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下降,農田減少,人畜爭糧,糧食安全不是人有糧吃這麼簡單

2021-01-21 東北農業觀察

我們總是說糧食安全問題,很多人對於糧食安全的概念還停留在人有糧吃這個層次上。其實這個認知是不完全的,那麼到底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呢?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就帶大家聊聊糧食安全那些事。

農田的持續減少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耕地減少對於糧食安全的威脅是最直接的。

農田減少的途主要有,水土流失,耕地汙染,建設佔用農田,以及耕地荒漠化和鹽鹼化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國農田減少的主要原因。耕地減少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了,我們在這裡就不多做解釋了。

最近幾年地下水位下降對於農業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對於糧食安全的威脅也越來越嚴重。

記得在十幾年前我們村的水位是很高的,在雨季的時候農村的水井用水瓢就可以取出水來。

但是在近些年由於農業灌溉用水的大量使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很多村落連潛水井之中都無法取出足夠供村民日常使用的飲用水了。這種情況在水田種植區尤為嚴重,這就是地下水超採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

地下水位下降這個問題在我們國家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河南等完全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地區尤為嚴重。雖然地下水位下降對於農業的危害並不是很明顯,但是這卻是不可忽視的糧食安全的重要威脅。

地下水下降讓我們農業的灌溉成本越來越高,有些地區的農民甚至已經放棄使用深水井灌溉農作物,就是因為灌溉成本過高所以農民寧可不要糧食也不願意用深水井灌溉。這對於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來說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地下水位下降讓灌溉的成本上升只是一個方面,淺表水的減少讓農作物的耐旱能力也有所減弱,並且荒漠化的問題也是越發嚴重。這些問題實際上都和地下水位下降有著直接的聯繫。

耕地減少和地下水位下降這些自然因素是影響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非自然因素在影響著我們的糧食安全。比如說人畜爭糧的問題。

人畜爭糧在近些年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因為我們現在用於飼用的糧食越來越多。我們不得不承認大量的食用肉類食品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同時也對我們的糧食安全產生了影響。

首先人畜爭糧帶來的並不只是飼料供應的問題,肉類食品安全問題,糧食國際貿易問題,農民收入問題,以及種植結構的合理化問題都和人畜爭糧交織在了一起。這讓人畜爭糧的問題複雜化了也變得更加的難以解決。

那麼這一切複雜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呢?他們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糧食安全的呢?

我們一直說保證口糧安全,簡單的說就是人有糧吃。但是實際上糧食安全並不是人有糧吃就可以的,糧食安全是一個綜合的指標。

比如說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能力+可持續生產能力+市民的購買力+糧食儲備構成了我們的糧食安全。那麼如果其中一個條件產生了變動,我們的糧食安全就必然會受到影響。

我們就拿人畜爭糧這個問題來說,牲畜是生產肉,蛋,奶這些食品和糧食換算成能量比較我們的糧食消耗的要多很多。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生產這些飼料的物化成本直接提高了生產人類直接食用糧食的成本。這就使得吃不起肉的人的生活成本增加了,進而影響低收入人群的糧食安全。

