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首席記者方維芳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憲法教育要從娃娃抓起。4月4日,由新法制報社聯合省律師協會主辦的第542期「公益律師進社區」活動,走進南昌師範學院附屬小學紅谷灘校區二部, 為孩子們帶來一堂憲法主題教育講座。
此次活動的主講人是江西豫章律師事務所肖傑律師,他用通俗易懂的講課風格普及憲法知識,通過色彩明亮的PPT,利用卡通形象設計將憲法「形象化」,受到孩子們的熱烈歡迎。普法課堂上,「公益律師」還為孩子普及與他們息息相關的法律常識,並帶領孩子們向憲法宣誓做文明學生,做合格公民。同學們積極舉手發言,課堂氛圍活躍。
「公益律師」帶領學生向憲法宣誓
「公益律師」進課堂宣講憲法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年的12月4日是什麼日子嗎?」
「國家憲法日。」
4月4日,在南昌師範學院附屬小學紅谷灘校區二部紅二(4)班,50名學生上了一堂《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的主題教育課。主講律師肖傑告訴小朋友們,「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將每年的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設立國家憲法日有助於落實依憲治國,發揮憲法作用,維護憲法權威。這一天,國家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憲法宣傳教育活動。」
肖傑用通俗易懂的講課風格普及憲法知識,通過色彩明亮的PPT,利用卡通形象設計將憲法「形象化」。他把憲法比作母親一樣,所有的法律都必須根據憲法產生,不得違反憲法,違反憲法的法律是無效的。憲法像母親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它規定了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受教育權、獲得社會保障權等基本權利,也要求公民要履行遵紀守法,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等義務。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
積極互動調動孩子學法積極性
「小學生能不能騎共享單車上路?」普法課堂上,肖傑積極與同學們互動。
「我覺得可以,我自己騎自行車上路過。」「能騎上去就可以,我是爸爸帶著我一起騎的。」小學生能不能騎自行車的話題引起了熱烈討論,同學們的答案五花八門。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每個人都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未滿12周歲,不能在道路上騎自行車。肖傑告訴同學們,單獨騎自行車上路非常危險也是違法的。
「公益律師」在普法講座上還特別設計了「有獎競答」環節。
「剛才我們學過了憲法知識,現在來做一個隨堂測驗。請看題,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A.人民;B.居民;C.公民;D.國民。」
「答案是C。」大家爭先恐後舉手搶答,被點到回答問題的學生非常興奮。回答正確的同學,「公益律師」還贈送小禮物作為獎勵。
除《憲法》外,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法律嗎?「我知道,有《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環境保護法》、《刑法》、《民法通則》、《婚姻法》、《收養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同學們積極回答。
課堂上的憲法知識競賽題,讓孩子們意猶未盡。
向憲法宣誓做文明學生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徹底告別不良行為習慣,提高法治意識,遠離違法犯罪,做一名文明的學生,做一個合格公民,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肖傑帶領學生們鄭重向憲法宣誓。
「向憲法鄭重宣誓,不僅讓普法更具儀式感,也令孩子們對憲法宣講印象深刻。」紅二(4)班班主任毛文琴為「公益律師」創意點讚。
「爭做合格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肖傑說,做任何事都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法律即秩序,良好的法律就是良好的秩序。
首先,大家要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要依法自律,不貪圖便宜;要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要勇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要懂得自我保護,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遇校園欺凌應沉著冷靜
「在學校裡,如果有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你,叫你拿出錢財怎麼辦?」肖傑針對校園欺凌做了重點講述。首先,要學會保護自己,不激怒對方,記住對方的體貌特徵,以便之後報案;其次,給對方錢財,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如果對方要把你帶走或拖你上車,應見機行事向他人求救;最後,在安全的情況下,立即告訴老師家長,儘快報警。
在受到校園欺凌時,應當沉著冷靜,在處於明顯弱勢的情況下反抗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肖傑提醒,要學會保護好自身安全,及時與老師家長聯繫並報警。如果看到有校園欺凌的情況,不要保持沉默,應當及時求助老師和家長。
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粗言穢語、喝罵;對受害者的重複的物理攻擊身體或物件。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髮等;幹涉、損壞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閒話;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等。
課堂小問答
小學生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答:小學生的權利包括:(1)學生有接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的權利。(2)學生有權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學生有權獲得學校提供的在當前情況下好的教育。(4)學生有權得到人格的尊嚴和公平的對待。(5)學生有權對個人的隱私保密。(6)學生有權通過正常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
小學生的義務,除《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規定的外,還需遵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義務。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有哪些?
答:《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的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等方面全方面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父母有權不讓孩子上學嗎?
答:《義務教育法》第5條規定,凡是年滿6周歲的兒童,不分年齡、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阻止小學生上學,這是每個青少年依法享有的權利。第58條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孩子經常遭家長打罵咋辦?
答:我國《憲法》第49條規定了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同時也規定了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家長對孩子適當的教育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經常不分對錯地打孩子,不僅傷害孩子的身體健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會造成嚴重傷害。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0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如果同學們遭遇此類情形,應當及時告訴老師和其親屬。
滿多少歲要承擔刑事責任?
答:刑事責任年齡是法律規定行為人應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的相關規定,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和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三個階段:(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不滿14周歲。(2)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
(文字整理/首席記者方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