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遭遇過校園欺凌嗎?你會怎麼幫孩子走出困境呢?(三)

2020-09-10 一紀登科

★發生頻率:單次或多次。這是區分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的第二點不同。校園暴力不一定是持續性、反覆性行為。而校園欺凌具有長期反覆性和對象固定性等特徵。受欺凌對象固定,是指一個學生長期被他人進行欺凌,一般不存在互換角色;如果被開玩笑者可以是隨機的而非固定的同學,則開玩笑的行為不屬於欺凌。當然,隨著實踐的發展,在特殊情況下,單獨一次行為如果符合其他標準,也可以構成校園欺凌 (此種情況比例非常小,絕大多數校園欺凌具有長期性、反覆性)。對比2016年的《通知》和2017年的《方案》,之所以在界定校園欺凌時把發生的頻率作為一個重要條件,這可能是2016年底中關村二小事件在網絡發酵的因素。

★中關村二小四年級一個男孩在學校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後,出現失眠、厭食、恐懼上學等症狀,被醫院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他的家長與學校對該事件是否是欺凌的問題尚未能達成一致。隨後孩子的母親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引發了廣泛關注。那該學生被其他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的行為到底是欺凌還是嬉戲玩笑?

★雙方的爭議焦點就在判定欺凌行為的依據。她母親依據的是他兒子作為「被欺凌者」感受=醫院診斷證明。學校依據是行為的發生頻次=經過調查雙方互動交往正常沒有明顯矛盾,有互相起外號現象,屬偶發事件。

★目前國際公約對於如何界定校園欺凌也沒有統一標準,被校園欺凌研究人員公認的依據是,欺凌具備三個基本特徵,即「重複發生性、傷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 所以判定具體事件行為時,建議大家要綜合考慮以上三個基本特徵,不要僅僅抓住一點,被欺凌者感受,或者僅僅從發生頻率上來定性事件性質。

中關村二小事件因為我們沒有直接接觸涉事雙方,不好僅從媒體報導去判定這個事件的性質,但是有二點需要我們注意,事情發生後,如果僅僅是學校單方面認定事件性質,顯然不被涉事雙方接受。在第三部分我們在繼續探討,在目前我國還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明確哪些機構有資質進行評定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應對?第二點就是,如果認定是「學生間打鬧」是開玩笑,要素之一是「被開玩笑者」在感情上接受這種行為,不會產生心理上的痛苦。

而且這個觀點體現在一些影視作品裡。★有部韓劇《聽見你的聲音》裡有關於校園欺凌的情節。開場就是一個黃髮女生蓄意欺負另一個女生,被欺負的女生上高中時就被星探發現,籤了公司還拍了廣告。黃髮女生很嫉妒她,就到處散布她整容的傳聞,還給她起了外號叫雙鼻,以至於那個女生成了全班嘲笑的對象。有次被欺負的女生意外摔倒,她受夠了被黃髮女生的嘲弄,就撒謊說是黃髮女生陷害的她。黃髮女生一聽到自己涉嫌犯罪了,連忙跟檢察官解釋說她從來沒有欺負過那個女生,對她說的話都是開玩笑的,自己絕對沒有想要傷害她。檢察官嚴肅地說:「開玩笑,只有在被開玩笑的人也覺得好笑的情況下才叫開玩笑,如果被開玩笑的人並不覺得好笑,那麼就是恐嚇。」

