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方人的基因比南方人更「強勢」?科學定論來了!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揭秘】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啥不同?科學定論來了!

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這是古今中外人類探究自我的終極發問。這不僅僅是一個哲學話題,更是個嚴謹的科學問題。科學界對於人類不同族群演化的研究從未停止。作為人類演化史的重要一環,中國南北方人群從何而來、如何演化,一直以來學界沒有定論,而現在,中國科學家給出了更明確的答案。

15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團隊獨立主導、多家單位參加的研究成果。該成果通過對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組研究,逐步揭開東亞尤其是中國史前人群南北格局、遷徙擴散及遺傳混合歷史的面紗。

9500年前,中國已有明顯的南北方人群分化

在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北方人與南方人方言各異,外貌特徵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中科院古脊椎所古DNA實驗室主任、研究員付巧妹團隊通過對大量的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組研究發現,在中國,南北方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分化。

付巧妹:距今9500~7500的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區的人群,有非常明顯的分化格局,也就是北方人的格局主要是跟古北方人群相關,南方同期的這些人群主要是跟古南方人相關。我們通過其他分析也看到了古北方人群跟西伯利亞的草原人群的聯繫,同時還看到了古南方人群跟東南亞的相關人群的聯繫。

遺址地理位置和時間分布

現代人中,古北方人的基因更「強勢」

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東亞大陸南北方人群之間的差異性和分化程度逐漸縮小,這種變化暗示著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南北方之間頻繁的人群遷移與混合。有意思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古北方人群成分對現在的東亞人顯示出更多的影響。

付巧妹:在8300年前的時候,南北方已經開始不光是遷徙,還有融合的現象。人群遷徙中的新石器南北有相互融合,但是在新石器之後,可能黃河以北的這些人群對以南的人群影響非常大,存在大量的遷徙。所有的現代人群相對於古南方人群而言,他們會跟古北方人更相關,所以非常明顯地看到古北方人對整個中國南北方人群的一個影響。

三個遷移事件的最大似然系統發育圖,箭頭代表遷徙方向

至少8400年前,南方人群中就有北方人的混入

學術界有一種說法認為距今5000年及以前,中國福建奇和洞人與臺灣海峽亮島人等古南方人群屬於「第一層」人群;他們與從事農業經濟的「第二層」農業人群,也就是現代東亞人是截然不同的。但付巧妹團隊的研究修正了這一說法,其研究表明在至少8400年前,組成現今東亞人群、南島語系人群基因結構的主要祖先群體之一已經在東南沿海出現。

付巧妹:8400-4000年前福建等地的人群,跟3000多年前的西南太平洋的島民是屬於相關人群,而這個島民與南島語系人群是非常直接相關的。我們直接把南方內陸的傣族跟臺灣島上的阿美族進行比較了解,我們發現古南方人群跟阿美族有更近的遺傳聯繫。所以這個研究比較確認南島語系是起源於以南方人群,比如說福建還有臨近區域的人群為代表的人群。

外來人群介入少 中國主體人群保持了基本連續

研究同時發現,雖然中國南北人群最初有著明顯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一直是基本連續的,沒有受到明顯的外來人群的影響,遷徙互動主要發生在東亞區域內各人群間。

付巧妹:歐洲人群在9000年前尤其是在農業出現以後,人群是不斷受到外來人群的大換血。但是在中國,主體人群雖然有南北的分化,但它主體人群仍然是這些人對現在的人群的一些影響,而且現在的不同區域的漢族人群有非常明顯的相似性,也體現南北人群相互混合。

這一系列研究成果都是基於對中國南北方人群古基因組的研究。那麼,研究團隊從哪裡獲取的古人類基因樣本呢?付巧妹表示,他們與多家單位合作,創新古DNA捕獲技術,實現從11個考古遺址中的大量土壤微生物DNA裡「釣取」極其微量的人類核DNA。

付巧妹:最終捕獲測序獲得了北方、山東、內蒙古及南方的福建亮島及鎖港等地的11個遺址,其中有25個是距今9500年到4200年的個體和其中另外一個是300年前的個體。研究首次針對了中國南北方的人群,開展了時間跨度最大的這種系統性的研究,填補了人類演化史中的中國篇章。

人類演化史研究中缺失的中國拼圖,終於補上了!

