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董卿說:讀書的「用",不在眼前,不在當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潤萬物之後,萬物所呈現的那種清新、新鮮、水靈時的生機勃勃,是看不見和摸不著的。
它是一種無形之用,是一種潛移默化,它能融進你的血液、精神、行動之中,悄悄地對你的生活、環境發生作用,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這是一個喧囂而浮躁的社會,這種風氣甚至已經滲透到教育領域了。
唯分數論者、讀書無用論者大有人在,如果教育者都持這種看法,我們的孩子、祖國未來的棟梁有該怎麼看待自己正在接受的這份教育?
01讀書的意義
周圍充斥著太多的聲音,能靜下心來閱讀、不人云亦云、自己思考的人究竟還有多少呢?
閱讀是讓心靈安靜下來的最好方法,讀書開闊了你的人生,提高了你的靈魂氣質!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多學一點知識,就可以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讀書,失去的是過眼雲煙,得到的卻是一雙飛翔的翅膀,最終獲得的是一份無與倫比的人生。
作家龍應臺在給長子安德烈的書信集《親愛的安德烈》中這樣說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
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一個人是否讀書,一天兩天可能看不出來,一個月兩個月也沒有區別,但是一年之後、十年之後、幾十年之後,閱讀的人和不閱讀的人一定會是天差地別!
就像龍應臺說的,這種差別不是成就大小,不是你是貧窮還是富裕,而是,你是否擁有快樂的能力!
千山萬水走到最後,我們最終極負責的對象,都是「自己」二字。老師、同學和家長,誰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餘生他是否快樂,是有孩子自己決定的。
所以,讓孩子讀書和給孩子吃飯是一樣重要的!
02閱讀需要引領,需要習得
"文學生活」調查研究課題組對中小學生群體課外閱讀量調查的結果顯示:小學生速書最多,初中二年級之後一路下滑,高中生課外閱讀量很少。
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認為,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在小學重視學生的閱讀,重視閱讀口味、閱讀方法的培養,這樣文學閱讀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學者有一項研究結論:美國小學生閱讀量是中國小學生的6倍。
美國小學生入學時會獲得一張印有自己姓名和學號的學校圖書證。美國小學規定,小學生每周一去學校圖書館借書帶回家閱讀,每周五歸還。
學校還會舉辦閱讀節活動,並結合家庭、社會資源,引導學生從小培養優秀的文化品格。閱讀要趁早,視野要放寬。
美國小學生的閱讀量是中國小學生的6倍,可見美國對小學生閱讀的重視。
小學生處在求知慾最旺盛的階段,對他們而言,閱讀仿佛一粒種子,只要在心裡紮根,終有一天會長成茁壯的大樹。
閱讀要趁早,它是對學生精神的啟蒙,讓各種文明成果灌注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創造超越前人、啟迪後人的精神花朵。
最好的年歲,用閱讀來開拓生命的寬度,沉澱心靈的厚重,此等美事,何樂而不為?
人的閱讀習慣並非天生,亦非文化遺傳,而是後天習得。所以,國家、家庭、學校需要引領學生閱讀,讓孩子們從小就浸淫在精神世界裡。
03閱讀強健心靈,造就文化人格
相對而言,美國小學生走在中國小學生的前面,但閱讀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即造就文化人格。
古人云「有高尚偉大之人格,方有高尚偉大之文章」,文章」可理解為一切大成就,關乎國計民生,古今中外皆如此。
而閱讀正是強健心靈、造就人格的捷徑。它帶領孩子進入精神的殿堂,叩啟人格的聖門。
在美國,小學生從一年級第一學期開始就有必須完成的閱讀作業,二年級學生每天必須完成15分鐘以上的閱讀作業,每日閱讀時間隨年級增加。
除了學校和社區的圖書館,很多美國小學生還通過學校統一的購買帳戶,將Raz Kids Reading分級閱讀電子有聲圖書館作為日常閱讀平臺。
電子圖書館共有24級和一個預備級。每一級約有17本讀物,難度適中、主題多樣、文字精練、趣味盎然。
學生讀到最高一級,可積累大約5000個單詞。每本電子繪本和電子書都是看、聽、讀、回答問題四合一。問題設計著眼於引導學生關注並理解讀物的要點。
值得欣慰的是,國內許多小學也正在這樣行動,安排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必讀書目,在考試中增加閱讀的佔分比,注意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教育領域開始了這樣聲勢浩大的「閱讀活動」,也會在社會中引起反響,我們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家也能成為閱讀大國。
04如何高效閱讀,請掌握這幾個步驟
首先,在拿起一本書準備閱讀時,先問自己有沒有這樣幾個問題:
1.以缺乏時間為藉口拒絕讀書的人,需要更強烈的閱讀動機和更有效的閱讀方法。
2.因旁人的眼光而拒絕讀書的人,需要更強的專注力。
3.只買書來讀的人,需要警惕「藏而不讀」。
4.書非讀完不可的人可以試著學會略讀,用來處理分明不喜歡、心中卻放不下的書。
5.從不在書上塗畫的人可以嘗試邊讀邊寫,從現在起,拿起筆來閱讀。
6.只讀不評,閱讀的效果會減少一半。閱讀雖是個人行為,本質卻是交流。
7.書可以多次閱讀,但在不懂之處不斷回讀,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然後,當你解決了以上的障礙後,來看一下如何高效閱讀:
閱讀之前,首先要明確目的,確定目標有助於閱讀的順利前行。人是一種追求目的的動物,只有目標明確才更有動力閱讀。
我今天要讀那幾頁,讀完之後要達到一種什麼樣的效果?先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讀起來會更集中注意力,效果也更好。
其次,選擇合適的書進行閱讀。
合適的書需要切合閱讀的目的,需要經過合理篩選最後選定,可以是一本,也可以是多本。
選擇很重要,它決定了你是否能讀下去以及最後的結果如何,如果選擇了一本完全不相干的書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書,就在無形中增加了自己閱讀的難度,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再次,選定閱讀場所。這一點比選書容易得多,也被動得多。以合適的方法開始閱讀,達到預定的目標。
比如運用略讀、速度等方法,增加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這樣既可以減少疲勞感,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完一本書,增加自己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