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200日元(約人民幣12元),共4款不同的造型,每一次「扭」出的「蛋」都是隨機的,為了收集齊一整套,玩家樂此不疲。
扭蛋,或者說膠囊玩具(カプセルトイ,capsuletoy)自20世紀60年代傳入日本後迅速發展,隨處可見的扭蛋機,成為了日本一道突出的文化風景。
近年來,日本扭蛋市場規模增長再次顯露出強勁勢頭,2014年和2017年均已接近320億日元,被視為第三次扭蛋熱潮的來臨。
數據來源:日本玩具協會
而推動第三次扭蛋熱的動力之一,便是成人用戶。各大玩具廠商紛紛推出面向成年人的商品設計,並取得成功。其成功的原因——萬代的宣傳負責人曾對媒體分析——源自兩個方面。首先,曾經的兒童用戶到現在都長大了,當他們看到過去熟悉的玩具,懷舊感開始驅動消費;另一方面,是人們的價值觀的變化。
這兩點也從市場反應上得到了驗證。
最早誕生於1983年的「筋肉人橡皮擦」,距今已有36年歷史。這套昭和時代在日本全國小學生當中風靡一時的4cm高角色橡皮擦,如今在拍賣網站ヤフオク!上,單個成交價最高超過32萬日元(截至2018年11月26日),並從初代系列開始累計銷量1.8億個。
這是復古商品的成功。
另一條路,則是像《冰河期的僧侶》,在創意和角色設計上下功夫,抓住成年用戶的心理,刺激消費。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老牌玩具廠牌TAKARATOMY的子公司T-ARTS,與廣告企業電通集團旗下電通TEC聯合推出的扭蛋品牌:熊貓之穴(Panda'sana)。
這個定位成人市場的品牌自2013年9月誕生以來,截至2016年11月的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個,很快在2018年9月累計銷量超過2700萬個。按照200日元一個的價格估算,該品牌5年內累計營收不少於54億日元,平均年收入10.8億日元。
作為一個新興的扭蛋品牌,熊貓之穴是如何打入市場,並取得良好成績的呢?其幕後團隊在品牌定位、產品設計以及市場營銷方面又有哪些秘笈?
感性至上主義,自己覺得有趣的就好
《不沉思者》《自由過度的女神》《戽鬥星球》《妄想之吻》《千年殺》《水果殭屍》《盆惱》……這些扭蛋系列從名稱上就開始讓人琢磨不透:都是些什麼東西?
一旦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或者看一眼照片,就再也停不下來,完全落入了「熊貓之穴」的「陷阱」。
而這種獨特性和原創性正是「熊貓之穴」品牌的精神所在。
「熊貓之穴」的藝術總監飯田雅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品牌創立之初就是希望做出有趣的東西,所以根本沒有做過市場調查。或者說,為了不因市場走向而埋沒好的點子,故意迴避了市場。在不考慮是不是暢銷品的情況下,讓創作者先做出自己覺得有意思、自己很喜歡的東西來。
「熊貓之穴」作為合作的品牌,其商品創意團隊主要由電通TEC的成員組成,約10-15人,而T-arts負責實現商品化生產和銷售。
這個由廣告人才集合的團隊,原本比誰都更深諳市場營銷之道,卻故意捨棄了自己最擅長的,是為什麼呢?
