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要來?有人開始囤糧,中國糧食夠吃嗎?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3日電(記者 李金磊)「怎麼現在開始搶大米了?」

最近,全球疫情蔓延,多國宣布禁止糧食出口,有人認為糧食危機要來了,於是多地出現了搶米搶油的現象。

真的有必要囤糧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會不會受到波及?14億人的口糧夠吃嗎?

水稻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王曉斌 攝

多地出現囤糧現象

「為啥突然開始搶米了啊?我媽一個電話打來讓我去超市多買點米。路上大爺大媽也都提著一大袋米,要鬧饑荒了嗎?」

近日,全國多地出現搶購米麵糧油的現象。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顯示,一些人扎堆在超市、糧油店購買米麵糧油。

儘管多地均發布闢謠稱,糧油庫存充足,無需搶購。但是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之下,不少人還是開啟了囤糧模式。有電商平臺提供的交易記錄顯示,有人一下子買了40袋大米,花了1276元。

一夜之間,為什麼大家開始搶米了?這主要是源於對糧食危機的擔憂。

近日,俄民眾開始囤積大米、麵條、麵粉、麵包、土豆、胡蘿蔔、肉類、衛生紙、溼巾紙等食品和生活用品。當地時間3月16日,莫斯科「阿尚」超市裡,上述部分商品已經被拿空。 王修君 攝

多國限制糧食出口

在疫情影響之下,很多國家居民紛紛囤糧,一些國家也開始了封關囤糧模式。最近,多個國家宣布禁止或限制糧食出口。

來看一下近期宣布糧食出口禁令的國家名單就明白了——

3月22日,哈薩克斯坦暫停包括蕎麥、小麥粉、葵花籽油等部分農產品出口。

3月24日,越南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各種大米產品。要知道,越南是僅次於印度和泰國的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常年大米出口700萬噸左右,大體佔世界貿易量的15%。

3月28日,埃及決定,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

3月30日,柬埔寨宣布從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將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此外,塞爾維亞已經停止了其葵花籽油等農產品的出口;俄羅斯也擬在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將小麥、大麥、玉米等農產品出口限額定為700萬噸。

與此同時,一些國家的糧倉宣布告急。

沙烏地阿拉伯農業部表示,該國計劃再進口至少120萬噸小麥,以確保本地市場以及戰略儲備供應的食品充足。

在疫情、蝗災等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之下,一場糧食危機正悄然醞釀。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近日發出警告,如果不儘快採取措施,預計4月至5月就會出現糧食供應危機。

3月3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指出,2007—2008年全球糧食價格危機的應對經驗證明,出口國為增加國內糧食供應而限制出口,可能導致世界糧食市場出現嚴重混亂,進而引發價格飆升和波動加劇,這都不利於低收入缺糧國和人道主義組織採購食品物資以援助飢餓和脆弱群體。

目前,資本市場已經聞風而動,A股農業板塊大漲,多個相關概念個股漲停。

圖為萬畝黑龍江響水大米收鐮。

中國的糧食夠吃嗎?

民以食為天,大家都很關心,國際糧食市場的變化會波及到中國嗎?中國的口糧夠吃嗎?會否出現供應不足、價格上漲問題?現在要不要多買點米麵囤著?

其實大可不必。

因為中國的大米、小麥、玉米三大主糧完全是自給自足的。

4月2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了「16連豐」。

6.64億噸是啥概念?就是13277億斤,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糧食佔有量為474公斤,超過了國際公認的400公斤安全線。

資料圖:袁隆平正在田間察看水稻生長情況。 唐小晴 攝

王斌稱,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中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

南方愛吃米,北方愛吃麵。

大米方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指出,2019年中國進口越南大米僅48萬噸,為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今年1~2月從越南進口大米僅3萬噸。

數據顯示,中國大米進口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進口255萬噸,同比下降53萬噸,進口大米佔中國大米消費約1%,主要用於品種餘缺調劑,如泰國香米,即使大米不進口也不會影響國內市場供給。

小麥方面,數據顯示,中國小麥的產量在1.3億至1.4億噸,已經保持了多年,作為調劑品的進口量在500萬噸左右。

資料圖:小麥收割季,麥浪滾滾遍地金黃。 劉浩 陳杰 攝

也就是說,中國的口糧絕對安全,自給自足,米麵無憂。

沒必要在家中囤積糧食

而且,今年糧食也有望豐收。

根據農業農村部相關信息分析,2020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夏糧苗情長勢好於常年,豐收在望;早稻種植面積擴大,增產有基礎,秋糧收購價格提前確定、不斷提高。疫情期間,國家持續出臺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

