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旱廁!千山區農戶改廁 美化環境惠民生

2020-11-16 鞍山雲

16日上午10點左右,在千山區大屯鎮大屯村,施工人員正在挨家挨戶安裝全新的廁所。千山區積極推進農戶改廁,讓廣大村民告別「旱廁」,真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質。據介紹,千山區共有21847戶需進行農戶改廁,預計12月10日前徹底完成。

在大屯村的村路上,水泥攪拌車不停作業,工人將水泥用小推車分裝,依次推進村民院子裡,將已經安置好的儲糞罐封頂抹平,再在上面扣上一體式的廁所間,一個現代化嶄新的廁所即完成,與院子角落曾經用磚頭壘成的旱廁形成鮮明對比。

乾淨、味道小……這是村民們對新廁所的第一印象。「確實方便不少,冬天下雪也不用出外面受凍了,夏天也不用受曬淋雨。小房院兒裡一立,看著就好。」大屯村村民張鑫說,過去用的是在自家院子裡用磚頭砌的旱廁,城裡親戚來串門,都說最難忍受的就是這個廁所,夏天蚊蟲特別多,根本不能進人。這次換了新廁所,從根本上解決了氣味大、蚊蟲多的問題。

推進農戶改廁之初,也有一些村民持懷疑和觀望態度。「有些村民合計院兒裡多了個房子會不會不方便?冬天會不會上凍之類的,剛開始不太配合。」大屯村書記李正偉笑道,這些持懷疑態度的村民看到其他家換裝廁所後,紛紛打消疑慮,主動要求改造。李正偉說,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是加速農村小康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的有效途徑,是真正得民心、順民意、惠民生的大好事。

