走到哪裡都忘不了我的大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