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6月29日訊 (記者 喻亮)「芳華聲許,居高自遠」,6 月 28 日上午,長沙市稻禾香素食餐廳迎來三周年慶典。慶典上,稻禾香以「數字稻禾香,健康舌尖上」為主題,創新性地推出「健康服務+健康體驗+健康教育」的公益模式,聯合專家義診、免費素食體驗、國學公益講座等,為健康管理開出新「藥方」。
稻禾香三周年活動現場
公益活動 義診+體驗推出健康管理新模式
據悉,當天上午 9 時至下午 4 時,稻禾香聯合長沙市嶽麓區銀雙社區、環衛局、園林局等多個部門,攜手國藥控股維安國醫館、長沙市天心區人民醫院、湖南普天樂康養連鎖專業機構,在長沙市稻禾香公益素食餐廳內,對來自周邊社區的近200位居民、環衛工人、園林工人和各位愛心義工,進行了一次包括口腔、皮膚科、外科、內科、心血管科、康復科、男科、婦科、兒科等全面的大型公益義診活動。慶典當天,稻禾香還向周邊社區和全市市民免費供應素食。
「社區居民的健康應當通過定期檢查來進行保護,而這種現場的義診活動和健康服務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這種形式不僅能夠讓患者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能讓醫師專家有健康飲食的觀念。」湖南省省中醫附二院皮膚瘡瘍科主任,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外科免疫病理科研實驗室主任,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外科教研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皮膚瘡瘍重點專科、重點學科帶頭人楊志波教授告訴記者。
楊志波教授現場義診
湖南省知名心血管科專家蕭長江博士指出,稻禾香的這種公益模式其目的是通過健康體驗的方式,讓更多人意識到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調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徹底改變中國人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從而相應調整為以素食為主的飲食結構。
長沙市稻禾香公益文化促進中心理事長胡翠娥也認為,稻禾香將堅持素食計劃,把素食文化傳播到社區、農村,為居民和農民打造健康飲食,不忘初心,把公益平臺做好,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飲食文化 素食+國學開出預防醫學新「藥方」
在三周年慶典上,稻禾香不但提供了健康體檢和素餐體驗服務,還將開啟一場以「上善若水」為主題的國學公益講座。蕭長江博士、湖南大學熊劍教授、湖南新儒家代表趙子維老師、長沙市社科聯副主席王錫財老師、中國科學院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副主任吳建安老師等嘉賓來到現場,分別從道、醫、儒、佛、易等不同角度來解讀「稻禾香」這場生命之緣。
病從口入,病由心生。在進行體驗式健康教育的同時,心靈健康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唯有身體上和心理上同時進行,才能預防疾病悄然的產生。
作為中醫之源的《黃帝內經》,其中積聚了諸多關於養生的理論和知識。尤其是強調「治未病」這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將養生與預防疾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使養生保健思想具有了更重要的意義。正如湖南知名心血管科蕭長江博士在現場所說,全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提出「沒有膽固醇超標就沒有冠心病」,他在此基礎上提出「沒有動物性食品就沒有膽固醇攝入」,如何「管住嘴」,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回歸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以植物性食品為主替代以動物性食品為主的飲食結構,預防「病從口入」,也唯有通過國學從思想和心理上去引導國民以素食為主,才能達到預防的作用。
湖南知名心血管科蕭長江博士在現場講解
天心區人民醫院院長童俊傑也提倡素食和國學走進醫院和患者,他認為健康管理飲食是第一步,再加上文化的介入,使得預防醫學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大家就很容易接受,從而形成健康的飲食營養搭配,達到膳食均衡。
在談及飲食結構和國學時,長沙市稻禾香公益文化促進中心秘書長童肇雄介紹,體驗式健康教育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心靈上的,健康要治標又治本,就要把健康飲食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傳播到社區和農村,以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從而預防疾病的產生。
在稻禾香項目籤約儀式上,湖南省國資委招標辦主任王光明以芷江縣七甲坪的駐村書記的身份發言,他指出,此次稻禾香和懷化市芷江縣「文化下鄉、產品進城」項目的合作,就是讓素食和國學回歸到農村的一種實踐和探索,希望能改變農村因病致貧的現象,從而達到健康扶貧。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也是稻禾香參與扶貧,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
「文化下鄉、產品進城」項目籤約儀式
三年來,稻禾香已經啟動了牆上素食、每周一素、素食病房、素食醫院等多項公益計劃,關於稻禾香未來的舉措,蕭長江博士介紹,明年或將開啟全國首家醫院素食聯盟計劃,在醫院推廣素食,讓醫護人員來推廣素食文化,飲食結構改變,從預防的角度來解決疾病之源。
據了解,稻禾香是由湖南國學踐行俱樂部企業家研修班的45位學員眾籌成立,沒有股東,只有公益出資人,他們不計付出,不求回報。稻禾香已經有了完整的公益計劃,包括公益素食餐廳、國學公益沙龍、公益文化促進中心、公益食材體驗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