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許廣平的師生戀

2020-09-06 一隻小牛牛

北師大,老師與學生

1920年的秋天,魯迅同時在北京大學和女師大授課,魯迅的知名度使得他給許廣平那一屆學生的第一次上課,成為大家翹首期盼的事情。這堂課,許廣平坐在了教室的第一排。


上課的時候,魯迅匆匆進去,大家都很吃驚。因為他穿的衣服有補丁,長衫上面有的地方補過,特別是褲子上面,膝蓋上面都有補丁,皮鞋上面也都是一塊塊補丁,頭髮也很長,而且他是個平頂。大家都在議論,怎麼這樣一個人好像是一個乞丐一樣。同在女師大任教的還有周作人、林語堂等眾多知名教授,而與平常打扮得西裝革履的新派人物相比,魯迅則是不修邊幅的。周作人也經常穿長衫的,魯迅也經常穿長衫的,但周作人的長衫不是破的,它都是很挺的。許壽裳,林語堂經常穿西裝,特別是林語堂領帶什麼都打得很好的。個子矮小,穿著隨便的魯迅一開始講課,許廣平和其他同學就被他所講的內容所吸引。不知不覺中,第一堂課結束了,等到學生們回過神來,教室裡卻早已不見了魯迅的蹤影。
20世紀20年代,五四新文化運動帶給年輕人的是對傳統社會體制的破壞與革新,尤其是對封建婚姻的反抗。1898年2月12日,許廣平出生在高第街一許姓大家族裡。出生沒幾天,父母便替她定了親,許配給廣州一戶姓馬的紳士家。
1922年許廣平北上求學,在女師大,許廣平遇到了魯迅。1925年6月,端午節這一天,魯迅請許廣平還有俞氏三姐妹等六個女學生來西三條胡同的家中吃飯,共度端午。開始吃飯以後,許廣平跟王順親他們就敬魯迅先生酒。敬酒以後,後來說葡萄酒太輕了,就變成黃酒了。說黃酒又太輕了,就說有沒有膽量吃白酒。魯迅先生說,吃白酒就吃白酒。
端午節的聚會沒過多久,警方開始介入女師大的學生運動。學生宿舍被關閉,家在廣東的許廣平此時沒了棲身之所,這時候,魯迅讓許廣平暫時住到了自己的家中。在魯迅家中,許廣平有了一項新的活動,就是為魯迅抄書稿,許廣平抄寫的速度很快,有一天,她連續抄了一萬多字。

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這門親事是魯迅留學期間母親魯瑞為他安排的。出於對母親的孝順,魯迅接受了朱安。魯迅很尊敬朱安,雖然兩個人沒有什麼感情,但沒有什麼爭吵。而且實際上,他們一直過著一種無性的生活,魯迅其實一直過著獨居的生活。

魯迅認為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不可能有幸福,但他卻準備犧牲自己,讓年輕人去享有這個幸福。1925年夏天,在魯迅的家裡,許廣平第一次向魯迅表達了自己的愛。但是魯迅覺得自己不可能再得到婚姻的幸福,不配被人所愛。魯迅在女師大授課時編的教材其中有一篇是英國詩人勃郎寧寫的一個愛情事,故事中一個年長的老師同一個年輕的女學生相愛了但是年長的老師認為不能相愛就說我們不相稱,兩個人到了晚年覺得神未必這樣想,我們還是可以相愛的。魯迅因為自己已有的不幸婚姻而不願再談愛情,而許廣平卻引用了勃郎寧的詩句神未必這樣想,這是一句令兩人彼此心照不宣的話。魯迅回答,你中毒太深了,因為我課堂上講的這個故事,你太理解了。

