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樣化慢行空間!嘉定這裡將建600公頃生態走廊

2020-12-24 湘湘帶你看社會

@嘉定人

環城生態走廊工業區(北區)段

專項規劃正在公示,詳見↓

規劃範圍

本次規劃範圍為嘉定環城生態走廊工業區(北區)段,東至嘉行公路、南至祁遷河-昌徐路、西至瀋海高速、北至綠意路,規劃面積約600.82公頃。

規劃定位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首要原則,建設服務新城北部地區,連接嘉寶生態間隔帶和嘉北郊野公園,以生態林地和農田為主、融入適量產業和居住配套、生態系統功能完善的環城生態走廊,實現「注功能於郊野,融生態於城市」的發展目標。

規劃方案

規劃區以保留林、園、田各具特色的生態基底為基本出發點,集聚生態資源;以存量用地的二次開發為主要方式,對建設用地進行組團式布局。規劃區總體形成「一主兩輔三片」,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間格局。其中,「一主「為智慧服務核心,是產城融合的智慧社區;「兩輔」為兩處智創產業中心;「三片"分別為多彩森林片區、生態溼地片區和經濟良田片區。

規劃保留現狀主幹路、次幹路,將綠意路向東西兩個方向延伸,成為規劃區與周邊地區聯繫的重要次幹路。同時規劃東西向的林潤路與昌徐路銜接,串聯規劃區內各個組團;規劃南北向的新徠南路,促進智慧小鎮的核心區域與周邊菊園新區、嘉定工業區(北區)在功能上充分銜接。

此外,規劃區保留曹新公路,並作為鄉村道路進行管控,寬度為6米,在單側林下增設5米寬的騎行道及慢行道,形成林下特色道路;在核心區內部規劃8-12米的公共通道,強調慢行優先,確保慢行安全。

規劃結合生態空間的設施布局,充分利用現有的道路交通和慢行體系,打造多樣化的慢行空間,承載各類慢性活動。其中,對現狀曹新公路進行路面改造,恢復其生態界面。另外,結合慢行驛站和草地開敞空間,打造集自行車遊憩、跑步、漫步為一體的慢行通道,採用路面和林下空間相結合的設置方式;結合生態空間環境,補充濱水、林下、田中等多類型的漫步通道,增強生態地區的遊憩活動功能。