近年來,與東亞毗鄰的東南亞、西伯利亞等地的古代人類遺傳演化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但迄今為止,東亞,尤其是中國南北方史前人類基因組的相關信息所知甚少。中科院副院長李樹深指出,付巧妹團隊的研究成果填補了人類演化史所缺失的重要中國篇章,為探源華夏族群及其文化和修正東亞南方人群演化模式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樹深:從遺傳學角度揭開了中國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遷移活動的若干謎團,是一項有關中國和東亞古人群遺傳多樣性研究的重大科學發現,對於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探源,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東亞南北方不同時期人群遺傳特點變化

付巧妹表示,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組研究,只是揭開人類演化史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更深層的疑問有待解答。

付巧妹:比如在舊石器時期相關南北方人群到底是怎麼樣互動的?沿海區域的北方人群跟內陸人士的差異在哪裡?另外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就是關於中國南北方人群的遷徙,它到底跟農業技術傳播有什麼關係?而在農業技術之後,人群向北到底什麼樣的文化動因讓它有很大的影響?這一系列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從基因角度看,誰是最古老的中國人祖先?
    現代中國人身上還有1%-2%的尼人基因,以及少量的丹人基因。中國人的尼人基因甚至比西方要高,很多人患有II型糖尿病、憂鬱症等,就是尼人基因的傑作。丹人基因在西藏人身上佔比比較高,而其他地區很低,幾乎沒有。丹人基因使得西藏人適應了高原反應,有非常大的好處。尼人基因也會有他的歷史好處,只是在現代看來並不明顯。
  • 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已停薪留職 基因編輯嬰兒違背科學倫理
    網易科技訊11月26日消息,針對首例基因編輯免疫愛滋病嬰兒的事件,南方科技大學發聲明表示,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 南方科大對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深表震驚,賀建奎已停薪留職
    賀建奎 南方都市報 圖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一事持續發酵。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賀建奎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研究存在的科學倫理隱憂已遭到外界的一致譴責與質疑。
  • 「科學大師」道金斯:從《自私的基因》到《基因之河》
    在英國讀中學的最後階段,在了解到不同宗教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和達爾文的進化論之後,道金斯毅然決然拋棄了自己之前的宗教信仰,堅定地選擇成為一位無神論者。此後,道金斯進入了塑造他的整個人生的牛津大學,並選定了一生的研究方向——進化生物學。人們將他譽為「無神論四騎士」之一。
  • 實地探訪南方科大:基因編輯涉事副教授已停薪留職
    國家衛健委也回應稱,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而處於輿論中心位置的賀建奎同時擔任基因測序公司「瀚海基因」和腫瘤早期篩查公司「因合生物」的董事長。天眼查顯示,賀建奎共擔任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進化論,一個錯誤的信仰! (來源:《科學大觀園》)
    嚴格地說,進化論至今都只是一種假說,當年達爾文希望將來能發現確鑿的證據,可是禁得起檢驗的證據至今也沒有找到,而且進化論的理論與事實也出入太大,論證模稜兩可,結論也無法重複。後來的學者是把進化論當作一種科學的信仰繼承下來的。也正是因為信仰,才把它當成真理介紹給學術界和公眾,這種新奇的假說很快形成了一個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們當成了真理。
  • 我們更像古南方人還是古北方人呢?
    確定了早在4.5萬年前,這個現代人個體的祖先就和尼安德特人存在過基因交流,而且估算交流的時間大概發生在距今5萬年到6萬年前。隨後更多的研究顯示,滅絕古人類跟我們現代人發生了不止一次混血,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反過來我們現代人對尼安德特人也有基因上的影響。在2018年的時候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母親是尼安德特人,父親是丹尼索瓦人的 混血兒 。
  • 基因科學研究推翻了進化論?
    發表於2018年5月28日,標題是「Sweeping gene survey reveals new facets of evolution」,翻譯過來就是「全面的基因調查揭示了進化的新方面」。嗯,時間,標題,都對上號了。但這並不是一篇發表在權威期刊上的論文,只是一個發在論壇上的帖子而已,充其量算是個媒體報導。
  • 新銳劉昱強勢崛起 海歸無用論遭遇挑戰
    (原標題:新銳劉昱強勢崛起 海歸無用論遭遇挑戰) 近年來 在國內職場上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始末: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簡歷照片
