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愛語:魯迅甘苦兩心知,曹禺夫人「才華橫溢,赤子之心」
此中甘苦兩心知
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生活
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
這是1934年魯迅先生在贈給夫人許廣平的《芥子園畫譜》三集首冊扉頁上的題詩。詩中充分表現了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對自己伴侶的一往深情,生動描述了他們患難相知、甘苦與共、心心相印的忠貞愛情。
在著名的「女師大」事件中,魯迅聲援了被守舊勢力誣之為「害群之馬」而遭受開除的許廣平,自此後魯迅先生深得許廣平的敬重,而作為魯迅的學生,許廣平也在同魯迅的來往中,盡力幫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所謂的「正人君子」們的明槍暗箭中,他們互相同情並肩戰鬥,逐步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由師生之誼發展為真摯的愛情,終於在艱苦的鬥爭中成為同呼吸、心相通、命與共的伴侶。
婚姻的促成,是共同的理想,而婚後愛情的持久與穩定,則在於夫妻間的相互理解和體諒。
許廣平曾回憶說:「初到上海的時候,住在景雲裡的最末一幢房子裡。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時,他還在那裡聚精會神,拿著筆不停地寫著寫著。我偶然雙手放在他的肩上,打算勸他休息一下,哪曉得他手中的筆是放下了,卻滿臉的不高興。」這件事,使她「感覺到氣也透不過地難過」。
事後,魯迅向她解釋說:「在他寫東西的時候,是什麼旁的事情都顧不到的,這時最好不理他,甚至連吃飯也是多餘的事。」許廣平由此才理解了魯迅的寫作習慣,以後「處處更加小心,聽其自然」。而魯迅在此後,也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儘量多地關心體貼許廣平,不在她高興時讓他掃興。例如不管寫作怎麼忙,也要和她一起吃飯;看到許廣平疲倦時,魯迅會催促她快去休息,常常在她睡覺前去陪她敘談家長裡短,待到她睡著時,自己才輕輕走開,動筆繼續自己的寫作。更使許廣平感動的是她嬰時,魯迅跑前跑後精心護理她的情景。許廣平曾在《欣慰的紀念》中說,「女人除了在戀愛時,能享受到異性的體貼溫存之外,再就是到做了母親時,更能得到自己愛人的加倍同情、愛惜,這時的體貼溫存,也是女人最幸福的生活的再現。」
後來,許廣平為了全力支持魯迅的事業,捨棄了自己的社會工作,盡全力當好魯迅的助手,安排他的飲食起居,照料他的身體,幫助他抄寫文稿,保存資料等。魯迅曾感動地說:「我要好好地替中國做點事,才對得起你。」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幾次緊握著許廣平的手,表現了對自己妻子和戰友的愛戀之情。
李玉茹愛情長跑四十年
著名作家曹禺的夫人李玉茹,與言慧珠、童芷苓被稱為京劇三大名旦,迷倒了萬千戲迷。
李玉茹曾到過日本、歐美等國家演出和遊覽。留港雖然只有十八天,但她對香港人的拼搏精神表示佩服。她說香港人熱情,非常懂事,生活節奏很快,使人會年輕起來。
談起她跟曹禺的結合,仿佛是上天的安排,令她可以得償夙願。她與曹禺結婚僅八年,但彼此之間卻相識達四十年之久,兩人結婚的時候,曹禺已是六十九歲,而她也五十五歲,她帶著惋惜的口吻說要是大家能夠早點相愛就好了。
李玉茹以前的丈夫是一位會計,她有兩個女兒。「才華橫溢,赤子之心」是李玉茹給曹禺的八字真言。
曹禺的作品,三十年代出名的《雷雨》,是他二十三歲時寫的。以後是《日出》《原野》《北京人》《蛻變》《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等,都獲得頗高評價。李玉茹從中學開始,就很喜歡他的作品,仰慕他的才華,只是一直把這份感情埋在心底。直至一九七八年,曹禺由北京到了上海,兩人異地重逢,那時曹禺妻子已去世,李玉茹亦與丈夫分手,埋藏了四十年的感情像火山爆發。李玉茹說:「雖然晚了一點,我們都珍貴相處一起的時光,我們可以說是年老夫妻的模範。」
她說:「曹禺從來不計自己年紀,他開朗、天真與坦率,就像小孩子一樣。」
除了魯迅和許廣平的愛情故事,民國時代還有許多名人的愛情故事值得閱讀,所以向大家推薦這部《民國愛情故事集》,品味「從中若無相欠,怎會相見」的味道,了解「林徽因與梁思成、錢鍾書與楊絳、張愛玲、徐悲鴻」等人的愛情故事,感受百年情話的魅力,感悟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