實際來說糧食安全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糧食生產能力和持續生產的能力,自然因素是影響糧食供給的主要問題,但並不是影響糧食安全的唯一因素。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經濟因素對於我們的糧食安全影響巨大,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這些非自然因素造成的糧食安全問題。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糧食危機,大家認為我們有必要未雨綢繆嗎?一起來評論吧!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愛糧節糧,同學們在行動
    記者了解到,今年各學校的開學第一課從「節約糧食」學起。 「愛糧節糧,我們在行動!」昨天(1)上午,「愛糧節糧 我們在行動」重慶市人民小學 新學期開學典禮暨「童年成長營」開營儀式舉行,孩子們演繹情景劇、齊誦《憫農》、宣讀節約宣言,讓全校師生自覺形成愛糧節糧、傳承勤儉美德的良好風尚。
  • 慈利縣金慈實驗小學:爭做愛糧惜糧「小模範」
    9月2日,慈利縣金慈實驗小學利用開學典禮的時機,向全體師生發出「愛糧節糧」倡議。6000師生紛紛響應,積極行動起來,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示範者、踐行者和宣傳者。當天,該校教師代表深入分析了疫情背景下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並強烈呼籲:要牢固樹立節約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愛糧節糧的新風尚;要以「光碟」為榮、「剩宴」為恥,珍惜每一粒糧食,自覺維護節儉用餐的良好風氣;要知行統一,自覺踐行,知道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既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應盡的義務;要積極宣傳節糧愛糧知識
  • 山東暴雨過後糧食返潮 多舉措搶救 減少農戶糧企損失
    臨沂市莒南縣某糧食加工企業經理 郭海軍:今年小麥行情看好,我尋思著,我就多收,比往年多收了一倍還得多,這個小麥,有點地方我就放上小麥,有點地方我就放上小麥。沒想到這個雨這麼大,造成這麼大的損失,現在銀行貸的款也還不上了。
  • 以科技守「糧」心,用智慧加固糧食安全「防火牆」
    草案嚴格政策性糧食管理,規定嚴禁虛報收儲數量、以次充好、虛假輪換等,嚴禁挪用、剋扣財政補貼和信貸資金;強化糧食收購、儲存等環節質量安全檢測監管,規定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等糧食不得作為食用用途銷售;明確了防止和減少糧食損失浪費的措施。草案還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儲糧新科技 節糧減損的糧倉安全鎖「食」字路口,安全為先;「大國糧倉」,科技當先。
  • 愛糧惜糧 深圳正式啟動2020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
    10月12日,以「端牢中國飯碗 共築全球糧安」為主題的2020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正式啟動,宣傳周期間,深圳將舉辦系列愛糧惜糧活動向全社會宣傳科普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動員全市市民參與愛糧節糧行動。
  • 人不如豬!飼料企業高價「爭麥」富人吃肉該不該影響窮人吃麵?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多次提到過人畜爭糧的問題,有一些人認為我的這個說法有點杞人憂天的嫌疑,但是事實卻證明我所說的人畜爭糧問題已經發生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東北農業觀察出品今年由於多種因素導致的玉米和小麥雙漲的局面發生,這其實是我們預料之中的事情。
  •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對於他的這些想法我很不以為然,在我看來,疫情導致某些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出現糧食危機是可能的,但是中國爆發糧食危機絕無可能——因為我太了解中國為了糧食安全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中國的糧食安全在任何時候都堅如磐石。所以,我簡單地給他講了講沒必要恐慌的理由,就結束了聊天。
  • 糧食危機要來?有人開始囤糧,中國糧食夠吃嗎?
    最近,全球疫情蔓延,多國宣布禁止糧食出口,有人認為糧食危機要來了,於是多地出現了搶米搶油的現象。真的有必要囤糧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會不會受到波及?14億人的口糧夠吃嗎?水稻資料圖。但是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之下,不少人還是開啟了囤糧模式。有電商平臺提供的交易記錄顯示,有人一下子買了40袋大米,花了1276元。一夜之間,為什麼大家開始搶米了?這主要是源於對糧食危機的擔憂。近日,俄民眾開始囤積大米、麵條、麵粉、麵包、土豆、胡蘿蔔、肉類、衛生紙、溼巾紙等食品和生活用品。
  • 世界糧食日:教孩子做一個有「糧」心的人
    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家長、老師趕快行動起來,帶著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兒,成為有「糧」心的人。比如我們每天吃的大米,還有麵條、麵包、包子、餅乾、蛋糕,這些食物都是「糧食」做成的哦!我們吃的美味麵包就是這樣來的。
