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嘴裡經常出現白色東西,餵奶哭鬧,這是怎麼了?

2020-12-25 騰訊網

有個媽媽向呵護君求助,小寶貝才4個月大,這兩天給她餵奶的時候總是哭鬧不止,不願意吃奶。細心的媽媽發現寶寶口腔兩側和舌頭黏膜上有一些白色的斑點,媽媽以為是奶塊凝結在口腔裡,就用棉籤去刮,誰知刮掉白色斑點以後,被刮的地方一片紅色,寶寶哭得更厲害了,媽媽趕緊帶她去醫院檢查,原來寶寶得了鵝口瘡。

何為鵝口瘡

出生不久的嬰兒,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此時檢查寶寶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這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斑片跟雪一樣,因此又叫雪口病。

鵝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口腔疾病。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表現為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口腔不清潔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亦可發生在體弱的成年中。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

寶寶患了鵝口瘡通常會感到口腔不適,有時會感到疼痛,多半寶寶會因此減少吃奶;鵝口瘡還會造成寶寶吃奶時呼吸量不夠,使寶寶營養攝入不夠,出現營養缺乏症。

鵝口瘡的症狀

任何年齡都可出現鵝口瘡,但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

1、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顎或唇內黏膜上。

2、好發於頰舌、軟顎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黏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並發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如何區分鵝口瘡與奶塊

寶寶吃奶後,口腔內會殘留奶液,如果沒有及時清潔,會形成奶塊,這與鵝口瘡有一些相似,對缺乏經驗的新手父母來說,區別它們的辦法就是:用溼棉籤輕輕擦拭,白色塊狀物消除,是奶塊;假如擦除困難,或擦除後會留有紅色創口,則表示寶寶患了鵝口瘡。

鵝口瘡病因

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但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嬰幼兒的口腔裡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是否發病主要取決於機體的適應性和抵抗力。

1、準媽媽產道有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通常寄生在人體的皮膚、腸道,以及女性的陰道中,如果準媽媽孕前有白色念珠菌陰道炎,那麼就要及時治療。有統計表明,正常新生兒的鵝口瘡有99%是出生經過產道時,接觸到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

2、奶嘴、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忽略寶寶的口腔清潔。寶寶喝完奶後,須做口腔清潔的工作。否則存留在寶寶口腔內的奶汁也會因長時間變質導致病菌滋生。

6、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嬰兒鵝口瘡診斷標準

真菌感染引起的鵝口瘡原因比較單純,不需要進行其他方面的檢查,如果寶寶的鵝口瘡反覆發作,取少量白色黏膜化驗,找到白色念珠菌菌絲及孢子,是實驗室診斷依據。通過檢驗能夠確定酵母菌的類型,以便醫生能更準確給寶寶用藥。

嬰兒鵝口瘡並發病症:

鵝口瘡會導致疼痛。長了鵝口瘡,寶寶的口腔會有疼痛的感覺,寶寶會因此而拒絕吃奶,造成食量減少、體重增長緩慢。

如果鵝口瘡擴散到口腔的後部,有可能殃及食道。食道是食物由口腔輸送到胃裡的管道。食管一旦受到感染,寶寶吞咽東西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會因為怕疼,連水都拒絕喝,這樣寶寶就有可能出現脫水。

如果不及時治療,酵母菌還可能波及身體的其他部位。當然,瀰漫性酵母菌感染是十分罕見的。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需要採用更有效的抗真菌治療。

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寶寶口腔裡出現一兩處鵝口瘡時,可以先觀察,如果不影響吃奶睡眠等,可以加強護理,等待自愈,但如果鵝口瘡越來越多,就需要治療。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如果是母乳餵養,那麼醫生可能會使用可以塗在乳房上的抗真菌軟膏,但要注意應該在寶寶進食以後過一段時間再用藥,以免引起寶寶嘔吐。

