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認知天性》:成長型思維讓寶寶實現終身成長

2020-10-03 寶寶創意社

引言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一本書你念上百遍,其意自然明了。

所以,從第一天上學起,爸媽就教導我們要老老實實死記硬背,因為「書山有路勤為徑」!

我們認知世界裡的頭號學習方法即:刻板地盯牢相關知識點,一遍遍識記,堅持不懈的努力,直到記住為止。我們對此深信不疑。

直到這一天,有人說,你這樣做不對,是白費力氣的「假努力」,一遍遍重複基本記不住什麼東西!真是讓人大吃一驚。

提出這個觀點的,是由美國作家馬克·麥克丹尼爾、亨利·勒迪格三世和彼得·布朗合作完成的《認知天性》,它剛一出版就震驚學術界:因為顛覆了我們很多人的認知。

《認知天性》說:「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那麼,它又提出什麼有洞見的方法推翻這一相傳千年的認知,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真相?

這本書主要闡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學習的誤區、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目標。

01、學習的誤區:元認知偏差讓人陷入無用功的「假努力」

「元認知」是一個心理學範疇的名詞,指對認知的認知,當我們的第一認知出現偏差,那麼接下來的所有行為當然也會出現偏差。

(1)以為重複學習,才有好的學習效果

到目前為止,從小到大的學習經歷都告訴我們,不論在哪個領域哪種學科,在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時候,都傾向於反覆閱讀知識,並進行集中練習。然而《認知天性》的作者表示,這是一種效率最低的方式。也就是說元認知出現了偏差。

具體表現在哪呢?比如很多家庭早上都曾遭遇過這麼雞飛狗叫的一幕:家長拼命喊孩子起來早讀,因為一貫的認知告訴我們早讀時間金貴,錯過太可惜。同樣,學校每天的早讀課也是雷打不動的貫穿了我們整個學習期間。

但實際上,這種無目的的讀書只能形成短期記憶,學過或考過轉眼就忘,回頭再想就茫然無序:這個知識點我學過嗎?怎麼一點印象也沒有?

這就是元認知偏差帶來的「假努力」。因為大腦中元認知佔了上風,所以很容易就陷入「自己已經掌握所學」的誤區。

(2)認為掌握的知識越多,學習能力就越強

不少人以為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多就是學霸,其實不然,真正的高手是有創新能力的人,只有堅持主動性學習,他們的能力才能保持越強。

這樣做的誤區,一是不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要在哪裡花更多精力 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二是愛使用那些會讓自己錯誤地認為掌握了 知識的學習方法。

另外,還有些人認為他們的智力水平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無法改變。顯然,這是給自己不努力找藉口。這些認知偏差都容易把人們帶入無用功的「假努力」。

02、學習的方法:「後刻意練習」時代的合意困難

既然學習有誤區,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要跳出之前的元認知,建立新的認知體系。先是改變方法,再從方法到行為模式,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心智模型

所謂的心智模型是刻意練習後的一種人本能的條件發射,是一種不用思考的下意識行為,而處理不同的事情需要建立不同的心智模型。

20世紀初,美國福特公司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客戶的訂單快把福特公司銷售處的辦公室塞滿了。突然,有一臺電機出了毛病,幾乎整個車間都不能運轉了,相關的生產工作也被迫停了下來。公司調來大批檢修工人反覆檢修,又請了許多專家來察看,可怎麼也找不到問題出在哪兒,更談不上維修了。公司高層震怒,晚一分鐘修好都是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時有人提議去請著名的物理學家、電機專家斯坦門茨幫助。

斯坦門茨來後仔細檢查了電機,然後用粉筆在電機外殼畫了一條線,對工作人員說:「打開電機,在記號處把裡面的線圈減少16圈。」人們照辦了,令人驚異的是,故障竟然排除了!生產立刻恢復了!福特公司經理問斯坦門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門茨說:「不多,只需要1萬美元。」1萬美元?就只簡簡單單畫了一條線!在當時,這是一個普通職員100多年的收入總和!斯坦門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轉身開了個清單: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兒畫線,9999美元。福特公司經理看了之後,不僅照價付酬,還重金聘用了斯坦門茨。

這個真實的案例,就是一次運用了高水準心智模型解決突發事件的完美演繹。

那麼,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方式呢?如何才能做到為自己建立新的心智模型?

