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幾種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心理學家教你3招避免孩子二次傷害

2020-09-03 佛系麻麻

暑假即將結束,神獸馬上歸籠,本應是父母歡呼慶幸的日子,可今天頭條熱榜上一則視頻給不少家長蒙上了一層陰影:四川樂山一名未成年少女被7人欺凌,視頻中的黃衣少女被幾個同齡孩子緊緊圍住,有的拎她耳朵、有的掌摑她、有的在旁邊鼓掌助威、還有人拍視頻散播,被圍住的黃衣少女被打到流鼻血……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越來越多,從小學到大學,屢屢發生。被欺凌的孩子不少心理扭曲抑鬱,內心留下難以平復的傷害,甚至有些孩子在遭受欺凌之後,被學校、社會、身邊的人二次傷害,而結束生命,令人扼腕嘆惜。

孩子的狠毒究竟有多可怕?

提起校園欺凌,不了解的人總覺得孩子是鬧著玩、開玩笑、惡作劇,十多歲的孩子能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啊?如果你這麼認為就是大錯特錯了。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永遠不要低估小孩的惡,原因是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

看過電影《少年的你》的人一定會有很深的觸動,電影中的施暴者魏萊,是個外表可愛乖巧的富家女,內心卻十分陰暗,仗著自己家裡有錢有背景,在學校為所欲為,驕橫霸蠻,冷漠且毫無敬畏之心。

電影《少年的你》施暴者魏萊

同學胡小蝶因為不堪忍受她們的欺凌而自殺,魏萊在被帶到審訊室時竟然對警察說:「胡小蝶死了不好麼?她家裡人鬧一鬧就能拿到個幾十萬,胡小蝶就算活著,以後工作多少年才能給家裡掙這麼多錢?」這種邏輯體系,這種價值觀,是不是惡到了極點?

而電影中周冬雨飾演的成績優異的高三女生陳念,僅僅因為善良幫跳樓女生胡小蝶蓋上衣服,就被魏萊恨上了,從此捲入被欺凌的深淵。陳念的座位被魏萊潑灑鮮紅色液體羞辱以示警告、被圍觀群嘲、上下學回家的路上被拳打腳踢、被剪頭髮、被拍羞辱性的不雅視頻……所以說孩子作妖作惡起來毫無自控力,讓你難以想像有多醜惡。

電影《少年的你》周冬雨飾演的被欺凌者陳念

家長們以為孩子在學校讀書,沒有比學校更安全更單純的環境了,誰又能想到,本應單純善良的孩子卻做出這些比成年人還惡毒的事情呢?所以,父母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更要關注孩子每天在學校的生活,經歷了什麼,和誰一起玩,避免遭遇校園欺凌事件。


哪幾類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

我記得讀小學時,班裡有個打扮老土,不愛說話,帶著眼鏡的女生,無緣無故成為大家欺負的對象。女生都遠離她,嘲笑她格格不入。男生更加過分,喜歡走過她桌子時故意用力一撞,書本物品散落一地,她一點脾氣都沒有就蹲下去撿,大家都哈哈大笑,沒有人幫她,她每天都是自己一個人獨來獨往,低著頭,我甚至記不起她的樣子。

在童年遭受欺負的孩子一般都不會有太美麗的前程,被衝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難得到彌補。

這些孩子更容易遭遇校園欺凌:

  1. 性格自卑、內向,軟弱。這種孩子給人的感覺比較弱勢,一副很好欺負的樣子,往往發生什麼事情也不敢告訴老師或家長,在學校好朋友不多,又比較膽小怕事。
  2. 喜歡取笑人,愛打小報告。因為成績好或者某方面突出就取笑比自己不如的同學,這種孩子容易招人記恨。或者是什麼事情都喜歡告訴老師,同學在遭受老師處罰後心生報復。
  3. 個性太強,虛榮炫耀。過於有個性的孩子,在班裡不合群,容易被孤立。某些女孩虛榮愛打扮,如果長得又很漂亮,在青春期極易招嫉妒,成為欺凌對象。還有某些男生家境富裕,在學校炫耀,也容易被盯上勒索錢財。

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絕不是偶然,和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作為父母平時一定要關注孩子在校的表現和身心變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協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性格。即便面對校園欺凌,也有能力去應對。


家長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3招避免二次傷害。

孩子上學後,每天問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聰明的家長一旦發現有欺凌的苗頭,就應該將竄起的火苗掐滅。即便孩子被欺負,父母最起碼要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可靠的,永遠都會站在他那邊。

千萬別對孩子說:

「為什麼他們偏偏欺負你?你幹嘛跟他一起玩?」

「被欺負了你怎麼不告訴老師,嘴巴用來幹嘛的?」

「他打你你不會還手嗎?你怎麼這麼窩囊!」

「哪有不受氣的,這種事情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當孩子信任你,跟你傾訴,尋求你的幫助,你如果對孩子說這些話,就是二次傷害。而聰明的父母絕對不會將錯誤推給孩子,在他們傷口上撒鹽。