如何預防小兒鵝口瘡

新生兒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平時只要注意口腔護理,每次餵奶後再餵幾口溫開水,可衝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這樣黴菌就不會生長了。

1、產婦有陰道黴菌病的要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

3、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

5、滿月以後寶寶應該適當進行一些戶外鍛鍊,增強身體抵抗力;

6、杜絕抗生素濫用的情況;

鵝口瘡反覆發作怎麼辦

患有鵝口瘡的寶寶通常在用藥幾天以後病症就會消失,但是鵝口瘡特別容易反覆發作,所以家長應該在病症消失以後繼續用藥幾天,以鞏固療效。

反思一下是否是由於媽媽餵養不當,導致寶寶營養缺乏,身體虛弱、抵抗力差,要保證寶寶的均衡飲食,多多運動,增強體質。

相關焦點

  • 寶寶嘴裡出現白白的東西,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寶寶在哭鬧或者吃奶時,寶媽媽會不經意的發現寶寶口腔裡有白色的東西,擔心起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引起寶寶這種情況的原因,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口腔潰瘍是很常見的,其原因和口腔感染、缺乏維生素、過敏等是有直接關係的,但口腔中白色物會伴有水皰形成,伴有疼痛,寶寶食慾下降,及吃奶時哭鬧等情況出現
  • 寶寶經常出現半夜哭鬧是怎麼回事?
    孩子出現半夜哭鬧的情況,總是讓寶媽媽頭疼及煩惱,就會查看一些相關的育兒科普或者是問醫生,到底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一,在嬰兒期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和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發育不成熟、飢餓、室內溫度不適應、憋尿等等都是有直接關係的;二,嬰幼兒期由於胃腸功能發育不健全,消化道疾病是頻繁發生的,所以孩子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如腹痛、腹脹、嘔吐、大便次數增多等情況,也容易影響孩子晚上睡眠,出現哭鬧等情況的;三,學齡期的孩子
  • 寶寶已經餵奶,更換尿不溼,為什麼寶寶睡前,依舊哭鬧不止呢?
    一些寶媽發現,寶寶睡覺前,總有那麼一些時候,喜歡哭鬧一陣子,怎麼哄都不行,餵奶、抱著搖晃,寶寶依舊哭鬧不止的,這是為什麼呢?可能有些寶媽還會懷疑,是否是寶寶生病了,身體不舒服所致,其實不然,寶寶睡前哭鬧,並不一定就是寶寶生病了,可能寶媽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知道麼?
  • 武漢兒保中心:一哭就餵奶?寶寶哭鬧原因還有這些
    一哭就餵奶?寶寶哭鬧原因還有這些……當寶寶離開媽媽的身體時,外面的世界讓他們極度沒有安全感,因為不會說話,所以他們常常用哭鬧來表達情緒。餵奶吧,來寶寶吃吃……」而寶寶卻很嫌棄的扭頭避開,止哭效果很不佳,媽媽們要明白哦,不是所有的哭泣都是在說自己餓了哦,寶貝哭鬧的原因有可能是以下這些:01、餓了或吃太撐寶寶肚子餓了要吃的時候,哭聲一般很洪亮,頭來回活動,嘴不停地尋找,並做著吸吮的動作。這個是很容易判斷的,餵飽了自然就不會哭了。反之,吃得太多難以消化,寶寶也會哭。(這個是目前最常見的!)
  • 寶寶一到傍晚就哭鬧?別擔心,這是寶寶在"黃昏鬧"