十一位認知心理學家,耗時10年時間,總結出來一種學習方式,叫做「檢索練習」,它是真正高效的學習方式。

什麼是檢索練習?在了解這個概念之前,我們還要先弄明白學習是從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的過程,各種信息進入大腦後,會經歷第一道程序,叫做編碼,儲存在大腦的神經元與神經通道中,形成短期記憶。少部分信息經海馬區加工成為長期記憶,這一過程叫鞏固,與人的記憶目的有直接關聯。

而提取信息的過程便叫運用,專業名詞即檢索。要清楚,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是為了運用。基於此,認知心理學家確定了學習的終極目的:把知識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並保證運用的時候能夠快速的檢索知識。檢索式學習就叫做檢索練習。

→檢索練習有三個方法:

(1)考試

《認知天性》的作者認為,考試是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之一。很多人都有這個發現,在大考前的連續考試往往學習效率非常高。這便是檢索練習在發生作用。

做題是一個提取舊知識運用新知識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考試的學習效率要比單純刷題的效率更高。有些同學喜歡一邊刷題一邊翻書,其實這時應該忍住衝動,讓自己大腦處於有點困難的「合意模式」,才能進一步調動大腦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做中學

叫項目制學習,也叫動態學習。這種模式最典型的例子是學英語,有人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不會說,有人去英國住一年就能講出流利的英語。學習任何知識都是一個道理,不要只是死記硬背,花極短的時間掌握大量的靜態知識之後,就要立馬投入實踐。這就是動態學習的功效。

(3)費曼

人們常說,教是最好的學。費曼就是一種在指點別人的過程中檢索自己知識系統的方法。因為教的過程,其實也是在對相關的舊知識做檢索練習,考察你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不知不覺就幫你加強了記憶,並提高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種方式在學習和工作中都經常遇到,當你給他人講解了相關知識後,自己也突然醒悟過來,原來知識還可以這樣運用,真的非常奇妙。

→如何提高檢索練習的效率?

注意:光有檢索練習是不夠的,作者提醒大家,要長期記憶必須刻意練習,並進行有困難的檢索。這就是「後刻意練習」時代的合意困難。具體可以從四個角度來進行:

a、間隔檢索

需要定時檢索一番,類似於艾斯浩賓遺忘曲線的運用,要求我們把相關知識拆分開,然後分時段檢索來加強記憶。

b、穿插檢索

好比我們上課最好各種科目穿插進行,這樣能最大限度刺激大腦活力。

c、多樣檢索

這裡的多樣性,是指同一事物的多樣性。比如同一個學科,你要試著用多種方法去檢索。同一種運動,要試著用不同姿勢來進行。以此激活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

d、重複檢索

當然重複是必要的,但是不是重複死記硬背,而是重複檢索練習。學習中可以理解為對照知識點考自己,或者和同學相互提問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印象。

03、學習的目標:成長型思維讓自己實現終身成長

一個人要建立強大的心智模型,一定離不開長久而努力的刻意練習/學習,運用成長型思維,最終實現終身成長。

目標的確立分三個階段:

(1)明確初級目標

主要分為學會知識和運用知識兩步走。即指前面所說的編碼、鞏固和檢索。

(2)明確中級目標

這裡要求打破初級的認知局限,打造良好的心智模式。其中包括

a、能力方面,在不擅長的領域需要彌補

b、思維方面,有些偏見需要修正和完善

c、心智模型,前提是大腦形成條件反射

(3)明確高級目標

強調努力的力量,運用成長型思維,不斷進行認知突圍,實現終身成長。

相信那句話:好的方法加上不懈的努力,助你飛躍成功的彼岸!願大家都能拿起這本書,找到更好的自己!


