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舉行的長三角職業教育名師名校長專業發展研討會上獲悉,上海在培養高素質「雙師型」教師方面,目前150餘位老師已考取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證書。
所謂「雙師型」教師,目前有的學者將其概括為兩種:一是「雙職稱型」,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外還需要取得另一職稱;二是「雙素質型」,即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
據悉,上海培養「雙師型」教師要做6大實事:
鼓勵教師擁有國際資格認證。上海著力拓寬教師的國際視野和專業教育教學能力,自2011年到2019年,累計組織400名中職學校骨幹教師赴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參加專項培訓,其中150餘位已經考取歐盟、德國、英國等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證書。
讓新教師獲得培訓。2012年,本市率先研究和試點新進教師規範化培訓工作,協同華東師大、同濟大學等高校資源,組織開發5個模塊720學時的培訓課程資源,先後有4期550餘名新進教師參加培訓,在全國範圍均有獨創性、引領性和示範性。
構建系統培養體系。上海建立健全國家級、市級、區縣級和校本四級師資培養培訓體系。構建從新進教師—骨幹教師—專業或學科帶頭人—名師培育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級職稱教師的相互銜接、拾級而上的階梯化、多元化成長路徑和平臺。
完善多元培訓格局。上海依託相關行業、大中型企業和高技能人才基地,與行業企業共建31個市級「雙師型」教師企業培訓實踐基地,每年1500餘人次教師赴企業實踐。面向行業企業,推動校企人員雙向流動,成立20個大國工匠、上海工匠領銜的技能大師工作室,著力推進技藝傳授、提升專業建設水平、促進產教融合。2009年開始,啟動行業企業特聘兼職教師資助,累計特聘5500餘人次。
共享優質培訓資源。上海積極向長三角省市、對口幫扶省市開放共享上海教師企業實踐資源和平臺,組織完成近50位長三角等省市職業院校教師赴上海企業實踐。幫助名師名校長培養,促進長三角地區共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共享優質職教資源。
開創交流合作。藉助長三角區域內職業教育協作平臺,集聚政、校、企資源優勢,由職業院校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牽頭,開展協同規劃,協同教學、協同科研、協同實踐,開創區域內職業教育多主體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