飯田曾對媒體透露,市場調查雖然能帶來幫助,但同時也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方式——如果銷量不好,就可以歸咎於調查對象或者顧客。團隊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即使不迎合市場也能勝出的商品。「熊貓之穴」就是創作者們對自身感性能力的一次挑戰,如果成功,或許別的商品也能通過同樣的方式脫穎而出。
在這一方針下,團隊裡沒有一個創作者關心時下流行什麼、去做順應市場的東西,而是埋頭研究自己的作品,發揮自己的特性。
然後,「熊貓之穴」就將自己變成了「流行」。
商品一經推出,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迅速引發討論。玩家購買後將照片上傳,一邊吐槽設計者「腦子可能有問題」、造型的「脫力感」,一邊發揮想像力進行「二次創作」。
這種反響超出了團隊預料。甚至有的女性玩家發推感嘆「很可愛」,讓創作者都感到意外。
雖然作為廣告公司團隊,在社交媒介上做廣告是拿手強項,但最初「熊貓之穴」根本沒有特別的推廣計劃,廣告預算為零。商品完全靠自身魅力在社交媒介中傳播開,讓用戶自願成為了宣發者。這之後,團隊才開始有意識地發揮社交傳播的力量。
另外,在角色形象選擇上,「熊貓之穴」也很有「心機」。為了讓用戶感到更有親近感和熟悉感,初期採用了「沉思者」、「自由女神」以及小動物等這些具有形象基礎的角色來「玩梗」,而不是一股腦全部推出新形象。
不愧是廣告公司出身的藝術家,說好的不考慮市場,其實步步都在計算之中吧。
而在商品設計上,「熊貓之穴」的設計者們也有著自己的哲學,那就是「沒什麼用的東西意外地能給人帶來幸福感」。好看、有趣卻又不太能讓人理解的微妙感,以及無用但卻無害,成為了「熊貓之穴」設計的魅力所在。
在「熊貓之穴」已推出的產品中,目前最暢銷的或許要屬《戽鬥星球》(シャクレルプラネット),在中國臺灣地區還被玩家親切地稱為「厚道星球」。
這個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動物們都被設計成了寬下巴、地包天。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改動,但給人的感覺變得又搞笑、又可愛,還有種「厚道人」的氣質。該系列第一彈發售於2016年3月,很快便銷售一空,並且在用戶的要求聲中再版,銷量超過100萬個。這是「扭蛋」商品較少出現的情況。
2016年12月23日,《戽鬥星球》甚至開啟漫畫化,在角川運營的網絡漫畫平臺ComicNewtype(コミックNewtype)連載。
目前,《戽鬥星球》系列已經有4彈面市,還有一些特別款造型。《戽鬥星球》已然開始了IP化發展。
而作為「熊貓之穴」第45彈、5周年系列之一的《冰河期的僧侶》,其商品化的過程則凸顯了「熊貓之穴」這一品牌的運作風格以及未來野心。
通常,一個創意要實現商品化需要經歷幾次考驗。「熊貓之穴」的創意團隊都是在廣告工作之餘自己花費精力來進行設計。每年團隊內部會有一次集中初選,從50個左右的設計中選拔出約10個創意。這之後,再由電通TEC和T-arts共同組成的評審聯合票選,從是否會有人氣、能不能賣出去、是否符合「熊貓之穴」風格三個角度判斷。
在這一過程中,《冰河期的僧侶》卻經歷了近三年時間才終於實現商品化。合作方T-arts是在飯田的軟磨硬泡中「無奈」通過提案的——因為大家都不相信這種東西能賣得出去。
對於《冰河期的僧侶》的迷之設定,其企劃人國本翼曾談到,讓大家迷惑的地方可能在於「冰河期」的意義難以捕捉。其實,「冰河期」不一定指那個遠古時代。比如,它還可以被理解為人生的苦難。在不同時代、不同人生階段,人們或許會經歷「就職冰河期」、「結婚冰河期」、「失戀冰河期」等等。從這個角度思考的話,這些僧侶堅持修行的樣子,是在激勵人們積極直面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苦難。但「冰河期」的理解並非一種,不同的玩家在面對這些人物時,可以有自己的領悟。