因為很多孩子總愛一句「我開玩笑的」輕鬆打發,但被開玩笑的人卻往往認真地聽進心裡。大多數學生心智還不成熟,被開玩笑的孩子可能就因為這句話受到傷害,從百度貼吧看到很多關於校園欺凌的回覆,即使成年了還對學生時期的很多外號都耿耿於懷。所以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育中,應當引導孩子們意識到開玩笑也會帶給他人的傷害,是真心玩笑,還是故意嘲弄,應當看「被開玩笑者」在感情上是否能接受這種行為,是否會產生心理上的痛苦?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遭遇過校園欺凌嗎?你會怎麼幫孩子走出困境呢?(二)
    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是不同的概念, 實踐中長期將二者混為一談, 對於治理非常不利。校園暴力的主體範圍要大於校園欺凌,校園暴力包括校外人員針對校內師生人身財產及學校財產進行的暴力行為,但是校園欺凌的行為人這裡明確了不包括校外人員;校園欺凌的受害人也只能是在校學生,而校園暴力的受害人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
  • 你的孩子遭遇過校園欺凌嗎?你會怎麼幫孩子走出困境呢?(一)
    在一些家長、老師的觀念中,只有比較嚴重的肢體攻擊和性騷擾才叫欺凌,而一些比較輕微的肢體攻擊往往被認為是「小打小鬧」,辱罵、當眾嘲笑和網絡上傳播八卦可能被當做「開玩笑」,而社交排斥則被看成「孩子之間的小矛盾」或是被孤立者「人緣差」。中國新聞周刊在2015年開展的校園欺凌現象調查中,曾參與過口頭欺凌行為的同學說,外貌、成績、性格不太合群,或者就是看著不順眼都是欺負他人的原因。
  • 哪幾種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心理學家教你3招避免孩子二次傷害
    被欺凌的孩子不少心理扭曲抑鬱,內心留下難以平復的傷害,甚至有些孩子在遭受欺凌之後,被學校、社會、身邊的人二次傷害,而結束生命,令人扼腕嘆惜。 孩子的狠毒究竟有多可怕?提起校園欺凌,不了解的人總覺得孩子是鬧著玩、開玩笑、惡作劇,十多歲的孩子能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啊?如果你這麼認為就是大錯特錯了。
  • 孩子在讀書的注意!你知道怎麼處理好校園欺凌,讓孩子健康成長嗎
    現在校園欺凌時常發生,而且就發生在我們孩子身邊,甚至是在我們孩子身上,學校很頭痛這個問題,家長也很擔憂。回想你自己讀書的時候有沒有被欺負過,當時心裡難受嗎?你自己能怎麼辦呢?你的父母又是怎麼處理的呢?這種經歷被你留下了什麼心裡陰影? 對你現在的有怎樣的影響?
  • 這4類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父母要重視,但願你家孩子不在其中
    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最近這幾天鄰居沒少往學校跑,原來鄰居家的孩子前段時間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事後鄰居很是放心不下,這才總是去學校觀察孩子的情況。鄰居家的孩子生性內向,平時比較喜歡獨來獨往,但是沒想到也是因為偏內向的性格而讓他成了同學們欺凌的對象。
  • 當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時……
    」欺負了交談中爸爸情緒激動多次提到想要為孩子「拼命」考慮到事關隱私小編在這就不多透露了事情的始末可以一言以蔽之「校園欺凌」然而此四字背後卻飽含著對太多的血與淚校園欺凌一直以來是未成年人成長道路上的一大隱患不同程度、方式校園欺凌事件時常出現於各種社交媒體或新聞報導中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8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
  • 一中學生受同學欺凌被逼吃糞便!校園欺凌,怎麼避免讓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 特別關注
    可是,如果你知道,被你捧在手心裡的寶貝,在校園「小惡霸」的嘲笑辱罵下,只蜷縮成一個瑟瑟發抖的小小身影,也許你的要求就只剩一個——所有欺凌,遠離我的孩子!當校園欺凌事件發生時,施暴學生家長應當反思,自己的孩子為何會對同學施以如此欺凌?被欺凌學生的家長們有沒有反思過,孩子是否曾發出過信號,自己有沒有疏忽和不當呢?更多家長是不是也該思考,怎樣避免孩子成為下一個被欺負的對象呢?
  •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裡遭遇了校園欺凌,你會怎麼做呢?
    然而如果自己的孩子確是被冤枉,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導致的被人誤解,我一定會替孩子主持公道,找到老師溝通並說明情況,要還孩子清白!利用法律的武器來幫助孩子找回尊嚴!孩子遭遇校園欺凌這種事情還是在於孩子自己的性格和情緒,孩子的性格情緒又跟父母以及成長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碰到這種事情,家長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平時教育孩子是否太強勢?是否太過於嚴格?導致孩子缺乏自信,自卑,膽小怕事……等原因,這得需要家長反思一下了!
  • 面對校園欺凌你會怎麼做 這場公益探討會很有意義
    你遇到過校園欺凌嗎?面對校園欺凌你會怎麼做? 校園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如今,中小學已經成為了校園欺凌行為的多發地帶,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胆的在校園公共區域進行欺凌,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
  • 如何讓孩子避免校園欺凌
    一、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在家裡父母小心地呵護著,又怎麼能忍心看著自己心愛的孩子在學校被別人欺負呢。其實,校園霸凌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二、同學相處不要過於「個性」:孩子有些屬於自己的性格非常正常,尤其是一些正在發育期的孩子,比如初中生和高中生,這個時期的孩子更是一個特別要求自我的年齡段。