    這樣怪異的行為讓麗麗既感到擔憂,又對寶寶的行為不耐煩,還感到一絲絲的委屈,她覺得自己做的挺好的啊,怎麼這孩子就是不領情呢。帶著這樣複雜的心情麗麗向婆婆請教了,婆婆聽完麗麗的描述說道&34;。何為&34;這個很簡單,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寶寶在黃昏時刻哭鬧不止,這是其一。其二是寶寶在傍晚餵奶時寶寶因為種種原因哭鬧不止,有可能還會斷斷續續的持續到晚上10點左右。
  • 一歲寶寶經常哭鬧很可能是這三種原因,寶媽們長點心吧
    當天晚上就留在堂姐家了,到半夜的時候,我就聽到寶寶在哭泣,聲音越來越大,我跑到堂姐屋問怎麼了,滿含心疼的堂姐無奈的說:「寶寶一直是這樣,總是半夜哭鬧,睡眠時間短暫,餵奶也不吃。」第二天,我陪著堂姐去了醫院,經過兩個小時的檢查,醫生說是因為堂姐長時間以抱、搖等不正確的哄覺方式和寶寶缺鈣原因導致的。
  • 寶寶一到傍晚就哭鬧?別擔心,這是寶寶在「黃昏鬧」
    這樣怪異的行為讓麗麗既感到擔憂,又對寶寶的行為不耐煩,還感到一絲絲的委屈,她覺得自己做的挺好的啊,怎麼這孩子就是不領情呢。帶著這樣複雜的心情麗麗向婆婆請教了,婆婆聽完麗麗的描述說道"別擔心,不是你的錯,這是寶寶在黃昏鬧了"。
  • 2、3月寶寶嘴裡經常吐泡泡,是好玩還是生病了?這6個原因要了解
    寶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要注意這些:①不要讓寶寶太餓才餵奶,寶寶吃奶急會吸入空氣;②寶寶吃奶之後,寶媽要給寶寶拍嗝,讓寶寶排除空氣;③餵奶要少食多餐寶寶最開始探索世界就是從自身開始,用嘴去探索,所以寶寶喜歡吃手、吃腳,很多東西都喜歡放進嘴裡。寶寶玩舌頭、吐泡泡的話,寶媽不用過於在意,讓寶寶自己玩就可以了。寶媽可以輕鬆一點,在旁邊看著寶寶就行。
  • 2、3月寶寶嘴裡經常吐泡泡,是好玩還是生病了?這6個原因要了解
    寶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要注意這些: 不要讓寶寶太餓才餵奶,寶寶吃奶急會吸入空氣; 寶寶吃奶之後,寶媽要給寶寶拍嗝,讓寶寶排除空氣; 餵奶要少食多餐,避免寶寶消化不良。
  • 過度餵奶會讓孩子變傻!當寶寶出現這3種表現時,媽媽就不要餵了
    過度餵奶會讓孩子變傻!當寶寶出現這3種表現時,媽媽就不要餵了過度餵奶會讓孩子變傻!當寶寶出現這3種表現時,媽媽就不要餵了從孩子出生開始,每個家長的筋都會被繃緊,他們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況,從而做出一些反應。
  • 嬰兒經常莫名其妙的哭鬧、憋氣,這是怎麼回事?聽聽專家怎麼說
    、經常哭鬧,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寶寶經常憋氣發力,手腳亂蹬的幾個原因:1、寶寶餓了如果寶寶肚子餓了,家長卻沒有及時餵奶,她就會手腳亂蹬,四肢發力,大聲哭鬧,解決方法就是寶媽及時給寶寶餵奶就好了,一般喝足奶後,寶寶就入睡了。
  • 新生寶寶經常手腳亂蹬、哭鬧憋氣是什麼原因?
    前幾天,看到有些姐妹聊起,上戶的時候會遇到寶寶哭鬧、手腳亂蹬、憋氣的現象,有時候不了解什麼原因,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比較好。那麼,對於寶寶哭鬧、手腳亂蹬憋氣的現象,都有什麼原因呢?今天,上戶小姐姐給各位姐妹們支支招!
  • 寶寶哭鬧,別以為不是餓了,就是病了,也可能缺水了,經常被忽略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寶哭鬧,別以為不是餓了,就是病了,也可能缺水了,經常被忽略如果寶寶是奶粉餵養的話,可能寶媽們都會注意給寶寶喝水,避免寶寶因為缺水而上火。而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的話,那麼寶媽們可能會忽略給寶寶餵水這事兒。
  • 寶寶出現這4大症狀,說明消化不良了,家長別大意