相關焦點

  • 【改水改廁】響腸鎮2020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廁)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專項整治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皖發[2017]27號)的通知要求和部署以及嶽西縣到2020年完成全縣農村旱廁改造任務的要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我鎮實際,做出如下具體安排,紮實推動農村改廁工作。
  • 雨花區跳馬鎮近三年改廁10170座 石燕湖美麗屋場「美翻了」
    周金進說,改造後的廁所環保又實用,農戶受益良多。農村廁所改造既是農村環境衛生所需,也是民生所需,更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迫切需要。今年,跳馬鎮有關部門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好字當頭、質量優先」的要求,紮實推進農村改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數據:近三年改廁10170座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這曾是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
  • 嶽西溫泉:「三步法」 改廁1048戶
    「旱廁的氣味沒了,室內室外乾淨清爽、美觀大方,我們的生活愉悅、愜意。」提起鎮、村實施改廁工程,嶽西縣溫泉鎮牌坊村曹衝組村民儲誠昊豎起大拇指點讚。 小康不小康,廁所是一樁。溫泉鎮推行「一摸二查三優先」的三步工作法,致力把改廁這一民生工程辦實辦好,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成色。該鎮精準摸底積極性高、有改建三格化糞池意向的農戶。
  • 毛坦廠鎮念好「四字訣」推進農村改廁「管護」長效化
    廁所方寸小,民生事為大,農村旱廁改造工作,改是一個重要環節,後續維護更為關鍵,今年毛坦廠鎮聚焦「改廁」難點,念好「四字訣」全力推進農村改廁「管護」長效化。根據市、區政府關於深入推進農村改廁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農綜站、扶貧工作站、財政所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旱廁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全鎮旱廁改造工作,做到有人問、有人抓、有人改、有人管,為農村旱廁「改造好」、「管護好」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力。「實」字為要,宣傳發動抓氛圍。
  • 部分農村改廁「為改而改」應付了事
    經濟參考報記者 程士華 孫清清 吳慧珺 北京報導 記者近日跟隨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檢查組在安徽、河南一些地方現場檢查發現,一些村鎮已經完成改造的廁所不好用、不能用,廁所長期閒置,成了「擺設」。廁所革命中出現的「為改而改」「一改了之」等問題,亟待解決。
  • 安徽肥西:今年1萬多戶農村家庭受惠改廁項目
    今年,肥西縣按照一類縣基本實現廁所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的目標,全縣將完成10270戶農村戶用廁所改造,改廁普及率達到90%以上。為持續快速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有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該縣按照鄉鎮整村推進,以項目化方式編制改廁規劃,對納入今年改廁計劃的農戶,堅持農戶自願申請原則,以村建立改廁檔案,實行「一戶一廁」,並及時將改廁信息錄入安徽省農村改廁信息系統。在改廁模式選擇上,以整村推進為主。
  • 農村改廁 建好更要管好(微調查)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四邊圍」,一米多高的矮牆圈起來的露天旱廁,臭氣燻天,尤其到了夏天,蒼蠅和蚊子到處都是——這曾是不少農村「土茅房」的真實寫照。如廁環境差,影響著農民生活的改善,更影響著美麗鄉村的建設。
  • 治汙淨水 改廁治空 禁伐限伐 寧遠縣顯山亮水美田園
    華聲在線9月25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蔣茜 通訊員 歐陽友忠 鄭飛兵)寧遠縣近年來在推進鄉村振興中,依託良好自然生態資源,按照「顯山、亮水、露田園、美村莊」思路,實施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序化「五化」行動,治理農村人居環境。
  • 小廁所大民生 長沙縣榔梨街道交出滿意「改廁答卷」
    近日,長沙縣榔梨街道金託村農戶鄧爹指著自家新修的廁所開心地說。金託村農戶鄧爹所說的「三格化糞池」是長沙縣統一訂製的「纏繞式玻璃鋼三格式無害化糞池」,一池沉渣發酵、二池再次發酵,三池就是無寄生蟲、無病毒,綠色生態的有機肥料,也很好的杜絕了老舊一格化糞池易孽生蚊蟲,易散發臭味,易滲漏的情況。小廁所,大民生。
  • 農村廁所革命典型範例(七)廣東省珠海市鬥門區:農村改廁一張圖 人...
    2013年,鬥門開展了農村廁所升級改造工程,2018年全域啟動廁所革命,通過全面統籌規劃、統籌組織、統籌實施的「三統籌」工作機制,有力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下好人居環境整治這「一盤棋」。截至2019年6月,全區露天旱廁消除,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47013戶,完成率達93%,剩餘農戶將在2019年底前改造完成。
  • 邵陽縣完成1551農戶改廁提升農村宜居環境
    紅網時刻12月1日訊(通訊員 康煌 劉一帆)11月30日,邵陽縣金江鄉琵琶村7組林小秋家改廁完成驗收,新改建的衛生間裡,潔白的馬桶、光潔的牆面瓷磚、嶄新的洗臉池一應俱全。「家裡有了衛生間真是太方便了。」林小秋高興地說。
  • 大研街道:旱廁改造精準發力,助力人居環境提升
    為有效治理旱廁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有力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大研街道結合實際情況,統籌部署、精準發力,按照「戶廁抓提升,公廁抓覆蓋」的思路,紮實推進旱廁改造工作,助力城鄉人居環境提升。
  • 舊廁已拆、新廁未建,百姓如廁不便只能「克服」一下?
    近日,針對群眾在「網際網路+督查」平臺反映「住宅外廁所遭強行拆除,居民如廁難」的問題線索,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第十三檢查組工作人員趕赴湖南省衡陽市進行了明察暗訪
  • 把農村改廁這件惠民利民的好事辦好(來信綜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出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8個方面的短板,其中明確提出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合力推進,農村改廁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一二類縣共完成農村戶廁改造約300萬戶,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超過60%。一場廁所革命,讓廣大農村更美麗、更宜居。
  • 農村向著城市看齊,我們村也用上乾淨的水廁馬桶了
    我們村在響應煤改氣政策的同時,國家建設新型農村政策。旱廁改水廁也進行的如火如荼,給大家看一下我實地拍的照片。因為我們村絕大部分土地被企業佔用,剩餘土地,部分是經濟林,還有一部分是退耕還林了,所以處理旱廁所裡的糞便就成了難題。
  • 農村各地改廁都補貼多少錢?是農民自己改還是村裡統一改?該看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各地改廁都補貼多少錢?是農民自己改還是村裡統一改?該看看農村各地改廁都補貼多少錢?是農民自己改還是村裡統一改?該看看確實有個別農村在推進廁所改革,比如在北方的地區較多,在我們南方這裡的農村很少有廁所改革的項目,因為是針對有些農村旱廁髒亂差等問題而改革的,在農村旱廁相信很多人都上過這樣的廁所,我村裡在十幾年前的時候,村裡也有兩個公用的旱廁,旱廁環境差,非常的臭,現在想起來都感到怕怕的。幸好現在我們村裡已經沒有這種旱廁了,全部都水衝廁所。上完廁所後,一衝就走,乾淨省事。
  • 農村旱廁改水廁,你們花了多少錢?國家是否有補貼
    放在我父母那輩,農村家家戶戶用的廁所都是旱廁,一到夏天那個氣味的確難聞。最尷尬的是,農村的廁所大多是男女共用,有時候去廁所容易遇到「撞車」現象。以前還有人去家裡的旱廁上廁所,不小心把手機摔下去的情況。而農村的旱廁本身挖的就比較深,一旦掉下去就很難撈起來,像手機這樣的,撈起來能用的機率也不大,雞和狗也有可能掉廁所被淹死。反正旱廁的不方便之處是很明顯的!也是因為想到這裡,國家全面實行農村廁改。
  • 淄博改掉農村土茅房旱廁 為農民群眾建設無害化潔淨廁所
    隨著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三農」投入逐年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農村的環境面貌、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改觀。近期,本報記者深入鄉村一線,進農村,訪農戶,記錄農民生活的點滴改變,聆聽他們對於生活如何更方便、更舒適的所思所盼。    曾經,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臭氣燻天、蛆蠅成群、無從落腳,這是農村簡易旱廁的真實寫照。
  • 長沙縣果園鎮農村人居環境大為改觀
    近年來,果園鎮通過堅持探索垃圾分類減量「12345」果園模式、改農村戶廁「六到位」以及以點帶面的水體治理與管護,讓農村人居環境「顏值」越來越高,居民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每天生活在清爽潔淨的山水田園間,兩口子的願望早已有了變化。
  • 松山區49所農村學校將全部告別旱廁
    開展「廁所革命」,將旱廁改造成水廁,對改善校園衛生環境、保障師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明亮整潔,素雅的地面、雪白的牆磚,一個個排列有序的蹲坑被一間間隔開,只要摁一下開關,水就譁譁而至、一衝而淨。」這是赤峰市松山區大夫營子鄉大碾子小學六年級一位同學想像中的廁所畫面,這樣的渴望與憧憬很快就會在松山區全面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