與魯迅相愛,許廣平不得不面對朱安,不得不面對妻妾的名份問題。與許廣平追求愛情的大膽、主動相比,魯迅在心理上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社會的關注。而已有妻室的事實也讓魯迅決定放棄追求愛的權利。與許廣平的交往,讓魯迅的生活出現了變化,無愛的婚姻,受到了衝擊,原本打算犧牲自己的念頭也開始動搖了。後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受到許廣平的影響,魯迅慢慢地也向許廣平表示我可以愛,我為什麼必須犧牲自己呢?在經過神末必這樣想的談話後沒多久,許廣平再一次走進魯迅的小屋,希望得到一個最後的答覆。一番凝視與思量後,魯迅說我可以愛,你勝利了。
1926年8月,許廣平魯迅離開了見證他們愛情的北京,離開了西三條胡同。
1927年10月,許廣平與魯迅定居上海,正式公開了兩人的愛情,宣布同居。
1929年10月1日,兩人愛子出世,取名海嬰。
1933年5月,兩人將此前的書信編輯成《兩地書》出版,作為他們愛情的見證。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時25分,魯迅在上海病逝。

1968年3月3日,許廣平在北京逝世。

相關焦點

  • 魯迅與許廣平的驚世忘年戀(圖)
    魯迅、許廣平與兒子海嬰的合影。1934年12月9日,魯迅購得《芥子園畫譜》三集,是上海有正書局的翻造本。原刻難得,翻本無勝於此者,魯迅以此贈妻子許廣平,並題詩一首,云: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魯迅病逝於上海大陸新村寓所。再十年的1946年10月,許廣平寫了一篇《十周年祭》,回首當年道:嗚呼先生,十載恩情,畢生知遇,提攜體貼,撫盲督注。
  • 許廣平:陪伴魯迅最後十年的女人,唯一摯愛,為何至死沒有名份?
    提起魯迅,所有人對他的作品,事跡應該都是如數家珍的。在那樣的一個年代,魯迅可以說就是那個時代的標杆,他在那個時代作出貢獻對中國的進步是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可以說魯迅的一生都是一個傳奇,一個無法超越的人。他這一生堪稱完美,除了那段跟許廣平的師生戀,被人詬病和議論。
  • 名人師生戀我給分為四類,你還知道哪一些?
    師生戀這個名詞似乎更容易發生在名人身上,比如,魯迅娶了比自己小18歲的學生許廣平;法國總統馬克龍娶了大自己24歲的老師布裡吉特;李雙江娶了小自己27歲的學生夢鴿;楊振寧娶了比自己小54歲的學生翁帆。師生戀為什麼會發生在這些人身上,這些師生戀有什麼特點,分析一下無外乎這麼四類:第一類為男老師追女學生、第二類為女學生追男老師、第三類為男學生追女老師、第四類為師生日久生情。下面我們依次來給盤點一下。
  • 學生給老師寫信,成就民國最出名師生戀,僅有一子成無線電專家
    學生給老師寫信,成就民國最出名師生戀,僅有一子成無線電專家師生戀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禁忌的話題,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社會,為人師表有著嚴格的道德操守,師生關係與倫理關係想關聯,男老師與女學生往往界限分明,不得越雷池半步。拿民國教授楊棟林為例,因為戀上了北大校花韓權華,被迫引咎辭職。
  • 魯迅和許廣平:好的愛情,從來沒有計較和索取,只有理解和奉獻
    令許廣平沒有想到的是,魯迅在收到信的當天,就連夜寫了回信,詳細地解答了許廣平的「人生之問」。從此,許廣平和魯迅普通的師生關係被打破,他們一封又一封地通信,他們在信中暢所欲言,或談理想,或談時事。一對心靈高度匹配的情侶,合寫了一部《兩地書》,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於課本上的魯迅,讓我們體味到了魯迅和許廣平那平淡卻又刻骨綿長的愛情,它是一對師生勇敢衝破世俗,曾經深深愛過的最好的見證。