通訊員:嘉小規

編輯:倪丹丹

【來源:上海嘉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嘉定盤陀子公園,親水生態走廊,納涼夜跑好去處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生活節奏自然是非常的快,對於長期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相對的工作壓力也逐步上升。在周末時找一悠閒之處,放鬆一下是很需要的。領略風光,放鬆心情,何樂而不為呢!先來說說盤陀子,在在南宋年間就已經很有名氣了,坊間把它和嘉定城裡的法華塔、橫瀝河上的倉橋,比作毛筆、硯臺和筆架,以此三件來附會「教化嘉定」的寓意。盤陀子,顧名思義整個島的形狀像是一個盤腿而坐的彌陀。南島可供遊客和市民休閒、遊覽的景觀公園,北島目前為封閉的生態小島。
  • 153.4公頃城市公園群+22公頃小微綠地 麗澤將建國內首個園林式金融...
    「三帶」是指三環及豐草河健康生活帶、金中都城遺蹟文化帶、蓮花河濱水活力帶,將充分發揮麗澤生態優勢,著力打造區域綠色空間網絡,打造五大城市公園群,塑造大尺度綠化與城市建設交相輝映的特色景觀,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生態與休閒活力兼備的「健康城市名片」。
  • 福州:南臺環島路將建17個生態公園
    昨日,福州市城鄉規劃局相關專家介紹,雖然南臺島建了南江濱公園、花海公園等,但目前整個環南臺島濱水空間不連續,濱水空間與城市功能發展區之間聯繫較弱,濱江路上公交站與設施出入口無銜接,缺乏相應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另外南臺島帶狀公園植物種植過密,空間視線不夠通透。「環南臺島濱江休閒路坐落於南臺島環岸一線面江景區,沿岸眾多的山體與兩江共同構成了獨特的山水格局,形成兩江多山的自然山水格局。」
  • 崇川區:發展綠色生態 打造綠色沿江經濟走廊
    南通綠色生態沿江行系列報導之三崇川區:發展綠色生態 打造綠色沿江經濟走廊7日,「綠色生態沿江行」融媒體新聞行動的採風團來到了第三站——崇川區軍山片區。打造綠色長廊「沒想到在軍山也能看到這麼壯觀的瀑布。」一走進軍山景區,市民陶金龍就被眼前飛流直下的瀑布所震撼,「現在的軍山有青山綠水,還有花香鳥鳴。」經過兩年多的生態修復,軍山風景區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廣大市民和遊客面前。坐上景區觀光車,沿路風景宜人,空氣清新。
  • 構築9.6千米長綠廊,建成一座溼地博物館,光谷生態大走廊二期工程...
    楚天都市報9月23日訊(記者黎先才 通訊員李曉靜)今後,市民將在光谷看到水道、綠道、空軌三道並行的生態廊道場景。記者今從施工方中國一冶獲悉,光谷生態大走廊二期工程已開始項目區域範圍的微地形整理施工,這標誌著該項目整體全面啟動。
  • 麗澤金融商務區將建五大城市公園群
    來源標題:麗澤金融商務區將建五大城市公園群     麗澤金融商務區被納入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定位為金融科技創新示範區主陣地之一,而這個首都西南部發展的新地標,將建設成國內首個園林式金融商務區。
  • 京張鐵路規劃綠化景觀走廊 高架橋下設圖書館
    北五環附近約6公裡採用地下隧道  未來,北京西北部將出現一條媲美「紐約高線公園」的多功能景觀長廊——京張鐵路綠化景觀走廊。據北京市規劃國土委消息,學院南路南至清華東路北將規劃6公裡長的多功能融合的綠色廊道,將打造西北部的帶狀綠化公園及城市通風廊道。
  • 徐匯濱江地區將建跑道公園 打造上海"西岸文化走廊"
    在徐匯濱江地區,2007年的這裡還分布著一些水泥廠、沙石料碼頭、塑料製品企業等,工廠的喧鬧聲和碼頭的號子聲似乎還在耳畔迴繞,但誰能想到這裡將成為文化聚集高地。而華麗「變身」的背後就是創新轉型。  昨日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上海徐匯濱江開發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喬軒透露,「十二五」期間,徐匯濱江將重點打造上海的「西岸文化走廊」和「西岸傳媒港」,同時還將推進由龍華機場跑道改造的「跑道公園」等一系列公共環境建設。「讓徐匯濱江變成上海最具有文化品位和文化氣質的濱水區域,並成為上海的一個新地標。」
  • 相當於鄞州公園3倍大的生態走廊將出現在東部新城
    原標題:相當於鄞州公園3倍大的生態走廊將出現在東部新城 東部新城核心區生態走廊示意圖 製圖 周思聰  繼今年5月東部新城核心區生態走廊一期工程完工後,本月底,生態走廊二期和北區工程將同時開工。
  • 湖南將建30條省級生態廊道,21萬公頃總體布局已繪就藍圖
