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一本書你念上百遍,其意自然明了。
所以,從第一天上學起,爸媽就教導我們要老老實實死記硬背,因為「書山有路勤為徑」!
我們認知世界裡的頭號學習方法即:刻板地盯牢相關知識點,一遍遍識記,堅持不懈的努力,直到記住為止。我們對此深信不疑。
直到這一天,有人說,你這樣做不對,是白費力氣的「假努力」,一遍遍重複基本記不住什麼東西!真是讓人大吃一驚。
提出這個觀點的,是由美國作家馬克·麥克丹尼爾、亨利·勒迪格三世和彼得·布朗合作完成的《認知天性》,它剛一出版就震驚學術界:因為顛覆了我們很多人的認知。
《認知天性》說:「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那麼,它又提出什麼有洞見的方法推翻這一相傳千年的認知,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真相?
這本書主要闡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學習的誤區、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目標。
「元認知」是一個心理學範疇的名詞,指對認知的認知,當我們的第一認知出現偏差,那麼接下來的所有行為當然也會出現偏差。
(1)以為重複學習,才有好的學習效果
到目前為止,從小到大的學習經歷都告訴我們,不論在哪個領域哪種學科,在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時候,都傾向於反覆閱讀知識,並進行集中練習。然而《認知天性》的作者表示,這是一種效率最低的方式。也就是說元認知出現了偏差。
具體表現在哪呢?比如很多家庭早上都曾遭遇過這麼雞飛狗叫的一幕:家長拼命喊孩子起來早讀,因為一貫的認知告訴我們早讀時間金貴,錯過太可惜。同樣,學校每天的早讀課也是雷打不動的貫穿了我們整個學習期間。
但實際上,這種無目的的讀書只能形成短期記憶,學過或考過轉眼就忘,回頭再想就茫然無序:這個知識點我學過嗎?怎麼一點印象也沒有?
這就是元認知偏差帶來的「假努力」。因為大腦中元認知佔了上風,所以很容易就陷入「自己已經掌握所學」的誤區。
(2)認為掌握的知識越多,學習能力就越強
不少人以為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多就是學霸,其實不然,真正的高手是有創新能力的人,只有堅持主動性學習,他們的能力才能保持越強。
這樣做的誤區,一是不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要在哪裡花更多精力 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二是愛使用那些會讓自己錯誤地認為掌握了 知識的學習方法。
另外,還有些人認為他們的智力水平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無法改變。顯然,這是給自己不努力找藉口。這些認知偏差都容易把人們帶入無用功的「假努力」。
既然學習有誤區,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要跳出之前的元認知,建立新的認知體系。先是改變方法,再從方法到行為模式,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心智模型。
所謂的心智模型是刻意練習後的一種人本能的條件發射,是一種不用思考的下意識行為,而處理不同的事情需要建立不同的心智模型。
20世紀初,美國福特公司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客戶的訂單快把福特公司銷售處的辦公室塞滿了。突然,有一臺電機出了毛病,幾乎整個車間都不能運轉了,相關的生產工作也被迫停了下來。公司調來大批檢修工人反覆檢修,又請了許多專家來察看,可怎麼也找不到問題出在哪兒,更談不上維修了。公司高層震怒,晚一分鐘修好都是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時有人提議去請著名的物理學家、電機專家斯坦門茨幫助。
斯坦門茨來後仔細檢查了電機,然後用粉筆在電機外殼畫了一條線,對工作人員說:「打開電機,在記號處把裡面的線圈減少16圈。」人們照辦了,令人驚異的是,故障竟然排除了!生產立刻恢復了!福特公司經理問斯坦門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門茨說:「不多,只需要1萬美元。」1萬美元?就只簡簡單單畫了一條線!在當時,這是一個普通職員100多年的收入總和!斯坦門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轉身開了個清單: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兒畫線,9999美元。福特公司經理看了之後,不僅照價付酬,還重金聘用了斯坦門茨。
這個真實的案例,就是一次運用了高水準心智模型解決突發事件的完美演繹。
那麼,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方式呢?如何才能做到為自己建立新的心智模型?