  • 許廣平 | 她不是魯迅先生身旁那位「簡單」的女子(下)
    圖文&編輯|君子陶1923年,初次見面時,魯迅是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老師,許廣平則是熱心好學,每次上課都要坐在第1排的學生。要說許廣平與魯迅先生開始時只是普通的師生關係也無可厚非。1925年3月,許廣平以「受教的一個小學生」的身份,第一次給老師魯迅寫信。
  • 蕭紅筆下的許廣平,就是照顧魯迅生活的老媽子,許廣平自己怎麼說
    那時的蕭紅時常造訪魯迅家,經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幾乎成為了最熟悉魯迅一家的人,也專門用文章描述過魯迅一家的生活。 在蕭紅筆下,年輕的女知識分子許廣平與魯迅的同居完全是真情錯付,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蕭紅筆下的許廣平 在蕭紅看來,魯迅和許廣平的結合毫無愛情可言。
  • 民國著名的5對「師生戀」 1人悲慘自殺 最後1對生下著名女作家
    導語:「師生戀」在任何時期似乎都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因為一般人都認為有悖倫常。由於古代封建社會女孩子根本不上學,所以此種戀情幾乎沒有發生的可能。但是在民國那個新舊思想交替的時期,「師生戀」不但發生了,還被人美化為「追求自由的浪漫事兒」。
  • 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祖父行賄導致家庭敗落】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一名秀才。童年生活於百草園、鹹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這成為後來小說集《吶喊》、《徬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 當年魯迅獨子意外出生,許廣平難產,魯迅毫不猶豫要求保大
    1928年底,魯迅與許廣平同居一年以後,許廣平突然告訴了魯迅一則"壞"消息,她懷孕了。 彼時魯迅剛辭去原有的教授工作,開始專心致力於文學發展與民族事業,而許廣平,亦是與魯迅一起,在上海宣傳民主。
  • 魯迅與許廣平:甘苦兩心知;曹禺與李玉茹:老年結合恩愛模範
    在著名的「女師大」事件中,魯迅聲援了被守舊勢力誣之為「害群之馬」而遭受開除的許廣平,自此後魯迅先生深得許廣平的敬重,而作為魯迅的學生,許廣平也在同魯迅的來往中,盡力幫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所謂的「正人君子」們的明槍暗箭中,他們互相同情並肩戰鬥,逐步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由師生之誼發展為真摯的愛情,終於在艱苦的鬥爭中成為同呼吸、心相通、命與共的伴侶。婚姻的促成,是共同的理想,而婚後愛情的持久與穩定,則在於夫妻間的相互理解和體諒。
  • 可別拿「師生戀」當騷擾藉口
    若他真的拿「師生戀」當騷擾學生的藉口,我們就要揭開他無恥的畫皮。愛,是神聖的,純潔的,她可以穿越國界、年齡、性別、文化、家庭、金錢、身份、地位、世俗……所以,師生戀也獲得了公眾的認可與家人的祝福。近代的名人中,也不乏傳為佳話的師生戀,比如魯迅和許廣平,沈從文和張兆和,巴金和蕭珊,徐悲鴻和廖靜文等等,他們的師生戀情,浪漫且溫情,是真愛。學生對教師的愛,那是敬愛、尊敬,以及對教師知識的仰慕;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純潔無瑕的師愛,猶如父母之於子女。
  • 魯迅戀愛時把許廣平稱作「害馬」,他的幽默可見一斑
    魯迅(1881年——1936年)先生給讀者的印象是古板、不苟言笑,然而,面對愛情時,他也會一改往日的風貌。 1923年12月,魯迅應邀到北京女師大任教,教授國文。女師大有一個叫許廣平(1898年——1968年)的學生給魯迅留下深刻印象。
