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杭外初三年級的學子們走出課本,來到紹興魯迅故裡,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PBL項目制學習。
根據學科傳統,學魯迅的方式往往是閱讀文本、完成試題、撰寫感想。然而,在杭外學魯迅,還能以一種充滿創意的方式進行。經過前期的PBL方法論訓練,學生在紹興探索「魯迅經濟」的發展、為魯迅紀念館設計改造方案、頭腦風暴魯迅主題文創……杭外學生展開了跨學科的自主學習,創意的火花把魯迅精神和當代社會連結在了一起。
我們為魯迅故裡提出的這些奇思妙想,你更喜歡哪個呢?
來為我們投票吧!
該文創旨在重建魯迅筆下的鹹亨酒店,還原酒店店面、推出源於魯迅小說的美食及特色小吃「人血饅頭」、設置「銅錢」支付系統。
我們根據魯迅小說中的描述,重建鹹亨酒店前曲折的長酒櫃、溫酒臺,規劃靠近街面的「短衣幫」顧客區和內部的「長衫幫」顧客區。酒店提供的菜式皆來自於魯迅的小說; 「人血饅頭」作為魯迅小說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也出現在了我們設計的菜單上。
「銅錢」系統也更好地還原當時的生活方式:遊客將在店旁設立的銅錢兌換處兌換仿舊時的銅錢,使用銅錢在酒店櫃檯購買商品;如果有多餘銅錢,可以到兌換處重新返現或留作紀念。
鹹亨酒店是魯迅小說中的重要環境部分,真實重現小說中鹹亨酒店的樣貌讓遊客更好地感受到魯迅筆下的紹興。在魯迅故裡這一方具有濃鬱文化氣息的土地上,重拾舊制在賦予遊客新的體驗,也帶來了經濟收益。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百草園。
歲月變遷,你走到天涯海角
他就在那兒
花草般蓬勃青蔥的歲月
化為泛黃的記憶
忽地在溫情的水中上下翻騰
舒展出年輕的模樣
氤氳出童年的味道。
朝花夕拾,清茶一杯
甘苦酸甜,五味雜陳
歲月靜好,百草不老。
魯迅先生寫過一本書叫做《朝花夕拾》,那麼這個「朝花夕茶「莫非與大先生有點關聯?你也可以這樣認為。
茶具有文化價值。本產品凝聚了魯迅百草園的特色及精華,以多感官方式讓百草園走進每個人心中。 朝花夕茶以中醫理念為設計和配置的原理,以安全、養生為核心,以制首烏、木蓮、覆盆子、桑葉、桑葚、車前草、甘草、枸杞為材料,每一樣材料都來源於百草園。
根據魯迅的自序,他是很討厭中醫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設計一款和中醫有關係的茶呢?我們認為時代的灰暗,人性的變質,導致醫者思想不再崇高。但如果人人和諧互不相欺,中醫不會被扣上「虛假」的帽子。「百草園」象徵和諧與美好。希望通過我們的產品,詮釋百草的意義,同時為中醫正名。
「菸斗」—— 以魯迅先生慣用的菸斗作為樣式參考的一款外形酷似菸斗,但作用與菸斗完全不同的產品。填充以薄荷腦為主要成分的複方製劑,可直接從口腔吸入,減輕鼻塞感,預防感冒、提神醒腦……一方面,作為一個鼻腔吸入劑它非常有文化氣息,另一方面,可以用來戒菸。其菸斗鬥體上的花紋為精心設計,富有魯迅特色,美觀而有文化底蘊。
「紀念印章」——融合中國傳統篆刻藝術和魯迅元素,內含一套六枚印章以及兩枚特典章。本產品以魯迅經典作品為設計素材,加入了大膽的現代藝術設計感,以還原魯迅精神。兩個「早」字是非賣的特典章,通過「求學三味」活動獲得。
「百草園手繪地圖」——與遊園活動相結合,作為地圖來使用。同時具有紀念意義。百草園作為一個不需要門票的景點,手繪地圖可以彌補沒有門票的遺憾。
「百草集」——繪本涵蓋在魯迅文中出場的植物,插圖純手繪,搭配魯迅文集,有著科普藥植物知識乃至文化推廣的作用。
「百草尋寶」識花軟體聯動——主要針對百草園, 推出「魯迅專場」版塊,拍到的植物除了介紹,也會附上其在魯迅文章中的出處。引入植物收集小遊戲,集齊一定數量即可兌換百草園限定獎品。
「求學三味」——主要針對三味書屋,我們計劃與xx百科及xx地圖進行聯動,通過二維碼跳轉獲得信息深入了解魯迅文學,趣味答題,兌換限定印章。