    未來5至10年,湖南省將全面建成30條省級重要生態廊道,讓三湘大地顏值更高,氣質更佳。車在綠中行,人在畫中遊,鳥在林中鳴,宛如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湖南省級重要生態廊道是什麼?具體在哪兒?準備怎麼建?提前帶您了解一下!
  • 「ELA生態景觀獎」中國十佳案例發布 長沙有家公園上榜
    考慮到項目地塊豐富的資源,景觀建設師受命制定一座83公頃公園的總體規劃框架。一支多學科團隊參與到總體規劃的制定,建立起一系列的開放空間「平臺」。這些平臺能夠推動社會交流、提供教育和文化探索機遇,並且強化新區和濱水地區的生態系統。
  • SOM 「深圳光明中心區規劃」方案,多樣化的生態城市社區
    SOM為「深圳光明中心區總體規劃」創建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多樣化的生態城市社區,緊密地將城市與自然,傳統與創新,經濟與文化有機相連。 深圳市政府以光明區的經濟潛力為優勢進行全面規劃,促進知識產業及創新為導向的城市發展,同時保護和提升該區現有的生態與農業資產。
  • 「這裡的景色真漂亮」,瑞安中塘河生態慢行廊道等地引觀摩團稱讚
    6月29日,溫州塘河沿線開發建設項目2018年中「互學互比」活動觀摩團來到瑞安市,實地察看中塘河生態慢行廊道與濱海美麗田園一期項目
  • 結合桂城文化特色 打造品質活力生態空間
    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目標,對於正全力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先行示範區的佛山市南海區來說,生態空間的建設規劃,正變得越發重要。在此背景下,風景園林設計高級工程師、佛山市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委會副主任楊永明建議,桂城可以充分結合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品質活力生態空間。
  • 北京東城區將打造18公裡王府井區域慢行系統示範區
    近年來,東城區以「規劃引領+共享合作+科技支撐」為重點,開展公共建築停車設施有償錯時共享、增建停車場、提高道路停車電子收費高點視頻覆蓋率等方式,努力緩解東城區多年來停車難的「頑疾」。接下來,東城區將會繼續堅持「以靜制動」的治理策略,通過建設整治、疏導停車,進一步強化核心區的慢行交通功能。
  • 對接甬江科創大走廊 繞城高速小港互通旁地塊有新規劃
    這裡,是屬於寧波中心城、北侖、鎮海三地共享的生態開敞空間。按照規劃,這個區域要對接甬江科創大走廊,未來將搬遷工業用房,發展研發等文化創意產業。同時規劃小浹江聯通甬江的通廊,建設濱江節慶公園;結合規劃地鐵6號線站點,形成軌道、纜車、自行車水陸空一體的換乘樞紐。
  • 秀湖生態公園規劃三大慢行系統 跑步騎行有了好去處
    在秀湖生態公園交通設計中,公園未來將形成包括主遊路、次遊路和支路的多環式內部交通布局,構築環湖主園路聯繫各個區塊,同時開闢多條水上遊覽線路,秉承舒適性和活動性原則,打造舒適濱水步行遊覽線路。不同分區內部自成環線,環環相套,方便遊賞。
  • 航拍三亞月川生態綠道 連接人和自然的走廊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三亞11月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沙曉峰)綠道,原指沿著諸如河流、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遊憩活動的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三亞市月川生態綠道位於臨春河上遊,從鳳凰路起至海螺路、溪澤三橋,該綠道全長約11公裡,項目佔地面積約11公頃,主要建設項目包括慢行道、生態堤岸建設等,示範段長1.2公裡,佔地面積約4公頃。據了解,月川生態綠道是三亞市綠道網的一部分,是中心城區的「綠色項鍊」。該項目於今年5月底開工建設,不久前完工。
  • 生態修復主旨探尋—國內十個生態修復設計案例介紹
    二、鹽鹼地生態修復—天津橋園公園橋園位於天津市中心城區河東區。場地南臨盤山道,東以天山路為界,西北朝向衛國道立交橋呈扇形展開,佔地22公頃。東南兩側為城市幹道,是公園與城市的活躍交界面,周邊社區人口近30萬。建園前這裡是廢棄的靶場,場地低洼,有魚塘若干;場地現狀垃圾遍地,汙水橫流,鹽鹼化非常嚴重。
  • 榕不大不小宜「慢行」 代表建議構築慢行系統
    代表們建議要實現慢行系統網絡的無縫對接:採取公交優先、公交專用道建設等措施,提高公交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線路和停靠站點要儘量向居住小區、商業區、學校等城市功能區延伸,提高公交可達性;在公交站點、地鐵站口要配建公共便民自行車服務站點,實現步行、自行車和公交、地鐵等公共運輸的無縫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