說到這裡,好像突然明白為什麼「熊貓之穴」的用戶群年齡層次偏高了。如此之「迷」的商品,大人也很難理解啊。
為了研究冰柱和雪的紋理質感,設計者親自跑到日本下暴雪的地方,認真研究了雪在風的變換下是如何附著的。最終設計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另外,隨著商品的成功推出,以及在社交媒體上的熱烈反應,國本翼個人對於《冰河期的僧侶》萌生了小小的「野心」。除了在現有的四個角色之外已經設計了其他四個形象,國本還希望能將《冰河期的僧侶》電影化——雖然這個過程猶如在冰河期中修行一般困難重重。
20歲女性成消費主力,低價小玩具在機場等待收割遊客的零錢
「熊貓之穴」推出的扭蛋,基本上一律保持200日元的定價。這在目前日本扭蛋市場上算是比較低的價格。
上世紀60年代,剛進入日本市場的扭蛋以10日元機為主流。到了70年代出現了20日元以上的。1977年萬代在市場上投入100日元扭蛋機以來,為了保證產品品質,普遍穩定在100日元。而現在,扭蛋的價格基本上為200-300日元,較大的商品則將價格提升到了400、500日元。
「熊貓之穴」堅守200日元的價格,是T-arts方面的執著。而從創作者方面的飯田來看,他也十分認同這一做法。飯田分析到,如果有1000日元在手,200日元一次可以扭5次,但如果300日元的定價就不行。雖然創作者方面會因不斷追求導致成本上升,但這樣出來的東西就不是扭蛋了。所以200日元的定價對於扭蛋這種形式來說,是最便利的。
另一方面,扭蛋這種低定價的消費形式,開始在更多地方展現出消費刺激能力。
為了響應日本政府在2020年奧運會前吸引到4000萬海外遊客的「小目標」,一項名為「JAPANESECAPSULETOYGACHA」的項目作為扭蛋經濟的一環在日本各大機場推廣開來。
關西國際機場的扭蛋機
加入JAPANESECAPSULETOYGACHA後的「熊貓之穴」,銷量達到了通常的3-5倍,同時得到了大量媒體的報導,並在海外舉辦展覽和活動。
飯田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在機場設置扭蛋機,瞄準的就是海外遊客回國時身上剩餘下來的小零錢。這些猶如「雞肋」一般的不多不少的硬幣,拿去買小玩具再合適不過了。
假設平均每個人有1000日元零錢,那麼:1000日元×約2800萬人(2017年訪日遊客數)=約280億日元。
而在購買扭蛋的顧客群中,20多歲的女性成為了主力。不少年輕女性顧客會順便買回去給公司的朋友。原本以男性為目標的扭蛋經濟,卻在年輕女性群裡得到巨大反響,這十分令人意外。
今後,日本扭蛋經濟將瞄準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但還需解決一些問題。比如機器的投幣設定——由於不同國家的貨幣形制不一,機器接收多大面值的硬幣,以及投幣口的尺寸,甚至因電子支付的普及導致的硬幣使用率減少,都是需要考慮的。未來,投放海外市場的扭蛋機可能會導入信用卡支付或者行動支付方式。而推廣地區,將首先以亞洲地區為主,隨後推向歐美。
聊到這裡,或許對於中國的玩家來說,還有一個「彩蛋」。
這個「彩蛋」就是:「熊貓之穴」絕大部分產品,都是MadeinChina。
TAKARATOMY在中國深圳擁有一家全資子公司,專門負責在中國的玩具製造。2016年以前,「MadeinChina」在TAKARATOMY的總體產品中佔比超過50%。只是近年隨著TAKARATOMY的戰略性調整,逐漸將生產地轉移到了越南,中國製造的比例有所減少。
不僅「熊貓之穴」這個品牌,日本大量的扭蛋、模型、衍生品等小玩具,都寫著「MadeinChina」。從這個角度來說,論衍生品、玩具的製造能力,國內廠商的實力「槓槓的」;但或許還需等待一段時日,讓越來越多願意挑戰市場、腦洞大開的創意人才或團隊走出來,推出像「熊貓之穴」這樣敢跟消費者大開玩笑、突破審美經驗的玩具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