十一位認知心理學家,耗時10年時間,總結出來一種學習方式,叫做「檢索練習」,它是真正高效的學習方式。
什麼是檢索練習?在了解這個概念之前,我們還要先弄明白學習是從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的過程,各種信息進入大腦後,會經歷第一道程序,叫做編碼,儲存在大腦的神經元與神經通道中,形成短期記憶。少部分信息經海馬區加工成為長期記憶,這一過程叫鞏固,與人的記憶目的有直接關聯。
而提取信息的過程便叫運用,專業名詞即檢索。要清楚,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是為了運用。基於此,認知心理學家確定了學習的終極目的:把知識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並保證運用的時候能夠快速的檢索知識。檢索式學習就叫做檢索練習。
→檢索練習有三個方法:
(1)考試
《認知天性》的作者認為,考試是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之一。很多人都有這個發現,在大考前的連續考試往往學習效率非常高。這便是檢索練習在發生作用。
做題是一個提取舊知識運用新知識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考試的學習效率要比單純刷題的效率更高。有些同學喜歡一邊刷題一邊翻書,其實這時應該忍住衝動,讓自己大腦處於有點困難的「合意模式」,才能進一步調動大腦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做中學
叫項目制學習,也叫動態學習。這種模式最典型的例子是學英語,有人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不會說,有人去英國住一年就能講出流利的英語。學習任何知識都是一個道理,不要只是死記硬背,花極短的時間掌握大量的靜態知識之後,就要立馬投入實踐。這就是動態學習的功效。
(3)費曼
人們常說,教是最好的學。費曼就是一種在指點別人的過程中檢索自己知識系統的方法。因為教的過程,其實也是在對相關的舊知識做檢索練習,考察你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不知不覺就幫你加強了記憶,並提高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種方式在學習和工作中都經常遇到,當你給他人講解了相關知識後,自己也突然醒悟過來,原來知識還可以這樣運用,真的非常奇妙。
→如何提高檢索練習的效率?
注意:光有檢索練習是不夠的,作者提醒大家,要長期記憶必須刻意練習,並進行有困難的檢索。這就是「後刻意練習」時代的合意困難。具體可以從四個角度來進行:
a、間隔檢索
需要定時檢索一番,類似於艾斯浩賓遺忘曲線的運用,要求我們把相關知識拆分開,然後分時段檢索來加強記憶。
b、穿插檢索
好比我們上課最好各種科目穿插進行,這樣能最大限度刺激大腦活力。
c、多樣檢索
這裡的多樣性,是指同一事物的多樣性。比如同一個學科,你要試著用多種方法去檢索。同一種運動,要試著用不同姿勢來進行。以此激活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
d、重複檢索
當然重複是必要的,但是不是重複死記硬背,而是重複檢索練習。學習中可以理解為對照知識點考自己,或者和同學相互提問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印象。
一個人要建立強大的心智模型,一定離不開長久而努力的刻意練習/學習,運用成長型思維,最終實現終身成長。
目標的確立分三個階段:
(1)明確初級目標
主要分為學會知識和運用知識兩步走。即指前面所說的編碼、鞏固和檢索。
(2)明確中級目標
這裡要求打破初級的認知局限,打造良好的心智模式。其中包括
a、能力方面,在不擅長的領域需要彌補
b、思維方面,有些偏見需要修正和完善
c、心智模型,前提是大腦形成條件反射
(3)明確高級目標
強調努力的力量,運用成長型思維,不斷進行認知突圍,實現終身成長。
相信那句話:好的方法加上不懈的努力,助你飛躍成功的彼岸!願大家都能拿起這本書,找到更好的自己!
我是左手抱娃右手寫字的二寶媽,希望和萬千辣媽一起成長。喜歡請關注@寶寶創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