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預習單
設計者:古莉萍謝淑妤李巧莉
第一課時:《認識圓柱》
預習課本第17—19頁,嘗試完成下面的探究。
觀察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完成下表。
2.轉一轉:準備一個硬紙做成的長方形(長10cm,寬5cm),把其中一條邊貼在小木棒上。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木棒,看看會發生什麼奇蹟?
我的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一個圓柱展開會是什麼樣子?圓柱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可以把展開圖貼或畫在下方,並標上名稱)
(本課知識點:1.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圓柱有3個面組成,上下兩個圓叫做底面,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圓柱周圍的面叫做側面,是個曲面,側面沿著高展開後可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2.使學生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柱,即長方形的一條邊快速旋轉,形成圓柱形狀,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3.展開圓柱,鞏固圓柱組成部分,重點探究側面展開圖的形狀與圓柱的關係,完成由曲面到平面的轉化,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為後面的學習做好基礎;4.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並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
第二課時:《圓柱的表面積》
預習課本第21—22頁,嘗試完成下面的探究。
一、回憶與推理。
1.一個圓柱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和一個()組成。
2.沿圓柱體的高剪開,側面展開後會得到一個()形,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寬是圓柱的________,因此圓柱的側面積=________×_________。
3.
二、綜合應用。
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各是多少?
(本課知識點:1、圓柱體側面積=底面周長×高。用字母公式表示為:S側=Ch。圓柱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S表=S側+2S圓。2、掌握轉化的數學方法(化曲為直)。3、使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區分圓柱體表面積的不同情況,並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
第三課時:《圓柱的體積》
預習課本第25—26頁,嘗試完成下面的探究。
1、回憶與推理。
2、試一試: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3釐米,高是10釐米,求它的體積是多少?
(本課知識點:1、了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2、經歷猜想驗證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並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滲透、體驗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第四課時《圓柱的體積綜合運用》
預習課本第27頁,嘗試回答下面問題:
(本課知識點:1、能夠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理解瓶子的容積是由裝水的圓柱的體積和倒置後無水的圓柱的體積兩部分組成的,即正放水的體積+倒置無水部分的體積=瓶子的容積。3、通過動手操作經歷把不規則物體轉化為規則物體的過程。)
第五課時《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複習課》
看書17-30頁,嘗試完成下面的表格:
(本課知識點:複習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知識,掌握其特點,能藉助圖形說出公式推導過程,數形結合,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構建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系統。)
第六課時《圓錐的認識》
預習課本P31-32頁,嘗試下面的探究。
1.生活中常見的()等物品的形狀是圓錐形的。觀察並說一說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2.拿一個圓錐形的物體,摸一摸它的底面和側面分別是什麼圖形?嘗試量一量它的高。
3.在下面畫一個圓錐,並標出各部分名稱。
4.動手做一做,把一張直角三角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看看轉出來的是什麼形狀?
(本課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觀察,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由於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轉動直角三角形紙片,旋轉軸所在的直角邊就是圓錐的高,而另一條直角邊就是底面的半徑,斜邊就是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意一點的邊線。)
第七課時《圓錐的體積》
一、預習課本P33頁,嘗試下面的探究。
過上面的實驗,我發現:
二、一個圓錐的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本課知識點:通過引出問題——實驗探究——推導公式,理解圓錐體積公式推導過程,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V圓錐=V圓柱=Sh=лr?h。)
第八課時《圓錐的體積在生活中的應用》
預習課本P34頁,嘗試下面的探究。
(本課知識點:在學生掌握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應用與拓展,如知道通過計算一個圓錐形糧倉的體積可以進一步求出這個糧倉糧食的質量等生活問題,讓數學回歸生活並服務與生活。)
第九課時《圓柱和圓錐的整理與複習》
預習課本P37頁,嘗試下面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