我是左手抱娃右手寫字的二寶媽,希望和萬千辣媽一起成長。喜歡請關注@寶寶創意社

相關焦點

  • 成長型思維:終身成長
    美國、智利等國研究人員,通過實證研究,揭示了「成長型思維」對學業發展和成長的重要價值。結合這一實驗結果,我們該如何運用「成長型思維」?文章的標題是《一項全國性的實驗揭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旗幟鮮明地從科學實踐和實驗的立場,揭示成長型思維的實踐效果,表明成長型思維能夠有助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和發展。
  • 《終身成長》:好思維終身受用,請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終身成長》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偉克博士通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終身成長》通過對思維模式的解析,以及它在體育、商業、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領域的具體表現、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這些角度,提出了&34;的理念,將關注點放在不斷持續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思考模式的培養上。下面我將從&34;角度來談談我對&34;的理解。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讓自己明白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模式來幫助自己以及孩子發揮潛能。 《終身成長》通過對兩種思維模式的解析,以及它在體育、商業、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領域的具體表現、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終身成長」的概念,將關注點放在不斷持續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上的成長型的思考模式的培養上。
  • 《終身成長》:以成長型思維經營婚姻,破除阻礙親密關係的壁壘
    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解決婚姻中的難題,實現相伴終生的美好願望呢?《終身成長》這本書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它是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的作品,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書籍暢銷榜長達10年,被評為樊登讀書2018年度好書。
  • 《銀河補習班》:成長型思維的父親,教育孩子收穫《終身成長》
    可他也是一個成功的父親,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馬浩文讓兒子從學校墊底的成績,變成學校最出色的孩子,最終實現了夢想。這兩種教育理念實際上是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3.兩種思維模式對成功的理解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認為成功來源於儘自己最大努力做事,來源於學習和自我提高。
  • 《終身成長》:成長型思維模式,助你走上成功之路
    這讓我想起最近在讀的卡羅爾·德韋克寫的《終身成長》裡的固定思維模式。很多人對什麼是思維模式可能不太了解,也不知道自己屬於哪一類思維模式,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想在成長道路上更快地發展,思維模式起著關鍵的作用。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快速成長的秘密武器。
  • 讀《終身成長》一書啟發,如何讓孩子養成終身成長的思維模式?
    它們很可能就是卡羅爾在《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裡講到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在生活中這種思維模式表現為,認為智商是天生的,不會通過後期的努力提升,害怕困難和改變,不接受批評,看到身邊的成功者,感覺對自己造成了威脅。與之相對的,就是成長型思維,這類思維模型的人,面對困難能迎難而上,在批評中進步。
  • 《終身成長》:致敬科比,一個成長型思維造就的傳奇
    激發他不斷成長的美德背後的美德到底是什麼呢?我在美國卡羅爾·德韋克博士的《終身成長》中尋找到了答案。終身成長,持續精進,成長型思維助他成就傳奇人生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科比那句經典名言:「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一位記者問他「你為什麼能如此成功?」,科比即可反問了這句大家競相追逐的勵志話語。
  • 《終身成長》:想不焦慮,就要學會成長型思維
    最近在讀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不同的思維模式帶給我們的不同的人生,卡羅爾把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接下來我會從三個方面闡述從成長型思維中得到的幾點啟發。
  • 《終身成長》:撥開親情的外衣,建立成長型思維,塑造真實世界
    卡羅爾·德韋克,現任史丹福大學路易斯和維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她以數十年研究成果為依託,向我們揭示了思維模式的力量,並撰寫了《終身成長》這部經典作品。下面我將結合本書以及我們的現實生活,著重地去分析在家庭教育中,成長型思維模式對於孩子的深刻影響,幫助你在家庭生活中更好地去教育孩子,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融洽。
  • 《終身成長》:學會成長型思維模式,破除阻礙人生成長的迷障
    她說的思維模式是相對相反的兩種: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這種思維往往導致一些頭腦聰明的人不能行動,最終碌碌無為。而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
  • 《終身成長》: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父母
    其實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背後取決於父母的思維模式。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一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 《終身成長》: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父母
    其實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背後取決於父母的思維模式。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一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 《終身成長》:撥開親情的外衣,建立成長型思維,塑造真實世界
    卡羅爾·德韋克,現任史丹福大學路易斯和維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她以數十年研究成果為依託,向我們揭示了思維模式的力量,並撰寫了《終身成長》這部經典作品。一、固定型思維帶來教育誤區,成長型思維模式助孩子成長二、成長型思維模式,需要掌握三個方法切實改變三、應用成長型思維模式,輕鬆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在我們的生活中
  • 《終身成長》:三個步驟打造成長型思維模式,普通人也可以成功
    這就是《終身成長》這本書裡所說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本書主要介紹了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區別,以及打造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和步驟。作者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
  • 《終身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很久以前,我就在微信讀書上看到過《終身成長》這本書,匆忙掃過封面,我把它定義為一本個人成長指導書,但是直到這兩周拿到紙質書認真讀完了,我才發現,它其實也是一本貨真價實的育兒指導書。看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孩子的學習、成長,甚至對孩子的人際關係和性格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終身成長》你缺的是成長型思維
    這幾天,讀了一本好書《終身成長》,真是刷新了我的思維模式。在很多關係中為什麼不如意,通過這本書都能找到很好的答案。因為我們一直用固定型思維模式運作,卻很少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運用成長型思維,他總是思考怎麼去教、怎樣才能教得最好,而不是關注自己會不會教、他們能不能學會。後來,他不僅教會了這些學生微積分,還讓他們在全國數學考試中取得了領先成績。這一事跡,便是電影《為人師表》的原型。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這兩種思維模式產生的結局也不同。
  • 成長型思維:厲害的人都是成長型思維
    這些年我感悟了一個做事的原則——帶著成長型思維去做事。悟得這兩個思維模型,來自於一本書,叫《終身成長》,但是我沒有把它所有的東西提取出來,因為它講得太雜了。而是提取了其中的精華,然後結合我自己這些年所看到的和感悟到的,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 《終身成長》-人生不設限,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孩子成才的關鍵
    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裡面講述了這個問題。卡羅爾•德韋克說,除物理和基因因素外,人還受兩種思維模式影響。分別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有讀者會問,為什麼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擁有這麼大的能量呢?
  • 《終身成長》:你的思維方式裡,藏著你的人生高度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告訴我們:成長型思維,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鐵飯碗」。今天,我們想要向你推薦這本書。不用追求一時的速度,設立一些短期的小目標,一步一步去實現,可能慢一點,但最後反而能更快到達目的地。」德韋克教授研究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如今已經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管理者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說到底,《終身成長》的內核,是擁有一種成長型思維模式,實現「自我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