王斌稱,各地批發、零售市場大米、麵粉、食用油貨源充足,價格穩定。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向好,產能充沛。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2日對媒體表示,個別國家限制出口,對國內麵粉、大米等口糧供應基本沒有影響,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國內糧食供應。過度恐慌、搶購糧油,大可不必。從庫存情況看,稻穀、小麥都能滿足1年以上的消費需求。

圖為興安盟農民喜獲水稻豐收。 胡日查 攝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所長白明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目前只是個別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整個世界糧食供求關係沒有根本的變化,庫存消費比處於合理狀態,這種情況下,糧食價格失控的機率不大。只要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農產品出口大國沒有大的異動,世界糧食供求關係也不會有大的變化。

白明說,中國人曾經體會過挨餓的滋味,所以一直強調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的手裡,中國對糧食的重視程度比任何國家都高,而且有完備的儲備糧制度,三大主糧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比較低,價格穩定有堅實的基礎,因此沒必要過度囤糧,滿足正常生活需要即可。

最近,多地也發布闢謠聲明,提醒民眾不要再盲目跟風「搶米搶油」。

湖北表示,全省原糧庫存充裕,可供全省居民口糧消費一年以上。甘肅省表示,政府儲備和企業商業糧食庫存可滿足該省240天以上市場供應量,食用油可滿足全省85天市場供應量。宜昌提醒,夏季馬上來臨,大米麵粉容易變質,請大家理性消費。

從銷售終端來看,一些超市、電商平臺也表示備貨充足。如,盒馬稱「糧油類商品備貨充足,不漲價、不斷供」,並提醒消費者按需購買、理性消費。「備貨量很足,敞開吃也夠幾個月的。還記得之前囤了在家放壞的青菜嗎?」(完)

