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出生在哪裡?

2020-12-13 浙江在線

  在紀念魯迅逝世七十周年(10月19日)之際,來自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和臺灣等五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二十餘位魯迅研究專家、學者聚會紹興,舉行有關學術研討會。研究魯迅的學者到魯迅的故鄉開會,肯定要去魯迅故居、三味書屋這些地方去看看。說不定研討會就在「魯迅故裡」這個歷史文化街區舉行。

  如果我是這次會議的接待服務人員,或是「魯迅故裡」的工作人員,我會害怕這些學者問我一個問題:魯迅出生在哪裡?

  魯迅當然出生在紹興,但這裡說的是具體的地址,哪條街哪條路?周作人等寫的有關魯迅生平的回憶、紀念文章,都說魯迅故居坐落在都昌坊口(或「東昌坊口」)。但是,前幾年去紹興,發現這條街上的魯迅故居等有紀念意義的老房子的門牌號都變成了「魯迅故裡X號」。後來,看到報紙上一篇文章裡,魯迅故居門前那條街竟然被稱為了「魯迅故裡商業街」。

  每年國內外來魯迅故居旅遊、參觀、修學、開會的人很多,如果他們問起魯迅出生在哪裡,我們可以說魯迅出生在「魯迅故裡XX號」或「魯迅故裡商業街」嗎?人家會問:難道魯迅還沒出生,這裡就已經是魯迅故裡了嗎?

  老地名、路名,是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能穿越時光,向今人傳遞以往年代的信息,它也是相關歷史人物產生的環境。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卻把老地名、路名改掉了,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一個因魯迅而出名的地方,卻把跟魯迅有直接關係的歷史文化元素刪除了——離開了歷史文化環境的魯迅還是魯迅嗎?

  杭州的河坊街雖然也是「商業一條街」,經營如何不去說它,至少它沒有把「河坊街」這個老名字丟掉。老地名在,魂就在。

  不是說魯迅故裡不能與「商業」沾邊。相反,你把與魯迅密不可分的文化元素保存下來,不是能靠魯迅賺更多的錢嗎?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都講「修舊如舊」、「原汁原味」,但魯迅故居門前的那條街也太新、太整飭了,遊人已經無法根據眼前的街景去想像當年魯迅怎樣進當鋪、去藥房的樣子,走進原貌改變不大的百草園裡,這種形象才有所復活。