    ——深圳科創委否認經費支持  針對此前有媒體報導的,基因編輯嬰兒研究的經費或物資來源為深圳市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深圳市科創委也在27日凌晨予以回應,稱這一情況不屬實,該委從未立項資助「CCR5基因編輯」「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等項目,亦未資助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在該領域的科技計劃項目
  • 目前最具有爭議的科學理論,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
    科學理論,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嚴謹的、正確的,即使沒有事實依據,但大量數學公式的證明是少不了的,哪怕有一天,它被推翻了,但在一定範圍內,它依然能適用。不過有一個科學理論例外,那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有很多,為什麼會這樣呢?
  • 進化論的困局:人是猴子變的,但絕不可以讓一般人知道!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數以百計的基因來製造鼻子末端的氣味接收器,老鼠、狗和其他哺乳動物都非常依賴他們的嗅覺,但是對於黑猩猩和人類,大部分氣味接收器基因都有缺陷。它們完全無法形成接收器。人類和黑猩猩都較少用到鼻子,而更多地依賴眼睛,毫無疑問,我們和猿有共同的祖先,只不過我們在進化中取得了勝利。
  • 要是進化論是錯,那麼人從哪裡來?何為這麼多人反對達爾文進化論
    要是進化論是錯,那麼人從哪裡來?何為這麼多人反對達爾文進化論。問題是地球上成千上萬物種從哪裡來的?不要那樣我們人類當成一種非常特殊的物種看待,如果進化論是錯的,猿猴怎麼來的?鳥怎麼打來的,獅子怎麼來的……如果就像某些人所說,人是「老天」創造的,或者是外星人製造的,那麼如此推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他們製造的,外星人這麼閒的?沒事來地球製造出如此多的生命物種?
  • 科學探索:基因研究發現客家人的真正起源
    由於巫姓具有這種基因類型,我們就知道巫姓的祖先最早是居住在塞外草原的民族。巫姓與成吉思汗的族人有共同的血統,可以說是成吉思汗的「遠房親戚」。因此,謎團的答案是:巫羅俊不是南方的土著,而是從遙遠的北方輾轉遷來的。這與眾多巫氏族譜其實是一致的,歷史學家的懷疑可以放下了。那麼,一個草原上的家族,怎麼會成為漢人,又遷徙來到南方的腹地福建呢?
  • 人文與科學之間湧動著基因和算法:人文主義是種宗教嗎?
    因為社會倫理被宗教宗法禁錮不得解放,科學被經驗教條禁錮不得其法,這點上東西方概莫能外。文藝復興之所以偉大,一是用自由和平等喚醒了人,把對「自然和人」的解釋權歸於當下的人;二是找到了方法,用實證邏輯形成科學規範。於是兩條坐標軸的標準都重來了。
  •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招聘40人
    一、單位簡介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是以培育創建國家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為目標,由廣東省政府於2018年11月啟動建設。南方海洋實驗室由珠海市政府主導,中山大學牽頭建設和管理,陳大可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蘇紀蘭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 飽受爭議的達爾文進化論,到底有哪些問題?
    首先來看看什麼是進化論,進化論是指研究生物史中生命擴大適應範圍,增加生存餘地的發展狀況的科學結論。所以,寒武紀時期物種的突變式增長,顯然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衝突。後來的科學家對此作出過很多解釋。比如其中一派的科學家認為,寒武紀時期以前就存在各個物種了,但此前的地質條件並不適合保存化石,所以只保存下來了寒武紀時期的化石,給人以生物大爆炸增長的錯覺。如今,關於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仍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 有人說進化論不是科學理論,因為它有缺陷,那事情真的是這樣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進化論的「誤會」一般來說,關於進化論有兩個巨大的「誤會」。首先一說到進化論,很多人認為這個理論不靠譜,還會說出許多理由來。如果我們仔細去看這些理由,大概率會發現這些人可能都沒有看過進化論。
  • 自然指數公布最新全球學術排名,中科院全球第一,南方科技大學首次進入前100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學術領域蟬聯高校第一,另外有20個大學/機構順利挺進全球前100名,南方科技大學首次進入全球100名。四川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再次進步,史上排名最優;蘭州大學表現卓越,順利進入116名。
  • 進化論中存在的疑點,達爾文曾承認過,科學尚且無法解釋!
    進化論中存在的疑點,達爾文曾承認過,科學尚且無法解釋!正是因為這樣,在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後,還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因為這一言論完全違背了宗教神學和神創論的觀點,在當時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在當今社會當中,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相信神創論的人寥寥無幾,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普遍的被接受,但是有人卻指出,達爾文進化論當中還是存在一定的漏洞的,這些漏洞達爾文在晚年的時候也承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