VR體驗式參觀:在每個景點處提供VR體驗。每個景點處的VR體驗內容應結合景點處魯迅的生活故事,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形象化的VR體驗,激發遊客對魯迅童年的共鳴。
魯迅小講堂:在故裡一角設置魯迅小講堂,播放全國各地魯迅讀者解讀魯迅,品讀作品的視頻,讓遊客了解魯迅,起到教育宣傳的作用。更可以讓青少年以志願者的方式提供免費講解。
魯迅分享角:在故裡設置一處魯迅書店,進行售賣各種魯迅的書籍,並提供定時的說書活動和迷你戲劇的表演,重現魯迅書中的內容。
百草園植物盆栽:根據百草園中的動植物設計,植物均為百草園中被描寫過的植株,方便攜帶,讓遊客能真正帶回有魯迅氣息的紀念品。
百草園植物檯燈:基於百草園的植株造型而設計,燈炳可彎曲扭折,方便攜帶
為了讓廣大遊客朋友在尋訪魯迅故裡時能夠對魯迅先生與魯迅文化有更深入的認知和了解,在尋訪過程中增添一些樂趣。我們計劃:
創辦一個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關於魯迅及魯迅文化的相關內容。
將於公眾號上發起一個針對性趣味探尋活動,活動內容具體為由紹興魯迅故裡負責的相關人員在故裡內部放置一些線索(線索具體內容均和魯迅生平或是魯迅著作有關),遊客根據公眾號上發布的指令進行相關活動(或是在指定地點還原魯迅生活場景並拍下照片)。
在活動最後設置問卷(選取部分題目與活動過程中的知識內容相關),考察遊客是否在探尋過程中有所收穫。
達到一定分數的遊客將獲得限定獎品。
在大眾心中魯迅是一個尖銳、嚴肅的人,但是從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回憶童年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魯迅先生其實也是一個可愛、有趣的人。我們希望我們的文創產品能改變青少年對魯迅的偏見,為大家展示魯迅先生可愛的一面。用一種清新、大眾可以接納的形式走近魯迅、縮短隔閡,讓大家感受到魯迅先生思想的力量。
Plan A 主題手帳套裝系列:
一、《百草·三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題設計);
二、《夢·現實》(《故鄉》主題設計);
三、《從建築看魯迅》(特色建築);
四、《那些忘不了的人》(經典人物)。
主要產品:
1、手帳本;2、和紙膠帶;3、明信片
Plan B 百草園的世界(無土栽培),產品包含:
1.無土栽培百草園中的植物,如覆盆子、桑葚等;
2.培育於帶瓶塞的玻璃瓶中;
3.小卡片上配上該植物的手繪插圖、文字介紹(原文中提到過的原句)等。寄語如:那個百草園裡奔跑的少年,將如這小苗一樣茁壯成長。
4. 該植物的培養指南
《山陰舊草》採取筆記+書的形式,針對魯迅先生的不同文章進行品評,七種字跡的交織與碰撞,手繪的紹興景色與妙趣橫生的對話,它不僅是一本筆記本,更是一場酣暢淋漓的魯迅文化之旅。
在其中,讀者能看到不同人對魯迅先生不同的態度和見解,也能看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慢慢轉變,你能切實體會到文字的力量。此外,本文創產品亦在其中穿插實景還原地點的手繪,「站著穿長衫」的孔乙己和鹹亨酒店,和青蕪暢聊何地的茴香豆最好吃的K君,還有回字的四種寫法,都將在筆尖的交流中一一呈現。
《山陰舊草》還為讀者留下了充足的空白區域,供大家隨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發所感。
魯迅書店靈感來源於莎士比亞書店,在喧鬧而人流湧動的魯迅故裡中,魯迅書店可謂一個可建設的新場所。一個著名作家的故裡,我們為何找不到一本他的作品?魯迅書店的建設,一則可以為魯迅的故裡添加一分書鄉氣息,二則可以使一些真正愛好恬靜的人在魯迅故裡之中有一處休息之所,同時促進景區的消費,達到推廣魯迅作品及其思想的目的。順便推廣我們的文創產品!!!