相關焦點

  • 當年魯迅獨子意外出生,許廣平難產,魯迅毫不猶豫要求保大
    魯迅與許廣平 事實上,周海嬰的出生是個意外。 1928年底,魯迅與許廣平同居一年以後,許廣平突然告訴了魯迅一則"壞"消息,她懷孕了。 彼時魯迅剛辭去原有的教授工作,開始專心致力於文學發展與民族事業,而許廣平,亦是與魯迅一起,在上海宣傳民主。
  • 魯迅出生充滿了傳奇,他曾出家為僧,法名叫「長根」
    魯迅與長慶寺的關係,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魯迅是周家的長子長孫,他出生的那年是閏年,生日是農曆八月初三,正好與傳說中的灶司菩薩同一天生日。「魯迅出生時,胎盤已經被他撕爛,他是拽著胞衣、胎盤下來的。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與魯迅之子周海嬰主編《魯迅大全集》的李新宇先生5月15日在天津對記者說。
  • 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祖父行賄導致家庭敗落】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一名秀才。童年生活於百草園、鹹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這成為後來小說集《吶喊》、《徬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 歷史上的今天,1881年9月25日,文學家魯迅出生
    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在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府城內東昌坊口(今屬紹興市越城區)的書香門第,名為周樟壽。魯迅童年生活的百草園、鹹亨酒店以及外婆家的鄉下農村等紹興城鄉風情,成為後來的兩部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在我國的文學領域中,魯迅無疑是有著相當的地位的,而他的唯一的孩子就是他的兒子,名為周海嬰,但他的出生也是經歷了一些艱難的,並且身為魯迅唯一的兒子,他並沒有從事與父親一樣的寫作人生,而是選擇了另一番事業,同樣是非常的出色,沒有辱沒父親魯迅的名號。
  • 此人是魯迅的最大論敵,魯迅去世後,他卻拒絕說魯迅一句壞話
    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1881年出生在敗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後入江南水師學堂、礦物鐵路學堂接觸西方科學。1902年官費留學日本學醫,後受愛國主義感召棄醫從文,期間積極的參加了民主革命黨人的活動。
  • 魯迅與許廣平的師生戀
    個子矮小,穿著隨便的魯迅一開始講課,許廣平和其他同學就被他所講的內容所吸引。不知不覺中,第一堂課結束了,等到學生們回過神來,教室裡卻早已不見了魯迅的蹤影。20世紀20年代,五四新文化運動帶給年輕人的是對傳統社會體制的破壞與革新,尤其是對封建婚姻的反抗。1898年2月12日,許廣平出生在高第街一許姓大家族裡。出生沒幾天,父母便替她定了親,許配給廣州一戶姓馬的紳士家。
  • 陳丹青:魯迅與死亡
    昨天有幸與海嬰父子交談,又聽了令飛的講演,這才清楚周家後人幾十年來的難處——魯迅的骨血,親子孫,如今對魯迅的後事沒有一點過問的權利,周豫才不再是周家人,一談魯迅等於談國事。楊杏佛的死不見於魯迅專文,或者如他所說,平輩死亡總不如晚輩的死那麼令人哀痛,但他不避暗殺徑赴弔唁的細節,反倒比楊杏佛的死更著名。 以上死者死於魯迅生前。 以下幾位,則死在魯迅身後,為什麼也要說呢?因為他們與魯迅生前的關係,以及在魯迅死後的結局,同樣構成環繞魯迅的死亡圖景。
  • 魯迅祖籍在哪?河南正陽?你不信,反正我信!魯迅祖籍問題新考
    清光緒七年(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臺門周家。幼名阿張、長根、長庚,學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這些常識性的知識,大家都清楚。魯迅祖籍浙江紹興,應該沒有問題。又從哪裡說魯迅的祖籍是河南省正陽縣呢?
  • 丘丘和魯迅先生的選擇,《親密關係》告訴我原因
    丘丘和男友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每當說起結婚買房以及在哪裡生活,男友從不正面給出答覆。在工作上,男友進取心不強,丘丘給男友買來工作用的電腦,男友大多時間用來打遊戲。這一切都讓丘丘對兩人未來看不到希望。丘丘說,我不是十八的小姑娘,只戀愛不結婚。矛盾顯而易見:丘丘想要穩定的生活,男友由於種種原因,目前無法提供。
  • 魯迅當年也被租房折磨過
    今天有好幾處地方都被稱為「魯迅故居」,北京八道灣胡同的房子,確實是魯迅故居,這是他在1919年花了3500塊大洋買下來的房產。但是後來魯迅漂泊各地,尤其最後九年都在上海度過。魯迅在上海並沒有買房,所以上海的好幾處魯迅故居,其實都只是魯迅租過的房子而已。
  • 走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幫你了解魯迅
    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是身邊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這樣一個受人尊敬的偉大作家,在侄女周曄的眼中,又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來感受一下吧!圖片展示1.作者簡介:周曄 魯迅的侄女。魯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的女兒。
  • ...的傳奇愛情 魯迅胡適錢鍾書沈從文都走了 他們的子女如今在哪裡
    魯迅和許廣平魯迅和許廣平許廣平是廣東番禺人,生於1898年,比魯迅小十七歲。1923年秋天,魯迅應好友許壽裳之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24年更名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講授《中國小說史》,而許廣平當時就在這裡讀書。在魯迅的課上,許廣平總是坐在第一排,且學習積極,活潑好問,充滿了朝氣。久之,在魯迅的心中,對這雙明亮的眼睛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 魯迅故裡景區——大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
    魯迅故裡景區是紹興著名的歷史街區,是新臺門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也是大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在這裡出生,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之後回故鄉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這段街區不算長,卻很有江南水鄉古城的風貌。
  • 上海出生證明電子版到哪裡查看
    上海出生證明電子版到哪裡查看?在最近很多人都在關注電子版出生證明,那你知道上海市的電子出生證明怎麼領取嗎,上海出生證明電子版到哪裡查看,上海電子出生證明怎麼領取,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首先使用隨申辦app、小程序的掃一掃功能,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領取入口;  2、或者直接在隨申辦中,搜索【出生一件事】,然後點擊【立即辦理】;  3、進入辦理頁面之後,輸入嬰兒的父親身份信息,勾選「我已知悉……」,點擊【下一步】; 4、進入下一步之後,選擇是否需要辦理
  • 林語堂為何罵魯迅是個神經病?都是控制欲太強的魯迅逼的
    可是後來五卅慘案發生後,當時的段祺瑞政府對魯迅、林語堂這樣的文人是毫不客氣的,於是林語堂就想著避禍,就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廈門,並在廈門大學任教,林語堂是一個感恩的人,想著自己在北京大學的時候驚顫受到魯迅的照顧,於是就想著邀請魯迅一起去廈門大學任教。
  • 魯迅很硬核的一首詩,開篇7個字就讓無事生非者無言以對,太酷了
    而到了現代,能稱得上「硬核」的文人,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魯迅先生。敢說敢做,敢寫敢罵,一向是魯迅先生的風格。但大家只要稍留意就會發現,先生其實很少因為自己被罵而寫文,他寫文基本上都是為正義之士出頭,為普通大眾據理力爭,這是他的風骨。而在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中,魯迅先生則為自己兒子硬氣了一回,這首詩名叫《答客誚》。
  • 出版社:魯迅仍是作品入教科書最多的現代作家
    》、《祝福》、《拿來主義》等篇目,選修教科書《演講與辯論》裡選用魯迅的《未有天才之前》,學校下發的教材《語文讀本》裡,選了魯迅的《藥》;《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讀本》裡,選了魯迅的《春末閒談》。  講解方式需要創新  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本裡的進進出出,為何如此牽動人心?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鬱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下一代在多大程度上讀魯迅、懂魯迅,實際上投射的是許多這一代中國人的精神狀態。孫鬱對記者說,魯迅的作品和影響存在一天,國人圍繞他的談論就會存在一天,這是魯迅和中國文化之間的「宿命關係」。
  • 北京大院是魯迅買的,兄弟絕交後,弟弟為何理直氣壯讓魯迅搬出
    魯迅兄弟三人,他是長子,下面是周作人和周建人兩個弟弟。魯迅是個有責任感的人,自從家道敗落,父親周伯宜病逝後,他便主動承擔起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來。說起來,二弟周作人是魯迅最疼愛的一個,在周作人的學習和工作上,他都幫助不少,甚至就連去日本留學也把他帶著同去。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
    魯迅先生的考試成績不錯,就有人懷疑是老師將考試題目洩漏給他,他們的理由就是藤野先生曾經親筆修改過魯迅先生的課堂筆記,有可能在他的筆記本上做了什麼暗示。在當時的一些日本人看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藤野先生肯定不屬於這一類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