  • 孩子世界「隱秘的角落」!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有沒有碰到過什麼煩心事?也許你不知道,孩子的一些表現是在抗拒一些校園的「隱秘角落」 —— 校園欺凌。前段時間,秦昊在一檔節目中就說到:有一次孩子上舞蹈課,每個孩子面前有一個小圈,女兒由於性格柔弱,便被那個小男孩擠到牆角。女兒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被欺負」,也沒有推開男孩,只是甜甜地笑著衝媽媽揮手打招呼。
  • 孩子世界「隱秘的角落」!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暑假快到了,許多孩子又要從校園集體生活回歸家庭生活,但你有沒有和孩子好好的交談過,孩子在學校是不是開心?有沒有碰到過什麼煩心事?也許你不知道,孩子的一些表現是在抗拒一些校園的「隱秘角落」 —— 校園欺凌。前段時間,秦昊在一檔節目中就說到:有一次孩子上舞蹈課,每個孩子面前有一個小圈,女兒由於性格柔弱,便被那個小男孩擠到牆角。
  • 面對校園欺凌,你該如何做?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通過肢體、語言等手段欺負、侮辱另一方(個體),致使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的事件。當一個學生受到了欺凌,父母會說:「你不會還手嗎?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或者「你不要和人家發生衝突,躲遠點不就好了嗎?」告訴老師後,有的老師會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 孩子受到校園欺凌,我教育她要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錯了嗎?
    在網上看到一位家長提問:孩子受到校園欺凌,我教育她要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錯了嗎?我的看法是——但凡有此一問,那肯定就是錯了!因為如果這位家長(讓孩子反思)的教育取得了好的效果——孩子反思了、被欺凌的問題也解決了,那是皆大歡喜,他斷不會有此一問。
  • 女生遭遇校園暴力被欺凌,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勇於反抗
    #遭遇校園暴力怎麼辦孩子上學時被一些壞學生欺負,被校園霸凌,這不是孩子的錯,但是家長應該教孩子勇於反抗,不能一直被對方欺負下去。看到這個視頻後,有的寶媽不僅不表示安慰,反而指責這個孩子:"為啥不反抗?她打你,你就打回去啊!"這也是多數人的心聲。
  • 潛伏在孩子身邊的校園欺凌
    所謂力量的差異可能是身體上、關係上、情感上或者心理上的,比如,一個孩子轉到了一個新的學校、一個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來到一個新的團體、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孩子在一個班集體裡等,都有可能發生欺凌事件。對受害者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三欺凌者的特徵欺凌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由於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的不對等,受害者不敢或無法有效的反抗校園欺凌。
  • 關於校園欺凌,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讓學生們,老師們,素未蒙面的陌生人們,深知你手指間輕微的敲動足以令一個風華正茂的青春隕滅。並告誡學生,在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動腦深度思考,不要衝動而為。你的衝動之舉不但會使你和被牽連者深受傷害,還會為你本應精彩的人生徒增灰暗,止步不前。日本的刑事犯罪事件在逐年減少,但日本的校園欺凌事件卻從未減少。
  • 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應及時報警(圖)
    「剛才我們學過了憲法知識,現在來做一個隨堂測驗。請看題,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A.人民;B.居民;C.公民;D.國民。」    「答案是C。」大家爭先恐後舉手搶答,被點到回答問題的學生非常興奮。回答正確的同學,「公益律師」還贈送小禮物作為獎勵。    除《憲法》外,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法律嗎?
  • 如果遭遇校園霸凌,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孩子的自尊、信心受損,心靈遭受摧殘,影響學習生活及身心健康成長。嚴重的會造成孩子一輩子都難以走出的人生陰影。一些學生因不堪忍受被欺凌,甚至選擇自殺這一極端方式以求擺脫。應該說,校園霸凌並不是某個國家或者地區、族群的特色。事實上,校園霸凌已經成為世界性頑疾。除了上文提及的日本之外。據統計,英國有三分之一的兒童曾經遭受霸凌。韓國每3名兒童中就有一人曾遭受校園暴力。在美國,每年有約28%的孩子在遭遇校園霸凌。
  • 你家孩子會遭受校園欺凌嗎?如何防止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主要是欺負弱小的同學,令受害者在心理和身體都感到很痛苦,校園欺凌會經常性的重複發生,並不是偶然事件,所以如何防止校園欺凌在我們自己孩子發生,怎麼做很重要。同時,在思想上強大自己,不畏懼,不懼怕欺凌,但也不要過於強硬的反抗欺凌,拖延時間,找機會尋求幫助。其次,在學校一定要謙虛,低調一些家庭教育不好或者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看到你的穿戴,學習用品,和你過於的炫耀,都會招來那些同學的記恨,進而發生衝突。著裝和行為不要過於高調,低調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