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遊訪金陵,寫下一首詩,白居易讀後也嘆賞良久

2020-12-13 品詩賞詞

奔波在俗世裡,總以為來日方長,卻經常百孔千瘡;流連於紅塵中,習慣了風雲變幻,就很難一如既往。緣聚緣散,看不清誰在為誰守候;潮起潮落,辨不明是否真的覆水難收。劉禹錫遊訪金陵,寫下一首詩,白居易讀後也嘆賞良久。讀完這首詩,也許你會更加迷茫,也許你從此變得堅強。

烏衣巷

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二首,雖詠懷古蹟,卻沒有拘泥於史實,全文沒有一句議論,只是選取典型景物以顯示烏衣巷的今昔變化,寄託詩人深深的感慨,是詩人最為滿意的懷古佳作之一。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從描寫六朝古都金陵南門外的朱雀橋入手,描寫烏衣巷的環境。朱雀橋橫跨於秦淮河上,是當時車馬填咽的交通要衝,也是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它不僅與第二句中的烏衣巷地名相對,而且「朱」與「烏」又都表示顏色,對仗自然工整,形成語言上的美感。由於兩地相鄰,也自然會使人聯想到這裡東晉時代居住的高門士族,便於展開對歷史的回憶和反思。

今日的朱雀橋邊,野草豐茂,野花飄零,那謝安在橋上建造的,裝飾著兩隻鋼雀的重樓,也許遺蹟尚存。卻早已被人們冷落了。詩人以「野」狀「草花」,說明這草花寂寞開謝、自生自滅,一絲荒涼冷落的氣氛油然而生。

「花」字不僅與「草」字並列,指野草、野花,而且可解作動詞「開花」。昔日繁華的朱雀橋邊,野草任其生長,以致開花,不是將人跡罕至、滿目荒涼的衰敗景象表現得更為充分麼!

「烏衣巷口夕陽斜」,第二句破題,正面寫烏衣巷。據史籍記載,晉南渡時,王、謝諸名貴家族居烏衣巷,此時謂其子弟為烏衣諸郎。可見這裡曾是掌握東晉政權的王導、謝安等豪門貴族的聚居之地。昔日的烏衣巷,顯官士族之家比鄰相連,到處都是高屋深宅的雕梁畫棟,衣冠楚楚之士更是往來不絕,好一派繁華之勢,鼎盛氣象。

可今日,烏衣巷不僅掩映在朱雀橋衰落悽清背景之下,而且只剩下夕陽殘照,一抹餘暉灑落在街道上。夕陽,乃西下的落日,「斜」字也可解作動詞「斜照」。以「斜」字寫落日,更渲染出夕陽西下的慘澹景象,也隱喻著氣息奄奄的衰落情景。

前兩句選取野草荒落、殘陽晚照,烘託出烏衣巷的悽涼景象。「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第三、四句則抒發詩人對烏衣巷變遷的深重感嘆。但詩人沒有流於一般淺顯、直露和正面的抒發,而是繼續藉助於景物,把感嘆寓於景物的描寫中。

燕子是一種候鳥,儘管不會有歷盡滄桑數百年的老燕子,但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卻是其代代相傳的生活習性。詩人抓住這個特點,冠以「舊時」二字,以象徵性的比喻,把燕子作為歷史的見證。昔時王謝堂前的那一群家燕,如今一隻只飛入百姓之家。這就反襯出今日烏衣巷的主人,已不再是那些高門望族,而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了。