當代人對於魯迅先生的了解還是比較欠缺的,改善這個問題這這次活動的總目標。原本有一些很天馬行空的有趣的想法,但是在真正做完此次研究性學習,發現我們必須從最根本的問題著手來改善魯迅紀念館的人流量問題。
「人實在太多,幾乎把時間都花在排隊上,在館裡也是隨便參觀的。」訪後發現這個漏洞已經很大了。但是這個問題是與排隊相關的。於是我放棄了原本的想法,想從人流量的方向來改善。
我設想在原入口處設置一條綠色通道,通道較長,在入口處設置二維碼,遊客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答題,每組提10問,答出八個問題及以上者則可以提前入館,憑答對後的二維碼經過綠色通道入口處可直接入館。
以魯鎮為大環境,通過魯迅主題民宿為遊客提供更舒適更愉快的慢生活體驗。民宿為旅客提供舒適住房,內設具有魯迅元素的家具與裝飾創造了獨特魯迅文化氛圍,給予遊客浸入式體驗,感受魯迅作品的魅力。
房間中的家具帶有魯迅故居中木質家具的古典風格,木床、白色的床單、社戲元素枕頭及被子,被子上以蠟染藍白印花布做裝飾,還原民國風。點綴古風燈籠型的床頭燈。
床頭正對的牆上掛著蠟染藍白印花布,與窗簾同材質。牆體主要以魯迅童年老宅為原型構建。地板為灰色略偏紅不反光的瓷磚,與木質牆壁相互協調。
書桌上擺放魯迅的文學作品,老式的檯燈,魯迅泥人擺件等。魯鎮夜景照片為背景。階梯式木板陰刻《社戲》經典語句,讓人感覺魯迅文學無處不在。
我們小組設計的是一個可以三摺疊的導覽手冊。翻開魯迅頭像是一段對魯迅簡單的介紹。手冊第一層是紀念館平面圖、推薦遊覽線路以及一些展廳的介紹和亮點的說明。再翻開,便是手冊完整展開的樣子。裡面是對魯迅紀念館及其文創產品對介紹。
我們對於魯迅紀念館的硬體和結構也有小規模的改造。我們試想將在展廳2樓用來展示魯迅資料的電腦修改成為可以在線答題的魯迅知識競賽設備,以及在紀念館出口處的商品售賣出進行改造,改造成為以茶吧為主體的文創產品售賣中心。
眾所周知,魯迅故裡的客流量極大,並對旅遊體驗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我們希望通過門票控制景點客流量,使遊客獲得更好的旅遊體驗。同時,通過購買門票領取紀念版明信片的方式,為他們留下真正有紀念意義的紀念品。
1. 門票的形式是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故居聯票,魯迅祖居與魯迅紀念館不設門票;
2. 聯票價格控制在20元左右。按淡旺季時段調價;
3. 遊客可憑票根在景點入口換取紀念版明信片一張。換言之,一趟下來遊客可以免費領取三張製作精美、極具紀念價值的魯迅故裡限定明信片。明信片每隔6個月發行一套新的。明信片的正面將會印有魯迅(正經的)表情包、魯迅當年發表文章的雜誌的複印圖或照片(照片來源由魯迅紀念館提供)、魯迅書法作品等。
4. 門票上印有推薦路線,通過不同路線的選擇為遊客呈現多方面立體化的魯迅先生。
1. 連環畫——老少皆宜,通俗易懂;一直以來都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藝術。設計一本連環畫讓人們更加了解魯迅生平以及魯迅的小說故事,可以進行生產並售賣,也可以與書亭結合,將一部分的連環畫在魯迅故居裡免費展出,供旅客閱讀。
