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裡三座橋

2020-12-17 陳年的往事

紹興魯迅故裡有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土谷祠、長慶寺、魯迅筆下風情園、紹興魯迅紀念館等一大批與魯迅有關的人文古蹟。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遊覽魯迅故裡各個景點後,不知你有否留意觀看這裡的幾座石橋 。

首先我們看看三味書屋前的三味書屋橋,石橋南北跨向,是單孔平板石橋。橋面由五塊石板鋪成,橋面長5.15米,橋面寬2.65米,橋南置一休息臺,轉向東有兩級石臺階,臺階長0.65米,橋北也置兩級石階,長0.60米,橋高2.20米,孔高1.95米,跨徑4.00米。我們小時候讀過的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曾寫道:「出門向東,不上半裡,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先生的家了。」這石橋,就是今天的三味書屋石板橋。這石橋魯迅先生曾經走過,至少也上百年了,應該是清代後期民國前期的古石橋了。

其次,我們看看西板橋。西板橋,位於紹興市越城區東鹹歡河沿東首,南北跨向單孔石樑橋。橋面有四塊石板鋪成,故也有人叫四板橋的。此橋與河沿齊平,沒有石階。橋面長4.10米,橋面淨寬2.03米,橋面兩側置實體石欄板,欄高0.50米,欄寬約0.17米,橋高2.00米,孔高1.40米,橋跨徑2.90米。

西板橋南端是一條長長的弄堂,弄堂頂端是一戶人家的臺門,臺門的原主人已不知曉。在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繪製的《紹興府城衢路圖》中即有此橋。西板橋雖然普通簡潔,但也是上百年的古石橋了。西板橋北岸東邊不遠的東鹹歡河沿11號是陳家臺門,紹興市文物保護點。據說1949年後這臺門是當時的紹興縣領導宿舍。

在西板橋往西不遠,在東鹹歡河沿中間,同樣有一座南北跨東鹹歡河的單孔石樑橋,人們叫它三板橋。三板橋橋面有三塊石板鋪成,長4.20米,橋面寬1.70米,南邊與岸齊平,北邊有兩級石階下,橋上沒有橋欄。三板橋橋高1.80米,孔高1.60米,橋跨徑3.90米。

三板橋並不起眼,簡單樸實,沒有什麼裝飾,是最普通的紹興水鄉小石橋。三板橋北岸東邊有家魯迅先生作品中寫到的「恆濟當鋪」。這家恆濟當鋪開設於清代末期,是諸多家道破落人家經常光顧的地方。這當鋪離魯迅故居周家不遠,是魯迅13歲那年(1893年),由於家庭迭遭變故,由小康墜入困頓,被迫經常出入的當鋪,想必魯迅童年時一定走過此橋。以此推算,此三板橋,最遲應是民國初期的石橋。

作者(陳樹堯)簡介:中國古橋研究與保護委員會秘書處秘書,紹興市古橋學會理事,紹興市古城民俗文化攝影協會組長,紹興市鄉土文化研究會成員,紹興市浙東唐詩之路研究會成員,紹興市關工委科普團成員。2018年著《紹興橋鄉》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