  • ...發力,推進節糧減損—— 稻黍飄香 顆粒歸倉(傾聽·關注糧食安全)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緊抓糧食生產的同時,還要減少糧食損失浪費。新型農機不斷升級、現代化收儲糧庫投入使用、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加速構建……廣大農民在全鏈條農業服務助力下推進節糧減損,確保秋糧顆粒歸倉。隨著玉米、晚稻等次第進入成熟期,從南到北,各地農民迎來秋糧收穫時節。秋糧是實現全年糧食豐收的關鍵。如何節糧減損?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中國有何「糧策」?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稻穀、小麥庫存均能夠滿足全國1年以上需求。這意味著,即使國外斷供,外糧一粒不進,14億中國人照樣有飯吃。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院院長曹寶明認為,中國國內糧食儲量過多,至少三年之內不存在糧食供給短缺問題。一般而言,衡量一個國家的糧食供給有兩個維度,一是供需,二是產需。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中國有何「糧策」?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稻穀、小麥庫存均能夠滿足全國1年以上需求。這意味著,即使國外斷供,外糧一粒不進,14億中國人照樣有飯吃。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院院長曹寶明認為,中國國內糧食儲量過多,至少三年之內不存在糧食供給短缺問題。一般而言,衡量一個國家的糧食供給有兩個維度,一是供需,二是產需。
  • 糧安則心安——澠池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緊繃糧食安全弦
    王縣長強調,做好糧食收購是落實好習總書記「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重要指示的重要舉措。我縣不斷加大地方儲備糧規模,儲備口糧達3個月以上,糧食部門一定要收好糧、管好糧。就落實糧食收購政策,服務群眾增產增收,王縣長要求:一要執行好國家糧食收購政策,不得壓低壓價、抬級抬價,堅決杜絕「人情糧」進倉入庫;二要敞開收購,以質論價,糧款結算到位,確保豐收之年有增收;三要做好糧食安全工作,對現有庫存糧食進行安全排查、備足防汛物資,責任到人,確保庫存糧食安全渡夏渡汛。
  • 陳化糧有毒又有害?超期存儲的糧食最後去了哪?
    糧食陳化有三大變化: 一是生理變化,由於酶的活性逐漸減弱,直至喪失,呼吸也就停止。 二是化學變化,脂肪中的游離脂肪酸不斷增多,致使蒸煮品質下降,再進一步氧化,將會產生難聞的戊醛,己醛等揮發性羰基化合物,糧食中游離脂肪酸增多,糧食陳化加深。 澱粉中的糊精和麥芽糖逐步被水解,還原糖增加,糊精相對減少,粘度下降,糧食帶酸味,品質變劣,陳化加深,最終失去食用價值。
  • 世界糧食日|不負「糧」心 保衛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是指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夠食品,糧食安全是人們幸福生活的根本,是國泰民安的重要基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2019年10月14日,《中國糧食安全》白皮書發布。這是繼1996年《中國的糧食問題》後,中國政府發布的第二部關於糧食安全問題的白皮書。白皮書1.2萬字的背後是全體中國人民為糧食安全作出的諸多努力。
  • 泉州:節糧惜糧「萌娃」在行動
    親子共讀繪本、開展光碟行動、製作宣傳海報、動手搭配自己的早餐……為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新風尚,引導孩子們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近日,豐澤區實驗幼兒園總園、雲谷分園、潘山分園向全園家長、幼兒發起倡議,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做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 中國叫停糧食乙醇燃料 發展非糧燃料乙醇
    在「中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記者從一政府官員處獲悉,國務院6月7日召開關於可再生能源的會議,中國將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項目和糧食乙醇燃料項目,在不得佔用耕地,不得消耗糧食,不得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堅持發展非糧燃料乙醇。
  • 王宏廣:中國的糧食安全不是沒有問題,但……
    王宏廣教授曾任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副司長,30多年來一直深耕糧食安全研究,諸多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議被證明非常符合我國國情及農業發展方向。近日,王宏廣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採訪,針對我國糧食安全具體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分析解讀。在他看來,「中國糧食安全不是沒問題,有問題但是能解決,可憂不可怕。」
  • 新糧入庫!保障成都「米袋子」安全
    糧食輪換是為了防止因超期儲存而引發的糧食質量劣變、陳化等問題,確保糧食的儲存品質和食用品質。作為市屬唯一國有糧食企業,成糧集團青白江產業園已有糧食倉容40萬噸,物流吞吐規模每年280萬噸,長期承儲中央、省、市三級儲備糧油。此次輪換,意味著陳糧輪出,新糧入庫,為我市「米袋子」做好儲備,提供保障。
  • 糧食價格國際國內倒掛 拼消耗不可持續
    據統計,去年1—9月,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24899千公頃,比上年同期減少10041千公頃,下降29%;絕收面積2854千公頃,比上年同期減少400千公頃,下降12%。「卡脖旱」面前,農田水利發揮威力。目前,我國水利對糧食貢獻率達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