相關焦點

  • 糧食危機來了?有人在超市搶米、囤糧
    與此同時,3月31日,聯合國緊急預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勞動力短缺、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全球糧食危機正在迫近。部分國家甚至出現了民眾瘋狂搶購大米、囤糧的現象,直接導致國際大米價格飆升,其中泰國產大米的出口價格達到六年半以來最高水平。
  • 有國家糧食只夠吃3個月,最愛吃米、面的中國人,需要囤糧嗎?
    我國糧食夠吃嗎? 在多國宣布禁止糧食等農產品出口後,不少人也擔心,作為消耗大米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會不會出現「糧荒」? 從這一數字來看,多個多家出口限制糧食等農產品,似乎對我國影響頗大。不過紅星新聞記者細細一算,其實是無須擔憂的。 來看看我們需要吃多少糧食,以及能產多少糧食: 據《中國統計年鑑》,2018年中國主要人均糧食消費量是127.2公斤。
  • 10月16號是世界糧食日,疫情當下,別嘲笑農民囤糧,更應愛惜糧食
    我父母則是把糧食放在首位,他們的觀念是,如果社會動蕩,有錢都買不到糧食。 所以在年初安排農事時,父親把之前閒置的幾塊秧田都重新利用起來,以前一年種一塊田就夠一家人吃,但因為疫情讓他們看到了危機,多種秧田,對於他們也是一種囤糧的方式。
  • 越南等6國禁止糧食出口,中國會出現糧食危機嗎?家中要不要屯糧?
    一周裡,6國宣布糧食出口禁令疫情之下,普通人囤糧,現在連國家也開始囤糧。3月30日,柬埔寨總理洪森表示,柬埔寨從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將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其實,柬埔寨每年大米出口50來萬噸,只是國際糧食市場的末流玩家。
  • 聯合國發出糧食預警,全球性糧食危機將爆發,中國的口糧夠吃嗎?
    肆虐全球的疫情、死灰復燃的蝗災、突如其來的洪災,除了帶來經濟損失外,更令全球糧食減產大約20%。幾個主要糧食出口國要麼限制糧食出口,要麼直接抬高糧價。同一時間,聯合國也對外發布糧食預警,表示全球正在迎來近50年來最大的糧食危機。而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糧食夠吃嗎?答案或許與大部分人想像的不同。
  • 袁隆平爺爺說:不必囤米,中國的糧食夠娃兒們放開了肚皮吃
    近日,網上多處有聲音號召網友「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量」。所謂原因是,多個產糧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因此傳聞疫情可能引發全球的糧食危機。為此,多個部委回應稱,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 一直說糧食夠吃,實際超市米麵全部漲了價!糧食危機真的來了嗎?
    而我國官方卻對外公布說我我國的糧食夠吃的,但是超市裡的糧食米麵價格卻全部上漲了。這其中有什麼套路嗎?商務部消費促進司mourenshuo在此前的4月2日表示,我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去年我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 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要來了,中國靠什麼獨善其身?
    近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飢餓人數在2020年度大幅增加,今年將新增1.3億名飢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聯合國研究報告甚至發出警告,全球迎來了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上周有粉絲問我:要不要囤糧?當時我很奇怪,為啥他會有這樣的念頭?然後他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什麼疫情導致糧食危機,全球性大蕭條,美國為了轉移矛盾可能發動對外戰爭等等。對於他的這些想法我很不以為然,在我看來,疫情導致某些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出現糧食危機是可能的,但是中國爆發糧食危機絕無可能——因為我太了解中國為了糧食安全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中國的糧食安全在任何時候都堅如磐石。所以,我簡單地給他講了講沒必要恐慌的理由,就結束了聊天。
  •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從親戚群到同學群,大家都在討論「囤糧」 我媽甚至安慰我說,如果外面買不到糧了就回家吧,咱家現在的糧食吃三四年沒問題(不是故意囤糧,而是糧價低
  • 全球糧食危機:越南等13個產糧國叫停出口!中國3大「糧策」應對
    然而,在魔幻的2020年裡,疫情暴發、蝗災肆虐、冰川融化、野火不絕、洪水泛濫,受突發事件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糧食短缺問題愈發嚴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多次拉響警報,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在大災大疫面前,生存利益大於天。那麼在這不尋常的年份裡各國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以降低糧食短缺風險?中國的「米袋子」會受到影響嗎?未來全球糧食供應前景樂觀嗎?
  • 網傳要到超市「囤米」,有糧食危機?權威專家回應了
    圖為國家糧倉日前,關於疫情是否會導致全球糧食緊張的話題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人認為隨著全球爆發疫情,可能發生一階段得全球糧食短缺現象,甚至在網上有傳言稱要大家趕緊到超市「囤米」來應對接下來的糧食危機,對於是否要去超市「囤米」,權威專家做出回應了,表示不要相信謠言,不僅如此,對於接下來是否會爆發糧食危機,權威專家也立刻做出了回應,不會發生糧食短缺現象。
  • 官方回應:糧食還是要吃新的好!這隻股票10天8漲停
    導讀:到底糧食夠不夠吃,要不要囤積,近期備受關注。 3月2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託雷羅·庫倫(Maximo Torero Cullen)在接受採訪時曾指出,各國政府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會引發全球糧食短缺。 面對國際糧價上漲、境外國家「囤糧」的局面,國內不少民眾也開始擔心自己的糧食夠不夠吃、要不要囤。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中國有何「糧策」?
    今年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一度引發了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糧農組織近期共同發布的《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給出了令人擔憂的預期。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中國有何「糧策」?
    今年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一度引發了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糧農組織近期共同發布的《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給出了令人擔憂的預期。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多重因素加劇全球糧食緊缺,至少25個國家今年面臨嚴重饑荒風險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糧農組織近期共同發布的《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分析》給出了令人擔憂的判斷。
  • 【米之謎】中國糧食各環節的浪費。
    糧食危機和節約糧食這個兩個詞已然成為了新聞中的高頻詞,就是為了時刻的警醒我們要節約糧食。 雖然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糧食的自給率已經達到了到達了95%以上,但每年依舊需要從國外進口超過1億噸以上的糧食。而且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上許多糧食出口國為了「自保」,已經停止或限制出口了。今年1~8月我國糧食進口量可謂是「瘋狂增長」,進口糧食總量為8744萬噸,比去年高出了21.8%。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為了應對接下來的糧食危機,已經開始了囤糧準備。
  • 不用搶糧食,搶安全套!
    01但逢大災必搶糧。囤糧在國人心中已經和大災害組成拆不散的cp。萬萬沒想到,疫情拐點已現,囤完口罩、雙黃連和消毒液之後,大家又開始忙著囤糧食了。越南、哈薩克斯坦等8國限制糧食出口的消息所引發的全球糧食恐慌在社交媒體蔓延,觸動了國人搶購的敏感神經,糧食大戰拉開序幕。電商平臺報告顯示,有人一口氣花費1276元購買了40袋大米;小區超市大米貨架也已搶購一空;下班路上買的不是水果和蔬菜,扛一袋大米才能昂頭挺胸的回家。
  • 中國口糧自給自足、米麵無憂
    北京4月3日電(記者 李金磊)「怎麼現在開始搶大米了?」最近,全球疫情蔓延,多國宣布禁止糧食出口,有人認為糧食危機要來了,於是多地出現了搶米搶油的現象。真的有必要囤糧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會不會受到波及?14億人的口糧夠吃嗎?
  • 地下水下降,農田減少,人畜爭糧,糧食安全不是人有糧吃這麼簡單
    我們總是說糧食安全問題,很多人對於糧食安全的概念還停留在人有糧吃這個層次上。其實這個認知是不完全的,那麼到底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呢?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就帶大家聊聊糧食安全那些事。農田的持續減少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耕地減少對於糧食安全的威脅是最直接的。農田減少的途主要有,水土流失,耕地汙染,建設佔用農田,以及耕地荒漠化和鹽鹼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