相關焦點

  • 2020紹興旅遊攻略:魯迅故裡,倉橋直街,柯巖魯鎮,秋瑾故居
    紹興有很多著名景點,像魯迅故裡、沈園、柯巖、秋瑾故居、周恩來祖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那是多得不得了,去紹興玩,你想摸透它,起碼要上兩三天。而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部分景點,後續應該也會再補上,沒事,你可以先關注我@小洛說遊,下次觀看。
  • 紹興魯迅故裡三味書屋,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呢?
    紹興魯迅故裡三味書屋——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呢?大家從小讀書的時候,語文課上肯定學過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麼這個三味書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書屋呢?為什麼取名為三味呢?三味書屋位於魯迅故裡入口處,經過一座石板橋就到了。這裡是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地方,據說他在12歲那年來這裡上學。之後又經歷了一些磨難輟學回到鄉下居住,於1894年才返回紹興的家,重新回到三味書屋上學,之後一直持續了六年。
  • 紹興是文明古城,也是魯迅先生的故居,魯迅故裡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這是自己第二次去魯迅故裡,去了不知道又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故事?半個小時後,我們到達紹興收費站,在去城區的路上行駛十多分鐘後,我們終於見到這座被稱為「文物之邦、魚米之鄉」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傑出人物,古有王羲之、賀知章,今有周恩來、魯迅、蔡元培等等,還有一大幫以徐渭、沈文奎為首大大小小的紹興師爺。
  • 紹興10大最好玩的地方,柯巖風景區必去,魯迅故裡也別錯過
    1、紹興柯巖風景區:紹興柯巖風景區位於柯山腳下,包含柯巖、鑑湖、魯鎮三部分。景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以古越文化為內涵,古採石遺景為特色,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 紹興市37處國有景區免費開放 包括魯迅故裡、秋瑾故居等
    這次紹興向全球免費遊的景點中,魯迅故裡、大通學堂、徐錫麟故居、范文瀾故居、紹興博物館實行全年免費開放,其他景區按照實施範圍除黃金周(春節、國慶)和小長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外實行全年免費。在免費開放的景點景區有:魯迅故裡、秋瑾故居、青藤書屋、大通學堂、徐錫麟故居、范文瀾故居、紹興博物館、諸葛仙山景區、府山(越王臺、飛翼樓)、塔山、蕺山(文筆塔)、舜王廟景區、中國輕紡城市場景區、香雪梅海旅遊區、同康綠林竹海景區、會稽山千年香榧林·月華景區、印山越國王陵景區、南岸旅遊景區、越王崢生態旅遊景區、平陽禪寺旅遊景區、日鑄嶺旅遊景區、陶宴嶺·新聯溪旅遊景區
  • PBL作品投票 | 杭外學子創變魯迅故裡
    Plan A 主題手帳套裝系列:一、《百草·三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題設計);二、《夢·現實》(《故鄉》主題設計);三、《從建築看魯迅》(特色建築); 四、《那些忘不了的人》(經典人物)。魯迅書店靈感來源於莎士比亞書店,在喧鬧而人流湧動的魯迅故裡中,魯迅書店可謂一個可建設的新場所。一個著名作家的故裡,我們為何找不到一本他的作品?魯迅書店的建設,一則可以為魯迅的故裡添加一分書鄉氣息,二則可以使一些真正愛好恬靜的人在魯迅故裡之中有一處休息之所,同時促進景區的消費,達到推廣魯迅作品及其思想的目的。順便推廣我們的文創產品!!!
  • 魯迅故裡,是紹興市內的一條歷史街區,感受魯迅作品中的一些場景
    魯迅故裡是紹興市內的一條歷史街區,這裡是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過的地方。景區內不僅保留了不少當年的老建築,還恢復了先生筆下的土谷祠、壽家臺門等景觀,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也能在這裡找到。景區的主道兩邊粉牆黛瓦,你可走進魯迅故居參觀先生誕生之地;還有屋後那曾是他兒時樂園的「百草園」;或是去「三味書屋」看一看少年魯迅求學時用過的書桌;還可以去「鹹亨酒店」,與「孔乙己」銅像合個影,吃吃茴香豆、來碗黃酒,品味一下紹興式慢生活。景區內還可參觀魯迅祖輩們的世居大宅、魯迅筆下的「風情園」、陳列魯迅生平事跡的紀念館,以及魯迅幼時做過記名弟子的寺廟——長慶寺。
  • 在魯迅故裡,感受小時候課文裡的情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小時候在語文課本裡就有讀過魯迅寫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阿Q正傳》等等課文,最熟悉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有幸今天就來到 紹興 親臨現場看三味書屋那幾個和課本上一模一樣的字,讓我感嘆萬千。一早就來到了魯迅故裡,這裡已經成為了 紹興 的最著名的景點也是地標了。
  • 魯迅故裡景區——大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
    魯迅故裡景區是紹興著名的歷史街區,是新臺門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也是大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在這裡出生,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之後回故鄉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這段街區不算長,卻很有江南水鄉古城的風貌。