  1. 找欺凌者談一談。很多作妖的孩子,見到家長出現在學校出現在教室,就不敢再亂來了,在心理上會有震懾的作用。另外可以友好地與欺凌者談一談,問問他心理的想法,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化敵為友。
  2. 提供給孩子幫助。當孩子被欺負,心理一定會很無助,有些孩子甚至提出「我不想去上學了」。父母應理解孩子恐懼無助的心理,且付出具體的行動給孩子安全感,比如說「爸爸決定從明天開始上學和放學都接送你。」
  3. 安慰孩子的心靈,同時自省。孩子被欺負,心理一定很受傷,家長需要花一些時間和心思,給予孩子親子陪伴,告訴孩子爸媽永遠是他堅實的依靠,同時,與孩子探討這次事件的原因?得到的教訓?以後是否可以做得更好?彼此交換一下意見,這樣,孩子才能成長,才會更強大。

心理學家認為校園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童年和少年的傷害會深深地的留在受害者的心裡,他們可能一輩子活在陰影之中自卑羞愧,缺乏與人交往的信任感,不敢付出,害怕背叛,甚至性格變得冷血自私。

為人父母,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孩子,呵護他們的心靈,守護他們內心的美好善良、正義公道,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我是心理諮詢師佛系麻麻,陪您建立幸福親密關係的家庭教育。關注我,育兒及家庭困惑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校園欺凌"再次登上熱搜,這些孩子為什麼總是被欺凌?
    今天小lu給大家科普下,哪幾種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中國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從小學到大學屢屢發生,這是不應該被忽視的嚴重問題。許多被欺凌的孩子不少心理扭曲抑鬱,內心留下難以平復的傷害。甚至有些孩子在遭受欺凌之後,被學校、社會、身邊的人二次傷害,而結束生命,令人扼腕嘆惜。
  • 【心旅|校園霸凌】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或見證過校園欺凌,在層出不窮的校園欺凌裡,有著不同的角色。2前段時間,在小區的門口遇到幾個吵架的孩子。有一個清秀高挑的孩子從小區裡往外邊走,另外有兩個孩子進大門剛好看見他。其中一個男孩拿著手裡的橘子就砸了過去。
  • 孩子出現以下幾種變化,可能正在經歷校園欺凌,父母要多關注
    近些年校園欺凌事件頻發,不僅傷害了孩子,同時也讓廣大家長很擔心。學校本來是一個教師育人,傳授技藝的地方!即神聖又高尚,是一個非常純潔的地方。然而現在竟然成為了「施暴者」的天堂!著實讓很多的群眾寒了心。所以,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後,他會拒絕去廁所,以免在遭遇校園霸凌事件,所以他更愛待在人多的地方,這就造成孩子不願意去廁所,就算想要去廁所也要憋著回家再上。
  • 這4類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父母要重視,但願你家孩子不在其中
    一、這4類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容易被欺負的孩子身上特質明顯,這也意味著父母們要對號入座,儘早地給予孩子恰當的幫助和行為幹預。二、父母怎麼才能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呢?1.保持與孩子的高效溝通,對孩子的校園生活多加了解父母有必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重視,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交流溝通方式,對於孩子的校園生活狀態有所了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地發現異常,並且主動與孩子談心,幫助孩子去解答困惑。父母的關注讓校園欺凌剛剛顯露苗頭時就被及時幹預。
  • 當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時……
    」欺負了交談中爸爸情緒激動多次提到想要為孩子「拼命」考慮到事關隱私小編在這就不多透露了事情的始末可以一言以蔽之「校園欺凌」然而此四字背後卻飽含著對太多的血與淚校園欺凌一直以來是未成年人成長道路上的一大隱患不同程度、方式校園欺凌事件時常出現於各種社交媒體或新聞報導中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8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
  • 掌握小混混的三種心理,三大對策讓孩子避免校園欺凌
    據調查,我國自2000年以來遭受校園暴力的中學生至少為28%。其中,因校園暴力致死的事件也高達16.7%,搶劫、聚眾鬥毆、甚至強姦、殺人等事件頻頻在青少年群體中發生。孩子一旦被校園暴力傷害,對其造成的身心影響會是非常嚴重的。
  • 你的孩子遭遇過校園欺凌嗎?你會怎麼幫孩子走出困境呢?(二)
    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是不同的概念, 實踐中長期將二者混為一談, 對於治理非常不利。校園暴力的主體範圍要大於校園欺凌,校園暴力包括校外人員針對校內師生人身財產及學校財產進行的暴力行為,但是校園欺凌的行為人這裡明確了不包括校外人員;校園欺凌的受害人也只能是在校學生,而校園暴力的受害人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
  • 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
    開學之際,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重視 「校園欺凌」事件,我們都有孩子,都會擔心!當孩子被欺凌,不可能只有一次就結束了,有過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形成多次欺凌,往往都是一群欺凌一個,對受害者故意進行欺負、侮辱,給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傷害。
  • 面對校園欺凌,十招告訴孩子如何正確應對!
    緬懷逝者之際,校園欺凌事件值得每一個家長重視和深思。那麼如何避免孩子在校園被欺凌?如果孩子遭遇欺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正確應對呢?如果家長能夠提早進行正確疏導,防患於未然,孩子不僅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而且還會藉此學會以同理心更好地處理和解決同學關係問題,從而擁有更主動、更積極的人生。