由於詩人把自己對歷史變遷的判斷,對盛衰興亡的感慨,寓於野草、斜陽、飛燕三種典型景物中,因而含蓄蘊藉、耐人尋味,取得了詩人自己所揭示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裡」的審美效果。難怪白居易面也對劉禹錫的《金陵五題》要「掉頭苦吟,嘆賞良久」。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唐朝是詩歌最繁榮的朝代,各個時期均不乏知名詩人,以王勃、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到了盛唐更不用多說,李白、杜甫遙遙領先,白居易、王維等人緊隨其次。既然提到白居易,就不得不說跟他並稱「劉白」的劉禹錫,他也是當時詩壇上炙手可熱的人才。
  • 詩豪劉禹錫經典詩詞,23年被貶我又何懼,一切挫折皆是詩的養料
    劉禹錫字夢得,號「廬山人」。又稱「劉賓客」或「劉夢得」,被後世人尊稱為「詩豪」。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與柳宗元並稱「劉柳」。「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便是對他最好的評價。劉禹錫寫的詩,詩風豪氣,雄健。
  • 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詩,讀後不禁感慨萬千、潸然淚下
    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他的詩通俗易懂,於平實之處更顯深情,因此有「詩魔」之稱。又因白居易詩歌數量為唐代最多,因此被稱為「詩王」。白居易一生朋友眾多,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元稹了,在元稹死後,白居易肝腸寸斷、傷心欲絕,在思念的纏繞下,白居易寫出了其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詩,讀後令人不禁感慨萬千、潸然淚下。全詩如下:《夢微之》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 春天到來,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劉禹錫和詩一首,從而成為詩壇雙璧
    「四海齊名白與劉」,白居易與劉禹錫不但是生活上的好友,更是文學上的知己。二人均是詩詞高手,惺惺相惜,互相提攜。每當一人有新作完成,另一人必寫詩相和。大和三年春天,白居易的仕途不順,他的處境如同閨婦一般,於是寫了一首詩來隱喻當時的處境。
  • 劉禹錫驚豔千古的詠懷名篇,白居易讀後嘆賞不已,帶火了一條小巷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一首和一條小巷子有關的唐詩,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烏衣巷,劉禹錫 (唐)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是劉禹錫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
  •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詩,為詩豪劉禹錫所作,句句令人肝腸寸斷
    有一種友情叫「劉白」,詩豪劉禹錫和詩魔白居易之間的感情,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白居易比劉禹錫年長,官位也一直更高,年少時他和元稹友誼很深,世稱「元白」。後來,元稹早逝,詩壇和他關係最好的就是劉禹錫。如果說白居易和元稹是少年友情、意氣風發,那他和劉禹錫就是在經歷半輩子的沉浮後,經過歲月洗禮的一生摯友之情。公元842年,劉禹錫病逝於洛陽,享年70。這讓白居易痛哭不已,此時兩人已相交20年,特別是兩人退休後,共同生活在洛陽。平日裡,相約喝酒作詩,你來我往,成一時佳話。好友的突然離世,對這位老人的打擊可想而知,同年他為好友寫下了兩首悼亡詩!
  • 詩句透視性格——白居易和劉禹錫的「詠老」詩
    公元772年,白居易和劉禹錫都在這一年出生。公元826年,名滿天下的兩人第一次相遇在揚州,一見如故,相交莫逆。後來晚年同居洛陽,兩人都患有眼疾,足疾,行動不便。白居易面對此時的晚景,產生一種悲觀的,消極的情緒,寫下了《詠老贈夢得》: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一年後白居易到長安做秘書監,白鶴還留在洛陽家裡。這裡有清澈的水塘,茂密的竹林,還有布置精巧的花草亭臺。這雙白鶴在花園裡飛來跳去,卻不願離開。一天,劉禹錫因事來到白居易家,剛走進院子,白鶴好像還認識他,立刻就飛到他眼前,劉禹錫又驚又喜,回到家就寫詩寄給白居易。
  • 劉禹錫一首詩樂觀豁達,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唐代詩人劉禹錫就非常具有前瞻性,早就在千年之前就知道天命不可違,於是寫下一首寓意深刻的詩。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劉禹錫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傳遞進取精神,激勵了無數人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經遭遇貶謫數十年,人生的大好年華就這樣浪費掉了,沒有為國家效力,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始終被小人算計。唐敬宗寶曆二年,從和州返洛陽的劉禹錫遇到了和他名氣相當,從蘇州返洛陽,途徑揚州的白居易,兩個人惺惺相惜,雖然神交已久,今日終於相見。兩個落魄的靈魂相聚在酒席上,談論起人生的際遇,不覺得感慨萬分。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眾所周知,這兩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題既名「酬樂天」,此詩當為和詩,且是與白居易相唱和。那麼白居易的原贈詩又是如何呢?劉禹錫被貶巴楚之地二十三年,經江南返回洛陽,恰逢白居易也從被貶的蘇州返回洛陽。中唐兩位大詩人相見,自是同病相憐,一起詩酒放歌。席間白居易寫下了這首詩贈給劉禹錫。首聯「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道出白居易對劉禹錫的賞識和酒席間放歌縱酒的情景。