2. 版畫——趣味性,參與度;魯迅先生在他人生的最後12年生活中都是與美術有關的,版畫是整個魯迅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我們在DIY小店中劃出遊客體驗區,提供版畫DIY製作服務,提高參與度。遊客可以直接刻已經畫好輪廓的木板做進一步加工體驗,也可以用原木板自由創作,自畫自刻。
3. 留言牆——參與度;留言牆讓遊客不僅僅只是身在魯迅故裡,而讓一些受魯迅先生及其作品感染的人們能夠有一個訴說的空間訴說。思考"對外開放",打破參觀時間先後的束縛,將所有來這裡的遊客的想法傳遞下去。每個的小想法,歷經無數人的鑽研,凝聚成一顆無法取代的智慧寶石。
針對魯迅故裡的主要遊客為學生群體這一現象,在本次活動中,本小組所設計的導遊手冊的受眾群體主要為學生以及帶子出行的家庭等群體。
為了讓魯迅不再僅僅是以一個死板僵硬的形象存在於我們心裡,而是更加鮮明的,我組的導遊手冊為設計了一種近似於遊戲闖關的遊覽方式為遊覽增加了許多趣味性。
每一頁的景點介紹都會有一個「印章處」。遊客每到一個景點,都可以根據手冊上的提示,找到任務目標,完成他們所給的任務後,就可以得到一個和當前景點有關的特色印章(由我們組設計)。任務目標會在景點周圍遊蕩,他們會cos成魯迅作品中的經典人物形象。遊覽結束後可憑印章領取限定禮品。
1. 「我與讀書的故事」——三味書屋
在本子上寫下自己與「讀書」的故事。每個在本子上留言的遊客都可以領取「三味書屋」紀念書籤一張。
2. 硬木書桌「早早早」——三味書屋
遊客可以從工作人員那裡借取木刻刀在木上「早」字以表示自己會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3. 辨認植物——百草園
魯迅作品中的紫紅的桑葚,酸甜的覆盆子,挖何首烏等帶給了讀者許多的嚮往。在原先百草園內油菜花的區域可利用一半以種上桑葚、覆盆子和何首烏及其他種類植物。讓遊客辨認填寫植物名,在園內設兌獎處。全部填寫出的送百草園書籤一張,未全填寫出但一半及以上的送普通書籤一張。
4. 伸出你的手跟我一起挖挖採採——百草園
讓遊客體驗挖何首烏的樂趣;採桑葚和覆盆子——有一定季節性地開放。設門票
5. 「回」的四種寫法書法作品——鹹亨酒店
在鹹亨酒店外牆顯眼處增加一幅有設計感的書法作品,展示出古時「回」的四種寫法,既作為裝飾,也作為與《孔乙己》一文的呼應
6. 孔乙己的搭訕——鹹亨酒店
安排一位對魯迅作品有全面了解的人員身著長衫,扮演孔乙己,在鹹亨酒店附近的街道上出沒,隨機搭訕遊客。[與路人分享茴香豆,詢問「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嗎?」後進一步追問「『回』字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若能寫出,便贈送一袋茴香豆作為獎勵
我們以字謎的形式呈現整個故裡風貌——將我們所熟知的魯迅先生文字中的語句作為謎面,其中會隱藏一個魯迅故裡中的地點,遊客需在破解謎題之後,前往該地並完成拍照任務。同時遊客也進行了一次充足的地圖式故裡參觀。
我們將會在自制地圖上標出魯迅故裡的各個景點,指引路線,並給出提示幫助。同時會在魯迅故裡的經典景觀,也就是自制地圖上面標註出來的各個景點發放一些以魯迅紀念館或魯迅文章為基礎的題目。遊客們在破解謎題之後拍下答案,並上傳答案,系統會自動核對,若答題正確,便可領取有關魯迅的紀念品。我們會在地圖上放上連結二維碼,方便答題。
在旅遊中當然少不了拍照,而我們的謎題便是要求遊客們以拍照的形式呈現。在旅遊拍照的同時,也完成了遊戲,並且能領取獎品!