  • 魯迅故裡風景區:再現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
    紹興的旅遊資源豐富,像是魯迅故裡風景區、安昌古鎮等都是紹興很著名的景點,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紹興的魯迅故裡風景區。魯迅故裡是紹興市內的一條歷史街區,這裡是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過的地方。景區內保留了當年的老建築,恢復了先生筆下的土谷祠、壽家臺門,再現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
  • 紹興懷舊之旅——遊沈園、魯迅故裡
    2011年9月28日,筆者有幸隨青年社會實踐團來到紹興考察採訪,領略了紹興這座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的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結束了上午輕紡城的考察採訪行程,筆者隨青年社會實踐團參觀遊覽了嚮往已久的沈園——陸遊留下不朽詩篇的古老園子。
  • 「迅哥兒」是如何成為魯迅的?深圳衛視課間十分鐘打卡文人故裡
    魯迅童年為何最愛和閏土一起玩?老舍那些胡同裡的故事總能讓人入迷?沈從文那些動人的情話是怎麼想出來的?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境界蘊含了他怎樣的哲學觀?邀您一起品讀現當代文學,聚焦12位大家,去往文人故裡,尋訪作家與作品特定的歷史足跡。邀請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作品相關編劇編輯、青年作家等,從當代視角出發,真實而立體地繪出作者畫像。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發表魯迅的白話文短篇小說《狂人日記》,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本季《課間十分鐘》也將以《魯迅》作為開篇,帶領觀眾看見文學大家的世界。
  • 浙江的美之魯迅故裡風景區,來這裡體驗原汁原味三味書屋
    魯迅故裡景區是市區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水鄉古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188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就誕生在這裡。在這裡看到原汁原味三味書屋的同時,還能看到魯迅祖居從未對外開放的西廂房,新近恢復的周家新臺門、長慶寺、土谷祠、靜修庵、恆濟當與魯迅筆下有關的遺蹟,以及壽家臺門、朱家花園等一批古宅古蹟。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牆黛瓦、竹絲臺門、花格木窗建築,連同展示著眾多紹興土特產的名家名店,熱鬧非凡,成為了紹興最具明清特色的商業步行街。
  • 跟著課本遊紹興 豐惠鎮中七八年級學生研學魯迅故裡
    近日,學校將研學的足跡延伸到了魯迅故裡,組織七八年級學生來到紹興古城研學,旨在將紹興人文資源尤其是魯迅文化和研學有效融合,引領學生跟著課本遊紹興,使學生在「無牆的課堂「獲得研學的新體驗,遇見學習的新風景。
  • 「東方威尼斯」的盛譽,這座地處長江三角洲南部城市的獨特風華
    第一次認識紹興是在中學語文課本上,後來在《經濟參考報》紹興遊記上得知紹興被譽為「橋都」,僅在紹興市區不到8平方公裡範圍內,就有總長60公裡的河流30條,石橋229座,紹興是春秋越國都城,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代名人學子薈萃如雲。
  • 作文展《尋找田園中的春天》《遊魯迅故裡》《遇見「花斑帶」》
    第三輪的主題是「酒」,雙方大戰了「三百回合」之後,還是爸爸以一絲微弱的優勢險勝了。爸爸笑盈盈的說:「哈哈,怎麼樣,服輸嗎?」媽媽在一旁對他翻了個白眼說:「這次是我大意了,下次一定讓你敗得一塌糊塗!」說完便轉身走了。怎麼樣,這是不是很有趣的事兒呢?這樣的趣事在我家中經常發生。
  • 避免一橋多名、多橋重名,紹興1.2萬座橋梁——3個區有9座「太平橋」
    浙江日報近日,紹興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三區1萬多座橋梁基本完成橋名碑安裝,這讓當地每座橋的名字從此有了更規範化的呈現。據悉,今年下半年,紹興市還將在前期徵集的基礎上,將100個左右的橋名故事以二維碼的形式「搬」上橋頭,成為橋梁名片。紹興境內水道縱橫,因水有橋,有「無橋不成市,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之說。
  • 魯迅出生在哪裡?
    在紀念魯迅逝世七十周年(10月19日)之際,來自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和臺灣等五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二十餘位魯迅研究專家、學者聚會紹興,舉行有關學術研討會。研究魯迅的學者到魯迅的故鄉開會,肯定要去魯迅故居、三味書屋這些地方去看看。說不定研討會就在「魯迅故裡」這個歷史文化街區舉行。
  • 自貢市大安區三座"渡改橋" 解決學生出行難
    「現在有了橋,我們再也不怕暴雨、漲水了,上學可方便了!」在自貢市大安區回龍鎮的雙柏小學附近,一座嶄新的石橋橫跨在河岸兩邊,「渡改橋」解決了當地居民的日常出行,受到大家的一致「點讚」。今年以來,這樣的「渡改橋」,大安區一口氣建了三座。據了解,大安區通過實施三座貧困村「渡改橋」工程,極大程度地方便了當地居民,大幅提升了人民群眾滿意度。上學出行難 群眾盼望當地有一座「橋」「過去,我們這裡出行到對岸,都是靠船。出門特別不方便,每到汛期,常常發生安全事故,大家都心驚膽戰。」回龍鎮雙柏村村民介紹,尤其一遇到暴雨或漲水,出門上學的娃娃些最造孽。
  • 走進書本中魯迅的家,出身大戶人家,學堂就在家門口,居然還遲到
    走進紹興這座城市,就不得不提魯迅先生的故鄉,從書本上的三味書屋到百草園、鹹亨酒館、孔乙己還是社戲都能在魯迅故裡有跡可循。魯迅故裡不僅是一個景點,他也是一代文學思想家出生成長的地方。許多的躍然紙上的故事都是作者童年的真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