  • 許廣平決斷,魯迅遲疑,一首英文詩最終促成他們結合
    在魯迅和許廣平結合的過程中,許廣平的直率和決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魯迅和許廣平相交於1925年3月11日。當日北京女師大發生了反對校長楊蔭榆的學潮。作為學生自治會總幹事的許廣平正是學潮中的骨幹。為了解除時代的苦悶,探討中國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動給魯迅寫出了第一封信。那一年魯迅45歲,許廣平27歲。從此,他們在鬥爭中相互支持,在事業上相互幫助,在生活上相互關懷。1927年10月3日,魯迅和許廣平在上海開始了他們的同居生活。魯迅承認,在他和許廣平結合的全過程中,許廣平比他決斷的多。
  • 魯迅的夫人許廣平 ——紀念她誕生120周年,逝世50周年
    文 | 陳漱渝(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魯迅博物館原副館長兼魯迅研究室主任)在一般人印象中,許廣平是作為魯迅夫人存在的。有人曾將許廣平比喻為「月亮」,但許廣平這個「月亮」並不是完全依靠魯迅這個「太陽」發光。她是一個獨立的光源體。
  • 魯迅的夥食怎麼樣?許廣平留下一份菜單,令專家遐想
    可以說,令魯迅焦慮的,不是錢,更不是飯碗問題。而是來自國事上的、社會上的、精神上的刺激。魯迅自己,日記中愛寫吃喝等瑣事。有段時間,魯迅每天吃啥,許廣平也都是有記錄的。現如今的「上海魯迅紀念館」,展覽出來的那兩本《魯迅家用菜譜》,就是許廣平記下來的,並且很幸運地避過戰火,留存到現在。
  • 朱安有名無實,許廣平有實無名,他倆誰該與魯迅合葬在一起?
    魯迅葬禮而魯迅生命中的兩個女人,朱安和許廣平,一個有名無實,一個有實無名,最後都未能與魯迅合葬,這對中國向來有「生不同衾,死必同穴」的說法來看,實在遺憾。按照朱安的想法,自己畢竟是魯迅的妻子,這是她應有的權益。可是許廣平並沒有接受這個請求。她認為,首先朱安是在北平病故的,魯迅的墓地是在上海,距離太遠,靈柩運送起來太不方便;其次魯迅和朱安並不是「名副其實」的夫妻,魯迅生前都不愛朱安,死後怎麼會愛呢?
  • 許廣平被76號特工處囚禁兩月,周作人乘機慫恿朱安出售魯迅藏書
    她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努力學習,考上了北京女師,在那裡,一腔熱血的許廣平結識了魯迅,並且與之相戀同居。和魯迅婚後十年,許廣平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奉獻給了魯迅和兒子。1936年10月19日清晨,魯迅因病英年早逝。19日下午,魯迅的遺體送到了萬國殯儀館,22日,魯迅的靈柩被送到了萬國公墓埋葬。這一年許廣平38歲,周海嬰僅僅7歲。
  • 許廣平筆下魯迅生命的最後一天,死神面前,偉大亦是平凡
    而當時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是愛人許廣平,後來許廣平也將這一天的魯迅整理成文字,給觀眾展示了魯迅行將就木之際的堅持,讓人無不生畏。許廣平給這篇文章起名《最後的一天》,詳盡地描述了魯迅最後的時刻。其實她後來還撰寫了大量的回憶魯迅的文章,截止1959年10月,她完成了將近10萬字的《魯迅回憶錄》,還有不少刊登在各類報刊,為魯迅生平提供了極為豐富而詳實的資料。
  • 蕭紅筆下許廣平:與魯迅同居是真情錯付!真相如何?聽她自己說!
    蕭紅經常出入魯迅家時,魯迅正病著,此時他和許廣平所生的兒子周海嬰尚年幼。此間的許廣平不僅要照顧魯迅的生活起居,還要照看孩子。家裡有人造訪,魯迅又不願意接待時,許廣平還得負責這些應酬。在蕭紅的筆下,這個拋卻世俗不管不顧地與自己老師同居的女學生,似乎並不和那些嫁給愛情的女人一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