1.趣 對於大多數非學者的老百姓來說,枯燥乏味的生平簡介並不能吸引他們的興趣,為了讓遊客們有更豐富的體驗,增加遊玩中的樂趣,我們認為魯迅紀念館應該多增加一點親民的元素可以更好地吸引遊客的改變。
2.真 我們要能讓遊客更真切地體會到當時魯迅所處的一個環境,所以魯迅紀念館裡的風格要適當進行調整。但有關魯迅的內容必須以真實性作為基礎,不能夠以吸引眼球作為中心。
3.獨 既然紀念館建在紹興,就要體現出紹興的獨特之處,它作為魯迅的出生地有怎樣的一種優勢,這樣才能讓紹興的魯迅紀念館更加富有特色。
魯迅,我們對他的認識起於課本,所以當有這麼一個機會,我們可以近距離接觸他所居住過的地方,便決定跟著課本,去一個又一個他筆下的地方體驗一下。最終決定產品是宣傳片,是因為經過資料搜集,發現魯迅故居的宣傳並不是特別好。也算是撿個漏子便開始了微視頻。將每個有趣的著名的地方拍攝下來,做了介紹。希望人們可以在旅遊前對魯迅故裡有所了解,知道裡面有哪些有趣的活動。
1. 有聲明信片——因為他遠道而來的風塵僕僕,也因為一路過來的顛沛流離,【明信片與遠方】應該是很多人從小的心願。我們設計了一套有聲明信片,融合了魯迅文化,承載了我們到魯鎮旅遊的回憶,我們藉此契機用明信片還原出一個魯鎮,還原出魯迅的童年,一個魯迅的世界,同時也通過朗讀魯迅的文章表達對先生深深的懷念。掃描背面的二維碼就可以聽到一段與明信片相關的魯迅的文章(由組員錄製,目前二維碼技術尚未完成,音頻未完善,較草率)。
2. 把魯迅告訴你——在售賣門票的同時,向2人以上的遊客團體贈送「把魯迅告訴你」手冊。通過掃描二維碼得知關於魯迅紀念館內各個景點的信息。讓家人把關於魯迅的信息告訴身邊的人,拉近家人之間的距離。去魯迅故裡的大多是家長帶著孩子的組合。很多孩子對魯迅的了解比家長還多,如果家長們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把關於魯迅的知識講給自己聽,擺脫了「家長講,孩子聽」的模式。
該套魯迅經典紀念黑紅撲克牌為非賣品,其設計理念是作為魯迅故裡系列活動的遊客獎品,激發遊客對於魯迅及其代表作的興趣。鑑於各旅遊景區的巨大人流量,建議將此紀念品以現場活動方式發放,可以作為知識競賽等活動的獎品。較於其他紀念品,實用價值更高,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思想,對魯迅文化和魯迅精神的傳記。
「原來先生苦心營造的……」
「都是泡影。」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社會中……」
「再也沒有人能靜下心來閱讀、體會,沒有共鳴,沒有頓悟。」
「我們只能……」
「我們只能臥薪嘗膽,先投其所好。」
晨曦的微光下,窗邊的黑色剪影轉過身,拿起那似乎亙古不變的菸斗,深深地吸了一口。
「你們,願意幫我嗎?」
先生作為崇高的先知、精神導師束縛在神龕之上。他的形象婦孺皆知,他的文章無人問津。紹興的魯迅故居周圍,無數的商販們出售黃酒、棒冰等甚至和先生完全扯不上關係的商品,而一枚枚書籤、一張張明信片卻默默地在時間中消磨褪色。仿佛看到了偉大的思想,正在被世人遺忘。