  •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中的「軟刀子」:容易忽視的往往傷害更大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中的「軟刀子」:容易忽視的往往傷害更大「起侮辱性綽號」屬校園欺凌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2017年5月,由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學社會風險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語言欺凌行為發生率明顯高於人際關係、身體以及網絡欺凌行為,佔23.3%。但是,佔比不小的語言欺凌,往往被大家忽視了。這些欺凌,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可能更大更具有隱蔽性。
  • 校園欺凌屢見不鮮,父母真想保護好孩子,要教會他們這3招
    導讀:校園欺凌屢見不鮮,父母真想保護好孩子,要教會他們這3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校園欺凌屢見不鮮,父母真想保護好孩子,要教會他們這3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學生該如何避免?警察:這三招很管用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學生該如何避免?警察:這三招很管用近日在河北省清河縣又發生了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初一女生在短短的十天時間裡遭到同學的多次毆打,要不是家人偶然發現,孩子還不知道要繼續忍受多少時間,這是一件很惡劣的事件,也給所有人提了個醒,面對校園欺凌,要及早的解決和制止,不然後果讓人想像不到。
  • 如何讓孩子避免校園欺凌
    一、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在家裡父母小心地呵護著,又怎麼能忍心看著自己心愛的孩子在學校被別人欺負呢。其實,校園霸凌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二、同學相處不要過於「個性」:孩子有些屬於自己的性格非常正常,尤其是一些正在發育期的孩子,比如初中生和高中生,這個時期的孩子更是一個特別要求自我的年齡段。
  • 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應及時報警(圖)
    4月4日,在南昌師範學院附屬小學紅谷灘校區二部紅二(4)班,50名學生上了一堂《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的主題教育課。主講律師肖傑告訴小朋友們,「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將每年的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設立國家憲法日有助於落實依憲治國,發揮憲法作用,維護憲法權威。這一天,國家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憲法宣傳教育活動。」
  • 女生遭遇校園暴力被欺凌,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勇於反抗
    #遭遇校園暴力怎麼辦2分鐘,50個耳光,28個用鞋底打這段視頻中,一個身穿黑色吊帶裙的女學生,在飯桌上瘋狂毆打另一個女生,2分鐘內打了50個耳光,後來嫌打得手疼,竟然用鞋底抽了女生28次。孩子上學時被一些壞學生欺負,被校園霸凌,這不是孩子的錯,但是家長應該教孩子勇於反抗,不能一直被對方欺負下去。看到這個視頻後,有的寶媽不僅不表示安慰,反而指責這個孩子:"為啥不反抗?她打你,你就打回去啊!"這也是多數人的心聲。
  • 【校園動態】防治校園欺凌暴力致家長的一封信
    近年來,大家通過網絡媒體等能夠經常看到一些關於校園欺凌事件的報導。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對被欺凌的學生造成身心傷害,破壞了正常的學校秩序。實施嚴重欺凌的學生如果沒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國家十分重視防範校園欺凌工作。李克強總理做出批示: 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
  • 校園欺凌中,這3類孩子最容易被當「軟柿子」,跟成績沒有關係
    校園生活並不比社會生活要簡單,孩子校園裡的人際交往,不僅影響學習成績,更影響身心健康。校園欺凌中,欺凌者多是面孔單一的「惡霸」,被欺凌者是特色比較鮮明的「軟柿子」。孩子成績突出,卻也遭校園霸凌,家長和老師皆始料未及曾在育兒群注意到一位寶媽傾訴的煩惱,關於孩子遭遇校園欺凌的事情。
  •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533期)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533期)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對被欺凌的學生造成身心傷害,破壞了正常的學校秩序。實施嚴重欺凌的學生如果沒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共育,學校家長要攜起手來,共同防範校園欺凌和暴力在我們孩子身上發生。
  • 校園防欺凌安全常識
    如果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孩子應該怎麼辦?1、首先,當你收到欺凌時,最好不要表現出害怕或哭泣,你要勇敢堅定而且明確的告訴欺凌這停止他們的行為,因為有些欺負行為往往是為了取樂,如果看到被欺負的人很強勢,欺凌者一般會很無趣的離開2、其次,為了避免欺凌者,最好和他人一起行動,不獨自去易發生欺凌的地方,如廁所、偏避角落等;
  • 孩子被欺凌是「打回去」還是「忍回去」,李玫瑾給出了正確建議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孩子有家教懂禮貌是好事。但是孩子總要離開父母,學會在社會中立足,家長不能事事出頭,也不能每天「陪讀」。因此一味地軟弱只會讓孩子在校園中被孤立,被欺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