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學的時候,每周都有閱讀課,這門課是我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閱讀名著,雖然我已經記不得那些名著中的具體故事,但是那份大家都認真傾聽的靜謐感,是我至今都能回想起來的,徐徐涼風郎朗書聲,打開了我對名著的好奇心,消除了閱讀長篇小說的恐懼感,讓我意識到讀書時代的美好。
個人建議學校每周開設閱讀課,這類課程可以是教師讀給孩子們聽美文,也可以是孩子們互相交流最近讀過摘抄的文段,更可以是每一個孩子拿出書來,進行安靜獨自的閱讀。
這樣的課程所帶來的效益,不是短暫的能被肉眼所看到的成績提高,可能需要幾年或是十幾年的沉澱,大家都明白語文水平的提高,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設的,需要教師長期的經營和規劃。我願意把自己班會課的時間抽出部分來進行這一項工作。
一個學校的圖書館一定要每年定期篩選更新圖書,有幾次我看到孩子們去圖書館借的書有恐怖小說、仙俠架空、等低級白話的圖書,我就會十分生氣。
一來氣的是孩子的不上進,圖書館中那麼多的名著不看,去選擇這類小說。二來氣的是圖書館對於書品的選擇出了問題。
#讀書#
不要抹殺孩子的好奇心,要去引導、陶冶和喚醒孩子對世界發展規律的渴望,和探索宇宙終極奧義的興趣,這樣的教育肯定是需要家長們,勞心勞力的付出和耐心的育子的,教育從來不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很多家長們說:「一和孩子談到學習家裡要雞飛狗跳了。」這就是原因,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有生來就是天才或是領袖的學生,這都是需要家長們的悉心培養和用心栽培的。
班級制的授課只能保證,大多數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很難做到每一個孩子的私人訂製,畢竟老師才是1個人與一群孩子的關係,親子關係才是最密切最不可分割的,更況且老師也有個人生活和家庭需要照顧,我們所教授的是整個班級的學習情況,我覺得這是家長們會對學校有所偏頗和微詞的主要矛盾。
儘管我們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但並不能保證教出來的孩子個個都是極為優秀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完成國家交給我們教師的意識形態和知識文化的傳輸,因此家長們不能對學校提出過高的要求。
但是閱讀書籍,卻是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加餐」的。優質的書籍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優質的文化輸出,更是橫向和縱向的拔高孩子對世界觀、價值觀的認知,拓寬孩子的視野和眼界。
因此希望家長們千萬不要在寒暑假,任意地將孩子放在家裡玩遊戲,不管不顧荒廢時光。最好的是把孩子半天帶到圖書館,讓他們盡情地遊躺在書籍的海洋中,像一塊海綿一樣,汲取知識和文化。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用的話,記得點點關注哦,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