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閱讀大雜燴」,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井口邊草
來源產地為鳳尾蕨科植物全緣鳳尾蕨的全草。全年可採,鮮用,洗淨切段,曬乾。
生於海拔2000m以下的陰溼處或石灰巖縫中。
分布於華中、西南及陝西、浙江、江西、福建、臺灣、西藏等地。
別名大葉井口邊草、線雞尾、楚箭草、鳳尾草、玉龍草、狼牙草、雙鳳尾、金雞尾、大葉鳳尾、雞鳳尾草、背陰草、鳳尾接骨草、爬巖龍、八字龍、黑枸杞。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50-100cm。
根莖短,橫走,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紙質,密生,二型;
營養葉柄長12-35cm,光滑,禾稈色,有時下部帶紅棕色;葉片卵形或卵圓形,長20-40cm,寬15-25cm,基部圓楔形,先端尾狀,單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2-5對,對生,線形,長12-20cm,寬8-16mm,最下部羽片有柄,基部常為二叉狀深裂,邊緣有刺狀鋸齒;
葉脈羽狀,側脈二叉狀或不分叉;孢子葉較大,葉柄長30-50cm;葉片卵圓形,長25-40cm,寬15-20cm,一回羽狀,但中部以下的羽片通常分叉,有時基部1對還有1-2片分離的小羽片;側生羽片2-5對,線形,長15-20cm,寬6-8mm,近先端營養部分有尖齒。
孢子囊群生於羽片邊緣至近先端而止;囊群蓋線形,膜質,全緣,灰白色。
《全國中草藥彙編》
微苦;涼
歸肝經
清熱利溼;活血消腫。主痢疾;咽喉腫痛;瘰癧;黃疸;血淋;熱淋;風溼骨痛;跌打損傷
《中藥大辭典》
淡微苦,寒。
清熱解毒,活血利尿。治痢疾,腸炎,小便淋痛,癰瘡癤腫,骨折。
《中華本草》
甘;淡;涼
清熱利溼;止血生肌;解毒消腫。主洩瀉;痢疾;黃疸;淋證;水腫;咳血;尿血;便血;刀傷出血;跌打腫痛;瘡癰;水火燙傷
【歸經】肝;大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研末撒;煎水洗;或鮮品搗敷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網絡,全部轉載,內容未經核實,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