1. 魯迅旅遊專線——外觀印上魯迅先生畫像,用魯迅字體寫上「遊紹興,尋魯迅」,明確為魯迅旅遊專線。內部把手處印上魯迅名言,座椅背後均貼有二維碼,可掃描進入公眾號或其相關信息,也可收集意見或問題反饋,電視機中可播放魯迅故裡的宣傳片,推薦遊玩路線、遊玩項目、特色商品及部分景點的介紹,使遊客提前簡要了解紹興魯迅故裡的布局,可更有效率地尋訪。
2. 魯迅特色體驗式活動——遊客們可以選擇圖片或者自己創作,學習用泥塑、剪紙做出閏土刺猹、孔乙己吃茴香豆、阿Q擺闊、華老栓買人血饅頭等魯迅筆下經典場景及經典人物。參與活動可獲得魯迅紀念章,部分優秀作品可存放在魯迅紀念館收藏,並獲得魯迅故裡特頒的證書及獎品。同時,遊客也能購買泥塑及剪紙的成品,成品亦可在網上(官網)進行售賣。
3. 製作、推廣宣傳片;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平臺的宣傳內容改善——拍攝魯迅故裡內部景點,有關魯迅及其作品的解說,魯迅故裡內的特色活動。
4. 遊客疏通的改善方案——多設檢票口,可以增至5個左右,每列過道的寬度加寬,使遊客排隊時間減短,舒適度增加。
1. 魯迅在當代中國雲遊覽系統——從受眾面極廣的網際網路運營模式出發,O2O與經典相結合的遊覽形式,全面展示魯迅故裡全貌,聯動全國魯迅紀念館博物館宣傳。當遊客到達紹興或相關城市時,可在相關景點掃描魯迅雲博物館網站二維碼。進入魯迅線上雲博物館系統,了解各景點信息及魯迅生平。根據個人興趣自主規劃遊覽順序。系統也將再未來不定期推送相關故居、紀念館的特別展出或活動。
2. 演出式場景還原秀——針對景區遊客互動性的欠缺,通過演員(學生或職業演員)演繹的方式還原魯迅作品中的經典人物及片段,深化群眾對魯迅作品的理解及認識。可以以視頻形式在景區內播放,也可演員實地演出,景區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3. 系列明信片與信箋本——旨在聯繫魯迅人生經歷,以簡潔明了的圖片形式介紹魯迅文化。
有將魯迅的筆名等通過縱橫排列,以不同的色彩飽和度在二維的形式;也有魯迅故裡的各個景點相結合,;還有展示了魯迅所生活過的城市一些現有的雕像;也有以標點、地圖、箭頭相結合的形式向遊客展示了魯迅先生的人生軌跡,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的一塊極好的敲門磚。
一場改善魯迅故裡產業模式的大行動在此展開,20多組的魯迅文化產品看得人眼花繚亂,每一組都傾注了同學們對魯迅文化的推廣的殷切期待。魯迅文化感染著我們,我們也改變了這片土地。
你最看好的又是哪一組呢?請為他們投票吧!
源於史丹福大學
專注社科類項目制學習(PBL)的開發和評價
培養學生基於真實世界的行動力和競爭力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