  • 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脫口而出,白居易也驚呼神妙
    再如文學作品中描寫美景,有時卻是彰顯悲情;禪詩中不見禪字,卻句句有禪意。讀者可以循著詩句的導引,探幽燭微,體察詩人的深衷曲意,才更有一種發現的快樂和神奇的感受。下面介紹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脫口而出,白居易也驚呼神妙。
  • 白居易信手拈來的一首詩,卻暗合元稹之夢,當真是心有靈犀
    連白居易自己讀後都感慨「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僕心哉!」而當元九去世後,白居易也曾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的哀戚之語,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可以說這兩人的友誼,別說是大唐詩壇,就是放在整個古代也是不多見的。
  • 劉禹錫一首愛情詩,講述自不為人知的愛情經歷,讀完美得令人心醉
    想想劉禹錫的一生確實是極盡波瀾,他曾經輝煌過,在年少之時他就已經名滿天下,成為所有人的偶像,參加科舉考試也是一路暢行,如果按照正常的軌跡發展,可能他早已大放異彩。不過命運使然,他成為了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這讓他的人生經歷變得更加豐富。在晚年時,他常與白居易一起回憶過去,寫下許多優美的詩篇,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 白居易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讓人感嘆杯酒見真情
    李白的豪放不羈以及他平日裡酣暢淋漓喝酒的恣意灑脫讓他廣結好友,一首《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成為遠近聞名的佳作,杜甫也是李白人生路上的摯友。但除了李白的圈子很廣之外,白居易也有很多朋友,他的真誠和率真吸引了很多的人與他結識,在白居易的眾多好友之中,元稹便是其中之一。
  • 共君一醉一陶然,白居易在洛陽,與劉禹錫閒飲,寫下這首詩,很美
    白居易曾經寫過這樣一首很有名氣並且流傳很廣的詩詞《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詩中這樣寫道:「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後誰能惜酒錢?共把十千沽一鬥,相看七十欠三年。閒徵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 劉禹錫被貶夔州,寫下一首詩,最後7字一語雙關驚豔千年!
    李白曾三過夔門,寫下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千古絕唱。杜甫也曾在夔門的最高處寫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年一嘆。夔門所在的古代夔州,也就是今天的奉節,無疑成了一座被千年文脈築就的詩城。
  • 「詩豪」劉禹錫,一首回贈白居易的詩,教我們如何笑看風雲
    唐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洛陽人,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劉禹錫耳濡目染,加上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文章寫得十分好,還擅長寫七律、七絕詩,有些優秀詩作可和李白、杜甫相媲美,人稱「詩豪」。
  • 杜甫解悶時寫的一首詩,憶物思人,劉禹錫讀後也深受啟發
    下面介紹杜甫解悶時寫的一首詩,憶物思人,劉禹錫讀後也深受啟發。解悶唐代:杜甫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王維才華橫溢,曾官至尚書右丞,他在陝西藍田有一座輞川別墅。「未絕風流」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王縉也能做詩,能夠繼承家學;二是指在寶應元年,王維的弟弟曾奉唐代宗的旨意,將哥哥的數百篇作品都編輯成集,並呈獻朝廷。玉維與弟弟王縉在盛唐時名冠一時,當時坊間傳說,論詩則王維、崔顥,論筆則王縉、李邕。安史之亂時,弟弟為了幫助哥哥解脫困境,還誠懇地自願免去官職、為其贖罪,可見兄弟情深!
  • 韓愈想讓友人出門賞春,寫了一首誇讚春天的詩,一不小心成了經典
    李白因為自由灑脫的性格,吸引了無數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了大唐最強大的朋友圈,和杜甫、高適的三大頂級「流量」詩人結伴同遊,也成了詩壇最大的盛典;元稹、白居易的絕世友情更是超越了一切,留下了感情真摯的佳話,直到今天仍有許多人提起。還有劉禹錫和柳宗元,王維和孟浩然,許多我們熟知的詩人們都有過相識和相交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