    寶寶因為飲食不當,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消化問題,其中消化不良和積食的比較多,由於寶寶在小的時候腸胃功能發育不是很完善,家長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尤其是新手寶爸寶媽,對於消化不良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引起的,往往就會忽視。
  • 這幾種表現比哭鬧還準確,趕緊餵奶就對了
    媽媽們肯定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傻,那不就是哭鬧嗎?所以很多媽媽一看到寶寶哭鬧了,就開始餵奶,導致寶寶被過度餵養,其實,只有寶寶在飢餓性哭鬧的時候,才表示餓了,他的哭鬧還有很多別的意思,比如想讓媽媽抱,累了困了尿了拉了都會用哭鬧這種唯一的表達方式,所以哭鬧的意思媽媽要會辨別,如果寶寶餓了,還有其他的方式來表達呢,就看媽媽是不是細心,能不能發現了。
  • 寶寶哭鬧有原因,在晚上哭鬧並不一定是餓了,還有這三種情況
    而家長們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一課就是明白包包到底是因為什麼哭,白天的時候很多的爸媽還可以應付的來,但是剛開始照顧孩子的時候如果白天加上晚上一起很多的爸媽是非常的崩潰的,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寶寶突然間哭了,家長們你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認為孩子是餓了所以不斷的給他吃東西,可是對於孩子而言晚上哭是有很多的原因,如果一直給他餵奶的話容易造成寶寶健康方面的問題
  • 新生兒經常哭鬧,怎麼哄都不行,是怎麼回事?醫生:或許是腸絞痛
    新生兒哭鬧一般是餓了或者是拉大便了,很少會因為生病而哭鬧,因為新生兒大多都是吃母乳的,母乳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強寶寶對外界的免疫能力,寶寶就很少會生病,當寶寶出現哭鬧的情況,首先可以檢查尿布,如果沒有大便,再進行餵奶,若出現大小便的現象,應及時用溫清水進行臀周清潔,然後更換新的紙尿褲即可緩解孩子哭鬧的症狀。如果還在哭鬧,新手爸媽們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 寶寶經常吐奶,也許是你的餵奶姿勢不正確
    文|秘籍君對於很多新手媽媽來說,孩子吐奶可謂是比較常見的棘手現象,此外由於經常吐奶,一旦擦拭不及時,乳汁就會殘存在孩子的脖子處,兩三天就會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經常吐奶呢?怎麼預防孩子吐奶呢?
  • 「一月睡二月哭」,2個月寶寶晚上經常哭鬧,多半是這個原因
    這段時間吃奶開始很不規律,晚上突然哭鬧厲害,不能入睡,十來分鐘醒來哭鬧一次,只要大人抱在懷裡就很快入睡,放在小床上就很快醒來啼哭,直到後半夜2點後才睡。這就是個「二月哭」的例子,到了兩個月,寶寶的哭鬧會比較多。
  • 3個月以內的寶寶吃飽了,也經常哭鬧,可能是寶寶生病了,別大意
    3個月以內的寶寶吃飽了,也經常哭鬧,可能是寶寶生病了,別大意!新生兒寶寶,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表達,餓了會哭,不高興了會哭,害怕了要哭……無論有什麼事情,都只知道哭鬧。尤其是3個月內的寶寶,是比如容易出現腸絞痛的,有些情況嚴重的寶寶,還可能非常難受,寶寶又不會表達,父母就需要注意分辨了。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寶寶腸絞痛的那些事吧!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出現腸絞痛?腸絞痛,最容易出現在0-3個月內的寶寶身上,多在夜間睡覺的時候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